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强针刺注意事项 针刺长强的作用
长强针刺注意事项 针刺长强的作用
长强为督脉之经穴,络穴,督脉与足少阴经之交会穴,循环无端为之长,健行不息为之强,任脉位于身前,督脉居于身后;二脉相合,则升降轮回,循环不息,无尽无休,故而得名。本穴具有调和阴阳,疏调局部经气,升清降浊,消肿止痛作用,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痔疮,便血,痢下赤白,便秘,脱肛,腰脊疼痛,癫狂,痫证等。
长强的针刺方法 长强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尾神经和肛神经分布;肛神经是阴部神经的分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的分支。
3.肛尾韧带或骶结节韧带:肛尾韧带位于肛和尾骨之间,针刺此韧带有一定韧性阻力,骶结节韧带从骶,尾骨的外侧缘至坐骨结节。
4.尾骨肌或肛提肌:尾骨肌位于肛提肌后方,由第4,第5骶神经支配,肛提肌由第4骶神经和阴部神经的肛(直肠下)神经或会阴神经支配。
针刺大肠俞的注意事项 大肠俞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上巨虚,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清热利湿,治疗大肠湿热之肠鸣,泄泻,痢疾等。
2.配长强,承山,曲池,阴陵泉,针刺泻法,清利湿热,治疗湿热下注之脱肛,痔疾。
3.配合谷,内庭,天枢,支沟,上巨虚,针刺泻法,清热泻火通便,治疗燥热内结便秘。
4.配中脘,梁门,足三里,天枢,气海,针刺泻法,消食导滞,治食滞肠胃之腹痛,泄泻。
5.配脾俞,位于,足三里,三阴交,关元,针刺补法,补气养血,益气通便,治疗气虚便秘。
6.配关元,针刺补法,关元加灸,培元固脱,涩肠止泻,治疗阳气不足之大便失禁。
7.配次髎,委中,肾俞,气海俞,腰阳关,针刺补法,补肾益精,通络止痛,治疗肾虚劳损之腰脊强痛。
8.配环跳,承扶,小肠俞,次髎,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络止痛,治疗经脉痹阻之腰腿痛。
会阳的准确位置图视频 会阳的作用
按摩会阳穴,有清热利湿,理气升阳的作用,对泄泻,便血,痔疮,带下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配伍曲池,血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痒的作用,能够治疗阴部皮炎,瘙痒症状;配伍百汇,长强穴,有升阳固脱的作用;利用针刺会阳穴,配伍肾俞,使用泻法,能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红花的形态
红花是一年生草本。高(20)50-100(15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总苞片4 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
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花果期5-8月。[
长强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后下向前上刺,与水平面成45°。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肛门。
红花的形态特征
红花是一年生草本。高(20)50-100(150)厘米。
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 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
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总苞片4 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3厘米,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
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花果期5-8月。
长强针刺注意事项
针刺长强应沿着骶骨和直肠之间刺入,不得直刺过深,以防刺穿直肠,造成感染;禁用火针或粗针重刺,以防伤及直肠。
长强的功效与作用 长强穴的疗法及注意事项
1、长强穴的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长强穴的日常保健: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揉、按压此穴,每次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3、长强穴的针灸疗法:紧靠尾骨前面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长强穴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4、长强穴的艾灸疗法:另有记载: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针灸治疗痔疮的方法
1、取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适当深刺。
处方次(liao)长强会阳承山二白方义次(liao)、会阳、承山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其别行经脉络于肛,取三穴用泻法深刺,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近取长强以加强其作用。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玉龙歌》说:“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取本穴治疗内痔出血有效。
2、耳针选穴直肠下段大肠神门脑脾方法每次取2—3穴,留针2—30分钟,每日一次。
3、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承山次髎二白长强
配穴:便秘者,加支沟、大肠俞;脾虚气陷者,加脾俞、百会。
操作:诸穴均针用泻法,脾虚气陷者宜用补法,可灸。
方义:承山、次髎均为膀胱经穴,足太阳经别自承山穴处上行入于肛中,故取之用泻法,既能调理膀胱气化以清湿热,又能疏导肛门局部气血,属“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督脉亦过肛门,长强穴属督脉,位近肛门,刺之可直达病所,清利湿热。
红花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 高 (20)50-100(150) 厘米。茎直立,上部分枝,全部茎枝白色或淡白色,光滑,无毛。中下部茎叶披针形、披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5厘米,宽2.5-6厘米,边缘大锯齿、重锯齿、小锯齿以至无锯齿而全缘,极少有羽状深裂的,齿顶有针刺,针刺长1-1.5毫米,向上的叶渐小,披针形,边缘有锯齿,齿顶针刺较长,长达3毫米。
全部叶质地坚硬,革质,两面无毛无腺点,有光泽,基部无柄,半抱茎。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为苞叶所围绕,苞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2.5-3厘米,边缘有针刺,针刺长1-3毫米,或无针刺,顶端渐长,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2毫米。
总苞卵形,直径2.5厘米。总苞片4 层,外层竖琴状,中部或下部有收缢,收缢以上叶质,绿色,边缘无针刺或有篦齿状针刺,针刺长达3毫米,顶端渐尖,有长1-2毫米,收缢以下黄白色;中内层硬膜质,倒披针状椭圆形至长倒披针形,长达2.2厘米,顶端渐尖。
全部苞片无毛无腺点管状花长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狭条形,长5~8mm;雄蕊5,花药聚合成筒状,共同白色;柱头细长圆柱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小花红色、桔红色,全部为两性,花冠长2.8厘米,细管部长2厘米,花冠裂片几达檐部基部。瘦果倒卵形,长5.5毫米,宽5毫米,乳白色,有4 棱,棱在果顶伸出,侧生着生面,无冠毛花果期5-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