让孩子做家务妙招培养勤快孩子
让孩子做家务妙招培养勤快孩子
九个小妙招培养出勤快孩子
1、抓住时机
从孩子的发展过程来看,孩子都是喜欢主动做事的:开始学走路就不要大人抱,学吃饭的时候不要人喂,要自己舞匙弄筷地吃;给他穿衣服,他还会抢着自己套上身……这些时候,便是孩子学习做事情最强烈的时候。爸妈应该耐心地教给他们做事的方法,指导孩子做好他们想做的事,使孩子享受到“我会做”的喜悦和成就,千万不要顾虑到安全或觉得麻烦而不肯让孩子尝试,让他们错失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2、舍得放手
不要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因此,要舍得让孩子锻炼。
3、多加练习
很多爸妈由于赶时间上班,没时间和孩子磨蹭,看孩子做得慢且糟,就干脆自己来做。其实,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晚餐后的时间慢慢教孩子,并试着让他自己来做,自然就熟能生巧了。
4、贴合实际
孩子的年龄不同,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爸妈让孩子做家务,应视孩子能力来做,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感。
5、示范在先
在训练孩子学习生活劳动的具体操作技能时,应做到三性:即爸妈的示范性、要求的层次性、孩子操作的独立性。如教孩子扫地、洗手帕、洗袜子、穿衣、穿鞋等,先让孩子看大人怎么做,边示范边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然后手把手地教,再逐渐放手让他独立操作。
6、重复提示
孩子早期出现的劳动热情,往往会给爸妈增添一些麻烦,可能要浪费大人一点时间,甚至还会糟蹋一些东西,但是切不能因此轻易地放过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应因势利导,耐心讲解,反复示范。
7、要有耐心
在指导孩子时,口气要温和,不宜不耐烦,应有耐心、有步骤、以游戏的方式和心态教导孩子学习。
8、积极鼓励
爸爸妈妈要珍惜孩子每次有益的尝试,以鼓励表扬为主。孩子每做好一件事,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给他一个微笑,拥抱一下或说声“谢谢”、“干得不错”都可以使孩子感到高兴和自豪,体验劳动的愉快,激起再劳动的欲望。当他失败的时候要安慰他没有关系。
9、注意安全
在满足孩子好奇与学习的动机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不让孩子自行拿取危险物品,爸妈要替孩子拿。较大的孩子应教他正确使用方法和动作,以确保安全。
好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
专家教你妙招提高学习成绩
“孩子读书很认真,一回家就做作业,可成绩老是上不去啊;大家都夸孩子聪明,但心思都在玩耍上……”类似这样的烦恼,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过。
家长们很困惑:“面对同样繁重的学习任务,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轻松应对,有的孩子做不到呢?”
“其实,关键在于您的孩子是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怎样才能让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跟收获一定正比?
目标、时间、情绪和自信心,专家说,学会管理这四点最关键。
妙招一:目标和时间的管理
“一个孩子们要懂得如何制定目标,如何去实现目标的方法,在过程中及时调整目标。”专家说,衡量一个孩子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运用时间”。
比如,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设立的一个学习目标是:用3分钟的时间做完50道10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合理的,用15分钟就不合理。
妙招二:情绪和自信心的管理
有家长反映,孩子会制定学习目标,并有时间安排。可常常半途而废。
“这就要看孩子是否具备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专家说,对于长时间的坚持固定的学习安排,孩子容易产生厌烦、委屈等负面情绪。因此,情绪管理能力强的孩子比较会处理负面情绪,进行自我激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自信心管理也很重要。只要家长的培养方法正确,让孩子拥有很强的自信心并不难,关键点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运用有效的技巧和方法。
当然,好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一个孩子学习时,肯定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
宝宝喜欢帮倒忙该怎么做
做家务别让孩子帮倒忙的观点一:细心呵护孩子的帮忙热情
