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华鲎的形态

中华鲎的形态

中华鲎体长可达60厘米,体重3-5千克。体表覆盖有几丁质外骨骼,呈黑褐色。头胸部具发达的马蹄形背甲,通常也被称为马蹄蟹(Horseshoe Crabs)。体近似瓢形,分为头胸、腹和尾三部分。头胸甲宽广,呈半月形,腹面有6对附肢;腹甲较小,略呈六角形,两侧有若干锐棘,下面有6对片状游泳肢,在后5对上面各有一对鳃,用来进行呼吸;尾呈剑状。体为棕褐色。平时钻入海沙内生活,退潮时在沙滩上缓缓步行,雌雄成体常在一起。[2]

甲的背面隐约可见三条纵嵴,中嵴前端两侧有一对单眼,侧嵴外侧各有一复眼。头胸部腹面具有6对附肢围在口外。第一对为螯肢,短小,仅由3节组成,末端呈钳状。其余5对附肢均由7节组成,统称步足。其中第二对(脚须)的末端在雄性变为钩状,用以抱握雌体。步足中的前4对末端均呈钳状,近端基节的内侧有长刺用以咀嚼食物,故称颚肢。最后一对步足末端不呈钳状,但有几个突刺呈耙状,用以掘沙或清除附着物。最后一对步足之后有一对唇瓣(chilaria),其内侧也有刺,被认为是退化的第七体节附肢的基节。[3]

腹部体节愈合,形成一六角形的腹甲,腹甲后端为尾剑(telson)。腹甲背面靠中线处有6对小穴,是内部肌肉附着处。腹甲侧缘各有一列(一般6个)可动的短刺。腹部亦有6对附肢。其中第一对左右愈合成板状,其下方有生殖孔故称生殖厣(genitaloperculum),盖在其他附肢之上。其余5对附肢改变成书鳃,每对附肢亦左右愈合呈薄板状,板的下表面体壁向外折叠成上百个薄片(lamellae),如书页状排列,用以扩大表面积并进行气体交换,故称书鳃。由书鳃的运动可激起水流通过,以行呼吸。尾剑细长呈三梭形,与腹部有关节相连,用以支撑身体,特别是在背腹翻转时。[3]

鲎的神经系统呈链状,但愈合在一起。头胸部的神经节愈合成一团,围绕着食道,称为脑,可分为前脑与后脑。头胸部附肢均由脑支配。脑后为神经索及五个神经节,支配腹部附肢。[3]

鲎的单眼也具有角膜、晶体及视网膜细胞,复眼中的小眼数目少且排列稀松,色素存在但不形成可动屏幕,虽然可看到物体的移动,但由于小眼数目过少很难成像。因此,鲎的复眼常作为光刺激与轴突传导的神经生理研究的材料。头甲前端腹面还有化学感受器。

鲎喜欢在没有海浪的小海湾活动,平时蛰居海底。雄鲎的体形较雌鲎小,而且第1-2对步足的末端和雌鲎也不同,不是4把钳子,而是4只钩子。繁殖时,瘦小的雄鲎用它们钩住肥大的雌鲎腹甲的后侧缘,由雌鲎驮着,蹒跚而行,形影不离,故鲎又享有“海底鸳鸯”之美称。[2]

如何分辨圆尾鲎与中国鲎

圆尾鲎和中国鲎外形相似,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一般来说,圆尾鲎比中国鲎要小,分量也较轻,脚爪和侧面都略有不同。有专家做出了详细的描述:

