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没那么可怕
糖尿病没那么可怕
吃饭选油香的,出门开汽车,业余玩电子产品……吃得丰富,运动更少,肥胖的人多了,患糖尿病的风险也高了。据调查,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病人一亿多,4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代谢异常约一半。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不可分
糖尿病最主要的合并症是大血管病症、微血管病症。大血管包括脑部血管、心脏血管、四肢大血管等,微血管有眼底的血管、肾小球的血管。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四肢末端麻木等,最严重的后果是心肌梗死、肾脏透析、失明、足部坏疽等。另外,糖尿病患者容易表现为代谢综合征,经常表现为血糖不稳定,血脂异常、高血压、腹围明显偏大。
调查显示,心脑血管病患者中,60%~70%有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密不可分,防治糖尿病的关键是减少和延迟这些糖尿病并发症。
管好“三高”危险因素
医生在做糖尿病普查的过程中发现,一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要筛查糖尿病,最好查餐后血糖,因为调查发现,糖尿病最早期容易出现餐后血糖升高的症状。
要诊断糖尿病,可以通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来判断。
首先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是正常,一旦高过5.6毫摩尔/升,就要查餐后血糖。查餐后血糖最标准的方法就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喝75克葡萄糖糖水,在2小时之后查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为正常,超过7.8毫摩尔/升就要提高警惕。目前认为,餐后血糖为7.8~11.1毫摩尔/升,或空腹血糖为6.1~7.0毫摩尔/升之间属于糖尿病前期。虽说糖尿病不能最终治愈,但在糖尿病前期可以逆转这一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除血糖以外,糖尿病患者应每月测一次血压、每3个月查一次血脂等。英国的研究显示,严格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的合并症风险可减少1/4。
管住嘴:蔬果占1/2,蛋白质占1/4,谷薯类占1/4
饮食直接影响血糖。糖尿病患者在吃饭时要关注升糖指数。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有烙饼、油条、糯米粥、土豆泥、南瓜、胡萝卜、西瓜等。另外,也应注意饮食搭配,如果把一顿饭的总量比作1,主食应占1/4,蛋白质占1/4,蔬菜、水果占1/2。这样可以保证餐后血糖不会太高,有利于减轻胰岛负担,还有利于减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主食占1/4。第一,主食控制量。早晨吃主食1两,中午和晚上各2两。第二,饭菜莫太烂软。第三,吃饭要细嚼慢咽。第四,注意饮食顺序。吃饭时,应先吃青菜、喝汤,最后吃主食。第五,谷类、粗粮、细粮搭着吃。粗粮可以减少人体的摄取量,所以,糖尿病病人应多吃粗粮。
蛋白质占1/4。含蛋白质比较丰富的食物有鸡蛋、肉、鱼、豆腐、牛奶等。早饭可以吃1个鸡蛋,午饭不吃鸡蛋。肉不要超过鸡蛋的大小,如果吃鱼的话可以稍微大一点儿,吃豆腐可以更大一点儿,喝牛奶可以更多一些。跟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跟人类相近,可以很好地被吸收利用,但也不宜多吃。
蔬菜、水果占1/2。蔬菜一定要少放油,最好凉拌或用水煮。生吃蔬果也最好在两餐之间,西红柿最佳,也可以吃一些火龙果、猕猴桃、苹果,比较甜的水果要少吃。
迈开腿:每周5天、每次运动30分钟
如果已经做了饮食控制,再适当进行运动,可以降血糖、降血脂,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而且使心理状态、身体状态更健康。运动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是因为运动减少了发生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并不是可以治疗中风、心肌梗死。
但是,运动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年龄大的患者站着就好;糖尿病患者如果跑不动,就走。心肌梗死患者、肥胖者不要勉强运动,因为心脏的负荷太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糖尿病患者在饥饿时不要运动,因为一旦出现低血糖可造成猝死。
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每周有3次强度稍微大一点儿的运动,也可以练瑜伽。总体来说,每周运动5天,每次运动30分钟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实,只要把身体的全面管理当成一个工作来做,控制高危因素,管住嘴,迈开腿,糖尿病并不可怕。
车前草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吗
可以吃,但没有治疗作用。
车前草是属于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材,性寒,适用于尿血、水肿、泄泻、小便不通、黄疸、热痢、带下、喉痹、目赤肿痛等不适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是出现了以上不适是可以通过服用车前草医治的,但要注意车前草对于糖尿病没有治疗作用,要是想依赖车前草治疗糖尿病的话,那么是行不通的。
