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没有是非之争
“事事不称心”是抑郁症患者的特征。当抑郁症患者对家人的言行不如意,家人认为抑郁症患者不通人情的时候,家人应该意识到没有必要与患者辩明是非,讲个究竟。因为患者对于外界负面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情绪、态度和反应。抑郁者眼光中的世界是灰暗的,他们对周围一切的评估都是消极的,谈不上客观的理由。因此当患者和家人对于某件事出现口角或争执时,家人没有必要与患者争个明白。
不能过高渴求
抑郁症患者过日子常常显得得过且过、混混沌沌,有的显得拖拉懒散,没有进取心,实际上这正是抑郁症的一些情绪行为表现。家人虽然会有些看不惯,但还得懂得理解,理解患者在抑郁的状态下就会表现得这么“窝囊”、这么“没有上进心”。对于抑郁症患者应多给予理解和照顾,而不必苛求他们,因为他们已经很无奈了。
淡化无名之火
经常发无名火是抑郁症患者的一个很普遍的特征。处在抑郁状态的人往往是“阴虚阳亢”,浑身不爽,当遇到一点不如意、不称心的事就会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所发的脾气远远超过小事本身的内容。事后抑郁症患者也会意识到爆发那么大的肝火其实没有必要,有内疚感,也知道需要克制,但就是不易做到。家人对待他们需要的是淡化,因为向家人发无名火似乎对他们来说是最安全的发泄对象。
分享有益信息
与抑郁症患者的相处要当心无意的“火上加油”。在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要注意多分享一些有益的信息和积极的信息,而不要去谈论一些不幸的消息和倒霉的事情,如自杀、受骗、上当、灾难、苦衷等,这些不良的信息对抑郁症患者都是恶性刺激,会使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低落。因此,与抑郁症患者交流要把会产生负面效应的信息尽可能去除。
谦让加上忍耐
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最难之处就是谦让和忍耐。因为这种谦让和忍耐包含委屈的成分,有时还有一点压力。抑郁往往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走出抑郁又需要耐心的历程。家人的关爱是患者走出抑郁的支柱,关爱谈不上必须有理由。我们应该相信一个早被临床实践证实的客观结果:抑郁症患者康复之时,也就是全家生活质量提高之日。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杀人
一种慢慢侵蚀生活的心理障碍
大众对抑郁症并不陌生,张国荣因抑郁症身亡,崔永元因抑郁症离开过工作,范晓萱自曝曾抑郁3年,有杀人和自杀想发。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目前全世界发病人群3.5 亿,在中国有病例记录的为3000万,未曾就诊的保守估计约6000万,其中国内因重度抑郁自杀每年约20万。
抑郁症初期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是情绪低落,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有抑郁倾向的人情绪会持续低落,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出现睡眠问题,且无具体原因,往往被家人视作小题大做或者是没事找事。根据ICD-10,一般认为抑郁症患者具有心境持续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等典型症状。若下述症状有4项及以上,就该寻找专业心理医生就诊:(1)持续失眠,或嗜睡;(2)情绪低落;(3) 体重或食欲明显改变;(4)可察觉的焦虑不安或行动迟缓;(5)过分自责或无价值感;(6)死亡或自杀念头反复出现;(7)持续犹豫不决或注意力无法集中;(8)感觉疲劳或丧失精力;(9)对日常生活的兴趣减退。
抑郁症患者的“扩大性自杀”和“曲线自杀”
抑郁症患者会因为个人的无价值感和抑郁情绪,产生自杀念头,一些会付诸相应的自杀行为,严重抑郁时,自杀率为15%-20%。但是除了自杀,还有两种变相自杀行为,一种是“扩大性自杀”,另外一种是“曲线自杀”。第十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上,指出抑郁症患者犯罪占一般杀人案的16.8%-23%。而且抑郁症患者杀人案件中,多数为“扩大性自杀”,即杀害孩子、伴侣或者其他家庭成员。
在“扩大性自杀”犯罪者中,9成女性抑郁症患者选择杀死自己的孩子,而7成男性抑郁症患者杀死自己的伴侣。身为抑郁症患者,他们有自杀的想法,担心在自己死后,家人会继续受罪,如孩子或者爱人得不到较好的照顾,或者承受一些苦难,所以他们选择杀死亲人后,然后选择自杀。部分患者自杀未遂,但亲人已逝,自杀前的病理性行为已经不在,取代的是面对事实的内疚,很多患者在内疚中病情加重或者患上精神分裂症。
另一种是“曲线自杀”,也成为间接性自杀。即患者有自杀想法,但是没有勇气实施自杀行为,所以希望通过杀别人,以图壮胆自杀或者利用法律处死自己。而这样被杀害的人,多是陌生人或者相关甚微的人。且并不是一时冲动为之,而是经过思索和选择对象,且事后有自首行为。
抑郁症患者杀人会被判刑吗
