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的栽培
蕨菜的栽培
繁殖
蕨菜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有性繁殖(孢子繁殖)和无性繁殖(根茎分株繁殖)。在生产上多肜无性繁殖方法。无性繁殖,将地下根茎挖出,选健壮者分株栽植,行距70~80cm,株距50~60cm,苗高10~15cm时定植。[4]
整地作床
选择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为宜,整地时施入落叶堆肥、厩肥,做成宽1m的平畦或高畦,待土壤解冻后即可栽植。[4]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应勤中耕除草、浇灌,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多次追施薄肥,可采收一次施一次肥,施肥在采收2~3天后进行;入冬以枯草覆盖,以保湿防寒;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4]
采收
蕨菜种植一次可采收10多年,每年春季和夏初,当幼茎长到20~25cm时,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而呈拳钩状,即可采收。过晚会影响食用价值,并对来年收获有不良影响,过早则会降低产量。采收时,可用刀割或用手掐,要尽量贴近地面。采收一次后,10~15天可采收第二次,一年可连续采收2~3次。
适合人工种植的野菜有哪些
山野菜将成为下个世纪餐桌上的绿色食品。如今,野菜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饮食风尚。
那么,适合人工种植的野菜有哪些呢? 适合人工种植的野菜品种常见的有:大叶蒲公英、菜、脑、普通地参、高产地参、巨型地参、甘露子、紫背菜、富贵菜、珍珠菜、水、菜用枸杞、藤三七、绿养心菜、红养心菜、田七菜、柳蒿、蕨菜、马兰头、 鱼腥草、黄花菜、薄荷、小叶曲曲菜、小根蒜、野韭菜、香椿、香蜂草、刺梨等。
山野菜种植 寒冷季节可以采用冬暖棚,春秋季可以采用拱棚或露地栽培,炎夏种植不喜强光的野菜则要采用遮阳网栽培。 常见耐寒品种有:荠菜、面条菜、茵陈、野生大叶蒲公英、普通野生蒲公英、菜用板蓝根、水芹菜、马兰头、鱼腥草、珍珠菜、柳蒿、养心菜、小根蒜、地参、甘露子、菊花脑、山苜楂、曲曲菜、大青叶、香蜂草、香椿等、野韭菜、蕨菜、曲曲菜、菜用枸杞、薄荷。
多年生野菜品种主要有:地参、甘露子、野生蒲公英、大叶蒲公英、茵陈、菜用板蓝根、人参菜、菊花脑、山苜楂、苦菜、小叶曲曲菜、水芹菜、绿养心菜、红养心菜、绞股蓝、西洋菜、富贵菜、紫贝菜、珍珠菜、菜用枸杞、藤三七、柳蒿、鱼腥草、马兰头、蕨菜、车前草、薄荷、香椿、青青菜、大青叶、小根蒜、野韭菜、田七菜、香蜂草等。 其余品种为一年生或两年生。
树番茄有什么营养
树番茄之所以能从国外引进国内种植,不仅是因为它好栽培,产果量大,更多的是它的营养功效。根据营养专家研究出的数据表面,树番茄含蛋白质高20%,矿物质达数十种之多且含量高。以蕨菜为例,铁质为大白菜的13倍,胡萝卜素为其2倍,维生素C为其8倍
猴腿菜的生长繁殖
猴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和西南各地稀疏阔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
的林间空地和边缘,或荒坡的湿地上尤其多见。猴腿菜的营养丰富,味鲜美而独特,猴腿菜鲜嫩细软,余味悠长,且营养价值高,又有多种药品功能,在众多的山珍野味中,享有“山野之王”的美誉。它长于山野,属天然蔬菜,极少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因此是一种最“洁净”的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野生蕨菜的采集量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加,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和植被的大局出发,野生蕨菜不能过度采集。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人工栽培,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
是通过采集蕨科植物孢子囊,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孢子萌发,形成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来实现的。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植株(孢子体)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叶片的背面或边缘形成许多棕褐色的孢子囊群。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取下,通过处理,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即长成配子体。配子体上长有许多精子器和颈卵管,精卵结合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孢子体),小植株长大后即可定植。有性繁殖一般不在生产上采用。
