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如何保健

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如何保健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比较虚弱,加上平时缺乏锻炼,这样就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心肌缺血就是其中的一种。得了心肌缺血以后除了要接受药物治疗以外,还得注意平时的保健。

有氧运动需坚持

中老年人应以有氧代谢运动为主,如慢跑、骑车、步行、游泳、登山、球类、登楼、健身操等。因为过度运动可造成心血管意外或猝死,所以运动既要持之以恒,又要顺序有度。建议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5次以上;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次,这样可以保持有氧代谢。

夜间起床莫着急

通过动态心电图测试发现,很多人在夜间突然起床时常伴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所以有专业人士提出“三个半分钟”的保健方法,即夜间醒来静躺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再下地活动。

午间小睡助健康

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于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防止便秘护心脏

中老年人发生便秘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但是临床上有很多老人因便秘时用力过大而导致心肌梗死,所以缓解便秘对保护心脏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洗澡温度别太高

老年人不能在饱餐或饥饿时洗澡,水温也要和体温差不多。温度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导致心脑缺血,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温馨提示:一些中老年人往往会与害怕给儿女们带来负担,所以当他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疾病症状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忍受,这样会,有可能导致疾病加重,给身体健康带来更多的危害,所以说我们中老年人要重视好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当出现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好相关的检查和治疗,不要耽误了治疗的最好时机。

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

心肌缺血多发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得病的几率也在增大。如果不及时治疗对生命有着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无论是来自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还是熬夜晚睡带来的疲惫,都似乎让人的心脏难以长期承受。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呢?我们该如何判断以进行及时治疗呢?

判断心肌缺血可进行两类检查

1.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2.心肌缺血的症状还包括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3.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也可能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4.心肌缺血患者还会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5.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6.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如果你有上述症状,一定要留心哦!为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诊断心肌缺血可进行两类检查:一是传统的无创性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CT、核磁共振;二是有创性检查,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内超声波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被称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位置、狭窄程度、病变性质和血管之间有无侧支循环等,对于明确诊断、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指导药物治疗和决定是否需要手术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

心肌缺血这类的内科疾病,在生活中是很多人都易患有的疾病。当出现了心肌缺血后,护理工作需到位才可以帮助治愈。下面,我们就学习下如何做好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吧。

1、动静结合,劳逸适度,这是属于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之一。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心肌缺血患者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2、心肌缺血的护理和预防要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心肌缺血患者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心肌缺血患者的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这些都是在心肌缺血的护理中需注意的。

3、心理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不要在房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钟。

心肌缺血有什么症状表现

(1)心肌缺血患者在疲劳,或者是精神紧张的情况下,会有胸骨后或者是心前区闷痛的症状出现,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这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2)心肌缺血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活动,但一定要根据自身病情,量力而行。但部分心肌缺血患者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症状。

(3)心肌缺血患者还会出现一部分与运动有关的症状,如头痛、牙痛、腿痛等。

(4)人们在饱餐、寒冷,或者是在看惊险影片的同时,部分会出现胸痛、心悸的表现,也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状。

(5)对于心肌缺血患者来说,大部分患者在夜晚睡觉时,枕头低的情况下,会感觉到胸闷憋气,心肌缺血患者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6)部分人在性生活或者是在用力排便时,会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者是胸痛不适的感觉,很可能是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

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如何保健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比较虚弱,加上平时缺乏锻炼,这样就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心肌缺血就是其中的一种。得了心肌缺血以后除了要接受药物治疗以外,还得注意平时的保健,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如何保健?做好保健可以康复得快一点。

有氧运动需坚持

中老年人应以有氧代谢运动为主,如慢跑、骑车、步行、游泳、登山、球类、登楼、健身操等。因为过度运动可造成心血管意外或猝死,所以运动既要持之以恒,又要顺序有度。建议每天步行约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5次以上;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约为170次,这样可以保持有氧代谢。

夜间起床莫着急

通过动态心电图测试发现,很多人在夜间突然起床时常伴有一过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所以有专业人士提出“三个半分钟”的保健方法,即夜间醒来静躺半分钟,坐起半分钟,双下肢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再下地活动。