严重的糖尿病容易康复吗
糖尿病没有根治的特效药,所以,严重的糖尿病一般是不容易康复正常的。经过治疗,也有可能康复的。
意见建议: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保养,不要吃太甜的食物,也不要吃得太肥腻了,要清淡饮食,不要吃得太咸了。
糖尿病没有力气怎么办 控制血糖
糖尿病属于代谢疾病,没有力气是其中的一项症状,控制好血糖后症状就会部分消失。因此首先应该做的是控制血糖,保证血糖的正常和稳定,对于血糖的控制包括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应用胰岛素。
治疗糖尿病肾病存在的几个误区
身边的人有不少是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来说,大家认为糖尿病肾病是很容易就会痊愈的。他们会把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和肾病混淆,这样就会对治疗起到阻碍作用,一旦发生混淆的情况,可能会引起无法挽回的悲剧,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存在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肾功能正常就不会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您的肾脏。糖尿病肾病有一个漫长的病程,尿常规检查已经可以发现蛋白尿,甚至是大量蛋白尿,患者可全身水肿。
误区二:糖尿病肾病是得了糖尿病多年后才会出现的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可以在疾病早期出现,且可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从其发病特点来看,糖尿病肾病主要是高血糖引起肾脏微血管损伤所致。此时,疾病尚未完全累及大血管,因此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误区三:糖尿病肾病只要控制血糖就行了
尽管控制血糖被公认为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第一道防线。然而,糖尿病引起肾脏病的原因和机制还有很多,控制以下环节同样至关重要。
误区四:糖尿病肾病没有特效药,治不治疗都会变成尿毒症的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尤其是慢性并发症。说起糖尿病肾病,很多人认为治不治疗都会变成尿毒症。事实上,若能早期预防、早期就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阻止和调慢糖尿病肾病走向尿毒症的时钟的。
误区五:糖尿病肾病是降糖药吃出来或胰岛素打出来的
对于长期服用降糖药或打胰岛素,其实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本身的发展过程。导致糖尿病肾病的最大元凶其实是高血糖,而稳定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前提和关键。
误区六:糖尿病肾病尽可能晚透析
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同时伴有其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所以尿毒症症状在他们身上的表现往往比其他患者要早而且严重,而透析(不管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能清
除毒素,减轻症状,显著改善代谢异常,还可以减少短期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已有的医学研究证实,早透析比晚透析的生存时间要长。
以上就是对糖尿病肾病在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误区的解释,患者只有在生活中多多对糖尿病肾病了解,才不会在治疗过程中手忙脚乱,引起一些混乱。如果不能正确的治疗糖尿病肾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糖尿病低血糖有多可怕
近日,74岁的糖尿病患者王某因听到一则广告,称某药品“包治百病”,于是前去“惠顾”。老人在8月5日晚上吃了药后,没多久就开始冷汗淋漓、直翻白眼,家人呼之不应,拨120后送到广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发现他血糖奇低,马上给他静脉推注50%葡萄糖纠正低血糖,并同时静滴葡萄糖。他逐渐清醒,但没多久又癫痫发作,腿部抽搐,头部后仰,嘴巴紧闭,两眼上翻,口中喷出白沫,尿失禁,发作持续了2分钟,经医生一番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严重低血糖损害脑细胞王桂红介绍说,糖是构成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血糖过高,即糖尿病的治疗,却往往对低血糖症知之甚少。其实,低血糖症有时比糖尿病更可怕,因为发生低血糖症时,机体缺乏糖提供能量,很多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特别是发生严重低血糖时,大脑由于缺乏糖提供能量,会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甚至会出现昏迷。
在社会、经济、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血糖控制欠佳,容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科学地服降糖药物,切忌自我治疗或随意更改服药剂量。如果没有糖尿病,就不能乱服降糖药,以免发生低血糖症。
