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俞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肓俞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平躺,肚脐旁开半横指处即是肓俞穴,按压时有酸痛感。肓俞属肾经,与冲脉交汇,故可补肾益气,调理冲脉气血,冲脉起于胞宫而为血海,故可治疗妇人月经不调,疝气,肾虚腰腹失养之腰痛。还可通过调理冲脉气机,治疗冲脉之气上逆的逆气里急。穴位脐旁,内应肠腑,故可梳理肠腑气机,治疗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便秘,痢疾。若因湿热郁遏肠间可用针刺泻法,以清利湿热,调理气机;若因脾虚所致痞满腹泻者,多用灸法以温补阳气,健脾调肠。
白血球减少症可尝试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上各放一约5毫米厚、直径约4厘米中间用针刺有10余个针眼的鲜姜片,接着将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柱放于鲜姜片上,用线香于艾柱上端点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后鲜姜片不动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温热感向局部肌肉内渗透、但不致灼痛、烫伤为度。达到预期效果后将鲜姜片拿掉令患者换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膝关节以下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血海、三阴交、悬钟直刺1寸,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捻针一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术,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方中足三里为传统的强壮要穴,能补气生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健脾强中,益肝滋肾的作用;血海、膈俞养血、活血、生血、补血,四穴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配以脾和肾的背俞穴能健脾温中、滋补肾阴。悬钟穴又名绝骨,是八会穴之髓会,据现代研究发现该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是治疗贫血必取要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穴,别名百劳;上杼穴,有益气壮阳的作用,据报道针刺大椎除白细胞数量变化外并有明显的左移现象,一叶核细胞比例增多,4~5叶核细胞比例减少,这一现象也可见于针刺足三里,如针刺其他穴位则无此现象出现;膏肓俞是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常用穴,三穴共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该法治疗各种原因而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具有安全性好、无任何副作用、操作简单、便用推广、成本低廉、可重复验证的优点,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伏贴夏天贴几次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位置的敷贴。
三伏贴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法,讲究穴位治疗,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对应症,所以在贴三伏贴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位置,一般情况下三伏贴经常贴的位置有突穴、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中府穴、膏肓穴等,而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的穴位也是不一样的,如:
1、咳嗽:建议将三伏贴贴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
2、畏寒肢冷:建议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神阙穴三伏贴。
3、鼻炎:可以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膏肓穴三伏贴。
4、脾胃病:建议选择贴胃俞穴、脾俞穴、中脘穴三伏贴。
三伏贴为什么一点用也没有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三伏贴有冬病夏治的作用,但是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的穴位是不一样的:
1.咳嗽选择贴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
2.畏寒肢冷患者可以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神阙穴;
3.鼻炎患者可以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膏肓穴;
4.脾胃病患者选择贴胃俞穴、脾俞穴、中脘穴。
女性膀胱经不通的危害 膀胱经有哪些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穴、至阴穴。
便秘按摩哪里最快排便
长强穴位于调节阳经气血的督脉,有宁神镇惊,通便消痔的作用,是治疗便秘、痔疮的首选穴位。此穴在尾骨下方,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按摩的时候正坐,上半身前倾,以一只手伸到臀后,中指用力揉按长强1~3分钟即可,早晚各一次。除了能主治便秘痔疮外,经常揉按长强穴对腹泻、脱肛、阴囊潮湿、阴道瘙痒等都有治疗效果。
肓俞穴位于足少阴肾经,肾经之气由此贯注中焦,长按此穴可以帮助理气止痛,润肠通便。此穴的位置在腹部中部,肚脐中央旁开0.5寸,找的时候仰卧,肚脐旁边半个横指的位置就是肓俞穴。按摩时以拇指指腹自上而下的推揉肓俞穴3~5分钟,可以治疗腹痛、腹泻、痢疾、便秘、月经不调等。
秩边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有舒筋活络、强壮腰膝、调理下焦的作用。此穴在骶区,横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的位置,找的时候自两侧髂嵴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往下推5个椎体,下缘水平线与肩胛骨脊柱缘的垂直线交点处即是。以中指指腹点按秩边穴对缓解腰骶痛、治疗便秘痔疮等都有帮助。
如何拔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方法:治法一取穴:膏肓、肺俞、风市、脾俞穴。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至皮肤充血发红为度,每日2-3次。治法二取穴:大椎、肺俞、膈俞、膏肓穴。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穴位上,至皮肤充血发红为度。隔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治法二取穴:中府、天突、膻中、气海、足三里、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先取仰卧位,在身体前侧的穴位上拔罐,留罐15分钟,起罐后,患者改俯卧位,在背部穴位上拔罐,留罐15分钟;也可以采用针罐法......
