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要如何治疗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要如何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包括: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防止病情进展造成心脏不可逆的病变。
(1)一般治疗:避免剧烈体力活动,尽可能避免急性感染等,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还应适当限制盐和水分的摄入。
(2)抗风湿治疗:预防风湿热复发,首选苄星青霉素,建议长期甚至终身使用。
(3)处理并发症:镇静、利尿、扩张小动脉、控制心室率、抗凝预防血栓。
(4)手术治疗:瓣膜修补或成形术、人工瓣膜置换术。
风湿性心脏病如何用药
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其致病因素是风湿热活动,包括咽炎、扁桃体炎等。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宜趁早,病程拖的越长,其瓣膜病变越严重,对心功能的损害越大。那么,风湿性心脏病的常用药有哪些?怎么防治?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药物的使用要看其疾病发展的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风湿性心脏病的常用药有:
1.可采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
2.使用加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倍他洛克)以及加减轻心脏负担药物(如利尿剂)。
3.必要时可以使用一些加强心药。
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你,所以具体选择哪一些治疗药物,还得根据您的病情和医生的治疗方案而定。
约20%-50%的急性风湿热患者可再次因感染同种链球菌而复发,最初5年,每年复发率为10%-20%,反复复发可发生严重心脏炎或风湿性心脏病,甚至危及生命。为预防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病患者朋友应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1.风湿活动停止后2-4个月摘除扁桃体,术前用青霉素7天。
2.必须长期用有效抗生素:最佳药物是长效青霉素,儿童60万U,成人120万U肌注,每3周1次。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0.25g,2/日)或磺胺嘧啶(0.5g,2/日)。
3.根据年龄、链球菌易感度、风湿热发作次数、有无瓣膜病遗留而定疗程:年幼、有易感倾向、反复风湿热发作、有过心脏炎或遗留瓣膜病者,预防期限应尽量延长,最少10年或至40岁,甚至终身预防。对曾有心脏炎,但无瓣膜病遗留者,预防期限最少10年,儿童患者至成年为止。对单纯关节炎,预防期限可稍缩短,儿童最少至21岁或持续8年,成人患者最少5年。
到底风湿性心脏病有危险吗
风湿性心脏病是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心脏瓣膜病变,其致病因素是风湿热活动,包括咽炎、扁桃体炎等。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宜趁早,病程拖的越长,其瓣膜病变越严重,对心功能的损害越大。那么风湿性心脏病手术风险大吗?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专家的介绍。
风湿性心脏病使患者出现劳累后气促,降低活动耐力,出现心悸、乏力。随着病情发展静息时也会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胸痛、晕厥。进入心功能失代偿期后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因而风湿性心脏病治疗应趁早。药物治疗一般只能用于早期缓解症状和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无法根治。如需彻底根除风湿性心脏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
其实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手术风险一般与心功能有关,心功能好的病人几乎无风险。此外,还需看瓣膜损坏情况,一般瓣膜修补术风险低于换瓣手术。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风险还与瓣膜置换个数有关。主要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如果是单瓣置换手术,手术的总体成功率大概在99%左右;如果需要置换两个瓣膜,成功率大约为95%。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还是不错的,可以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总之,换瓣手术是心血管外科常规手术,不必过分担心风险。
风湿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采用经皮球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开胸,创伤小,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而且疗效可靠、恢复快。当然风湿性心脏病风险与术者的经验、技术水平以及外科支持等有关,建议患者到正规专科医院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术,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4种治疗方法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治疗方法
一般内科治疗
①限制体力活动。
②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拔牙、术前、术后用抗生素2-3天。
③检查有无风湿热活动,若有应抗风湿治疗。
合并症治疗
(一)心力衰竭;
(二)心房纤颤、扑动;复律;
(三)感染性心内膜炎;
(四)栓塞,扩血管药物+抗凝治疗。
介入性治疗
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适于单纯二尖瓣狭窄、中度狭窄、瓣口面积0.8~1.2cm2,无明显关闭不全,无房颤与血栓。
外科治疗
(一)二尖瓣分离术,适应征同上;
(二)瓣膜置换术,适于联合瓣膜病变或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钙化、呈漏斗型狭窄;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何预防
预防由于风湿热多于人体抵抗力较低时,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因此,平时加强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生活规律及不吸烟,天气阴凉时注意穿衣盖被保暖等措施对预防该病是很有帮助的。定期到医院体检也利于对该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确诊患有风湿热,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应用苯唑青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等治疗。
风心病早期治疗的具体措施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映的一部分表现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映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原纤胶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等。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吸入和射出足够多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压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
