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检查睾丸呢
怎么检查睾丸呢
① 切开法活检:
阴囊皮肤消毒后,局部麻醉,用手固定接受检查的睾丸,使表面的阴囊皮肤绷紧,选择血管少的部位,做1-2cm左右的切口,切口垂直通过皮肤、内膜及鞘膜。睾丸白膜作“∧”形切口,长约0.5cm,轻轻挤压睾丸,使睾丸实质暴露,取一丁点儿睾丸组织作为标本,送病理做病理组织检查。手术时严格消毒,认真操作,一般不会引起感染、血肿或疼痛。少数病人于取睾丸组织后短期内精子数量下降,约需4个月可逐渐恢复。切开皮肤及睾丸,取出睾丸中的曲细精管,这样取采非常完整,能够准确反应睾丸的生精功能,不出现检查的误差,结果可靠。不过此检查方法创伤大,需要做皮肤,睾丸白膜的切开,术后需要缝合拆线,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便。此检查方法虽然准确,但由于痛苦大,患者对手术有恐惧感等,所以临床不便于开展。
② 穿刺法:
用穿刺用的针管和针头,在常规消毒皮肤并麻醉后,将穿刺针经阴囊皮肤穿刺刺入睾丸,抽出针芯,抽吸针管获得少许睾丸组织,然后拔出穿刺针,若一次抽出的组织过少,则可不同部位多次抽吸,结束后包扎穿刺部位,将睾丸组织送检,包扎穿刺部位,将睾丸组织送检。此方法与切开法比较损伤小,痛苦小,不需要做缝合,它的不足是针吸细胞学检查只能得到少数组织细胞,看不到组织的整体结构,所以不能准确反应睾丸生精功能,有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误差,检查的结果不可靠,容易误诊。
③ 睾丸活组织钳穿刺取材法:
先用1‰新洁尔灭消毒皮肤后,用2%或1%普鲁卡因进行精索神经阻滞麻醉,每侧10ml,以减轻睾丸固定和挤压时的不适感。固定睾丸后用碘酒消毒穿刺处,以无血管区作浸润麻醉及深层麻醉,然后用输精管剥离钳选择无血管区刺入皮肤和内膜,扩大刺入孔至0.7cm左右,深达睾丸鞘膜表面,再以剥离钳尖端刺破睾丸鞘膜壁层和脏层(睾丸白膜)深达0.5cm,再以撑开钳分开至0.5-0.7cm小口,同时用固定睾丸的手指略微挤压睾丸,使睾丸组织从小口突出出来,迅速拔出睾丸内的剥离钳,用眼科手术剪取睾丸小组织块,留送活检。
④ 快速睾丸活检:
该方法是袁渭清主任在上述传统的方法上进一步的改进后的一种新的方法。它的操作没有切开法的创伤,但取出的睾丸组织完整,能够准确反应睾丸的生精功能为优点。
睾丸癌的检查
体格检查中以检查睾丸最为重要。基本的体征为:
①睾丸肿大, 有些睾丸完全为肿瘤所代替,虽可光滑,但正常的弹性消失,一般多无明显压痛。
②睾丸肿瘤常为质地坚实的肿块,有时患者双侧睾丸大小相近,但患侧较健侧有明显的沉重感。
③透光试验阴性,无波动感。但少数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对鞘膜的影响,并发积液或肿瘤出血而形成血肿。过去有人主张将鞘膜积液穿刺吸尽后再行仔细检查,现已不采用,而主张作手术探查,以免伤及肿瘤,通过穿破各层被膜引致种植,影响治疗效果。
除检查阴囊外,亦应仔细检查身体的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有无肿块、肝脏是否肿大、下肢有无水肿、锁骨上区淋巴结有无肿大,只要检查认真仔细,诊断多无困难。
1、肿瘤标志物测定:可以测量血中肿瘤标志物的水平。肿瘤标志物就是如果癌症存在的状况下由肿瘤细胞或人体产生的物质。诸如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碱性磷酸酶(AKP)等。这些肿瘤标记就能帮助发现睾丸肿瘤。
2、超声波:B超检查能较准确的分辨出睾丸大小,形态,有无肿块,还能区别出肿大的睾丸是炎症,组织水肿,还是肿瘤,还能探查出腹膜后有无转移性肿瘤。
