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
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
1。宝宝喂奶时不能平卧喂养,喂好奶后也不应立即平卧,以免奶汁逆流至鼻咽腔,再经由咽鼓管进入中耳。
2。当宝宝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注意保持鼻腔通畅,当鼻塞严重时,偶尔可用0。5—1%麻黄素滴鼻。此外,还要注意上呼吸道感染时发生的反应性中耳炎,也会引起耳痛,使宝宝经常去抓耳朵。应当找耳鼻喉医生看看以除外化脓性中耳炎。睡觉时,经常给宝宝变换体位,以免分泌物在鼻咽腔积聚。
3。要学会正确地擤鼻涕:堵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
4。虽然目前世界上尚无专用于中耳炎的预防针,但是研究人员发现注射流感疫苗有助于降低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宝宝中耳炎症状
一、早期中耳炎的症状:小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出现耳鸣、耳内不适等(小儿不会表达),但耳部的难受会影响宝宝玩耍和睡眠。医生在此期检查可发现有耳膜(医学上称鼓膜)内陷,中耳内有积液。
二、进展期中耳炎的症状: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可达39℃~40℃,小儿哭闹不安、听力下降和耳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些表现类似感冒或肠炎,极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检查后可发现耳膜充血、听骨红肿、外凸。
三、高峰期中耳炎的症状:小儿高烧、拒食,严重者面色发灰、波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和耳痛向四周放射。检查可发现耳膜外凸,中耳内积脓。
四、后期中耳炎的症状:一般在患病4-5天后,小儿的体温下降,耳痛消失,可以入睡,但鼓膜破溃,脓液从耳道流出,耳鸣和听力下降仍存在。
从宝宝中耳炎症状表现可以看出,中耳炎在不同的阶段是有不同的表现症状的,这是需要家长们注意的地方。知道了不同时期的症状,就可以判断宝宝的病情,也可以在宝宝接受治疗的时候,观察治疗效果,直至康复。
小儿中耳炎应该如何预防
1、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注意做好宝宝中耳炎的预防护理工作。
2、晚间在孩子的卧室内使用喷雾加湿器。空气干燥会引起鼻腔干燥甚至发炎,造成咽鼓管肿大、阻塞。请注意,加湿器必须要保持清洁,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另外,你也可以采用以温热的毛巾为宝宝敷鼻子以减轻鼻腔的肿胀和阻塞,做好宝宝中耳炎的预防护理工作。
3、如果宝宝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对于一周岁以内的婴儿,可以将婴儿床的床头一端用 电话簿之类的东西垫高一些;对于一周岁以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比平时厚一点的枕头将头部垫高即可,可以有效的预防中耳炎的出现。
4、及时注射流感疫苗。少含奶嘴少吸二手烟,可减少患中耳炎风险。
5、婴幼儿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 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这时注意想到宝宝中耳炎的预防护理。
6、让宝宝的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如果宝宝的年龄和能力允许的话,应该教会他自己用手帕或纸巾经 常擤鼻子;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可以用医用吸耳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同时,医生还特别推荐给孩子的鼻腔中滴入一些润舒剂以保持鼻腔畅通。预防宝宝中耳炎,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发中耳炎最常见的因素,喂奶姿势不当也可引起婴儿的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又比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症。所以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让身体保持一个坡度。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对也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紧捏 双侧鼻孔,这样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咽鼓管。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用手指轻轻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或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要用力过猛,用力程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
如何预防宝宝患上骨疡型中耳炎
预防宝宝患上骨疡型中耳炎的方法
1.增强宝宝抵抗力:家长应经常带宝宝锻炼身体,多到户外活动,以增加宝宝抵抗力,但是应避免宝宝过度劳累,同时应给予宝宝科学膳食。
2.及时治疗其他鼻咽部疾病:家长若发现宝宝感染其他鼻咽部疾病要及时治疗,以免诱发中耳炎。
3.预防感冒:抵抗力弱的宝宝应预防感冒,如在感冒流行季节时,避免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
4.防止宝宝耳内进水:宝宝耳内若流进水或者其他液体,应及时帮其擦拭干净,如给宝宝洗完澡、游完泳、喂完奶等,若不及时擦拭宝宝耳内液体则可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5.教宝宝正确擤鼻涕:家长应教宝宝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擤鼻涕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要捏住鼻子强忍喷嚏,以避免感染进入耳内,诱发中耳炎。
宝宝中耳炎预防方法
1、及时将宝宝耳朵擦拭干净
宝宝躺着哭时,眼泪常可流入耳朵里,妈妈要用消毒棉棒及时将耳朵擦拭干净,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2、使用正确方法擤鼻涕
妈妈应教会大宝宝正确擤鼻涕的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不可使用猛力擤鼻涕,如果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浓度淡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3、防止宝宝感冒