午间小睡助健康

有研究表明人体24小时血压呈双峰一谷,中午午睡能使波谷更深更宽,有助于缓解心脏及血管压力。有午睡30分钟以上习惯者,冠心病死亡率降低30%。

防止便秘护心脏

中老年人发生便秘几乎成了司空见惯的事,但是临床上有很多老人因便秘时用力过大而导致心肌梗死,所以缓解便秘对保护心脏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洗澡温度别太高

老年人不能在饱餐或饥饿时洗澡,水温也要和体温差不多。温度太高可使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导致心脑缺血,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希望中老年心肌缺血患者按照上面的注意要点进行保健,坚持这么做的话康复的时间可以减少一半,自己身体受到的伤害也是最少的。患者在治愈以后生活还的规律一点,千万不能熬夜,因为长时间的熬夜是会让心肌缺血复发的。

日常中对于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

1、动静结合,劳逸适度,这是属于心肌缺血的护理措施之一。一天中,躺着或稍微抬起双腿坐着休息几次,每次15至20分钟。放松地平躺在地板或硬木床上非常有益。对于上班需要长时间坐着的心肌缺血患者来说,一天应该从桌旁站起来数次,每次3至5分钟。

2、心肌缺血的护理和预防要遵守每天的作息制度。心肌缺血患者一天的睡眠不应少于7—8小时。应该在晚上8点15分至8点30分就准备入睡。一个半至两个小时的午睡,可以维护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免于过度紧张。不要用任何活动形式来代替人所绝对需要的卧床休息。但是,心肌缺血患者的休息一定要与工作量成比例。这些都是在心肌缺血的护理中需注意的。

3、心理紧张时,心肌缺血患者不要在房内踱来踱去,最好是躺一会儿或干脆把双腿微抬,坐上15至20分钟。

心肌缺血的危害及治疗有哪些方法

1、控制危险因素:部分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与高龄、心肌梗死、糖尿病等原因损害疼痛警报系统有关。除年龄无法控制,老年人应严格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凝状态及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戒烟酒,合理饮食。

2、药物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可选择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盐类药物或扩血管剂等,由心肌耗氧增加和冠脉痉挛所致的混合性心肌缺血者则可根据病情联合用药。

3、介入手术治疗: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经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时,应行冠状动脉造影,了解病变程度和范围,以便选择冠脉搭桥术,冠脉成形术或其他方法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有:

1、控制体重: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不宜过多地饱食,并通过体力活动、锻炼来减轻体重,务使达到较理想水平。这就属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措施。

2、温水浴疗:给左上肢做局部温水浴,水温从37℃开始,逐渐开始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改善冠脉循环。这也是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

2、生活调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日温差变化大时,注意保暖。起居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稳,万勿大喜大悲、忧愁郁闷。禁止吸烟饮洒。这是心肌缺血的治疗里比较常见的方法。

心肌缺血患者应合理选择食用油

食用油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必备品,烹调时合理应用食用油可以提供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食物的色、香、味,提高人的生活品质。但食用油中含有大量油脂,对于心肌缺血患者可能产生危害,应合理选择。

目前食用油大致包括两大类,即动物性油脂和植物性油。动物性油脂包括猪油、牛油、黄油、奶油等,其中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过多食用动物性油脂会超过身体的代谢能力,从而导致血液中脂质增加,过多的脂质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可以导致心肌缺血发生,加重心肌缺血患者病情。因此心肌缺血患者及健康的中老年朋友都不要应用动物性油脂烹调食物。

植物性油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烹调油,包括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中主要含有的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可以使肝内胆固醇分解成胆汁酸,促进其排泄,有利于体内血脂和胆固醇降低。特别是橄榄油、茶油、玉米胚芽油对于心肌缺血患者具有保健作用。