1、中国鲎

体形:体长达60厘米以上。

体重:平均体重约6斤,雄性偏小,平均体重3斤左右。

尾巴:尾剑呈三棱锥形、上棱角及下侧两棱角靠近身体一段,均有锯齿状小刺、尾剑与背甲长度大致相等。

从侧面看:头胸背面凸起较高、内凹较深。从侧面看起来比较鼓。

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则呈钩子状。

2、圆尾鲎

体形:体长只有30厘米,分量较轻。

体重:平均体重1斤左右,雄性更小,体重7两左右。

从侧面看:头胸甲背面凸起较低,内凹较浅,从侧面看起来比较扁。

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呈向内弯的钳子状。

尾巴:尾剑呈圆柱形、光滑、上面无小刺、尾剑明显长于背甲。

潮汕美味之鲎与鲎粿

潮菜的象征

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开了菜馆,我会将一个鲎壳或一只鲎鱼标本挂放在店里最显眼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潮菜虽然博大精深,菜品繁多,却唯有鲎鱼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潮菜的象征。不过由于鲎鱼资源已经日渐稀少了,我的餐馆不会卖任何与鲎鱼有关的菜肴,即使是已经不加鲎酱,徒有虚名的鲎粿也不卖。我要用鲎鱼的躯壳,唤醒潮州人族群沉睡已久的集体记忆,让他们重温潮菜的古老传统,同时保护那些正在走向灭绝的鲎鱼。

鲎鱼标本

我们就从韩愈吃鲎这件事说起吧。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即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来到潮州,僚属用鲎、蚝、蒲鱼、章鱼、江瑶柱等很多海鲜设宴为他接风。不想韩愈越吃越不是滋味,竟写诗向一位叫元十八的朋友诉苦,这首诗题目叫《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在诗中,韩愈开篇就提到了长相奇特的鲎鱼,说“鲎实如惠文,骨眼相负行”;译成现代白话,意思是鲎鱼的形状就像秦朝惠文王的帽冠,它们的眼睛长在硬壳上,雌鲎鱼经常背负着雄鲎鱼游走。

按照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的说法:“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将韩愈莅潮作为潮人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界限。在韩愈的时代,潮州的确还是一处人烟稀少、野象纵横、鳄鱼出没的地方,境内华人和蛮夷杂处。蛮夷就是所谓的百越,主要有蜒(疍)、俚和獠(畲)。其中的蜒族被史书说成是“不粒食者”,他们不须依赖麦粟稻等粒状食物,仅凭鱼虾蟹就能够打发日子。

在潮州所有的蛮俗食物中,最让韩愈感到惊异的肯定是鲎鱼了。就以同为海滨城市的青岛来说,新华网山东频道2005年底曾转发《青岛早报》一篇文章,题目叫《青岛发现不明“怪物” 活像葫芦瓢无人识》。可见即使在资讯发达,科学昌明的今天,状如水怪或外星生物的鲎鱼仍然会让很多人觉得惊奇纳闷。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鲎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其生存年代与三叶虫差不多,超过四亿年,比恐龙和鱼类都还要古老,因此被称为活化石。鲎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存下来,是与它们超强的繁殖能力有关的。每年夏秋两季,鲎就会雌雄成对乘潮来到岸边海滩上掘洞产卵。鲎卵数量极多,以致古人误认为虾蟹都是由鲎产生的,比如清朝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炎海之蟹不孕,子皆鲎子所化”,又说“其子如粒珠……鲎乃诸鱼虾之母也”。

潮人对待鲎子,犹如西人对待鱼子,都认为是天下至极的美味。但潮人吃鲎的方法却可能历经演变:一开始只是代表鱼文化的蜒民族在吃,很可能还是生食;接着凤凰山上象征稻文化的獠人也跑到平原海滨,他们一边哼着畲歌,一边抓起蘸满鲎酱的饭团塞进嘴巴;再后来汉族移民也来了,他们带来了中原烹饪技艺的薪火,将饭团变成能拜祭老爷(神明)和祖先的供品,偶尔还将鲎酱渗入其中,于是鲎粿就诞生了。

圆尾鲎中毒后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不小心误食的圆尾鲎之后,患者会出现口、手发麻、浑身无力等症状。这是一种导致神经麻痹的中毒症状,与食用河豚中毒的症状相似。如果吃过圆尾鲎后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不要擅自用药治疗。