精神病人杀人是不受法律惩罚的,是因为其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抑郁症并不等同于精神病。关于抑郁症患者杀人如何量刑,并没有一致的结论。根据国内已有的案例和研究,多数抑郁症患者杀人后,被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如北理工博士殷兆辉杀害女友一案,武汉陈志磊杀人等。
关键点在于患者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有辨认力和控制力,二者其一受损则会丧失就不是完全刑事责任人,一般根据精神诊断判定案发时,犯罪者的辨认力和控制力情况。
抑郁症病因
抑郁症的原因
目前,抑郁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通常认为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0%左右的抑郁症具有生物学性,即由遗传基因所决定的,30%左右是外界的刺激,二者相互作用。当遗传的特性很强时,遭遇很小的刺激就可能导致抑郁的出现;遗传特性不明显时,通常要遭遇强大的刺激才可能会出现抑郁。
抑郁症复发的原因
抑郁症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抑郁症认识不足,不坚持服药导致的。有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后,擅自停止服用抗抑郁药物,病情在一年之内复燃的比例高达50%,而按疗程足量服要的患者,75%的人都保持了稳定的状态。还有一个就跟患者的遭遇有关,情绪打击、压力大、人际关系不良等都可以成为复发的危险因素。
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1、家族抑郁史:特别是父母有抑郁症的。
2、心理素质不高:个性内向,自卑,悲观等。
3、个人际遇起落大:家庭恋爱失和,压力大,人际关系不良等。
4、女性:孕妇或初为人母的,更年期的。
5、长期患病患者:身体的痛苦对情绪的打击。
6、老年人:生理、心理耐受力下降,不易重建内环境的稳定。
哪些方法可以很快判断出抑郁症
诊断方法(1)抑郁症患者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诊断方法(2)抑郁症患者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诊断方法(3)抑郁症患者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诊断方法(4)抑郁症患者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诊断方法(5)抑郁症患者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诊断方法(6)抑郁症患者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诊断方法(7)抑郁症患者有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诊断方法(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诊断方法(9)性欲减退。
癔症和抑郁症都有什么不同之处
癔症与抑郁症的致病原因是不同的。癔症的发病原因很多。临床研究表明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的人容易患癔症。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也能诱发癔症的发生。此外心理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都能引起癔症。而抑郁症也是由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引起的。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导致抑郁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癔症与抑郁症的临床症状也有区别。癔症的临床表现很复杂。有些患者会出现兴奋性反应如狂奔、乱叫、情感暴发等。有些患者会出现抑制性反应如昏睡、木僵、瘫痪、聋、哑、盲等。还有些患者会出现退化反应如幼稚行为、童样痴呆等。而抑郁症患者相对来说临床症状就显得简单一些。患者会出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临床症状。癔症患者常常会出现逃避某种责任或义务的行为,而抑郁症患者会有自杀的倾向。
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鉴别要点
因为抑郁症自杀率高,危险性大,故在临床诊断中,遵循抑郁症优先诊断原则,即当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如果抑郁症状足够诊断抑郁症,那么不论其焦虑症状有多重、是否符合焦虑症的诊断,都应先诊断为抑郁症。只有当抑郁症状不足以诊断抑郁症时,才观察其是否符合焦虑症的诊断。