风心病的治疗:
第一、对于无症状期的风湿性心脏病,主要是控制以及改善心脏的代偿功能。积极的预防风湿热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患者出现心衰的时候,需要采用洋地黄药物、利尿剂以及血管扩张剂等等。在无症状时期,护理也是很重要的,患者要避免劳累过度,尽量不要做重体力劳动以及剧烈的运动。可以适当的做一些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心脏功能,同时增强体质。在日常的饮食中,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量,控制饮水量。
第二、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有的风湿性心脏病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在检查之后发现心脏瓣膜出现了明显的病变。医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瓣膜修复术,或者是换瓣手术,帮助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
第三、对风湿性心脏病的并发症进行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能会有心功能不全的情况,一定要加以治疗,否则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急性肺水肿,与左心衰竭引发的肺水肿不同,该病导致的肺水肿不能用以扩张小动脉为主的扩张血管药以及强心药,如果出现快速房颤,就需要使用西地兰来缓解病情情况,尽快的控制以及消除房颤。
小儿风湿热并发症
可见心力衰竭,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并发症。
1.心力衰竭
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力衰竭往往由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所致,尤其在年龄较小的患者,病情凶险。
2.风湿性心瓣膜病
75%~80%的风湿热并发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炎的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脏瓣膜,发炎的瓣膜充血,肿胀及增厚,表面出现小的赘生物,形成瓣口关闭不全,在瓣叶闭合处纤维蛋白沉着可使瓣叶发生粘连,瓣叶的改变加上腱索和乳头肌的粘连和缩短,使心瓣膜变形,产生瓣口的狭窄和关闭不全,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的原因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的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二尖瓣为最常见受累部位。
小儿风湿热的危害
小儿风湿热是容易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的疾病,在儿科疾病当中也很常见。它可以侵犯到心脏、关节、皮肤、血管等,对小儿造成的危害大。小儿风湿热的危害有哪些?
小儿风湿热可导致心力衰竭、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并发症发生。
1.心力衰竭 急性风湿热引起的心力衰竭往往由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所致,尤其在年龄较小的患者,病情凶险。
2.风湿性心瓣膜病 75%~80%的风湿热并发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炎的心内膜炎主要累及心脏瓣膜,发炎的瓣膜充血、肿胀及增厚,表面出现小的赘生物,形成瓣口关闭不全,在瓣叶闭合处纤维蛋白沉着可使瓣叶发生粘连;瓣叶的改变加上腱索和乳头肌的粘连和缩短,使心瓣膜变形,产生瓣口的狭窄和关闭不全,形成风湿性心瓣膜病。
小儿风湿热对小儿造成的危害很大,为了降低其发病率,平时应当做好预防。对风湿热的预防, 加强小儿体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儿出现扁桃体炎或咽喉炎等要及时的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是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膜瓣关闭不全,患者中女多于男。受损的瓣膜以二尖瓣为最常见,也可以几个瓣膜同时受累,称为联合瓣膜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变累及心脏各瓣膜的发生率不同,据研究结果表明:二尖瓣为100%,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46.7%,为比例最高,然后依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病变主要是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并逐渐扩大到瓣膜全部,甚至累及腱索和乳头肌,使瓣膜交界区的瓣叶融合、腱索融合与缩短以及瓣叶的纤维化、僵硬、卷曲与钙化,从而导致瓣膜开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等。
原因复杂的风湿性心脏病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患者应当及时的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常见症状
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急、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引起生命危险。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主要有以下主要变现:
一、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变现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
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变现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
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变现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
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变现出现两颧及口唇呈紫红色,即“二尖瓣面容”。
风湿性心脏病症状不明显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风湿性心肌炎后引起的慢性心脏瓣膜病变,其实质是指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脏瓣膜上留下疤痕所造成的后遗症,使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受累情况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最为常见。
患风湿性心脏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病的后果,积极预防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也有重要的预防作用。积极有效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本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