医学专家表示,目前针对这种毒素,尚无特效药可医治,除第一时间催吐、洗胃,就是血液灌流,即将患者血液抽出,通过机器吸附血液中的毒素后,再打回到患者体内,这个过程类似于血液透析。

一般大家食用的多为中国鲎,一般不会中毒,但外形酷似中国鲎的圆尾鲎含剧毒,有致命的危险。而普通民众也不容易区分这两种鲎,所以还是慎食鲎类。

吃中国鲎上火吗

每种食物的营养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其中中国鲎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但是我们一定要根据身体情况去选择能让自己健康的是我,那么吃中国鲎会上火吗?

中国鲎的营养价值

1.清热明目中国鲎的肉可以清热解毒和明目,对于治疗青光眼和脓泡疮有一定作用。 2.祛瘀解毒中国鲎的壳有活血祛瘀和解毒的功效。 3.跌打损伤中国鲎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和疮疖。

吃中国鲎上火吗

不会上火,但是也不建议多吃。

不是每种食物吃起来对身体都是有很多好处,了解吃中国鲎会上火吗之后,我们在饮食中就能特别的注意,这样才能保证身体更加健康。

鲎粿的名称来由

关于鲎粿由来的传说有很多,大多是说潮汕地区以前盛产鲎这种水生动物,于是以鲎为食材做成潮汕特色的粿品,就是所谓的鲎粿。而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一个版本是说鲎粿是潮阳一位媳妇为孝敬无牙的婆婆而创制出来的。但在这个传说中,主角姓名和发生的年代与地点均语焉不详,这说明要么是年代久远要么是牵强附会。另外有些老人家认为鲎粿的最原始形态应该是淋上鲎酱的粿品,据说传统鲎的做法是将磨成浆的冷糜(稀饭)、薯粉、新鲜鲎卵和鲎肉制成的鲎汁搅匀后注入桃形模,蒸熟后脱模即成。因为是为无牙老人创制的,吃时最忌猛火炸酥,只需浸于文火温油中热透即可,捞起后再淋上自制的鲎酱。在现代,鲎酱已经无法制作了,因此多改用酱油或沙茶酱。

而有30年做经验的店老板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版本,据他说,以前的鲎是因为以前物资匮乏,杀了鲎后,觉得蓝色的鲎血不可浪费,于是便将之加入了冷糜、薯粉等浆水原料中一起制成了粿品,尝试之后发现品有了一种特殊的鲜味,于是就成为了鲎粿,“以前的鲎粿里面是没有馅料的,是后来食材丰富了,大家才根据自己的口味往里面加虾、肉、蛋等各种馅料。再后来,鲎稀少了,人们不再用鲎血添入制作粿皮,也就演变成现在的鲎。”

精华乳和精华霜的区别 形态不同

精华乳:精华乳是液态乳状的护肤品,颜色白白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质地轻盈,使用时比较好涂抹。

精华霜:精华霜的形态分为啫喱状、膏状以及霜状,精华霜的形态相对于精华乳较厚重,上脸后不如精华乳好推开。

中国鲎的繁殖

中华鲎每年的5-8月为繁殖季节,雌雄成对爬到潮间带,通常雄性在雌体背上,6-7月为产卵盛期,雌鲎在产卵前在沙滩上挖穴,将卵产在穴中,每穴产卵100-1000粒,接着雄体把精液洒在其上而受精。袂孵出的幼鲎,体长仅7-8mm,没有剑尾,身体仅分中央及两侧三部分,与三叶虫的成虫极相似,故称三叶幼虫。

夏季繁殖,产卵高峰期一般在6-8月,产卵场所通常选择在接近高潮区、退潮时阳光照得到的沙滩上。

雌鲎一生中要蜕皮18次,雄鲎19次,约15年才能成熟,一旦成熟之后,就不再蜕皮。

受精卵和幼鲎的各期特征

受精卵:为球形沉性卵,卵径2.8~3.4mm,外被一层黄色不透明的卵壳。

蜕卵壳期:受精卵约经15天蜕去外层卵壳,卵径2.8~3.4mm。受精卵仍由一层透明的角质膜包裹;此时可见膜内幼体头胸甲隆起,胸中央脊明显,有3对胸肢,能在膜内活动,同时产生第二层角质膜。