无性繁殖
选择根状茎、成株和幼苗均可,但生产上一般是通过根状茎的分枝来实现的,在秋季植株叶枯后到春季萌发前可采挖粗壮的根状茎(一般水平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采挖时要注意尽可能挖得深一些,不要伤芽。然后,将采回的根茎假植。由于自然采集的植株根茎比较瘦弱,若直接用于栽培,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故一般要进行一年的培肥,再用于扩大栽培。培肥的方法是:将根状茎切成6厘米的小段栽于事先经过整地、作畦的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经过一年的培肥根茎(直径可达1—15厘米)即可移栽。
根茎的采收猴腿的根茎在其地上部分枯萎一个月后即可采集。挖大约20厘米左右深,即将猴腿的根子成坨挖取,应尽量减少对植株根部的损伤,运到温室备用。
猫爪菜和蕨菜的区别
1猫爪子菜猫爪子别名:猫爪子菜、展枝唐松草。 是长白山地区所特有的珍稀山野菜之一,其口感好,野味浓郁、清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是极具保健功效的山菜之一,在南韩和日本深受欢迎,在中国对他的认识也迅速提高,成为餐桌上的高档菜肴。目前,该菜的产量还仅限于野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经过本协会的几年科研实践,对于该菜的人工栽培终于取得了成功。该菜的人工栽培投资小、见效快、利润高,有着极大的市场空间,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首选项目。来源:毛莨科植物展枝唐松草的嫩苗。
2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 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经处理的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佐料,清凉爽口,是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炒吃,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在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有广泛分布,而在这些地区餐桌上也受到了欢迎。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致癌成分,牛羊使用过量会导致死亡,人食用会导致癌症的发病率提高,它也被认为是导致日本胃癌高比率的原凶之一。
3区别:猫爪菜是普通山菜,蕨菜属于蕨类。再有就是二者的外形也不同。
蕨菜根的功效有哪些
1、蕨根粉的作用和成分:蕨根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野生植物,既可入药又可食用,富含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多种必需氨基酸,其VC含量高达28.6多毫克/百克以上。《本草纲目》载“蕨根祛热解毒,利尿道,令入睡,补五脏不足”。蕨根淀粉是人们历来十分喜爱的野生珍稀食品。
2、蕨菜根,一是用于制作淀粉用,二是用于栽培。作淀粉用根可以是多年生无芽根,对根的大小年限无要求;用于栽培则须要有芽眼,而且年限不要太长,如底层根大多是年限长的根,芽眼较稀。目前蕨菜的栽培在国内刚起步,尚无大规模栽培,前景光明。最佳的栽培方法就是用根繁殖。用根繁殖技术上要求简单,成活率高,比孢子繁殖早收获,所以经济效益高。
3、蕨菜根大多生长在地表下一尺以内,呈蜘蛛网状分布,四通八达。每年可生长50厘米以上,深层老根深黑色,新根至芽眼处深褐色,直茎大多在一厘米以内。蕨菜根每隔一段生长毛根,呈毛发状,为主茎提供营养。栽培用蕨菜根在挖取和运输中需要保湿和防冻。因导管组织发达很容易失去水分变成干根,从而影响出苗;同时受冻也将造成死芽。
蕨菜孕妇可以吃吗
怀孕期间的孕妇可以吃蕨菜的。
野菜营养丰富,与栽培蔬菜比较,蛋白质高20%,矿物质达数十种之多且含量高。以蕨菜为例,铁质为大白菜的13倍,胡萝卜素为其2倍,维生素C为其8倍。至于叶酸,每100克红苋茶含量高达200微克,超过叶酸之冠——菠菜。
荠菜栽培技术