刘女士(5岁男孩母亲):记得我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帮父母做事,可我的父母一方面嫌我添乱,总把我赶开。渐渐地,我对做家务不再关心,也不想帮忙了。这使我失去了许多磨练,常常被一种怯懦的情绪困扰,在生活中经常处于劣势,不知错过多少宝贵的机会。而今,我吸取自己的教训,儿子2岁起就鼓励他自我服务,虽然他洗脸洗成“落汤鸡”,牙膏一挤一大堆,我也会快乐地告诉他“宝宝真能干,让妈妈来教你,你会做得更好。”由于从小受到鼓励,儿子最快乐的事就是帮家人干活,哪怕擦擦桌子、倒个垃圾,他也会挺起小胸膛,骄傲地说:“妈妈,我会做的。”确实,孩子帮忙,免不了越帮越忙的事发生。我拖地,他说“我来”、“我会”,结果弄得一身水。有时,甚至没帮上忙,还搞得家里一片狼藉。即便这样,我也很少责怪他或不让他插手帮忙,宁可偷偷帮他修正。作为母亲,我相信孩子的越帮越忙是暂时的,而他的生活能力和责任感,将会在“越帮越忙”中得以发展。
做家务别让孩子帮倒忙的观点二:指导孩子成为小帮手
董先生(6岁女孩的父亲):我认为,当孩子想帮忙而没有得到指导时,可能就会为此而消沉,以后对家务事变得不再关心,也不愿帮忙,而等到父母想要孩子帮忙时,他早已没兴趣了。事实上,小时候不动手的孩子,长大也不太会做事。所以父母想让孩子成为能干的人,就要通过实际的指导,使其尽快成为真正的小帮手。我女儿6岁,也乐意帮忙,我一般都支持她,细心教她操作方法并做示范,如妻子洗衣服时,就让她在小盆子里洗自己的袜子,从抹肥皂到过水,手把手地教,只一两次,她就洗得很像样了。她想烧饭,我就请她到厨房教她理菜。虽然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教她做事的技巧,但效果很好,她帮忙添乱的事越来越少,成了我们真正的小帮手。我认为童年有工作体验的孩子,将来真正工作时能力强,也不容易觉得辛苦。
做家务别让孩子帮倒忙的观点三:对孩子做事的要求放宽
王先生(4岁女孩父亲):对孩子做家务事的要求,不能和对大人的要求一样。如洗碗,大人要把所有的碗筷收拾齐,用清洁剂洗一遍,再用清水涮干净。而如果你希望孩子也这样做,那结果只能是越帮越忙,可能碗筷没收齐,就已经打碎了好几个。所以,孩子做事应有孩子的标准和要求。如我女儿吵着要帮忙洗碗,我用对孩子的要求让她参与洗,即一次只洗一个碗,其实洗一个碗就能让她体会到洗碗的全过程,也不太会带来越帮越忙的麻烦。又如扫地,大人往往是把全房间的灰都扫到门口,再用簸箕撮起来。而小孩子做到这一点就很难,他们常常把脏东西扫得到处都是。所以女儿要扫地时,我就请她用一把小扫帚和小簸箕,看到脏物随时拾起。由于我依照孩子的特点,以不同的要求来安排她做事,满足了孩子乐意帮忙的热情,又避免了越帮越忙的烦恼,孩子大人都很满意。
该给孩子付工资吗
现在的孩子非常希望参与社会实践,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许多孩子就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替父母做一些家务活,从而引发两种有意思的分歧:孩子干了家务活,该不该给他们发工资?
一种家长认为应该把家务劳动量化,每项工作都可以定一个比较明确的指标,完成以后可以用工资的形式来奖励。因为社会就是一个量化分工的社会,当孩子经过家务劳动的锻炼后,当他步入社会时,会很快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和挑战。现在时代进步了,思想意识得跟上步伐,孩子懒于干家务,只好用物资来调动他的积极性。
明明小朋友为得到心爱的玩具,就与父母定了协议,承包了擦地的工作,一天可以得到2元钱的工资,但是,擦不干净就扣除1元,还要被罚再擦一次。在硬性指标的指导下,明明认真地完成了规定的家务活,父母做到奖罚分明,明明也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养成料理家务的好习惯,增强自理的能力。
另一种家长则认为家务就是家庭的义务。让孩子做家务是不应该给予物质或金钱的奖励的。做家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做的必修课,家长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他们为了孩子已经十分劳累了,难道说孩子做点家务活不应该吗?而且在劳动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从简单的劳动中体会到真正的乐趣,一些小发明家就是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发明了可以节约人力及资源的方法,他们的发明创造又重新回到劳动中去,为劳动服务。另外,让孩子把做家务当成对家庭的一种奉献,对父母辛苦抚育的一种回报,从小养成劳动的观念,树立一种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比只会追求金钱,追求金钱至上的观念要好得多。
两种观念都具有代表性,前一种偏向于适应社会的观念,后一种则把重点放在孩子的思想教育上。但从孩子的观点出发,大多数孩子都希望自己能通过干家务挣些钱,以便自己能够有一份相对固定的资金可以支配。孩子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合理地要求他们。
孩子喜欢做家务活了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对做家务不感兴趣,做父母的不能放任不管,如何让孩子喜欢做家务?