3、活检:活检是唯一能够确定癌症是否存在的检查方法。大部分情况下,进行活检时,医生切开腹股沟将整个受影响的睾丸切除。这种方法叫做根治性腹股沟睾丸切除术。有时(如果病人只有一个睾丸),医生会使用腹股沟活检。在检查中,医生先在腹股沟处切开小口获取一部分睾丸样本,只有当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的情况下才会实施睾丸切除术。如果病人被确诊患有睾丸癌的话,需要通过一些检查来确定癌症是否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如B超,X光,CT等。通过对癌症进行分期才能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如何检查睾丸癌
1.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瘤标),AFP、HCG、LDH乳酸脱氢酶、PLAP胎盘碱性磷酸酶、尤其是AFP和HCG对睾丸生殖细胞的诊断、分期、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预后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
2.超声检查对阴囊内容物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诊断正确率97%,能直接而准确测定睾丸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此外,对睾丸肿瘤淋巴结转移、腹腔脏器转移有诊断价值。
3.胸部正、侧位片,以了解肺部和纵隔情况。
4.CT 更能敏感发现肺部转移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已取代静脉尿路造影和淋巴管造影,且能发现直径小于2cm淋巴结转移灶。
近年来,睾丸癌的生存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的60%~65%到90年代的90%以上,睾丸癌的治疗已经成为实体肿瘤综合治疗的成功典范。睾丸癌治愈率的提高依赖于正确的临床和病理分期,影像学的进展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改善,手术方法的进步,化疗方案的正确选择,以及放射治疗的进展。
睾丸微石症的预防
1、隐睾者应青春期前矫正。术后追踪随访,以早期防治。
2、积极治疗非淋菌性或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防治腮腺炎,预防睾丸萎缩。
3、定期进行防癌体检,对15-30岁年轻男子应该每月自查睾丸,以便及早发现病变。自查睾丸的最好的时机是沐浴后,阴囊的皮肤最松弛,检查时比较容易,也比较准确。因为任何的局部紧张都会使阴囊收缩,影响检查。第一步可用手平托睾丸,感觉睾丸的分量和质地;然后用双手触诊,两手轻轻捏住睾丸,拇指放在上部,食指和中指放在下部,轻轻转动睾丸,如感觉有肿块、下坠感时,应引起警惕,最好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4、为了避免睾丸肿瘤侵袭自己,平日里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定期进行防癌体检。
睾丸囊肿怎么引起的
睾丸囊肿属于睾丸肿瘤的良性。睾丸肿瘤包括生殖细胞肿瘤和非生殖细胞肿瘤,前者多见,主要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瘤等。睾丸肿瘤一般发展比较快,转移较早,恶性程度较高。检查睾丸表面光滑,质硬而沉重,无弹性,肿块透光试验阴性,首选B超检查。主要经过淋巴,血行转移。一般采取手术治疗。祝您健康!