种植季节荠菜在长江流域可春、夏、秋3季栽培,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翌年4月下旬播种,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如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可于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随时播种。[4]
选地整地种植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杂草少的地块,避免连作。播前施腐熟有机肥22.5-30.0t/hm2,浅翻、耙细,做成平畦。[4]
田间管理
荠⑴浇水:荠菜种子细小,易受土壤水分影响。在出苗前,一定要注意浇水保湿,浇水时间以早晨露水未干时比较好,浇水要掌握“轻浇、勤浇”的原则,不能一次浇透,每隔1-2天浇一次。⑵除草:荠菜植株矮小,往往杂草丛生,化学除草困难,影响荠菜品质,故管理中应经常中耕拔草,做到拔早、拔小、拔了,勿待草大压苗。⑶施肥:一般秋播后3-4天出苗-春播后6-15天出苗。当苗有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追肥,施0.3%尿素液15t/hm2,第2次追肥于收获前7-10天进行。以后每收获1次追肥1次,施肥浓度可适当提高。秋播荠菜的采收期较长,可追肥4次,每次施肥量同春播荠菜。[4]
采收管理荠菜是分次采收的,每次采收时应采大留小,采留植株要均匀适当,早秋播种荠菜,在真叶10-13片时即可采收,约9月上旬供应市场,从播种到采收为30-35天,以后分期收获4-5次,至翌年3月下旬采收结束,10月上旬播种的秋荠菜,随着气温逐步降低,生长变得缓慢,45-60天后才采收,以后可继续采收2次,2月下旬播种的春荠菜,4月上旬采收供应市场,而4月下旬播种的,5月下旬采收,春播荠菜一般采收1-2次。[4]
孕妇吃蕨菜有什么好处
蕨菜营养丰富,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对于孕妇吃蕨菜,好处也是多多的。
1、蕨菜中的蕨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清热解毒,杀菌消炎。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 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常食能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并能减肥。
2、野菜营养丰富,与栽培蔬菜比较,蛋白质高20%,矿物质达数十种之多且含量高。以蕨菜为例,铁质为大白菜的13倍,胡萝卜素为其2倍,维生素C为其8倍。至于叶酸,每100克红苋茶含量高达200微克,超过叶酸之冠——菠菜。
3、蕨菜污染减少,味道也佳,可刺激食欲,减轻厌食症,故值得提倡。
4、蕨菜有助于激发孕妇食欲。此外,孕妇时常吃些野菜还能中和体内的酸性,以维持身体弱碱性的内环境。妈妈吃得越均衡营养,宝宝长得越健康茁壮。
石黄皮栽培要点
栽培土壤用壤土、腐叶土各4份、砂2份混合。作吊篮栽培时可用腐叶土和蛭石等量混合作培养土。肾蕨根系分布较浅、具有一定的气生性,因此培养土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盆土一般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加少量园土混合,亦可加入细沙和蛭石以增加透水性。作吊篮栽培时可用腐叶土和蛭石等量混合作培养土,重量较轻,适宜悬垂。家庭盆栽时,为了保持土壤的湿润,可向培养土中混入一些水苔、泥炭藓等,这对肾蕨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折叠 温度
肾蕨不耐严寒,冬季应做好保暖工作,保持温度在5℃以上,就不会受到冻害;温度8℃以上时还能缓慢生长,但也不宜置于靠近热源的地方,否则往往会由于温度高而引起过旺生长影响整体株型。冬季栽培,应特别注意防止夜间霜冻及冷风吹袭。肾蕨也怕酷暑,夏季气温高,蒸腾剧烈,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并不断地向植株喷水,这样也可使叶色更加嫩绿。夏季,在充分浇水、喷水的情况下,肾蕨在气温30℃-35℃时还能够正常生长。春、秋季气温适宜,是肾蕨生长的旺盛时期,应注意通风良好,同时经常转盆,以防生长偏向一侧。
折叠 光照
肾蕨比较耐荫,只要能受到散射光的照射,便可较长时间地置于室内陈设观赏,几乎不需专门给它照光。栽培中,当光照过强时,常会造成肾蕨叶片干枯、凋萎、脱落。家庭栽培,要特别避免长期在室内放置的肾蕨突然遇到强光照射,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很短的时间,也会导致叶片失水,萎蔫,叶缘枯焦,叶片枯黄,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虽然肾蕨是较为耐荫的植物,但长期荫蔽不见光,也会导致生长柔弱,叶色变淡,叶片脱落,同时由于叶片伸长而改变其原有的姿态,造成生长不整齐,观赏性变差。因此,在室内陈设时,为了保持植株长期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应注意使之定期见光,春、秋两季可在早晚略微照光,每天保证4个小时的光照,冬季可将肾蕨置于窗前能见到阳光的地方;夏季光照强,肾蕨可一直置于室内能见到散射光的地方即可。