肓俞的准确位置图 肓俞穴类属功效
类属:肓俞为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会穴。
功效:补肾调冲,疏利肠腑。
主治:1.绕脐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2.月经不调,疝气,腰痛。
肺结核感冒了怎么办 艾灸法
穴位:肺俞穴、膏肓穴、大椎穴、关元穴、脾俞穴、肾俞穴、足三里。
做法:找到上述穴位,然后把艾条悬放于以上穴位的正上方3--5厘米。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艾灸30分钟即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操作。
功效:艾灸有滋阴润肺、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功效,对肺结核感冒所导致的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有显著的疗效。
怎么补气血效果好
按摩能补气血
按摩血海、膈俞、膏肓俞、绝骨、足三里、三阴交、心俞、肝俞、脾俞等穴位,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以上诸穴均有补血之功,艾灸、点按,若能持之以恒,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调理肝脏能补气血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肝藏血,主疏泄,有助脾胃运化,所以养肝血也是调气血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暴怒的情绪会伤肝伤脾,导致气血损耗,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切记生气,熬夜,多注意睡眠,并且“久视伤血”,经常用眼的人也需要注意眼睛的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三伏贴可以贴肚脐眼吗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三伏贴有冬病夏治的作用,但是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的穴位是不一样的:
1.咳嗽:建议将三伏贴贴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
2.畏寒肢冷:建议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神阙穴贴三伏贴;
3.鼻炎:可以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膏肓穴三伏贴;
4.脾胃病:建议选择贴胃俞穴、脾俞穴、中脘穴三伏贴。
足太阳膀胱经的准确位置图 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保健穴位
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申脉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足通谷,至阴穴。
三伏贴哮喘贴哪里 三伏贴治哮喘贴哪里
1.位置:
膻中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
2.取穴方法:
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膻中穴位于胸部,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约当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功效
募集心包经气血。膻中穴有理气宽胸、清肺化痰、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作用。
1.位置:
华盖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2.取穴方法:
华盖穴在膻中穴上4.8寸,胸骨中线上,平第三类间隙,仰卧取穴。
3.功效
收引水湿,宽胸利肺、止咳平喘,华盖穴有清肺止咳、宽胸利膈的作用。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位置:
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2.取穴方法:
患者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3.功效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
1.位置:
颈百劳穴在颈部,第七颈椎棘突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
2.取穴方法:
先找到大椎穴以上两寸的位置,在往两旁挪1寸即是,两边各有一个颈百劳穴。
3.功效
疏通血管,通筋活络。
1.位置:
膏肓俞穴(简称膏肓穴)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2.取穴方法:
寻找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膏肓穴位于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或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
3.功效
散热排脂。膏肓俞有补肺健脾、宁心培肾、治痨益损、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作用。
自己怎么打通膀胱经 膀胱经在哪里
膀胱经在人体身上一共有67个穴位,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其具体穴位如下: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共67穴,左右合134穴。
刮痧能治疗鼻炎吗 慢性鼻炎刮痧方法
刮痧取穴:迎香穴,印堂穴,风池穴,大椎穴,大杼穴,肺俞穴,膏肓穴,列缺穴,合谷穴,百会穴,肩井穴,至阳穴,风门穴,心俞穴,膈俞穴,脾俞穴,上星穴,攒竹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丰隆穴,三阴交穴。
刮痧方法:
方法一:
1.以平刮法用中等强度刮拭迎香穴,印堂穴各3分钟。
2.以单角刮法,双角刮法,用泻法刮拭风池穴,大椎穴,大杼穴,肺俞穴和膏肓穴3-5分钟。
3.以平面按揉法,用泻法刮拭列缺穴,合谷穴3-5分钟。
方法二:
1.以平面按揉法刮拭百会穴,再以单角刮法刮拭风池穴,并从风池刮至肩井穴。
2.以面刮法刮拭大椎穴,并向下刮至至阳穴,然后以双角刮法从大杼穴起,经风门穴,肺俞穴,膏肓穴,心俞穴,膈俞穴刮至脾俞穴。
3.以点按和平面按揉法点揉上星穴,印堂穴,攒竹穴,迎香穴。
4.以平面按揉法刮拭手三里穴,合谷穴,以面刮法刮拭足三里穴,丰隆穴和三阴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