1、 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
家长要支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正确认识孩子参回家务劳动不是为了减轻成人的劳动,而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2、 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
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家长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如家长可跟孩子比赛谁擦桌子干净;谁洗手帕溅在地上的水少等等。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3、 家务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
家庭成员对家务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自己干,家长的事帮着干。
4、 适时地进行表扬
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一声“真能干”。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 的办法。
通过以上激励,你家的孩子一定会从做家务中感到乐趣!
培养男子汉从家务活做起
跟现在的家长提起让孩子“做家务”,大多数的反应都是不以为然的“哦”一声,心里想着不知道有多少比做家务重要的事情等着孩子去学,哪有时间做这种事情?可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问相同的人群,“你想培养出一个具备责任感的孩子吗?”反响就会大不相同。其实,做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绝佳办法。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家务劳动。从小就干家务活儿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更懂得如何照顾好自己。他们从小就懂得干好一件工作是多么有价值,每完成一项工作是多么让人快意。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对常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跟踪调查20年,最终得出以下结果: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失业率之比为1:15,犯罪率之比为1:10,收入相差为20%;而且,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承受能力强。为何会这样?因为孩子们通过做家务获取了劳动所带来的快感,知道对家庭要有自己的义务与责任——这比空洞的说教要好很多。试想一想,孩子们对自己打扫干净的地面是多么爱惜,多么尊重,通过劳动,他们知道了付出者的辛苦。而且,劳动可以使孩子增强对事物的良好的逻辑能力与判断力:因为他们在处理家务的时候要动脑筋去思考如何提高做事的效率,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再者,做家务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因为指关节与指尖的多层运动使得孩子们的小脑神经得到多次刺激,从而使大脑要灵活很多,心灵手巧就是这个道理,只不过从行为学的原理上说应该是——手巧心灵!
依照年龄做家务
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要宝宝做家务,怎么可能?他才三岁呀!他不捣蛋、越帮越忙就好了。我看还是我自己来做比较省事。”正是因为很多家长都抱着这种“孩子小不懂事、越帮越忙”的想法将孩子赶出做家务的现场,导致孩子失去了对“家”关心的机会。其实,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布置一些家务,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岁以内的婴儿,可以让他自己拿汤匙吃饭,拿拖鞋或递物品给大人,收集垃圾、把衣服、玩具放进篮子里等。
二岁的幼儿可以让他擦桌子、练习洗自己用过的盘子、杯子,在限定的空间范围内扫地、擦地板,或将同样式、同颜色衣服叠好放在一起、将垃圾丢进垃圾桶内等等。
三岁的宝宝已经要开始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可以训练其将用好的毛巾、牙刷挂好、放整齐,清理自己吃完饭后的桌面;帮助妈妈择菜、洗米;学习扫地,自己整理床铺;还可以给植物浇水、给家里的宠物喂食等;
四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独立的进行游戏很长时间,所以说,此时他们已具备了整理房间的初步能力,比如说:把玩具摆放整齐、整理自己的小书架、擦拭室内的灰尘等等,还可以在此时锻炼他洗小手绢、袜子之类的小物品;
到了五岁,如果他的身体够高的话,可以帮助妈妈在饭前布置餐具、饭后清洗的工作也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
六岁已经是上学的年龄,如果孩子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此时你丝毫不必为他在学校是否能够适应而担忧,因为你拥有的,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处理很多事情的小大人了!
至于做饭、修理之类的涉及到火、电等不安全因素的家务,还是要等到孩子入学之后,逐渐拥有一些生活常识再让孩子插手,这样比较安全。
宝宝做家务给钱好吗
宝宝做家务应该给钱吗?
情境:我有几个朋友会给孩子做家务事的薪水。我想知道孩子做家务事时是否应该给他们钱?
思考:你最后一次因为煮晚餐、洗衣服、打扫房子而拿到钱是什么时候?
