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四
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四
穴位: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
敷贴方法:取五倍子30克,桂枝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每取5分钱币大小,0.5厘米厚,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一个疗程。
穴位敷贴治疗呕吐 脾胃虚寒呕吐敷贴方法
症状:脾胃虚寒所导致的呕吐表现为饮食稍多即可发生呕吐,时发时止,平日消化不良,胸脘痞满,不欲饮食,面色晄白,肢体倦怠无力等症。
敷贴穴位:神阙穴(肚脐)
敷贴方法:将生姜100克,洗净后同50克橘皮一起捣碎,然后加入米饭团约50克,一起捣成泥状,外敷于神阙穴上,上面盖上纱布,再用热水袋在敷贴处热熨20分钟。
敷贴穴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方法方法:用生半夏20克,黄连5克,公丁香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用黄酒调和成稠膏状备用,进行敷贴时需现在中脘穴处拔火罐15分钟,然后在分别在每个穴位上进行敷贴,最后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冬季养生贴个三九贴
“三九贴”与“三伏贴”是防治“冬病”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三九”与“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三九贴”可增强病人抵抗寒邪的能力,更是对“三伏贴”疗效的有效巩固。
“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患病,尤其易患呼吸道疾病。所谓“三九”敷贴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冬季“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目的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目前,医院用“三九”敷贴疗法,治疗冬春季节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虚寒性胃痛、过敏性鼻炎、寒性腰腿疼痛、痛经、自汗盗汗等虚损性疾病。
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二
穴位:神阙穴,即为人体肚脐中。
敷贴方法:将朱砂5克,五倍子5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在临睡前取药末10克,用食醋调和后敷贴于神阙穴上,外面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在第二日晨起时出去,每晚1次。
月子里出汗多怎么办 外治调养
将五味子10克,捣烂如泥状后,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敷贴于肚脐处。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盗汗、产后多汗等症状。
产后自汗:将桂枝1000克,芍药500克,大枣、甘草各200克,雄黄、辛夷、藿香、佩兰各100克,皂角20克。将上述药材分别烘干后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月子里自汗的产妇。
产后盗汗:用黑豆、磁石各1000克,分别打碎后混合均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月子里盗汗的产妇使用。
穴位敷贴的优点 老少皆宜,适应症广
穴位敷贴保健治疗的适应人群很广,基本上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而且还具有保健强身的功效。同时穴位敷贴既能避免其他治法的不足,又能发挥自身穴位、药物相结合的有点,其作用了治外达内,效果明显。
穴位敷贴治疗咳嗽 痰热咳嗽敷贴疗法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者喉咙中有痰声,痰多黏厚或者黄稠,咳吐不爽,或者有热腥味,或者有咳血痰,胸肋胀满,咳嗽时引痛,面赤,或者伴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
敷贴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中府穴(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中府穴)。
操作方法:取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克,一同研磨成细末,用纱布包好后敷贴于穴位上,如果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续敷贴3-5日。
穴位敷贴治疗呕吐 饮食不节呕吐的敷贴方法
症状:由于饮食不节制,饱餐过量,暴饮暴食或者嗜食酒辣肥腻的食物,导致食滞消化不良而出现呕吐酸腐,或者吐出带有未消化的食物,嗳气厌食、脘腹胀满以及大便秘结或者溏泄等症状。
敷贴穴位:缺盆穴(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敷贴方法:取生石膏8克,伏龙胆20克,食盐2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白酒调拌成糊状后外敷于缺盆穴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