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炎不能吃什么
十二指肠炎不能吃什么
1、甜食
研究人员说,乳脂是一种饱和脂肪,大量存在于冰激凌和巧克力制品。它可以激活易患肠炎者的免疫系统,触发肠炎。
2、柑橘汁
酸性饮料能够刺激食道,使感觉神经受到刺激,刺激的部位就会变得红肿。
3、巧克力
大量食用巧克力不但会带来多余的热量,而且遭受胃食管反流病折磨的人,都经历过食用巧克力后带来的难受刺激。这是因为巧克力会引起下食道括约肌的放松,使得胃酸回流,刺激食道及咽部。
十二指肠炎用药
一般幽门螺旋杆菌是十二指肠炎产生与复发的根源,其它的如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
临床上治疗建议必须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一般建议口服如如胃酸分泌抑制药(如雷尼替丁或奥美拉唑)、胶态铋制剂(如果胶铋或枸椽酸铋钾)、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进行联合治疗,这个方案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时间是一个月以上,一定注意规律饮食与清洁饮食,同时注意一定要禁烟、酒、咖啡、辛辣生冷食物,并少吃含淀粉多的食物(土豆、芋头等)。
十二指肠炎护理
1.易消化饮食,饮食要规律,一日三餐要保证,别饱一顿饥一顿,不饮酒,不喝茶,咖啡,不饮牛奶,不吸烟,不食刺激的东西,如辣椒,蒜等,不吃过酸,过咸的食物。
2.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海鲜,烟酒),不要吃过凉和过硬(尽量少吃大米和油炸食品)的食物,可以吃容易消化的面食,多吃蔬菜水果(用开水煮一下再吃),多喝水,多运动。尽量少吃甜食和酸性食物。
十二指肠炎的饮食
1.粳米20g,切成片仙人掌20g,熬粥,喝粥、食仙人掌。
2.活麻雀数只,去毛、肠杂后,放炭火上烤熟,沾芝麻盐食之。
3.夏季采集山蒜及全草,主要为鳞茎,阴干备用。每次用山蒜及鳞茎4g,加水200ml,煎成100ml,一日三次分服。
4.榨取菊花鲜汁,数量不拘,一日3次饮服。
5.口服香油,每日3次,每次1至2口。
6.海参肠杂(全部海参内脏),瓦上焙干,研末,发病时用黄酒送服,份量不拘。
7.取紫菜500g(干品),放在炭灶烤干稍黄焦后,不要烤成黑炭,沾酱油吃,或放在肉汤中吃,数量不拘。
8.脱下的黍皮适量,焙干,研末,一日3次分服,用白开水送下。
9.田七3g,贝母6g,海螵蛸(乌贼骨)10g,以上研成细末,和匀,贮消毒净瓶中。每日3次,每次3g,用温开水送服。
10.粳米60g,旱莲草50g,灯心草50g.先将两草熬汁,再与粳米熬成稀粥,一天2次服用。
11.花生米浸泡30分钟后打烂,加牛奶200ml,煮开待凉,加入蜂蜜30ml,每晚睡前服用。常服。
12.马铃薯250g,加开水捣烂绞汁,早晚各服一杯,连用一个月。
分辨食疗:
1、肝胃不和型
①佛手茶:鲜佛手15克(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②梅花粥:粳米50克,白糖适量,加水煮成粥,放入梅花5克,文火稍煮成稠粥,每日早晚各温服1次,3~5天为1疗程。
③吴茱萸粥:吴茱萸3克,粳米50克,葱白少许。将吴茱萸焙干,研为末。粳米煮粥,熟后加吴茱萸末与葱白和匀,空腹食之。
④金橘饮:金橘200克,白蔻仁20克,白糖适量。金橘加水适量,用中火烧5分钟,加入白蔻仁、白糖,用小火略煮片刻即可。随意温服。
2、脾胃虚寒型
①黄芪粥:黄芪20克,水煎取汁100毫升,入粳米50克,再加水煮成粥,入红糖适量,每日早晚各服1次,7~10天为1个疗程。
②芡实粥:生芡实2 克研末,南粳米50克,生姜2片,红糖适量,水煮成粥,早晚空腹各服1次,7天为1个疗程。
③羊肉姜桂汤:羊肉500克,切块,生姜及肉桂、小茴香少许。将羊肉放入适量水煮沸后,文火炖1小时,再入生姜、肉桂、小茴香共炖20分钟,放盐少许,喝汤。
④乌贼骨散:乌贼骨适量。将乌贼骨研末,每次服5~10克,一日3次。胃脘痛伴呕吐酸水者服之最佳。
⑤ 砂仁肚条:砂仁末10克,猪肚100克,胡椒粉3克,花椒5克,生姜15克,葱白15克,猪油 100克,绍兴酒50克,味精3克,湿淀粉20克,盐5克。先将猪肚下沸水锅焯透,捞出刮去内膜。再将锅中加入清汤,放入猪肚,下姜、葱、花椒煮熟。捞起猪肚待冷后,切成肚条。将原汤500克烧开,下入肚条、砂仁末、胡椒粉、绍兴酒、猪油,加味精调味,用湿淀粉勾芡炒匀,起锅装盘即可。
⑥白及粥:每次用糯米50~100克,大枣10 枚,蜂蜜适量,加水煮成粥,取白及15克,晒干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改文火稍煮片刻,待粥稠即可,每日2次,温热服,5~10天为1疗程,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二、十二指肠溃疡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宜食用质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体积大、坚硬、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机械性刺激。
2、选用含纤维少的瓜果、蔬菜,如嫩黄瓜、嫩茄子、嫩白菜叶、西红柿(去皮、籽)、冬瓜、胡萝卜和成熟的苹果、桃梨等。
三、十二指肠溃疡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避免能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可、巧克力、浓肉汤、鸡汤、过甜食物、酒精、地瓜等食物;各种香料及强烈调味品,如味精、芥末、胡椒、辣椒、茴香、花椒等也应加以控制。
2.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玉米面、高粱米等粗粮,干黄豆、茭白、竹笋、芹菜、藕、韭菜、黄豆芽等要加以限制。坚硬的食物,如腊肉、火腿、香肠、蚌肉、花生米不宜食用。
3.生葱、生蒜、生萝卜、洋葱、蒜苗等产气多的食物对溃疡病不利。
4、忌过甜、过咸、过热及生冷食物。
十二指肠炎症状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常伴有其他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嗳气、反酸等。有时酷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呈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疼痛,空腹胃痛,食物或制酸药可以缓解,并反复有黑便或呕吐咖啡样液,但多自动止血。也有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1.消化不良:症状可有上腹饱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无症状及体征。
