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穴位敷贴好吗 操作灵活

穴位敷贴好吗 操作灵活

穴位敷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用灵活,可单独应用取得良好的疗效;亦可不拘于单一方式,同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来提高治疗或者保健的疗效。

穴位敷贴的优点 老少皆宜,适应症广

穴位敷贴保健治疗的适应人群很广,基本上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而且还具有保健强身的功效。同时穴位敷贴既能避免其他治法的不足,又能发挥自身穴位、药物相结合的有点,其作用了治外达内,效果明显。

头皮屑多怎么办 艾叶红糖水

有的女性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可能在某次月经的时候肚子疼痛十分厉害,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艾叶红糖水来快速缓解疼痛不适。具体做法为用15克艾叶加入适量红糖,用水煎煮后饮用。芥糊穴位敷贴

来月经肚子疼痛难以缓解的时候,可以用少量的白芥子研磨成细末进行穴位敷贴,往往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疼痛的效果。具体方法为:用12克白芥子研磨后加入适量免费,用米醋调和成稀糊状,外敷于足心涌泉穴处,包扎固定,没日换一次即可,如果疼痛厉害还可以配合外关穴、气海穴进行外敷。

三伏贴姜汁蜂蜜比例一般是多少 三伏贴调配的膏状多大

一般来说三伏贴的药膏制成硬币大小即可,三伏贴主要是通过穴位敷贴才能有好的治疗效果,药膏面积大也不能会增加疗效,反而造成药物浪费,增加皮肤刺激面积。

穴位敷贴的好处 疗效显著,奏效迅速

在针对一些特殊的保健以及治疗时,应用内服药物效果或者不是很满意,或者因特殊原因无法进行内服给药时,这时使用穴位药物敷贴,往往见效迅速,疗效显著。例如:《本草纲目》中记载,“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足心,移夜便愈”;哮喘患者发作时,经过穴位敷贴,很快的饿就能有效的控制哮喘症状等。

穴位敷贴治疗感冒 风寒感冒敷贴疗法

症状:恶寒怕冷,发热;头痛、肢节酸痛,无汗;鼻塞声音重或者鼻痒喷嚏连连,时而流清鼻涕;咽喉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者口渴喜欢热饮;舌苔薄白而湿润。

敷贴穴位:神阙穴(神阙即为肚脐)。

操作方法:将麻黄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三根带须的葱白,一起捣烂如泥状,敷贴于神阙穴,外面用胶布固定,约敷贴半日取下,每日可敷贴2次。

敷贴穴位:劳宫穴(双手握拳装,无名指指端对应的掌面处即为劳宫穴),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将羌活10克,苍术6克,白矾6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再用生姜汁调和成膏状,附体于劳宫穴和涌泉穴处,外用纱布固定即可。

穴位敷贴好吗 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穴位敷贴主要是在人体体表穴位上采用药物敷贴,因而一般比较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痛苦小,反应轻,人们也乐于接受。只有个别人群可能因敷贴时间较长或者本身皮肤易过敏,而出现皮肤发痒,其红疹水泡等,只需要及时停止用药,病适当处理,就可自然消失。

哮喘的冬病夏治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特色疗法,是预防与治疗的综合,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一是指“未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最理想的积极防病的措施;二是指“既病防变”,是指一旦疾病已发生,则应争取尽早诊治,以防疾病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发展、转变。

哮喘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对于一些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都有效果,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则是最适合于“冬病夏治”的。特别是中老年在冬季哮喘高发,如果抓住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根据脏腑气血虚实,可发挥中医在治疗支气管炎方面的优势,不仅能消除病毒,同时还能修复哮喘病患者的受损粘膜或组织,治疗与修复同步进行、同步完成。

哮喘冬病夏治,哮喘患者在冬病夏治期间可以进行穴位敷贴等治疗,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但是也不要大量出汗。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

感冒鼻塞晚上怎么缓解

穴位敷贴 外感风寒型感冒鼻塞

[症状]鼻塞,或流清涕,或呼吸不利,头痛,乏力,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脉浮。

[药物]川芎10g,川乌10g,细辛(生用)5g

[穴位]囟会

[操作]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上药末3g,用食醋(或藿香正气水更佳)调成糊状,涂敷囟会,外用伤湿止痛膏封贴,每日换药1次,一般1~3次即可获效。

外感风热型

[症状]鼻塞喷嚏,流稠涕,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稠,舌

苔薄黄,脉浮数。

[药物]鼻炎康片、食醋。

[穴位]涌泉

[操作]患儿双足温水洗净、擦千。取鼻炎康片4片于石白中捣碎,加食醋少许调匀成膏状,以能成形为度。药物分成2份,分别捏成直径0.5 cm、、厚约0.2cm的圆饼,置于6cmX6cm胶布中心,敷贴于双侧涌泉穴。然后给患儿穿上弹性较好的袜子,以防脱落。每晚睡前,由经过专人培训的患儿家长实施。每晚敷贴1次,次日晨起除去,并把黏附于皮肤上的药物擦拭干净。

艾叶枕

原料:生艾叶100g、辛夷20g

用法:将生艾叶、辛夷全部拣枝,揉搓碎成绒状,用手绢包凤城枕头,当枕头用即可,2天换1次。重者取艾叶10g,用纱布包敷于前囟门处。

功效: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开窍的作用,对新生儿感冒鼻塞效果非常好。.