蜕卵膜期:约经30天后,蜕出第一层角质膜,卵径为5~5mm,此时幼体的头胸甲中央脊与两颊部的侧脊分界更明显,呈三叶状,腹甲较透明,分左右两叶,尾原基出现在左右腹甲之间,胸肢增至5对。

中华鲎三叶幼体期:蜕去第一层角质膜后约60天左右蜕去第二层角质膜,即为三叶幼体。此时幼体扁平,长轴与横轴几乎相等,为5.9-5.8mm。体白色,头胸甲左右侧前缘有圆弧形深褐色线,复眼一对位于弧形线两端,头胸甲前方中央有一对单眼。腹甲左右愈合,后端6对缺刻,侧缘有1对侧刺。胸肢6对,腹分8节,前旱节各具片状腹肢1对。幼体表现为时伏时游运动,主要呈伏底状态。

后幼体期:幼体呈蜕壳生长,第一次蜕壳前的幼体称为后期幼体,其头胸甲与腹甲边缘逐渐向腹面弯曲,体色加深呈褐色,身体的纵轴增长到6.5mm,横轴的平面长度仅5.0mm,三叶幼体发育轭期幼体约需60天时间。

仔鲎:后期幼体第一次蜕壳后称为仔鲎。蜕壳时先由头胸甲前缘裂开,然后仔鲎由旧壳中向前蜕出。仔鲎的显着特征是腹甲后缘长出长2.4mm的剑形尾。腹甲呈六边形,尾的两侧各具一列缺刻,各缺刻生有刺1枚。此时个体纵轴为10.2mm,横轴为7.7mm。仔鲎在形态上与成体无异,但雌鲎的第二性征(头胸甲前端有两个四刻)尚未出现。

圆尾鲎是什么

圆尾鲎也常称作马蹄蟹及鲎,其形态已维持不变五亿年,是在香港发现的三种鲎中,仅存的两种之一(另一种为中国鲎)。圆尾鲎被发现于东亚与东南亚各沿海地区,包括日本、台湾、香港、澳门、和中国沿岸等地区。

圆尾鲎全体覆以硬甲,背面圆突,腹面凹陷,圆尾鲎是鲎的现存种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

国际学术界历来认为我国只有一种鲎—中国鲎,而圆尾鲎分布于菲律宾巴拉望以南的海区。不过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在中国的一些沿海地区也发现了圆尾鲎。

圆尾鲎含有剧毒,切勿食用。但由于圆尾鲎和中国鲎外形极为形似,很多人会误食并且中毒。之前我国原以为食鲎中毒是食中国鲎引起的中毒,其实很可能是食圆尾鲎中毒。有毒成分很可能是河豚毒素样特性的物质(因中毒症状与河豚毒素中毒症状非常相似)。

夏季,正是鲎爬上沙滩繁殖的季节,容易被渔民捕获,也正因为此,吃鲎中毒这时成为一年中的最高峰。

什么是鲎粿 鲎粿的做法图解

1.什么是鲎粿

鲎粿是一种正宗潮汕的食物,这种正宗的潮沿的鲎粿是什么东西?鲎粿是一种选择了很多种食料来制作而成的,这些材料主要有虾仁,栗子,腰果等,同时还有五花肉,香菇,还有鸟蛋,还有瘦肉。做好以后鲎粿被裹在其中严严实实特别的好吃。

2.鲎粿的做法

1)鲎粿的制作过程要先把粿体制作好,然后再把材料包进去,这些材料都是生的材料,做好了以后就要把鲎粿放进油锅里面,然后再经过长时间煎熬,这样就会变得特别的酥脆,还有呈金黄色的。

