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小心胸痛
立秋后小心胸痛
虽然已过立秋,中央气象台还不断有高温天气的预报,许多地方仍炎热潮湿。使人们怀疑,这是到了秋天了吗?我们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会逐渐干燥,草木渐枯,人也感到干燥。
燥是秋的主气,属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热。秋燥所致咳嗽时间较长,难以治愈,使人生畏,所以人们把秋季的温燥称之为“秋老虎”。假若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低下,对炎热的气温不能很好适应,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很易使人发生中暑。
中医谓中暑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是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在当前躲避秋老虎之时,虽然白天气温很高,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伤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饮食上要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ml以上;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每天吃1~2个梨(雪梨或沙梨)、西瓜、香蕉、山竹等凉性水果;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荸荠、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蜂蜜,以及新鲜蔬菜、瘦精肉、木耳、老鸭肉、鳖肉、青鱼、鲳鱼、黄花鱼、鲍鱼、鳗鱼、银耳、百合、紫菜、莲子、芡实、核桃、乌梅、芝麻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还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
肺喜润恶燥,而秋季天气以燥为主,这样我们的肺容易受燥所伤,出现咳嗽现象,秋咳主要为干咳、这个时候除了吃些润肺食物,还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咳嗽现象,那么,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下面我们来看看止咳防燥的五大穴位。
1、合谷穴
俗称“虎口穴”,对久咳不愈者有一定的疗效。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2、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3、厥阴俞穴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4、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5、膻中穴
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上面为大家介绍了止咳防燥的五大穴位,秋咳的患者咳嗽的时候可以试一试按按这些穴位来止咳。
女人这事做多小心胸缩小
1.多次哺乳
乳房其实是属于生殖系统的器官,对于女性来说维持的外表美丽的同时,还是婴幼儿生长的粮仓。
但是哺乳方法不正确或者是多胎妊娠需要哺乳,这些会对女性的胸部挺拔造成影响。因为在哺乳期间,女性乳腺受到泌乳素、孕激素等刺激,而发生乳腺、脂肪组织的膨胀,胸部皮肤和皮肤支撑也相应的增多。
而当哺乳期结束之后,乳腺以及脂肪的萎缩,但皮肤和胸部纤维结缔组织回缩不及时,往往出现下垂现象。同时哺乳期结束之后,增大的胸腺组织和分泌腔会萎缩,加之哺乳期营养不均衡,导致乳房储备的脂肪被利用。那么必然会出现胸部缩小现象。而多次哺乳会加重乳房的下垂和缩小。
2.过度减肥
很多女性既想拥有纤细的好身材,又想拥有丰满挺拔的胸部。但是错误的减肥方法,往往会令这两种期望落空。
首先,当减肥速度过快时,会导致乳房内的脂肪组织快速减少,而皮肤来不及回缩,出现胸部下垂和缩小现象。
其次,通过不正确的减肥方法,如过度减肥、不食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不足等,这样导致胸肌得不到蛋白质的填充,而胸部则缺乏脂肪。发生下垂和胸部萎缩现象。
再有,错误的减肥方法让身体的气血不足,人体消瘦的同时也不利于雌激素的分泌,而胸部的发育和增大需要雌激素的刺激。
立秋后小心红眼病
本周将进入立秋,市疾控中心提醒,随着8月份“秋老虎”的到来,天气将仍保持高温、炎热和干燥的特点,这一季节,除了常规的肠道、乙脑等传染病外,还要特别注意“红眼病”、登革热,注意个人卫生,外出旅游时注意防蚊。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至2天,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还可借助水传染,如游泳池水等,引起暴发。 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专家提醒,“红眼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都会加速该病传播。为此,市民应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共用毛巾、浴巾、手帕等,泳池则要加强对游泳人员的检查,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劝阻,并敦促其就诊。
由于暑期是旅游高峰期,而缅甸、马来西亚和越南等热带国家是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区,因此外出旅游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范这种由蚊虫传播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畏寒、发热、体温在39℃-40℃,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痛和骨骼痛,面、颈、胸部出现潮红,皮肤出现皮疹等症状,应马上去医院治疗,如果在旅游、工作或返沪后出现类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
此外,本月也是伤寒副伤寒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不洁食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小编支招:
一、注意日常生活卫生,避免接触受感染物品。
二、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传染扩散。
三、保持眼部清洁。
四、“红眼病”初期会出现红肿热痛感,可采用冷敷方法减轻症状。
五、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闭眼休息,尽量减少眼球刺激。
立秋已到小心红眼病爆发
立秋已到小心“红眼病”爆发——今天是立秋第一天,随着8月份“秋老虎”的到来,天气将仍保持高温、炎热和干燥的特点,这一季节,除了常规的肠道、乙脑等传染病外,还要特别注意“红眼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病,对此,传染科疾病专家为您介绍:立秋如何预防“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潜伏期为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至2天,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还可借助水传染,如游泳池水等,引起暴发。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那么立秋如何预防“红眼病”呢?传染病医院专家提醒,“红眼病”主要在夏秋季流行,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都会加速该病传播。为此,预防“红眼病”,市民应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共用毛巾、浴巾、手帕等,泳池则要加强对游泳人员的检查,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劝阻,并敦促其就诊。
由于暑期是旅游高峰期,而缅甸、马来西亚和越南等热带国家是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区,因此外出旅游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预防这种“红眼病”的传染病。一旦出现畏寒、发热、体温在39℃-40℃,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痛和骨骼痛,面、颈、胸部出现潮红,皮肤出现皮疹等症状,应马上去医院治疗,如果在旅游、工作或返沪后出现类似登革热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此外,本月也是伤寒副伤寒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要注意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不洁食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立秋如何预防“红眼病”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日常生活卫生,避免接触受感染物品;
二、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传染扩散;
三、保持眼部清洁;
四、“红眼病”初期会出现红肿热痛感,可采用冷敷方法减轻症状; >>>>常见夏季肠道传染病种类有哪些?
