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有效食疗方法有什么
手足口病的有效食疗方法有什么
手足口病这样的疾病一旦发生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忽视,因为这样的疾病具有传染性而且危害性比较大,需要及早做好治疗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就请小编来讲述手足口病的有效食疗方法有什么?希望小编的介绍能给患者提供一些帮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一、手足口病食疗方:
1.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2.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3.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二、手足口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腔粘膜的接触。
第二阶段:烧退。嘴疼减轻。饮食以泥糊状食物为主。举例:牛奶香蕉糊。牛奶提供优质蛋白质;香蕉易制成糊状,富含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果胶,能提供热能、维生素,且润肠通便。
第 三阶段:恢复期。饮食要多餐。量不需太多,营养要高。如鸡蛋羹中加入少量菜末、碎豆腐、碎蘑菇等。大约十天左右恢复正常饮食。也有说法全素,不动荤腥。完全吃素,把牛奶、鸡蛋等营养品排除在外,营养质量不够,缺少优质蛋白质,而抗体是一种蛋白质,故全素不妥。
三、手足口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2、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成年会有几率得手足口病么
成年人也是有可能感染手足口病,只不过感染的几率比较低而已。成人患手足口病两周才自愈手足口病有自限性,一般幼儿一周就能自愈,而成人则需要近两周才能康复,但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干预,否则会继发感染导致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预防手足口病的五句真经
没有一种药能有效预防手足口病
经常有家长在微博上给我留言咨询手足口病的预防,有人问:“一同事告诉我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宝宝从外面玩耍回家后给他洗手、洗脸、换衣服,然后再给他喷儿童型的开喉剑喷雾剂。说这是儿科医生说的。开喉剑喷雾剂能这么使吗?没病也喷这个预防合适吗?”也有人问:“宝宝的幼儿园每天晨检的时候都往宝宝嘴里喷一种叫利巴韦林的药,说是预防手足口病,安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凸显了整个社会对手足口病的认识误区。
就目前的医学进展,作为专业药师,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哪种药可以预防手足口病,而上述提到的开喉剑和利巴韦林都不属于疫苗的范畴,起不到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滥用反倒会带来新的疾病(参见第018 页“抗病毒的利巴韦林注射液不治感冒”的相关内容)。另外,手足口病有那么可怕吗?家长们多了解一些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多发生在6 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所以手足口病预防的重点在幼儿园。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2~7 天,没有明显的预兆,多数患儿突然起病,早期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种透明的水疱,主要集中在手、脚、口腔和肛门周围,疹子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出疹子的同时,患儿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喷嚏等。
只要对症护理,1~2 周多数可自愈
跟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一样,绝大多数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较轻。目前还没有针对肠道病毒治疗手足口病的药物,所以治疗手足口病就只能尽力去缓解它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手足口病患儿身上表现出了高烧症状,就给患儿使用退烧药;如果出现了呕吐和脱水等症状,就给他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数手足口病患儿1~2 周可以自愈。
但也可能会出现极少数病情严重的患儿,因此如果宝宝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1. 持续高烧不退,2. 频繁呕吐,3. 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4. 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5. 呼吸困难。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实际上是肠道病毒。因为病毒种类比较多,因此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不代表就不会得第二次,所以即使感染过手足口病的患儿也还是要预防这种病的。病毒主要是通过手口、粪口传播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卫生部有一个五句真经: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成人会得手足口病吗
1成人手足口病有时候毫无表现,只是感到无力。但是也有一些成人的手足口病会有发烧,手脚溃烂,口舌生疮这些明显的表现。成人得了手足口病,要及时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以免病情扩散。
2成人手足口病是会传染给小孩子的,因此要注意得病之后,不要过多的接触小孩子。事实证明,很多小孩子的手足口病是大人传染的,因此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大人一定要特别谨慎。
3成人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抗病毒的药物来治疗。同时应该保证卧室里的窗户打开,空气流通,另外,得了手足口病的大人要注意休息,最好是等到手足口病的所有症状都痊愈再接触孩子。
注意事项:成人手足口病一样不可大意,它不仅关系着成人的健康,更关系着成人身边的孩子的健康,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成人如果觉得自己感冒了,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因为手足口病前期是和感冒非常相像的。
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见于是学龄前儿童,尤以三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是最高,它一般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所以手足口病有可能通过粪口,就是如果没有注意手卫生,接触了一个手足口病患儿的食物有可能会传播,然后跟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或者是患病的患儿密切接触,或者是通过一些玩具,都有可能会传播手足口病。