2.上腹痛:类似于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多为饥饿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
3.上消化道出血:是糜烂性十二指肠炎的一种并发症,可有黑便或呕血。
4.常见的体征:有上腹部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有舌炎,贫血和消瘦等。
十二指肠炎腹泻
十二指肠溃疡可以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拉肚子的。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一般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系。需要积极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
建议口服兰索拉唑,丽珠得乐,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意饭后避免立即睡觉.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食酸甜食物,禁烟酒,生活秩序要合理日常应合理饮食,注意休息,腹部保暖,避免寒湿等,辅以对症治疗,如腹泻应用思密达,鞣酸蛋白,酌情应用奥美拉唑,丽珠得乐,硫糖铝等药物,伴有感染者,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具体应遵循临床医师的指导,以上供参考
十二指肠炎是怎么回事
1.原发性十二指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酒、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本病亦可伴发十二指肠其他疾病或肝胆胰等周围器官疾病,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合并存在,故认为可能与其病因相同。有人认为十二肠炎可演变为十二指肠溃疡,其依据为:
(1)炎症开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形成溃疡。
(2)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形成溃疡。
2.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而引起特异性炎症。
十二指肠炎病因
胃酸因素(25%):
炎症开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形成溃疡。
炎症因素(23%):
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形成溃疡。
其他疾病因素(30%):
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而引起特异性炎症。
发病机制
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腺体减少,绒毛萎缩;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按其炎症程度和分布,分为浅表性,间质性和萎缩性3种。
1.浅表性
此型最常见,约占50%~80%,炎症仅限于绒毛,绒毛变短,呈圆钝或畸形,上皮细胞常有退化现象,细胞趋于扁平,胞质出现空泡,核染色质稀疏或固缩,刷状缘变薄至消失,绒毛间区充满炎症细胞,黏膜肌层与十二指肠腺基本正常。
2.间质性
炎症细胞浸润主要见于接近黏膜肌层的肠腺隐窝,有时涉及整个固有层,伴有淋巴滤泡增生。
3.萎缩性
黏膜变薄,绒毛显示不同程度的萎缩,常有重度的上皮细胞退行性变,并见大片脱落,从而出现糜烂,有时见胃上皮化生;肠腺减少甚至消失,杯状细胞,黏液细胞及嗜银纤维增生,黏膜肌层断裂,增生,肌纤维有退行性变;固有层有广泛的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并有淋巴滤泡增生。
十二指肠炎吃什么好
1、肝胃不和,治法疏肝和胃。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舒肝,香附、枳壳、陈皮调理脾胃气机,川芎调和气血,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如泛酸甚者,可加乌贼骨、浙贝、瓦楞子以敛酸、止酸和胃;或加左金丸、黄芪、竹茹以清泄肝热,和胃止痛。
2、肝胃郁热,治法泄肝和胃。方药:化肝煎加减。方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芍药养阴敛肝,丹皮、桅子清泄肝热黄连苦以清火,稍佐吴茱萸辛以解郁,郁散则火随之得泄,诸药相伍,可泄肝和胃。
3、湿热中阻,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芩连温胆汤加减。方中黄茶、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和胃,积实、竹茹、陈皮理气降逆。如舌苔厚腻,湿热较甚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增强化湿理气和中之功。
十二指肠炎的病因
1、原发性十二指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进食刺激性食物、饮酒、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本病亦可伴发十二指肠其他疾病或肝胆胰等周围器官疾病,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等合并存在,故认为可能与其病因相同。有人认为十二肠炎可演变为十二指肠溃疡,其依据为:
(1)炎症开始时酸度正常,以后由于炎症进展干扰了十二指肠对胃液分泌的抑制过程,导致高酸产生而形成溃疡。
(2)十二指肠炎时表皮细胞因炎症破坏而丧失,但腺管部细胞增殖可以予以补偿。当腺管细胞因衰竭而不能补偿丧失时,可产生糜烂,继之形成溃疡。
2、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多由克罗恩病、肠结核、寄生虫(如钩虫、兰氏贾第鞭毛虫等)及真菌、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等累及十二指肠而引起特异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