五、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闭眼休息,尽量减少眼球刺激。
以上就是对立秋如何预防“红眼病”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引起重视。祝大家身体健康。
胸痛也要小心胆石症
很多人以为,胸痛就是冠心病的症状,其实不然。在临床上,将胆石症当做心脏病的老年患者超过了一半。
68岁的张阿婆常感到胸部疼痛,自认为有心脏病。周末与儿孙齐聚一堂,享用了丰盛的午餐后,突感胸部疼痛,并伴恶心。家人想将其送医院,可一向有主张的张阿婆却认为是老毛病发作了,掏出备用的救命药——硝酸甘油就往口里送。可家人不放心,仍将其送到了医院。经B超检查,她患的是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
老年人胆石症的临床表现常不如青壮年典型,且发病时常由于内脏神经反射引起心脏调节失常,会出现胸闷、心悸、心律失常等临床上称之为“胆心综合征”的症状。所以,许多老年人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往往自以为是心脏病,就自作主张吃治疗心脏病的药;而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有扩张血管作用,所以有时会使胆囊壁暂时松弛,缓解疼痛。这样的连锁反应往往掩盖了真正的疾病根源,从而导致发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在非心源性胸痛中,有半数来自食管病变。一些食管病变,如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和食管癌等疾病,都可引起胸痛,其中以胃食管反流病最为常见。胃食管反流病表现为胸骨下方或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在进食后发生或进食时疼痛加重。食管疾病所引起的胸痛,临床特点与心源性胸痛非常相似,但这种胸痛一般与进食有关。因此老年人发生胸痛时不要随便用药,更不能“不医而药”,以免造成用药后遗症。
呼吸会痛小心气胸
突发一侧胸痛,且伴有呼吸困难、有气胸体征时,常可判断为气胸,X线检查是判断气胸的确诊依据。也可在患侧胸腔气体征最明显的部位进行试穿抽气测压,如果测出为正压,则证明为气胸,可先为患者抽出气体缓解症状。如果患者原有肺气肿或严重哮喘时并发气胸,气胸的症状可能不易被发现,常常要与原发症状进行比较。由于自发行气胸的症状有时和某些心肺疾病类似,需仔细鉴别。
一、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气急,患者体征也与自发性气胸类似,不同的是,支气管哮喘患者常有多年的哮喘反复发作史,肺气肿患者出现的呼吸困难症状常是长期缓慢加重的。但是如果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出现胸痛,且呼吸困难症状加重时,应警惕气胸的发作。
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般都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史,常会出现急性胸痛、胸闷,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三、肺栓塞患者虽然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类似自发性气胸的症状,但是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低热和咯血,或者有盆腔或下肢栓塞性静脉炎或骨折,患者多数还有心房纤颤或严重心脏病病史。可采用X线检查诊断鉴别。
四、肺大疱位于肺周围,有可能会在X线检查时被误认为是气胸。肺大疱可能是先天发育形成的,向周围鼓胀时,会将肺压向心隔角、肋膈角和肺尖区;气胸则呈现胸外侧的透光带,无肺纹出现。且肺大疱在进行抽气后,大疱容积不会有显著改变,这也是和气胸的差异。
小心胸小带来的4种危害
丰满的胸部是女人一辈子的理想,胸小不但让女人不自信,更有可能影响女人的健康。胸部扁小有哪些“危机”,小编详细告诉你。
1、乳腺疾病
胸部不丰满的女人往往会存在乳腺疾病的隐患,增生、结节、纤维瘤、乳腺癌也会在健康的胸部发生。女人不要小觑乳腺疾病,要提高丰胸护胸意识,经常按摩胸部,爱惜自己的胸部,才能做健康的女人。
2、脾胃虚弱
乳晕黑、有增生纠结显示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转化、代谢能力都不够;肝藏血不足会导致月经量不多,子宫血供应不够,胸部自就会缺少气血的濡养,胸部就打不到丰满的效果。先天不足,后天更要调理,胸部发育不良,说明肾阴不足,气血不足。
3、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上达不了胸部,子宫、卵巢所分泌的荷尔蒙不足,再加上经络受阻,胸部接收不到气血,胸部就会外扩、松弛、下垂,月事前无任何感觉。因此胸部的健康状况跟内分泌器官的子宫、卵巢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细微隐患往往不会被察觉,梅艳芳死于宫颈癌,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4、影响夫妻生活质量
小胸女人性生活不容易达到高潮,乳房的敏感度是建立在乳房的健康的基础上的,想想,干瘪的乳房,怎么会有感觉呢?要想经营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女人还得从丰胸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