2)这时候再把鲎粿捞起来,再用食用剪刀从鲎粿的中间部位把鲎粿剪开,这样好看又好吃的中间食材就展现出来了,这时候我们再把一些酱汁淋上去,如果你喜欢喜辣,也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酱,这时候鲎粿就制作完成了,就可以吃了。

3)鲎粿右发主这皮球特制酱汁一起吃,味道是更好的,这些材料主要有沙茶、花生酱、生抽等,吃起来有一种香辣的感觉。

鲎粿的历史

潮阳何时开始有鲎粿,未有查考,据现今八、九十岁的老人说,幼年时就有鲎粿了。可见鲎粿是潮阳“历史悠久”的小食品之一。

《潮阳县志》载:“潮邑鲎粿乃粉粿中之精品,清康熙年间也以奉客。而粉粿则唐乃有之。”棉城先民用粥浆或薯粉以及鲎肉、鲎汁为料,蒸制成形似蟠桃的粿品,用油文火煎熬,再蘸以辣椒酱或酱油,而成美味食品鲎粿。今日的潮阳鲎粿,馅料用鲜虾或碎肉,有的加香菇、鲽脯、花生仁一起调制,气味更加芳香可口,为群众所喜爱。侨胞归里,常专点品尝。

【菜名】鲎粿

【配料】鲜虾、南乳肉、鲜肉碎、鲜鱿、厚菇、盐、味精

【做法】生粉、粘米粉、开成糊状待用,将鲎粿印先刷油然后每个印先下半印粉糊,再下配料,后再下粉糊至满即为止。蒸熟后从粿印中倒出,放入盛热油盆即可。吃时在鲎粿上纵横切几刀,浇上适量辣椒酱

【特点】外带点酥,内嫩鲜甜。

血液只有红色的吗

也有不是红色的血液。生活在海底的鲎是一种节肢动物,有活化石称。 由于鲎的血液中含有铜,当铜和氧结含后,就形成了血蓝蛋白,它使鲎的血夜呈监色。 得一提的是,将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应用于医学当中,可以准确、 快速地检查出病人是否受细菌感染,为急症病人作出快速的诊断。

生存危机

圆尾鲎面临过度采捕问题,数目已锐减。

圆尾鲎是海鲜市场中的常客。但鲎肉质不多,故多只用于观赏,招徕客人,例如在香港的西贡海鲜街中便常有饲养鲎作观赏,但饲养的鲎多因照顾不当而死亡。

填海及污染等生境恶化问题威胁到圆尾鲎的繁殖和生存。例如香港兴建香港国际机场,破坏圆尾鲎繁殖的地方,而在白泥兴建连接香港和蛇口的深港西部通道亦影响在港繁殖的圆尾鲎。

圆尾鲎能吃吗

近年来,不断有人因为误食圆尾鲎而中毒。由于外形与中国鲎极其相似,很多人误将圆尾鲎当成中国鲎食用,造成中毒。食用圆尾鲎后,患者多出现口、手发麻、浑身无力,这是一种导致神经麻痹的中毒症状,与食用河豚中毒的症状相似。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药医治。圆尾鲎的各种组织均有毒,故绝对不能食。目前研究表明,中国产的圆尾鲎很可能含有河豚毒素。虽说河豚毒素与碱相作用会失去毒性,有的渔民把圆尾鲎加一定的碱煮2~3小时后进食,但大多数食鲎者很难掌握放碱的多少及煮的时间,为安全起见,还是以不食为好。

相关推荐

植物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茎稍斜上,无毛或稍有毛,有分枝.基生叶多数簇生,羽状深裂,长达12厘米,顶生裂片较大,卵形,侧生裂片较小,5~8对,边缘有钝齿,只在叶柄和中脉疏生短毛,其他部分无毛;茎生叶互生,不分裂,披针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呈十字形,黄色;萼片长椭圆形;花瓣篦形;4强雄蕊;雌蕊1;花梗长2~3毫米。长角果圆柱状长椭圆形,长4~6毫米,宽约2毫米,稍弯曲; 果梗长2~6毫米。种子细小,卵形,稍扁平,长0.5毫米,红黄色,有小点。 生于山坡、石缝、路旁、田边、水沟潮湿地及杂草丛