折叠 施肥
作为蕨类植物,肾蕨不开花不结实,养分消耗不多,对肥分的要求比较微薄,但栽培中也应注意定期施肥。肾蕨的施肥以氮肥为主,在春、秋季生长旺盛期,每半月至1个月施1次稀薄饼肥水,或以氮为主的有机液肥或无机复合液肥,肥料一定要稀薄,不可过浓,否则极易造成肥害。适量的施肥能够保持叶色的持久翠绿,使植株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肾蕨的叶色相对其它观叶植物较浅,这是它本身正常的表现,而并非营养缺乏,栽培中,有人总认为这是养分缺乏而一味地去施肥,结果是叶色有了一定的改善,却造成植株生长柔弱、叶片过长而影响整体姿态,这一点需要注意。
鸟巢蕨的栽培技术
繁殖技术
鸟巢蕨可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孢子繁殖
1、播种孢子:春季先将细沙和腐殖土拌匀,经高温消毒,装入播种盆内压平,将成熟的孢子均匀撒播在盆土上,然后连盆浸入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使盆土充分湿润,上盖玻璃保湿,并将其置于温润阴凉处,7天至10天孢子即可萌发,经1个月左右,就会长出绿色的原叶体,3个月后待其长出几片真叶时,方可上盆培育。
2、分株: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将其根状茎连同叶片和根丛切割成若干块,或扒下旁生的小植株,剪去叶片的1/2,分别上盆,以少量的腐叶土覆盖,为其创造一个湿润通风、排水良好的小环境,环境温度控制在25℃左右,成活率较高,需注意盆土不能太湿,以免引起烂根。分株是花卉爱好者最为行之有效的繁殖方法。
3、组培:生产性大量繁殖,可利用其顶生短茎、幼叶或孢子等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繁,可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统一规格的商品苗。
分株繁殖
植株生长较大时,往往会出现小型的分枝,可在春末夏初新芽生出前用利刀慢慢地把需要分出的植株部切离,再分别栽植即可。鸟巢蕨产生的分枝较少,少用常见的分离子株的办法分株,通常将生长健壮的植株在春末从基部分切成2-4块,并将叶片剪短1/3-1/2,使每块带有部分叶片和根茎,然后单独盆栽成为新的植株;盆栽后放盆栽后放在温度20度以上半阴和空气湿度较高地方养护,以尽快使伤口愈合。盆中栽培基质稍湿润,不可太湿,否则容易腐烂。待新叶生出后可逐渐恢复原来的形状。[4]
种植准备
1、以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的5-40mm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打碎加水拌匀,(加水的标准:加水拌匀后,手紧握一把泥炭,水从指缝中渗出)待上杯种植。9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约 250毫升,一包300升进口泥炭可以装1200杯左右。
2、种苗挑选:选择专业生产的优质种苗,苗高5-9cm,冠幅9-12cm,无病虫害、无枯叶、黄叶。
3、上盆:小盆栽一般用口径为9cm规格盆子种植,种植时先在杯底垫2cm左右基质,再将筛苗移入杯中,小苗种植不宜过深,以平植株基部为宜;基质松紧适中,装至杯子9分满,1株/盆。
怎样瓶栽铁线蕨
铁线蕨的选瓶
瓶栽的铁线蕨最好选用无色、透明的,表面平整的方形玻璃瓶,这样看一起来植株不会变形,更加美观。
通常选用泥炭、细砂各一份混合好作为栽培基质装入瓶中。不过之前可以在瓶中放些旧墙灰,更有利于铁线蕨的生长。瓶中的土放置2~3厘米厚就行,注意不要将土洒到瓶避上。
选择铁线蕨植株
瓶栽的瓶子较小,通常选择株型较小的幼株。节省空间,也容易塑形。
将铁线蕨的母株用小刀分成几丛,用筷子将植株夹到瓶中。
铁线蕨瓶栽方法
首先在瓶种铺上2~3厘米配制好的土壤,轻轻晃动瓶身使土壤铺平,然后用竹签将土壤压实。
用镊子或筷子将植株放进瓶中,扶正栽好。
若使用培养箱或鱼缸,可根据要求在瓶种放上装饰品,可以堆出各种起伏的形态。最后将瓶口盖住,这样就可以形成一座微型温室景观,这就是所谓的“瓶园”观赏。
铁线蕨瓶栽后的养护
瓶栽之后,适当浇水,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将水从沿瓶壁慢慢流进,使瓶土湿润。
瓶子较小的,用软木塞塞住,若像是鱼缸较大的瓶子,必须要加盖封严。然后将瓶子放在有散射光的明亮处养护,若光线较暗,可在瓶盖上安装一个60W的灯泡,并且带上美丽的灯罩,促进植株的生长。