2021三伏贴的贴敷时间 三伏贴每次贴几个部位

因人而异。

三伏贴每次贴几个部位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以及病症情况来决定的,且不同的病症所贴敷的位置也是不同的,一般一次选4-5个穴位进行贴敷。

为了起到更好的贴敷效果,建议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依据不同穴位和药方分型治疗,不可自己盲目贴敷。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有助调理体质

今年的三伏天分别是7/12(初伏)、7/21(中伏)、8/11(末伏),中医门诊也开放提供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服务;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而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也是一年最热的日子,当人体阳气处于最旺盛时候,利用大椎、定喘、肺俞、肾俞等穴位上敷贴热性中药,有助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达到调理体质的目的。

相关推荐

腹泻的常见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灸法 取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穴,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以施灸部倍皮肤红晕为度。或取神阙穴,按艾炷隔盐灸法施灸。 二:刮痧 主刮脊柱两旁,臂内侧直至肘窝、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刮内关经穴部位,腹胀加刮里内庭经穴部位,发热加刮合谷、曲池经穴部位,泻甚加刮阴陵泉经穴部位。操作方法,轻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 三: 胡椒10粒,研成细末,撒于患儿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连4~5天,适用于脾肾阳虚型。 四:

中医治疗输卵管性不孕

中药内服、穴位、药膳辅助 在中医领域中,中药内服、穴位、药膳辅助三管齐下的综合疗法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效果较好。 内服中药能调节和加强脏腑功能,在提高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又针对局部的病理变化发挥治疗作用。穴位目的在于疏通经络、调节阴阳平衡;通过穴位、皮肤腠理的吸收而直达病变所在部位,特别在治疗过程强调药膳的辅助。药膳辅助就是用天然食物补充人体必须的各种营养物质,能在辨证施食的原则下协同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来说,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大多是由于经期摄生不慎,邪毒入侵胞宫,气血不调,宿血积于胞

穴位治疗咳嗽 风寒咳嗽疗法

症状:咳嗽声音重,气急,咽喉痒,咳痰稀薄色白;常常伴有闭塞,流清鼻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者伴有恶寒发热,等风寒表证表现,舌苔薄白。 穴位:天突穴(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上),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操作方法:可用一般常见的麝香风湿膏用剪刀剪成小片,在每晚临睡觉前于上述穴位上,次日晨起时取下,每日1次。 穴位:中府穴(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中府穴),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肾俞穴(在第二腰椎

三伏上午好还是下午好 三伏怎么多久一次

1、首先确定2020三伏的时间,一般第一安排在伏前,即在2020年7月6日前,这一是为预备加强,需根据者的体质情况灵活选用。 2、然后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病症表现,选择合适的位置,配合三伏的药物效果、对穴位产生的局部热性刺激等,可很好的发挥扶阳驱寒、扶助正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等作用,如大椎穴,主治疾病: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在初伏、中伏、末伏各一次,加强药效作用,不过三伏时间并不是绝对的,通常在前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症状进行具体的

口腔溃疡竟然也可以用足

如果你口腔溃疡了,先想到的一般都是多喝水、用溃疡这些很常规的方法。其实,按照中医整体论治的原则,这嘴里的毛病,还能通过治脚来医。 专家介绍,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之一,也被称为“口疮”。目前西医对口腔溃疡的治疗,多通过局部施用消炎药、止痛药、烧灼类药物等来缓解局部症状,但对于其反复发作却效果不佳。 而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如用药物对心脾进行调节就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依据中医外治法中穴位疗法的理论,可选用茱萸、肉桂等,将其研成细末,用姜汁、醋等调成糊状

三伏祛湿哪里

因人而异。 采用三伏祛湿的话,其实并没有明确的祛湿穴位,其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穴位来进行祛湿。 三伏本身是通过中药穴位,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和药性的刺激,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只要是穴位上,其就可以起到一定的药效作用。 但是每个三伏的药效作用是不一样的,穴位位置不一样,并且穴位组合的位置不一样,其祛湿的效果也不一样,个人其实并不好判断穴位,建议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三伏祛湿。

三伏天三伏时间 三伏能打新冠疫苗吗

可以。 新冠疫苗是用于防治新冠病毒的一种疫苗,三伏是传统理疗方式,一个是肌肉注射,一个外用,两者并无冲突,了三伏之后是可以去打新冠疫苗的,三伏是将“冬病夏治”的中医“治未病”理论与“天灸”相结合,在夏季三伏天施行穴位,用以预防和治疗虚寒性病证的一种中医外治法。三伏无需艾火,于人体相应的穴位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饼,致使穴位局部皮肤泛红、发疱甚至化脓,激发人体免疫调节机制,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

三伏伏前加强是什么意思

加强三伏的效果。 一般人们在进行三伏的时候,首先需要确定三伏的时间,一般第一为预备加强,需根据者的体质情况灵活选用,然后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位置,配合三伏的药物效果、对穴位产生的局部热性刺激等。 三伏天伏前加强,可以很好的发挥扶阳驱寒、扶助正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等作用。

颈椎病自我疗法 提筋疗法

用食指、中指呈半屈曲状,提起颈椎旁及肩胛附近的皮肤(瘦者可以提起肌肉),做轻揉的反复夹弹,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润及少量的皮下出血。这种方法操作灵活,你能欧立即时僵硬的颈椎变得灵活,疼痛也能够得到较快的缓解。

穴位治疗自汗 自汗方四

穴位: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 方法:取五倍子30克,桂枝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每取5分钱币大小,0.5厘米厚,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