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枳实为未成熟果实,形小皮厚,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本草衍义》云:“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临床上,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中药炒枳壳和枳壳是一种药吗
枳壳是常用中药,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常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炒枳壳一般是用麸炒的,功效与枳壳相近,临床功效上比枳壳的药性缓和一些,而且增强了理气健胃的作用。
炒枳壳是用麸炒法加工出来的枳壳。《本草正义》:取净枳壳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放凉。清炒缓和其药性。炒枳壳性味归经 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用法用量 用量在 3~9g。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苦;酸;性微寒 归经:肺;脾;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枳壳的营养价值 枳壳的营养成分
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玳玳花未成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
中医治疗尿酸是怎么回事
肝郁气滞。拟疏肝解郁。
药用:柴胡、白芍、 枳实、丹皮、山栀子、当归、白术、厚朴、茯苓、熟大黄、茵陈。
阴虚肝旺。拟养阴柔肝、行气泄浊。
药用:生地黄、玄参、白芍、赤芍、麦冬、枳壳、枳实、女贞子、牛膝、茵陈、夏枯草、地龙。
痰湿困脾。拟燥湿化痰、运脾利湿。
药用:陈皮、半夏、苍术、白术、茯苓、猪苓、枳壳、枳实、槟榔、生薏米、藿香、佩兰、生山药。
气阴两虚、湿热下注。拟益气养阴、清利湿热。
药用:黄芪、太子参、黄精、麦冬、知母、女贞子、墨旱莲、苍术、黄柏、生薏米、牛膝。
采用清酸净骨的中药配方,结合ECT经络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电离子渗透治疗等高科技手段,以镇痛、补肾和降酸为原则,以激发人体自身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为目的,通过舒经活络、补肾温阳,从而促进嘌呤代谢、加速尿酸清除,让人体自身恢复对尿酸的控制能力。
这篇文章详细的告诉我们中医是如何治疗高尿酸的,相信你们看完之后应该都知道高尿酸这种症状的治疗方法了吧。高尿酸这种症状我们在生活中想要治疗它最好是采用中医去调理身体,这样才不会有再次复发的可能性。
枳壳的药性有哪些
枳壳始载于《雷公炮炙论》。《本草图经》在枳实条下云:“枳壳,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为佳,……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本草衍义》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纲目》将枳实、枳壳合并于“枳”条下,云:“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均认为枳壳、枳实为同一来源,以果实大小及成熟程度来区分,再参考“枳实”条下“品种考证”内容,宋以后原植物主要为酸橙,与今药用情况相同。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自除矣。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今世多用以治妇人胎气不安,或至八、九月为易产之剂,动辄资用,殊不知妇人怀孕,全赖气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则胎自易产,且娠妇至八、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软弱,饮食减少,动息喘促,何莫非虚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药耶?
这些就是这个枳壳常见的药性,有药物利用价值,很多的人会选择这个枳壳来治疗一些疾病,而枳壳也是可以用来制作美食,在制作美食的时候里面加点这个枳壳的话也是可以得到这个枳壳的功效,这样做的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容易的去接受这个枳壳的味道,但是光用枳壳来治病的话发挥的功效还不是最好,这个时候最好是加上一些药材。
枳壳的记载
枳壳始载于《雷公炮炙论》。《本草图经》在枳实条下云:“枳壳,今京西江湖州郡皆有之,以南州者为佳,……旧说,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 者为壳。今医家多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壳。”《本草衍义》曰:“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详而缓。”《纲目》将枳实、枳壳合并于“枳”条下,云:“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综上所述,历代本草均认为枳壳、枳实为同一来源,以果实大小及成熟程度来区分,再参考“枳实”条下“品种考证”内容,宋以后原植物主要为酸橙,与今药用情况相同。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自除矣。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今世多用以治妇人胎气不安,或至八、九月为易产之剂,动辄资用,殊不知妇人怀孕,全赖气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则胎自易产,且娠妇至八、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软弱,饮食减少,动息喘促,何莫非虚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药耶?