但应该注意的是,不论是哪种食用油,其成分都是脂类,含有的热量较高,都应限制使用的量,大量食用都会损害身体健康的。

相关推荐

孕妇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1、孕妇怀孕期间出现心肌缺血首先要明确缺血的原因,是由于代谢异常、病毒感染或是重度贫血,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2、出现心肌缺血患者妊娠期间应多向妇产科医生咨询预防或应急措施,经过合理的功能锻炼,提高心功能。 3、心肌缺血患者选择分娩方式时要依据当时的心功能状态,经全面评估决定,如果心功能正常,可以在有经验的医生监护下选择阴道分娩。 4、对于大部分心肌缺血患者来说,提前数周进行剖腹产可减轻危险,虽然疼痛比较明显,但手术时间短,术中用药方便,且麻醉本身可以降低血压,对心肌缺血有一定好处,即使出现心肌缺血发作,

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1、心脏移植术:是心肌缺血治疗的一种常见方法,尤其是在药物对重症晚期心肌缺血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的情况下。但由于供心有限,能接受心脏移植的心肌缺血患者,大约仅为需要心脏移植病人总数的38.2%或39.5%左右,约有20.4%~35%受者在等待供心期间死亡。 2、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心肌缺血,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存活心肌是否足够,是对心肌缺血进行CABG成功的关键,即残存的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越多,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就越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F)有助于探测出残存的存活心肌。特别是在左

心肌缺血怎么办才好

心肌缺血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肌绞痛的现象,这种痛苦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心肌缺血患者朋友也不能去工作和学习,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我们来看看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吧,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心肌缺血的治疗有: 1、控制体重: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不宜过多地饱食,并通过体力活动、锻炼来减轻体重,务使达到较理想水平。这就属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措施。 2、温水浴疗:给左上肢做局部温水浴,水温从37℃开始,逐渐开始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改善冠脉循环。这也是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 2、

心肌缺血危害有多可怕

1、心肌缺血的危害首先是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心肌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心肌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心肌缺血患者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 2、心肌缺血的危害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肌缺血患者的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心肌缺血的危害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

心肌缺血能进行运动吗

(1)心肌缺血的治疗要忌严寒和炎热。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心率加快;炎热的夏季,交感神经易兴奋,也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2)适当的运动也是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心肌缺血患者既要坚持锻炼,又要严格掌握一个“度”字,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 (3)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也是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当人过分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4)心肌缺血的治疗时还要忌缺氧。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

如何治愈心肌缺血

1、心脏移植术手术是属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之一,药物对重症晚期心肌缺血,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

心肌缺血怎么调理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可能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现象,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表现,心肌缺血属于严重疾病,会给心脏和全身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困扰正常生活和工作。因而对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是不可掉以轻心的,要越早越好,同时要配合做好患者的预防保健,对病情恢复是有帮助的。了解生活中怎样做好心肌缺血的调理很有必要。 心肌缺血虽然是一种危害相当大的疾病,治疗有一定的难度,但并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时规范的治疗,做好保健措施,治愈疾病是可能的。那生活中怎样做好心肌缺血的调理呢,可参考以下几点: (1)心肌缺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调理

心肌缺血保健方法

(1)戒烟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2)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蛋黄、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和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当人过分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心肌缺血保健方法 心肌缺血该做哪些检查 (4)忌缺氧。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 (5)定时喝水。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

日常中是什么因素导致出现了心肌缺血的现象

1、心肌最怕缺血,缺血就会缺氧。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液所含物质的变化和血管腔内产生病理改变的结果。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液中的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高密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低密醇)。 2、低密醇在血液中,除了供给细胞需要外,多余的那些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心肌缺血患者的使血管内壁从不光滑改变开始,直至心肌缺血患者的体内形成粥样斑块,心肌缺血的原因会造成血管通道变得狭窄,甚至阻塞。 3、心肌缺血的原因还有低密醇属于伤害性胆固醇。而高密醇则会将血液中的胆固醇带到肝脏,进行转化,然后经

心肌缺血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心肌缺血多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患病率约为6.4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心肌缺血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医提醒,心肌缺血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查。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时伴有大汗。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同时户外锻炼戴口罩改善心肌缺血。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咽喉痛及烧灼感、紧缩感,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