睾丸扭转的检查
睾丸扭转患者在血常规检查时可有轻度白细胞增高。
1.多普勒超声检查 睾丸血流减少。
2.放射性核素99m锝(99mTc)睾丸扫描 显示扭转侧睾丸血流灌注减少,呈放射性冷区,诊断准确率达94%,被公认为是最可靠的辅助诊断措施。
3.超声波检查和CT扫描 在判明睾丸是否肿胀,急性鞘膜积液,阴囊水肿,嵌顿疝方面有帮助,但在鉴别睾丸扭转和附睾睾丸炎方面不可靠。
男性如何检查睾丸
男性由医师诊疗的身体健康检查之外,每个月一次睾丸的自我检查是有必要。洗澡或冲澡的温水沐浴后,阴囊等外阴部的皮肤会比较松弛,最适合进行睾丸的自我检查。
正确的睾丸自我检查技巧:
是双手分别轻握住一边的睾丸,以拇指轻触而其他手指也要移动,彻底检查是否有肿块或触感、外观上的异样。副睾在睾丸后方,质地比较硬一点,容易误认为肿瘤。如果有肿胀或压痛的现象,立刻请教医师。
睾丸检查要点有哪些
睾丸检查要点有哪些?男性不育检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一个睾丸检查,以确定睾丸有没有病变。在睾丸检查中,一般按照睾丸的体位,位置,体积来确实,以下是具体的检查方法。
体位:检查睾丸部位时最好取站立位。双侧睾丸均可拉及并位于阴囊下方。
睾丸位置:异位,回缩,下降不全,睾丸扭转。
睾丸体积:每个睾丸的体积应与相应的椭圆型睾丸测量模型相比较。
睾丸质地:估计睾丸质地应轻压睾丸。正常睾丸有弹性,睾丸质软常伴有生精功能损害。偶见睾丸体积正常或增大而且质硬,有睾丸肿瘤的可能。若睾丸小而软常见于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低下的男子。
按照以上睾丸检查方法,我们可以自己做检查,如果发什么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专家提醒,男性不育患者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错过治疗良机。
睾丸活检是什么
睾丸活体组织检查(简称睾丸活检)是一种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功能的临床技术,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手术方法,即睾丸活体组织检查术(睾丸活检术),取出一小块活体睾丸组织,进行病理切片组织学观察,来了解睾丸生精的状况,用于诊断睾丸疾病,评估预后。
目前了解睾丸生精功能的检查方法还有激素检查方法和生化检查,这些检查方法与睾丸活检相比,都不能准确反应睾丸生精功能。因为睾丸活检是直接检查睾丸的曲细精管,而内分泌和生化检查是间接的了解生精功能。目前睾丸活检检查是诊断睾丸生精功能的金标准,所以对于无精子症患者都要做此检查。
睾丸癌的检查
一、肿瘤标志物(瘤标),尤其是AFP和HCG对睾丸生殖细胞的诊断、分期、治疗反应的监测及预后提供极有价值的参考。生殖细胞肿瘤瘤标分为两类:
1、与胚胎发生有关的癌胚物质(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腺素HCG)。
2、某些细胞酶(乳酸脱氢酶LDH和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
(1)AFP 单链糖蛋白,分子量约7万,半衰期5~7天。纯胚胎癌、畸胎癌、卵黄囊肿瘤,AFP增高70%~90%。纯绒毛膜上皮癌和纯精原细胞瘤AFP正常。
(2)HCG 多肽糖蛋白,由α和β链组成,半衰期24~36h[但亚基清除相当迅速α-亚基(α-uCG)20min,β-亚基(β-uCG)45min]。绒毛膜上皮癌和40%~60%胚胎癌HCG增高,纯精原细胞瘤5%~10%增高。
(3)LDH乳酸脱氢酶 细胞酶,分子量13.4万,LDH普遍存在不同组织细胞中,故特异性较低,易出现假阳性。生殖细胞肿瘤可引起LDH增高,并与肿瘤大小、分期有关。如Ⅰ期LDH增高8%,Ⅱ期32%,Ⅲ期81%,Ⅰ、Ⅱ期治疗前LDH高则复发率为77%,LDH正常为40%。
(4)PLAP胎盘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之同工酶,结构异于成人型碱性磷酸酶,95%精原细胞瘤,PLAP增高,特异性57%~90%。
二、超声检查对阴囊内容物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诊断正确率97%,能直接而准确测定睾丸肿瘤的大小和形态。此外对睾丸肿瘤淋巴结转移、腹腔脏器转移有诊断价值。
三、胸部正、侧位片,以了解肺部和纵隔情况。
四、CT 更能敏感发现肺部转移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已取代静脉尿路造影和淋巴管造影,且能发现直径小于2cm淋巴结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