枳壳和枳实区别
枳壳和枳实区别
枳壳是枳实的成熟果实。
枳壳与枳实,本为一物,功效相近,然枳实小则性苦而速,枳壳大则性和而缓,是以气在胸中,则用枳壳;气在胸下,则用枳实。气滞则用枳壳,气坚则用枳实,此同中有异。
枳壳的药理作用是: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枳实是枳壳的未成熟果实,行气力量比较大,在临床上称之为破气药。
所以,一般瘦弱之人,或是一般的气滞,常用枳壳,壮实之人,或是严重的气滞,痞块一般选枳实。对肝肾无影响.也没有什么毒副作用.
枳壳的品种分类
① 绿衣枳壳: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产福建、陕西等地。
② 酸橙枳壳: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③ 香圆枳壳: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④ 玳玳花枳壳: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黄色或橙黄色,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
枳实的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枳实提取物、枳实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对羟福林(辛福林)和 N-甲基酪胺有强心、增加心输出量、收缩血管、提高总外周阻力,而使左室压力和动脉血压上升的作用.枳实和枳壳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 低浓度时使其收缩增强;高浓度时收缩减弱.N-甲基酪胺也能加强离体和在体心脏的收缩力。
2、 对胃肠的作用
枳实、枳壳的水煎剂、酊剂及流浸膏对小鼠、家兔的离体肠管及家兔的在体肠管均有抑制作用.水煎液使胃、肠瘘狗的胃肠收缩节律有力,呈兴奋作用, 但抑制狗在体胃肠运动.枳实提取物对乙酰胆碱和组胺所致肠管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3、对子宫的作用
枳实与枳壳煎剂对小鼠离体子宫,不论已孕或未孕, 主要呈抑制作用;对家兔离体或在体子宫,不论已孕或未孕, 均呈兴奋作用;对子宫瘘亦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使子宫收缩有力, 紧张性加强,甚至出现强直性收缩.枳实热水提取物对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离体子宫收缩具有拮抗作用。
4、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枳实提取物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能使小鼠安静少动.无催眠作用,但与戊巴比妥催眠有协同作用.枳实提取物能使小鼠因醋酸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能降低家兔由伤寒菌苗引起的体温升高.亦有报告指出, d-柠檬烯有中枢抑制作用。
5、利尿作用
枳实和 N-甲基酪胺给犬静脉注射均有明显增加尿量的作用,同时血压与肾血管阻力明显增高.该利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产生, 与肾血流量及肾滤过量的变化无关.亦有报告认为,枳实通过强心、收缩肾血管、增高滤过压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6、 其他作用
研究表明:枳实中的新橙皮甙、柑橘甙具有抗炎症作用, 与芍药中的芍药甙有相乘的效果。枳实中的d-柠檬烯对离体大肠、子宫、末梢血管有收缩作用,对黏膜局部有刺激作用.并能升高在体胆囊内压、促进胆汁分泌和奥狄括约肌亢进。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中药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为治脾胃气滞实证之要药。那与枳壳有什么区别呢?