胃的形态

胃的形态、大小、位置因人而异,主要由肌张力和体型决定。在站立位时用硫酸钡等造影剂充填胃并作X线观察,则胃可分为四型。(1)角型胃:位置较高,胃底和胃体几乎成横位,整个胃上宽下窄,胃角钝,呈牛角型,多见于超力型体质矮胖者。(2)钩型胃:胃底和胃体斜向右下或垂直,幽门部转向右上方,形似钩,角切迹明显,胃下极达髂嵴水平。多见于正力型体质者。(3)瀑布型胃:胃底呈囊袋状,向后倾倒,胃泡大,亦多见于正常人。(4)长型胃:胃呈垂直位,全胃几乎位于腹腔左侧,只有幽门位于左侧,胃下缘可在髂嵴连线水平以下,甚至进入盆腔,上

中国鲎的副作用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饮食的种类虽然有很多种,但是我们也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去搭配食物,才能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中国鲎。 副作用 中国鲎属于中药类食物都有一定副作用,要适量吃,是药三分毒。 禁忌人群 患有男性疾病和瘀血体质的人不适宜食用中国鲎。 上面就是对哪些人不适合吃中国鲎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挑选适合自己的食物,另外想要身体健康我们平时也要你饮食的多样化和多进行运动锻炼。

螺的形态

螺壳圆锥形,坚厚,壳高约3厘米,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纹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平滑,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口吻;口基部有触角1对,每1触角基部的外侧,各有隆起的眼1个。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宽阔。头和足能缩入壳内,缩入后,其厣即将螺蛳壳封闭。

中药川芎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发达,形成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具浓烈香气。茎直立,圆柱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呈盘状(苓子)。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厘米,基部扩大成鞘;叶片轮廓卵状三角形,长 12-15厘米,宽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状全裂,羽片4-5对,卵状披针形,长6-7厘米,宽5-6厘米,末回裂片线状披针形至长卵形,长 2-5毫米,宽1-2毫米,具小尖头;茎上部叶渐简化。[1] 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苞片3-6,线形,长0.5-2.5厘米;伞辐7-24,不等长,长2

虾的形态

虾是甲壳亚门十足目游泳亚目动物,有近2000个品种,大都生活在江湖中。都有胡须钩鼻,背弓呈节状,尾部有硬鳞脚多善于跳跃。许多种为重要食物。大小从数米到几毫米,平均4~8厘米。体型大者称为大虾。藉腹部和尾的弯曲可迅速倒游。吃微小生物,有的吃腐肉。雌虾可产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体前要经过5个发育期。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鲜,人们喜食。虾体长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质,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头胸甲前端有一尖长呈锯齿状的额剑及1对能转动带有柄的复眼。虾以鳃呼吸,鳃

中药鹅不食草形态特征

鹅不食草为一年生小草本,高5-20cm。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 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

中国鲎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中国鲎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中国鲎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3、中国鲎的食用禁忌 一般没有特殊食用禁忌。

形态特征

株高2-3米。叶片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具短 柔毛,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叶舌长5-10毫米,外被毛。 花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厘米,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在每一分枝上有花1-2 (3)朵;小苞片椭圆形,长3-3.5厘米,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期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长约2厘米,白色,顶粉红色,一侧开裂,顶端又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厘米,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顶端粉红色

小脚趾甲两瓣是汉族人的标志吗 说法二:基因突变产生的

小脚趾复趾形态不是畸形,因为他不具有功能障碍,是早期中华民族先民因为不穿鞋子劳动,经常摩擦导致基因突变产生,后期由于没有功能障碍和自然选择性,所以一直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