身上出水疱并非都是手足口
最近几年,手足口病流行的比较厉害,弄的孩子家长们看到孩子身上长水泡就害怕,其实并不是只要出水泡就是手足口病,手足部出水疱,可能是下面这些疾病所致。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由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引起,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和流行。人是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病毒主要经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通常发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主要表现为手、足发生黄豆大小水疱,半球状,疱壁薄,内容物澄清,呈珠白色。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也会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四周绕以红晕。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病情较轻,一周左右痊愈,很少复发,很少出现心肺衰竭、肺水肿等病。手足口病可对症治疗,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等也有效。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水痘的水疱可出现在手掌、足底,和手足口病的水疱不易区别,但水痘患者头皮、面部、四肢也有水疱,呈向心性分布。水疱一般不痒或轻度瘙痒,潜伏期为14~16天,患者也有发热、全身倦怠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水痘性肺炎和脑炎。水痘用鸟嘌呤类抗病毒药治疗有效,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丘疹性荨麻疹 丘疹性荨麻疹多见于婴儿及儿童,往往同一家庭中几个小儿同时发病。大部分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是臭虫、跳蚤、虱、螨、蚊、狗疥虫、米恙虫等叮咬所致的过敏反应。昆虫的种类随地区不同而异。不同的个体素质对昆虫叮咬的反应也不同。昆虫叮咬手后会出现水疱、丘疹、风团。丘疹性荨麻疹的水疱为紧张性水疱,常常在胸背和四肢有风团样损害,有剧烈瘙痒。丘疹性荨麻疹无传染性。外用炉甘石洗剂,口服抗组胺药有较好效果。
摩擦性苔藓样疹 它是学龄前儿童夏秋季的多发性皮肤病,发病常与和某些物品接触及摩擦有关,如玩弄泥沙、塑料玩具、皮毛、花草等。其皮损特点为针头到米粒大小正常皮色小丘疹,数目较多,呈轻度苔藓样变,好发于手背、手腕和前臂等处,可反复发作,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乳膏有效。
汗疱疹 这是一种内源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一般夏初开始发病,随天热加重,入冬自愈。汗疱疹典型皮损为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米粒大小,略高出皮面,无炎症反应。这种小水疱一般不自行破裂,干瘪后会形成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薄而嫩。本病有程度不同的瘙痒及烧灼感,常每年定期发作,无传染性,对症治疗后可治愈。
水疱型手足癣 由真菌感染引起,常位于手掌及足缘,表现为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患者多先有足癣再有手癣,多为一侧性,一般不对称,可侵犯指甲引起甲癣,侵犯到手背可形成边缘成弧形的皮损,真菌检查阳性。抗真菌治疗有效。
还有多种疾病可在手足出现水疱等皮损,如口蹄疫、传染性水疱病、湿疹等。这些疾病症状大多比较轻微,部分疾病可以自愈,只有极少数患者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但积极治疗,均能有好的效果,因此不必“谈疱色变”。
手足口病好治吗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性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和疫苗,但家长们不用担心,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自愈性,属于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发病过程良好,病症轻微,只需要在家隔离休息,做好家庭护理工作,一周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
儿童患手足口会发高烧吗
到了就是七月份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诱发手足口病。很多小朋友得了手足口之后就一直不停的发高烧,急的父母们团团转,不知该如何是好?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儿童患手足口会发高烧吗?
手足口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高发季节在4月到7月之间,患儿口腔里面可以看到有红色的小孢子,在手掌心、臀部有一些小疱疹,它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痕迹,病程4—7天,具有中度传染性。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传染。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疼,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手足口病治疗方法
遵医嘱用药,控制体温,体温超过38.5°用退烧药,居室保存通风凉爽,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各位父母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有了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辨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有“四”特征,教你如何辨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初期表现与感冒类似,都有发烧的表现。但是孩子发烧以后出现皮疹,皮疹的位置分布在四个部位——手、足、口、臀,且皮疹有“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痛,和“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即为手足口病。如果孩子出现发烧并同时伴有出皮疹的表现,需及时到正规的医院确诊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知多些:教你如何区分水痘与手足口病?
1、两者疹子形态不一样,水痘的特点叫做“三代同堂”,即表现为有水泡,丘疹且结痂。
2、两者分布的位置不一样,水痘比较集中分布在躯干中心,而手足口病则多分布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3、出皮疹的时间不一样,水痘的皮疹出现时间比较早,一般在孩子发烧以后第二天就会出现疹子,而手足口出现皮疹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一般是发烧的三到五天以后出现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