枳实与枳壳都是中药的一种,两种药材的味道偏苦,属于性微寒的药材。两者在临床上对于气滞都有很好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两者的区别难以分清,容易混淆,想要辨别它们,一定要知道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枳壳、枳实均味苦、酸,性微寒,为破气药,有破气消积,化痰消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实证。枳壳性味、归经、功用、用量都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不同点:
枳实是很小的幼果,象鹌鹑蛋那么大的。枳壳是近成熟的果实。枳实性寒,行气力强;枳壳性温,行气力稍缓,对于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枳实形小皮厚,为未成熟果实,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
枳实主要在泻下中用,比如大承气汤,枳实功用为行气消痞;比如麻子仁丸,枳实功用为泄热通便,行气消痞。厚朴三物汤中,也有枳实。枳壳用的多一些,如人参败毒散里,枳壳与桔梗起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之用;血府逐瘀汤里,枳壳与桔梗一降一升开宣肺气;清气化痰丸里,枳壳起行气燥湿化痰之用。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需要注意的是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生男孩的偏方
1、黄芪
黄芪可以补气固表,排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由于体积有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再加上能补气固表,所以大家可能会认为对生育力能有一定帮助。
但是,近年来有研究证实单方黄芪会有诱变作用,通过在对黄芪主产地的黄芪进行有害元素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黄芪样品中铅的含量均超过食品卫生标准允许的限量(>0.8μg/g)。而铅是一种弱的致变剂,会诱发人类染色体畸变。不过,这份秘方提及的黄芪用量仅一钱,所以量也不算大。
2、党参
党参又叫辽参、三叶菜、叶子草。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党参可以补中,益气,生津。所以常用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等病症。
党参确实很滋补,也常作为食材出现在滋补的食谱或食疗中。
3、枳壳
枳壳有绿衣枳壳、酸橙枳壳、香圆枳壳、玳玳花枳壳几种,分别是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这4种植物将近成熟的果实。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
枳壳气寒,味苦,可以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虽然临床上采用大剂量枳壳治疗子宫脱垂,但是这种药物,脾胃虚弱及孕妇要慎服。
4、枳实
枳实也有有绿衣枳实、酸橙枳实、香圆枳实等几种,是枸橘、酸橙或香圆的幼果。它与枳壳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植物的幼果,枳壳则是植物将近成熟的果实。
枳实可以破气,泻痰,消积。能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
5、沉香
沉香可以降气温中,暖肾纳气。主要用来治疗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等症状。
看来沉香主要是补肾气的。不过,沉香的适用人群也是有限的,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整个偏方的各种药材,可以说大多是补气、调经的药,不过各取一钱的用量让幸孕草觉得有些不太放心,因为这个比例均衡得有点奇怪。
虽然这个生子秘方在民间虽然流传已久,想尝试的人应该也不少吧。不过提醒大家,最好在使用前再去咨询一下经验丰富的医师,最好辨症论治,才能依据不同体质对症调理。自行服用的话,效果如何也不可知。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枳实为未成熟果实,形小皮厚,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本草衍义》云:“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本草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
临床上,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通过上文中的讲解,朋友们可以发现枳壳和枳实的区别,虽然都是可以下气的中药药材,但是枳壳的作用要弱一些,而枳实对于破气下气这两方面的作用都是很强大的,所以一些阳虚的朋友们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多听听医生给与的建议。
孕妇能吃枳壳吗
秋冬时节难免多吃点东西,而多吃东西容易造成肝气郁结等病症,孕妇也是高发人群。那么,孕妇能吃枳壳吗?
孕妇不能吃枳壳,因为枳壳破气,行痰,消积,枳壳禁忌为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孕妇忌服破气食物中药,萝卜,茶叶,枳壳等,所以孕妇朋友要注意不吃枳壳。
枳壳的药用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等病症。
枳壳在我国多地都有生产,以湖南和江西的产品为佳。其中江西省新干县的枳壳又名商洲枳壳、三湖枳壳,具有“果肉厚,外翻如覆盆,瓤瓣数较多”的特点,其药用的有效成分优于其他品种。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枳实与枳壳都是中药的一种,两种药材的味道偏苦,属于性微寒的药材。两者在临床上对于气滞都有很好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两者的区别难以分清,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枳实与枳壳的区别。
中医介绍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为治脾胃气滞实证之要药。大量可用至30克,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用。枳壳性味、归经、功用、用量都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
枳实是很小的幼果,象鹌鹑蛋那么大的。枳壳是近成熟的果实。枳实性寒,行气力强;枳壳性温,行气力稍缓,对于胃肠有双向调节作用。枳实形小皮厚,为未成熟果实,心实而气寒,性急善于达,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尤多用于肠玻枳壳为已成熟之果实,形大而薄,中虚而气散,其性也缓,常用于治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
枳实主要在泻下中用,比如大承气汤,枳实功用为行气消痞;比如麻子仁丸,枳实功用为泄热通便,行气消痞。厚朴三物汤中,也有枳实。枳壳用的多一些,如人参败毒散里,枳壳与桔梗起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之用;血府逐瘀汤里,枳壳与桔梗一降一升开宣肺气;清气化痰丸里,枳壳起行气燥湿化痰之用。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便秘寒,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需要注意的是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