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四

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四

穴位: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

敷贴方法:取五倍子30克,桂枝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每取5分钱币大小,0.5厘米厚,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3次为一个疗程。

穴位敷贴治疗呕吐 脾胃虚寒呕吐敷贴方法

症状:脾胃虚寒所导致的呕吐表现为饮食稍多即可发生呕吐,时发时止,平日消化不良,胸脘痞满,不欲饮食,面色晄白,肢体倦怠无力等症。

敷贴穴位:神阙穴(肚脐)

敷贴方法:将生姜100克,洗净后同50克橘皮一起捣碎,然后加入米饭团约50克,一起捣成泥状,外敷于神阙穴上,上面盖上纱布,再用热水袋在敷贴处热熨20分钟。

敷贴穴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膻中穴(两乳连线中点),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方法方法:用生半夏20克,黄连5克,公丁香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后用黄酒调和成稠膏状备用,进行敷贴时需现在中脘穴处拔火罐15分钟,然后在分别在每个穴位上进行敷贴,最后盖上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冬季养生贴个三九贴

“三九贴”与“三伏贴”是防治“冬病”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三九”与“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三九贴”可增强病人抵抗寒邪的能力,更是对“三伏贴”疗效的有效巩固。

“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所谓“阴极而生阳”的时段,也是人体的阳气(即正气、体质)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容易患病,尤其易患呼吸道疾病。所谓“三九”敷贴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冬季“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和治疗目的的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目前,医院用“三九”敷贴疗法,治疗冬春季节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疾病。如:反复感冒、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虚寒性胃痛、过敏性鼻炎、寒性腰腿疼痛、痛经、自汗盗汗等虚损性疾病。

如何用穴位敷贴治疗自汗 自汗敷贴方二

穴位:神阙穴,即为人体肚脐中。

敷贴方法:将朱砂5克,五倍子5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在临睡前取药末10克,用食醋调和后敷贴于神阙穴上,外面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在第二日晨起时出去,每晚1次。

月子里出汗多怎么办 外治调养

将五味子10克,捣烂如泥状后,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敷贴于肚脐处。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盗汗、产后多汗等症状。

产后自汗:将桂枝1000克,芍药500克,大枣、甘草各200克,雄黄、辛夷、藿香、佩兰各100克,皂角20克。将上述药材分别烘干后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月子里自汗的产妇。

产后盗汗:用黑豆、磁石各1000克,分别打碎后混合均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月子里盗汗的产妇使用。

穴位敷贴的优点 老少皆宜,适应症广

穴位敷贴保健治疗的适应人群很广,基本上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而且还具有保健强身的功效。同时穴位敷贴既能避免其他治法的不足,又能发挥自身穴位、药物相结合的有点,其作用了治外达内,效果明显。

穴位敷贴治疗咳嗽 痰热咳嗽敷贴疗法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者喉咙中有痰声,痰多黏厚或者黄稠,咳吐不爽,或者有热腥味,或者有咳血痰,胸肋胀满,咳嗽时引痛,面赤,或者伴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

敷贴穴位: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中府穴(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中府穴)。

操作方法:取大黄、芒硝、大蒜各15-30克,一同研磨成细末,用纱布包好后敷贴于穴位上,如果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续敷贴3-5日。

穴位敷贴治疗呕吐 饮食不节呕吐的敷贴方法

症状:由于饮食不节制,饱餐过量,暴饮暴食或者嗜食酒辣肥腻的食物,导致食滞消化不良而出现呕吐酸腐,或者吐出带有未消化的食物,嗳气厌食、脘腹胀满以及大便秘结或者溏泄等症状。

敷贴穴位:缺盆穴(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敷贴方法:取生石膏8克,伏龙胆20克,食盐2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用白酒调拌成糊状后外敷于缺盆穴处。

相关推荐

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方法 热哮发作期敷贴疗法

症状:热哮多表现为喉咙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胸高肋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咳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见有身热,舌苔黄腻。 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取桃仁6克,杏仁6克,山栀子18克,白胡椒3克,糯米10克。将上述药材一起研磨成细末,用鸡蛋清适量调匀后敷贴于足心穴位处,12小时候除去,间隔12小时候可进行第二次敷贴穴位:百劳穴(在项部,当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膏

治疗呕吐穴位 肿瘤化疗后呕吐敷贴方法

穴位:神阙穴(肚脐中) 敷贴方法:将吴茱萸100克,肉桂、干姜各3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在每次化疗前30分钟其6克研磨好的药粉用醋调和成糊状,涂抹于6厘米×10厘米的麝香止痛膏上,敷贴于神阙穴位上,1-2天更换一次,至一个化疗疗程结束为止。