中耳炎常在宝宝感冒或者咽喉感染等病症时发生,是一种并发症,90%的宝宝患上中耳炎都是感冒惹的祸。
4、妈妈喂奶体位要正确
妈妈如果躺着喂奶,容易使少量的乳汁流入宝宝耳中,从而导致宝宝患上中耳炎。在喂奶的时候,可以选择斜抱位、半卧位或者坐位等,切忌躺着喂奶。
宝宝经常抓耳朵要怎么办
1、可用小电筒对着宝宝的耳孔观察是否有耵聍栓的情况。
2、如果耳内流棕黄色粘液应考虑为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听力。建议上医院耳科就诊。
3、宝宝因常哭或吐奶,泪水和奶水往往会流入耳内,如未及时处理干净,可引起中耳炎。建议您带宝宝去确诊。 预防宝宝中耳炎从小注意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多晒阳光,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小儿体质和抗病能力。天气寒冷或气候变化剧烈时尤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婴幼儿不能在平卧或侧卧时吃奶,否则会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而引起感染。哺乳时应斜抱婴儿,喂奶后应把小儿放在肩上轻轻拍打背部,使空气排出。进乳不能太多、太急而致呛咳,以免将乳汁呛入中耳而发炎。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耳朵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重视自己耳朵的健康,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宝宝经常抓耳朵要怎么办才好。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发中耳炎最常见的因素,但孙主任提醒说,喂奶姿势不当也可引起婴儿的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又比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症。所以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让身体保持一个坡度。
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对也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紧捏 双侧鼻孔,这样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咽鼓管。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用手指轻轻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或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要用力过猛,用力程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
儿童中耳炎可以游泳吗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机体免疫力较低,很容易患上中耳炎,尤其是冬季,气候干燥,流感猖獗,不少宝宝在感冒后患上了中耳炎。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及时发现,就会转化成慢性的中耳炎,这将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危害。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儿童中耳炎后还可以游泳吗?
不建议进行游泳,以免复发。如想游泳,应做好防护工作。正常情况下,鼓膜是完整的,能阻止外耳道的细菌及水分进入中耳,故游泳一般不会引起中耳炎。但是儿童的咽鼓管发育不成熟,如游泳后没有及时清理耳蜗里的水分,细菌及病毒就会趁机进入中耳,引起炎症。
为了预防中耳炎,儿童游泳需戴上防水耳塞,游泳后及时清理耳蜗里的水,可用棉签将外耳道的水分吸干,或者侧头跳,把手掌心对着耳朵压3-4次,使耳朵里的水流干。
中耳炎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所引起,因此预防感冒可能减少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另外,孩子还应避免被动吸烟。最近还有研究显示,减少奶嘴使用也可以降低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
小儿急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及病因治疗。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鼓膜穿孔后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麻黄素滴鼻以减轻咽鼓管咽口肿胀,以利引流。同时要注意休息,调节饮食并全身支持治疗。鼓膜穿孔前局部可用苯酚甘油滴耳以消炎止痛,由于该药对中耳粘膜有腐蚀性,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止。
以上内容是关于宝宝患上中耳炎后是否能游泳这个问题的介绍,相信爸爸妈妈在阅读本文后,对该问题的认识更清晰了。宝宝中耳炎千万不可忽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转成慢性的中耳炎,就会严重危害宝宝的听力。因此,父母要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
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
知道宝宝中耳炎症状后,那么如何预防呢?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宝宝中耳炎,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调整睡姿:仰卧或侧卧:因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宝宝中耳炎怎么治 合理使用滴耳液
宝宝中耳炎,应在医生指导下下,使用滴耳液来控制感染,一日三次。若是宝宝的外耳朵有脓或者异物,必须由医生用3%的双氧水滴入宝宝的耳朵里,过两分钟后,用干净的棉签把耳朵里的异物慢慢清洗干净,然后再滴入滴耳药。
宝宝中耳炎怎么治疗 宝宝中耳炎的预防
1、对于卡他性中耳炎,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必不可少。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预防感冒和防止耳内进不清洁的水是预防的关键。
2、不可运动过度,不能吹奏笛子及气球,随时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尽量用鼻子呼吸,睡觉侧躺时将病耳朝下,擤鼻涕时不可过猛,并且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鼻道耳咽管畅通,维持中耳的排泄与通气功能.