一般情况下,发生低血糖症时,人会出现头晕、出冷汗、感觉饥饿,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不省人事。这时应快速给患者吃些食品,最好是甜食;如果出现昏迷,不能干等着以为患者过一阵会自己苏醒,而是应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医院急救。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患者的低血糖症,其脑细胞可出现永久性损伤,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或直接死亡。
怀孕期间吃糖多的食物会不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风险
在怀孕期间吃甜食与妊娠期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有2个原因,第一就是在怀孕期间分泌紊乱而引起的,第二就是子啊怀孕期间孕妇体重增加过多,营养过剩导致的,
低血糖怎么控制
1,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态对糖尿病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当今糖尿病已经“大众化”了,我成了“糖人”,不足为怪。既来之则安之,只要我能够勇敢面对现实,树立必胜信心,科学施治,迎糖而上,糖尿病没有什么可怕的。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痛苦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在这两者之间,我选择了快乐。
2,告别坏毛病
告别坏毛病、坏习惯以前,我曾经有过太多的坏毛病:不运动、贪吃、抽烟、酗酒、熬夜。。。。。,正是这些坏毛病、坏习惯,才使我成为了“甜蜜的家族”的成员。今天的我,DM了,我毫不犹豫地戒掉了烟、酒,适度饮食,按时作息,每天晚上10:30准时睡觉(特殊情况除外)。此外,我还坚持散步、快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多项有氧运动。
怕得糖尿病 去运动
运动本身对糖尿病治疗的好处是很多的,第一,通过运动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因为2型糖尿病跟胰岛素抵抗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增加糖的利用,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提高。第三,运动还可以通过改善循环和代谢,对胰岛的b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另外,运动能使人心身愉悦,为其战胜疾病增加信心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通过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可以防治并发症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因而,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不可忽视的一种方式。
糖尿病人运动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原则:因人而异,量力而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运动方式:快慢步行、室内运动、床上肢体运动、太极拳;身体较好的可以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跳韵律操等。运动因人而异。
3、运动频率、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一般运动),一般以晚饭后2小时左右进行比较适宜。
4、运动强度:量力而行。尽量避免高强度运动,防止意外伤害。
5、运动前后:运动前最好有5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扭动一下颈、肩、腰,做一下高抬腿;除了散步,其他相对激烈的运动快结束时也要继续做一些放松活动,如行走、慢跑等。一般也应历时5分钟。
虽然,运动可以增强体魄,但是糖尿病患者的体质比较特殊,要选择什么的运动一定要向医生咨询。因为不正当的运动也会致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所以无论做什么都有利也有弊。
糖尿病低血糖有多可怕
糖是构成人体重要的生命物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重视血糖过高,即糖尿病的治疗,却往往对低血糖症知之甚少。其实,低血糖症有时比糖尿病更可怕,因为发生低血糖症时,机体缺乏糖提供能量,很多代谢活动受到抑制,特别是发生严重低血糖时,大脑由于缺乏糖提供能量,会造成脑细胞的损害,甚至会出现昏迷。
在社会、经济、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血糖控制欠佳,容易并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科学地服降糖药物,切忌自我治疗或随意更改服药剂量。如果没有糖尿病,就不能乱服降糖药,以免发生低血糖症。
一般情况下,发生低血糖症时,人会出现头晕、出冷汗、感觉饥饿,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不省人事。这时应快速给患者吃些食品,最好是甜食;如果出现昏迷,不能干等着以为患者过一阵会自己苏醒,而是应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医院急救。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患者的低血糖症,其脑细胞可出现永久性损伤,甚至可能成为植物人或直接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