二者鉴别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起病年龄
焦虑症中的惊恐发作首发年龄18~35岁,平均27岁,一般不超过35岁。抑郁症首发年龄无任何限制。
核心症状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心境低落、乐趣丧失、负罪感和自杀倾向。焦虑症的核心症状是警觉性增高,惊吓反应增强。
周边症状
抑郁症患者心境低落,厌烦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惊恐发作病人害怕突然发生的情境,怕社交,怕去公共场所。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行为阻滞,而焦虑症患者发作时坐立不安,罕见行为阻滞。抑郁症患者对家人朋友冷淡,兴趣降低或消失,而焦虑症患者兴趣则保持正常。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是早醒,而焦虑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则主要是入睡困难。
电休克治疗
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对焦虑症患者无效。
治疗抑郁症要远离4大诊疗误区
抑郁症的诊疗误区1:抑郁症就是不高兴。抑郁症不等同于不高兴,人们经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抑郁是心绪上的,可能情绪在一段时间里非常低落,比如喜欢的男孩不理自己了或被领导批评几句,都会抑郁,但总能调节过来。抑郁症则是一种心理障碍,与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分泌失常有关,主要表现为兴趣缺失。打个比方,抑郁是我们能高兴但是不想高兴,而抑郁症是没有高兴的能力了。
抑郁症的诊疗误区2:看心理医生很丢脸。首先,抑郁症跟感冒、糖尿病一样,得了也并不丢人。其次,大部分抑郁症患者都不喜欢自己,抑郁症的治疗其实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心理医生能帮患者同自己的内心和解,重新喜欢上自己。看心理咨询师还是现代人更加开放的标志。
抑郁症的诊疗误区3:抑郁症无需吃药。抑郁症是大脑神经递质紊乱导致的,所以一定要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改善症状。但调整心态、接受心理咨询、寻求家人的包容与支持也非常重要。需要提醒的是,家人不要一味鼓励患者坚强,这就好比逼一个骨折的人站起来,很残忍;也别把他们当成特殊的人对待,凡事小心翼翼。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最好的帮助是“随便”,不给予过多关注,但要督促其吃药,同时多些包容。
抑郁症的诊疗误区4:抑郁症患者性格不好。抑郁症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说跟性格完全无关,但也不能说就是性格问题。一般来说,对自己苛刻、追求完美、太爱面子、不爱动却爱胡思乱想的人,更容易被抑郁症缠上。
此外,抑郁症患者需要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学会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而是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不要盲目的把自己同别人做比较,不管别人是否比你能力强,是否比你完美,是否比你得到更多的好处,你都不必在意,重要的是自己的感觉。常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鼓励自己,能从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和快乐。
另外,抑郁症患者还可以扩大人际交往。人具有群体性,不要拘泥于自我这个小天地里,应该置身于集体之中,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尤其多和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人相处。这些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人会使你更多的感受到事物的光明与美好。
疾病的治疗需要患者对疾病的常识以及治疗有正确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配合正规医师的治疗,而且这些正确的认知对于我们预防疾病也会有非常好的帮助。
产后抑郁症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人认为生产之后妇女陷入抑郁是大多数人都会有的表现,不必过于重视。这是错误的想法,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治疗。
误区二:若在分娩之后没有马上患上产后抑郁症,以后也不会患上此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些女性在生产之后心理仍是健康的,产后抑郁症可能发生于分娩后一年之内,通过对宝宝的照顾、与家人的相处等因素致病。