如何预防中耳炎复发
其实这位年轻妈妈犯得错误,现实中也有很多人在做,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不但帮不了孩子,还可能伤害到孩子。给宝宝洗澡时,要防止耳朵进水。可将宝宝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或是用棉花塞住耳朵。如进水后,可让宝宝向两侧轮流侧位,用棉花吸出。尽量不要使用棉签,因为它坚硬的顶端极容易滑进内耳耳道,甚至刺伤耳鼓。
如果确实发现宝宝外耳道有较多耳屎,可到医院处理。自行处理时,可在宝宝比较安静的情况下,两个家长配合,一个家长固定好宝宝头部,另一个家长轻轻掏出耵聍。如掏耳朵时宝宝突然出现哭闹不安,家长最好留个心眼,看看外耳道有没有出血。
慢性中耳炎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果经过一定的治疗仍不见好,且脓有恶臭,耳后红肿疼痛,说明有可能合并乳突炎,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拍片。如果是慢性乳突炎还需手术治疗。
家长们一定要多加注意了,在喂药前要注意药液温度要与体温相近,如果药液过冷的话,应该稍稍加温,以免孩子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疾病,上面就是小编做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了解和学习,中耳炎已经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危害,大家了解这种疾病的治疗措施和方法平时要多加防范,避免疾病给我们身体带来进一步危害。
护理宝宝中耳炎的方法有哪些
护理宝宝中耳炎的方法
1、用奶瓶给宝宝为奶粉是最容易让宝宝得中耳炎的。宝宝躺着喝奶,很容易就让奶水流入宝宝的耳朵里,所以建议妈妈们还是尽量使用母乳喂养,或者是抱着宝宝喂奶。
2、长期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也会导致宝宝得中耳炎。
3、得了中耳炎的宝宝,要避免感冒,因为感冒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的可能性增高。
4、让宝宝有充分的睡眠,睡觉的时候,可以垫高一下头部,减少而耳道内的充血导致的肿胀。
5、宝宝发烧的时候也给宝宝多及时的补充水分,因为发烧会使得宝宝的宝宝身体里的水分通过发热而散失掉,并且在给宝宝补充水分的时候应该补充一些实质性的水溶液,比如蜜糖水,牛奶等,而不是白开水利尿的溶液,反而会消耗体力。
6、给宝宝剪指甲,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7、随时看护,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耳膜穿孔,会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了。
8、喂奶时,最好让宝宝采取半坐位。正确的喂奶姿势是:如果是坐着喂奶,应将宝宝斜抱在怀中,让宝宝呈半坐位,宝宝上半身靠着的那一条腿可以用小凳子垫高些;如果是侧躺着喂奶,妈妈要用手臂将宝宝的上身和头部支起,以取得一个最适宜的角度。
9、给宝宝清理耳垢需要去医院。前面我们说道,如果耳垢比较少的话,不需要清理。但是,如果耳垢已经比较多了,形成了团状,像个塞子一样塞在耳朵里面,就需要带宝宝到医院,请医生帮助清理。
10、呼吸道感染后,询问宝宝是否有耳部不适。当孩子患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非常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引起中耳炎。不过,这种急性中耳炎一般是在感冒以后7~10天才会发作,因此很容易被父母忽视。在宝宝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已经消失后,父母还需要关注宝宝是否表现出中耳炎的症状。另外,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