解决方法:
1、如果要付薪水给做家务事的孩子,那么当他们不想要钱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选择不去做家务事。”嘿,老爸!我这礼拜不需要钱,所以你可能要自己去倒垃圾和洗盘子。”我确信这一定不是你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这是一个不付钱给孩子做家务事的好理由。而且你也不会想要让孩子认为,在生活中做一些日常差事都会有金钱奖励。另一个我不认为你应该付钱给孩子的原因是:孩子应该每天对家里做一些贡献,因为他们是家庭中有生产力的成员,而不是因为他们想要赢得几块钱。
2、可以为想赚钱的孩子提供一个有薪水的特别家务事清单,这个清单的内容应该是日常规定的家务事以外的任务。比如包括清洗车库、地下室或者顶楼;组装壁橱或抽屉;洗车;裁切优惠券;地板打蜡;把银器擦亮;修理破掉的东西;洗窗户;擦亮鞋子;或清洁冰箱等等。如果你有在做生意,也许可以提供孩子另一些有薪水的任务,例如,影印、贴标签、折东西或者排顺序、归档或者清洁工作。
3、鼓励孩子在家附近找份工作。如果孩子有动机想要赚钱,在邻居那里可以找到很多机会,可以考虑帮忙照顾宠物、整理庭院、当保姆、洗车、送报纸,以及其他临时工作。
育儿专家指出,宝宝做家务不应该给钱。因为给宝宝钱去做家务不是个好主意。家务事是家庭中的一个正常组成部分,和报酬没有联系。如果你给钱让孩子做家务,那就相当于告诉他,给钱才给家庭做贡献。事实上,孩子从中学到的应该是团队合作。你和你丈夫作为父母,收拾房间、洗衣做饭,做这些事情并没有报酬,因为这就是你们该干的。父母是这样,孩子在家里也应该如此。
如果孩子能这样的话,他也会因此在人生中的其他方面受益。做家务真的能教孩子有责任感。研究表明,做家务的孩子在团队里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要好一些。此外,让孩子做家务,也在培养他长大以后能当个好室友。因为他不仅能学会怎么洗衣服、洗碗、擦地板,而且也让他意识到了做这些事情是他的责任。
只有一种情况适合你为孩子做家务事付钱,那就是当你觉得那件工作超出了孩子的常规工作范围,并且你也有自己的特殊目的。如果你的孩子想买一个玩具但他自己的钱又不够,那么你可以安排他做一件比较难做的家务,比如擦洗自行车。需要注意的是,这件事一定要是件他平常不做的家务。
如何培养出懂礼貌爱笑的好孩子
3岁~4岁的社交能力培养
1.学会懂礼貌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让孩子从小懂得日常礼仪和学会懂礼貌是首要任务。父母要教会孩子见到认识的人时,应主动打招呼,说:"你好!"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要有所回应说:"谢谢!"做错事情或者打扰了别人时,要主动说:"对不起。"想要让别人帮助时,要懂得说:"请。"家里来了客人,也要学会主动招呼说:"欢迎。"当要和别人告别时,也要会说:"再见!"
2.爱笑的孩子运气不会差。
让孩子从小懂得"微笑"是向别人表达友好情感的重要方式。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别人,而作为和孩子生活中最亲密的家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除了待人接物要多使用礼貌用语,更要"面带微笑"。久而久之,让孩子在生活中也习惯用微笑去面对家人、朋友,让他明白微笑可以作为一种礼貌的传递,是能与别人友好相处的基本要素之一,更能为孩子的礼貌表现加分。
3.仪表得体的小孩会受欢迎。
让孩子从小懂养生爱卫生的好习惯,外在的得体仪表、得体的举动在人际交往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一个整天邋里邋遢的孩子,或是一个举止粗鲁的孩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在和小朋友相处中,也肯定也会让大多数爱干净、讲卫生的孩子敬而远之。
作为父母,一定不要忽视了孩子仪表方面的培养,这不是要培养孩子在外貌上爱美,而是要重点培养孩子从小爱干净、整洁、讲卫生的好习惯,这也是一个孩子有好教养的表现。
儿童厌食怎么办 餐前轻松的氛围
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与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菜,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剥豆子、摘菜等。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使孩子觉得自己做的饭菜更有味道,提高进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