误区三:产后抑郁症不必治疗就能自愈。一些人认为产后抑郁症只是暂时性现象,不会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就可自愈。其实此病一定要通过女性自身和身边的亲人共同努力才可痊愈,不可忽略或拖延病情。
误区四:产后抑郁症患者都会虐待儿童。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精神抑郁的症状,但它并不等同于一些不正常的精神疾病。产后抑郁症患者通常只会自虐,而不会伤害婴儿,她们只是陷入深深的忧虑当中。
误区五:产后抑郁症患者都会有明显的表现。有的人错误地认为产后抑郁症患者会表现得十分沮丧、压抑,其实有的患者会掩饰自己这种心理,在人前表现得十分健康开朗,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陷入过度的自责中,这种患者往往不易被人察觉。
误区六:哺乳期妇女不能服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一些人由于害怕抗抑郁药的成分进入母乳,婴儿食用母乳后会有副作用,所以让女性停止服用抗抑郁药。其实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的药物成分很少,而且医生也会选择不会对宝宝构成伤害的药物。
44条和癌症患者相处的方法
1.提供一顿饭。一定要提前问如果他们是否有任何饮食限制或任何指导方针。待一会儿,或者只是减少食物如果他们不需要(左前门有一个冷却器就更完美了)。
2.提供一个特百惠的几个预制餐,你的朋友可以根据需要加热。用特百惠你不需要来回跑。
3.发送一个快速的电子邮件,文本,或消息表达你的想法。
4.添加“不需要回应”在你的消息的最后——他们会感激你的来信中没有感觉需要做任何回报的讯息。
5.添加”可以随时接受我的这个提议“当你提供帮助——他们会知道在她们需要的时候你们是真诚的会提供帮助的(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
6.设置一个日历提醒你检查快速打招呼或定期提供帮助。
7.下次你在杂货店的时候发一个信息问问他们想让你买什么。
8.下次你在药妆店发个信息看看他们是否需要任何化妆品。
9.找一个管家来清理他们的住处,注意一些细节这样他们就只需要打开门。
10.下次你在药店发一个信息,看看他们是否需要任何处方。
11.找一个按摩师为他们按摩。
12.带他们出去喝杯咖啡或吃一顿午餐。
13.去拜访他们并让他们感受到。
14.带他们去看电影,如果他们太累了,就租下来。
15.带他们去化疗,陪伴他们治疗。更好的是,承诺带他们定期去治疗。
16.让他们知道你在“待命”来应对突发事件,真的。
17.送花。然而,确保送花人不是白细胞减少患者,鲜花对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癌症病人是有感染的风险的。遗憾的是,我不得不放弃很多美丽的花在我知道我的诊断后。或者,考虑丝绸花(不担心引起感染,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18.叫外卖,问他们最喜欢的餐厅是哪家,如果他们看起来不知道做出什么决定,去了解他们的饮食偏好再挑选好餐厅。
19.订阅一个杂志或报纸。
20.送一本好书。
21.告诉他们你爱和关心他们。即使他们没有精力去回应,你的爱也意味着很多。
22.对于你的女性的癌症的朋友,带他们出去做美容,比如:修指甲、美容或者化妆。这可能是她第一次如此对待自己的外表了。
23.送一张卡片,确保是可以看到了,不管是得了癌症的眼睛还是疲倦的眼睛。
24.如果你不能带她们一程,送一个乳房证书,我是乳房的超级大粉丝。
25.如果你是癌症患者的很亲密的朋友或者是亲戚,确保你是一个能够随时被找到和拜访的人,可以提供帮助,在被确诊之后会有很多人想要提供帮助或者拜访或者打电话来,但是得癌症的人可能在这个时候没有时间,这样可以给她更多空间。
26.要理解问癌症患者需要什么可能对他们来说太难了,直接提供帮助而不是仅仅说说,“让我知道这里是否有我可以做的”。
27.在被确诊后,要确保几个月内还可以提供帮助,当这个消息已经不是那么新鲜的时候,你的朋友还在忍受痛苦,还需要情感的援助。
28.成为那个聊天的人,让其他人知道你朋友的最新进展,确实很难去一次又一次分享这些细节。
29.当你拜访的时候不要总是问关于你朋友健康的所有细节。
30.你的朋友有狗吗?把它带过来走一走或者是去宠物美容室。
31.你的朋友有孩子吗?去照顾他们,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陪他们睡觉。
32.说“给我一个任务”也许可以是洗衣服、或者跑腿,或者是去杂货店买东西,无处不在,不需要社交。
33.你朋友有花园吗?过去浇浇水打理一下,最好是定期去浇水。
34.发信息或者是发邮件,可以使笑话或者是好笑的图片。
35.帮助你的朋友去筛选邮件,回复邮件,被确诊为癌症后邮件会很多,重要的可能会被遗漏掉。
36.为这个人做一个时间表,送餐时间,去化疗,朋友拜访等等
37.如果你可以,你的朋友对此也感觉舒服,那就给点现金——医院费用和不能工作失去的收入,癌症回事一笔很大的费用。
38.捐款去支付带薪假期的时间给对病人或亲密的家庭成员(一些雇主允许这种)。
39.为家人买每月停车券当病人长期住院的时候,医院停车变得昂贵!