穴位敷贴治疗失眠 心脾两虚失眠治疗

症状:心脾两虚所导致的失眠多表现为多梦易醒,可伴有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头晕目眩以及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等症状。 穴位:神阙穴(即为肚脐中)。 敷贴方法:用紫丹参、白芍、夜交藤各准备15克,朱砂8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放入容器中备用。在临睡前取研磨好的药末约15克,用童子尿适量调和成糊状,敷贴约肚脐中,外面用纱布覆盖后胶布固定。每日1次。 耳穴:神门(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 敷贴方法:取大小适量的酸枣仁,用开水浸泡后,去其外皮,用小刀分

穴位敷贴治疗咳嗽的方法 风热咳嗽敷贴疗法

症状:风热咳嗽常表现为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者咳嗽声音嘶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液黏稠或者黄,咳嗽时常伴有汗出,常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者表现为怕风,身体发热等症状;舌苔薄黄。 敷贴穴位:涌泉穴(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准备黄连15克,法半夏15克,一起研磨成细末,放入密闭瓶中备用,在风热咳嗽时,可取药粉5克,另外再取大蒜头1瓣,捣烂后对人药粉中,加入蛋清或者蜂蜜调成稠糊状,在每晚热水泡脚后,敷贴于脚心涌泉穴处,成人敷贴6-8小时,儿童敷贴

三伏贴如何贴效果更好

坚持贴敷的连续性 三伏贴所治疗疾病多为秋冬季节加重的慢性病,一般疗效会在数月之后显现。除少数病例能够当年治愈外,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三年或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所以,穴位贴敷每年至少要3次,若要加强效果,也可以贴至5次。治疗一般每年三伏为一个疗程,需连续3年,也就是3个疗程。如果是期待效果立竿见影,不愿意长期坚持治疗的患者切莫盲目跟风。 把握贴敷的时间 三伏贴贴敷在不一定要在起伏第一天,在三伏期间均可。可挑选在阳气旺盛的十一点左右贴敷。单次贴敷时间成人一般不超过6小时,儿童2~4小时。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皮

治疗小儿厌食有效的方法

1. 针灸 运用点刺四缝穴的方法。四缝穴位于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为经外奇穴, 有解热除烦、调整三焦和理脾生津之功效。用一次性采血针, 点刺四缝, 并用双手挤压出淡黄色液体为度, 疗效理想。经临床观察,一般连续针刺二至三次即可起到较好的效果,如能配合中药健胃消食片等,则效果更佳。 2. 推拿 推拿疗法尤适宜于小儿的治疗。其方法主要为捏脊疗法, 其机理在于: 捏拿督脉及旁侧的膀胱经可振奋患儿全身阳气, 气行则血行, 从而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膀胱经上分布着人体内部脏腑相关联的腧穴, 通

三九贴能治什么病 注意事项

1.穴位敷贴连续治疗三年以上,有一定比例疾病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但重要的是需经由中医师仔细辨明体质、提取适合的穴位敷贴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一般成人建议敷贴4-6小时,小孩则2-4小时,若贴敷处有温热感或仅有轻微之刺痛则可贴敷2小时后再将药饼取下。 3.若贴敷处有烧灼感或较为强烈之刺痛,则须立刻将药饼取下以避免起水泡(可先涂抹凡士林或植物油)。

2021三伏贴的贴敷时间 三伏贴每次贴几个部位

因人而异。 三伏贴每次贴几个部位是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以及病症情况来决定的,且不同的病症所贴敷的位置也是不同的,一般一次选4-5个穴位进行贴敷。 为了起到更好的贴敷效果,建议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依据不同穴位和药方分型治疗,不可自己盲目贴敷。

宝宝经常生病怎么办

药浴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松、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浴的药液由中药配伍而成,包括柴胡、荆芥、青蒿、川芎等经皮肤吸收性良好的中药,具有疏风解表、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孩子高热,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进行药浴,会使药力发挥得更快。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用这样的方法:用艾叶60克(艾叶芳香,利于疏泄腠理),煎汤泡澡或泡脚,药液温度为39℃~41℃,如果泡脚,药液以浸泡到足踝为度。每晚1次,每次10~20分钟,效果也不错。 穴位贴敷 三伏天、三九天进行中

三伏贴能调理脾胃吗 三伏贴能贴肚脐眼上吗

若是专业医生进行敷贴的话,可以将三伏贴贴在肚脐眼上;若是自行敷贴的话,则不建议将三伏贴贴在肚脐眼上。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一种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肚脐眼处的穴位叫神阙穴,神阙穴十分脆弱,操作不当会给身体造成危害,因此,若无医师知道建议不要自行在神阙穴上进行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