瓶栽的铁线蕨不久后,会在瓶中形成湿润的小气候,叶片会蒸发水分,并在瓶壁上凝结,逐渐沿瓶壁流下,供给植株的根部呼吸,形成瓶中的循环。但若发现瓶中早晚都会出现雾气,并且持续1小时以上,说明瓶中湿度过大,需要及时打开瓶盖透气;若瓶壁长时间没有水珠,说明内部缺水,需要沿瓶壁浇少量的水。
芹菜的分布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带,世界各国已普遍栽培。
我国芹菜栽培始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起初仅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后作食用,经过不断地驯化培育,形成了细长叶柄型芹菜栽培种,即本芹(中国芹菜)。本芹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而河北遵化和玉田县、山东潍县和桓台、河南商丘、内蒙古集宁等地都是芹菜的著名产地。
猴腿菜的生长繁殖
猴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的西北、华北和西南各地稀疏阔叶林针阔叶树混交林的林间空地和边缘,或荒坡的湿地上尤其多见。猴腿菜的营养丰富,味鲜美而独特,猴腿菜鲜嫩细软,余味悠长,且营养价值高,又有多种药品功能,在众多的山珍野味中,享有“山野之王”的美誉。它长于山野,属天然蔬菜,极少受到农药、化肥的污染,因此是一种最“洁净”的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野生蕨菜的采集量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加,从保护植物种质资源和植被的大局出发,野生蕨菜不能过度采集。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人工栽培,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
是通过采集蕨科植物孢子囊,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孢子萌发,形成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来实现的。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植株(孢子体)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叶片的背面或边缘形成许多棕褐色的孢子囊群。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取下,通过处理,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即长成配子体。配子体上长有许多精子器和颈卵管,精卵结合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孢子体),小植株长大后即可定植。有性繁殖一般不在生产上采用。
无性繁殖
选择根状茎、成株和幼苗均可,但生产上一般是通过根状茎的分枝来实现的,在秋季植株叶枯后到春季萌发前可采挖粗壮的根状茎(一般水平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采挖时要注意尽可能挖得深一些,不要伤芽。然后,将采回的根茎假植。由于自然采集的植株根茎比较瘦弱,若直接用于栽培,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故一般要进行一年的培肥,再用于扩大栽培。培肥的方法是:将根状茎切成6厘米的小段栽于事先经过整地、作畦的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经过一年的培肥根茎(直径可达1—15厘米)即可移栽。
根茎的采收猴腿的根茎在其地上部分枯萎一个月后即可采集。挖大约20厘米左右深,即将猴腿的根子成坨挖取,应尽量减少对植株根部的损伤,运到温室备用。
孕妇吃蕨菜有什么好处
1、蕨菜中的蕨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清热解毒,杀菌消炎。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所含的膳食纤维能促 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能清肠排毒。
2、野菜营养丰富,与栽培蔬菜比较,蛋白质高20%,矿物质达数十种之多且含量高。以蕨菜为例,铁质为大白菜的13倍,胡萝卜素为其2倍,维生素C为其8倍。至于叶酸,每100克红苋茶含量高达200微克,超过叶酸之冠——菠菜。
3、蕨菜污染减少,味道也佳,可刺激食欲,减轻厌食症,故值得提倡。
4、蕨菜有助于激发孕妇食欲。此外,孕妇时常吃些野菜还能中和体内的酸性,以维持身体弱碱性的内环境。妈妈吃得越均衡营养,宝宝长得越健康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