40.赠送一顶帽子,假发或围巾,如果你的朋友在治疗中将会失去她的头发
41.送一个超级舒适的毛毯,这是我最喜欢的和最常用的礼物(适合在沙发上躺着或去化疗的时候用)。
42.只是听。不给建议,不要试图装出愉快的,只是听,让你的朋友说话。
43.问他们现在从你这里最需要什么,然后去做。
44.癌症不会传染,给你的朋友一个拥抱,让他们知道你是站在他们一边。
家人如何与躁狂症患者相处
躁狂症一般都是因为某些应激性反应,患者由于受了极大的刺激,患者经常表现的非常激动,躁动不安,严重的是会出手伤人,因此学会正确的护理方式和与患者的接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1、家庭环境要求
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
2、如何与兴奋躁动病人接触
在与躁动病人接触、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亲切、耐心;对话多的病人尽量不要与病人过多的交谈或争论,更不能因病人有夸大言语而讽刺、嘲笑他。病人话特别多时,可采用引导、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若病人与客人一直说个不停时,家人可在言语中提醒他时间不早了,该休息或吃饭了,或说客人还有其他工作,改天在谈等等,这样病人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的。
3、如何做好兴奋、躁动病人的生活护理
兴奋、躁动病人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所以尤其要做好病人的饮食护理,督促病人按时进餐。用餐时最好让其单独用餐,以免因多说话精神不集中而影响进餐。若病人不肯按时进餐,可以将作好的饭菜送至正在忙碌的地方,病人常会自行进食。个人卫生方面,如协助洗漱、洗澡、洗头等,督促更洗衣服,保持床铺干净,女病人月经期应协助护理。
4、如何做好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对待这类病人,家属必须做好防范工作。一方面要避免激惹病人,因躁狂病人大多表现为好关闲事,好打抱不平,小题大做,平时看不惯的事情此时更看不惯,非要周围或家人按他的意愿办,尽量满足他的相对合理的要求,以免引起冲动、伤人行为。最好不要让其单独外出,无法限制时最好送往医院治疗。
注意一点,病人的冲动行为是病态的表现,家属决不能采用打骂、捆绑、体罚的方法来制约病人,否则不但无助于控制病情,反而会家中病人的躁动症状,增加敌对情绪。
如在家里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帮忙搞清洁卫生、洗衣服、种花、种菜等,使病人的精力和体力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并在药物的配合下,增加睡眠时间,对其病情的控制也是很有好处的。
如何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处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回家,在家庭中开始长期的治疗康复过程。家庭成员常感到无所适从,如何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处才能有助于其恢复呢?原则包括照顾、鼓励、陪伴、不刺激患者。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员可以对患者生活作息适时给予提醒,但需避免过度保护。应给予患者学习的机会,先从简单容易完成的事开始,当工作完成或表现良好时,给予鼓励与称赞。鼓励患者学习照顾自己,如沐浴、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尽量让病患自己做。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适当为患者创造与他人相处、交往的机会,如安排家庭聚餐、参加宴会等,鼓励患者于外界沟通,融入社会。
家庭成员应花尽量多的时间陪伴患者,每天花一些时间和他交谈,了解患者的感受,观察病情。当患者情绪高低起伏,需要发泄情绪时,家庭成员是最好的听众。不斥责、不批评、不争辩患者所说事情的真实性,鼓励患者用言语表达,并表示愿意倾听。
当患者出现攻击破坏的行为时,家人不要慌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安抚患儿,避免挑衅和敏感性的言词或话题,.移走家中可能被用来攻击的物品。必要时,需要及时送医治疗。
抑郁症的危害特别严重
1、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备受煎熬,很多平常的事情在抑郁症患者跟里变得不同寻常起来。这使他们一直在受折磨的心态下生存。这种状况好像是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一切,而且主观性明显。他们根据自己的悲观理解解释每天的人和事。反复的内心斗争消耗着生命激情。一边责怪自己,一边责怪着外围世界。芝麻大的问题被放大到西瓜大小。
2、抑郁症患者的亲友被痛苦折磨着,和抑郁症患者在一起生活是很痛苦的事。抑郁症患者不仅折磨自己。也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质量。比如个抑郁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孩子的抑郁也很可能给父母带来抑郁的心境。如果丈夫抑郁了,那么妻子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从上面的抑郁症状,我们不难想象,抑郁症患者,对亲人和朋友的生活质量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3、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自杀的念头,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10%,在我国精神医学专家调查认为,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想法,其中有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这也是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危害,一不小心想不开,很可能走向自杀的境地。
4、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身体不适,抑郁症不仅表现为心情郁闷,而且也会出现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疼痛、乏力、胃部不适、食欲欠佳、心慌气急以及各个系统的症状。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往往没有情绪低落等典型症状,却以躯体不适为主。其特点是症状虽多,却以头痛、失眠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为主要症状,严重折磨着抑郁症患者的身体健康。
抑郁症患者好转都有哪些表现
抑郁症治疗方法一般分两类,一类是药物和医师的心理疏导,一类是患者自己自我治疗。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一般都会往好的方面发展。很多患者家属都想知道,抑郁症患者好转的表现都有什么?
抑郁症好转表现一:
能够明确认知自己是有抑郁症的,并且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主动接受心理疏导,对治疗不排斥。
抑郁症好转表现二:
能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家人相处关系渐渐变好,能够不偏激,肯让自己接触外在世界。
抑郁症好转表现三:
能够自己的找寻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不抱有消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