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树木的生长类型
依树木的生长类型
⒈ 乔木类 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⒉ 灌木类 树体矮小(通常在6米以下),主干底矮。
⒊ 藤木类 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如爬山虎)。
⒋ 匍匐类 干,枝等均匍地生长(如铺地柏)。
竹柏的介绍
竹柏别名:罗汉柴、大果竹柏、山杉、竹叶柏。松柏目、罗汉松科、罗汉松属植物,因叶脉平行似竹叶而得名,材质似杉木,故有山杉之称。
竹柏是有名的景观树与行道树种,为常绿乔木,生长缓慢,高可达20米,是常见的行道树种之一。喜温暖环境,不耐湿亦不耐旱,稍耐寒。原产于台湾、中国大陆东南方、日本、琉球等地。台湾之原生分布于北部中低海拔文山地区及南部恒春半岛之北大武山区。
竹柏,为古老的裸子植物,起源约1亿5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被人们称为“活化石”,是珍贵稀有濒危树种。竹柏叶形奇异,终年苍翠;树干修直,树态优美,叶茂荫浓,抗病虫害强,为优美的常绿观赏树木,可在公园、庭园、住宅小区、街道等地段内成片栽植,也可与其它常绿落叶树种混合栽种。
圣女果的品种
京丹1号
是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新选配的圣女果杂交种,抗病毒病。该品种植株为无限生长类型,叶色浓绿,生长势强。第一花序着生于8~9节,每穗可结果15个以上,最多可结果60个以上。果形圆或稍高圆,成熟果为红色,单果重8~12克。果味酸甜浓郁,风味极佳,平均糖度7,最高可达10度。中早熟,春季定植后50~60天开始收获;秋季从播种至 开始收获90天。
京丹2号
植株为有限生长类型,第一花序着生于5~6节,主茎4~6穗封顶。极早熟,春季定植后40~45天开始采收;秋季从播种至开始收获85天,每穗结果10个以上。下部果高圆形,上部果高圆带尖。成熟果亮红美观,单果重10~15克。
番茄的形态
根系发达,主要分布在30cm的耕层内,最深可达1.5m;根群横向分布直很能可达1.3-1.7米。根系再生能力强。茎半蔓性或半直立性,基部木质化。分枝性强,为合轴分枝。叶互生,不规则羽状复叶。
有小叶5-9片。小叶卵形或椭圆形。叶缘齿形,浅绿或深绿。茎、叶上密被短腺毛,分泌汁液,散发特殊气味。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顶芽为花芽,第一花序位于第6-9节间,其后花序都着生各节侧枝附近,每隔1-3叶生一花序。完全花,花冠黄色,基部相连,先端5裂,花药连成筒状,雌蕊位于花的中央,子房上位。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4%以下。
按生长和开花结果习性可分为:有限生长类型;主茎生长6-8片真叶后形成第一花序,此后每隔1-2片叶着生一花序,主茎着生2-4个花序后,顶芽分化为花芽,茎不再延伸,出现封顶现象。此类型植株较矮小,开花结果集中,表现早熟。无限生长类型:主茎生长7-9片真叶后着生第一花序,以后每隔3片叶着生一花序。主茎不断延伸生长,由叶腋抽生的侧枝也能同样着生花序,此类型植株高大,生育期长,偏晚熟丰产。
果实为多汗浆果。有圆球、扁圆、椭圆及洋梨形等。成熟果实呈红、粉红或黄色。由果皮、腔隔、胎座及种子组成。受精后胎座增生的胶状物充满果室。小果型品种2-4室,大果型品种4-6室或更多。种子扁平、肾形,表面生银灰色茸毛,有胚乳,千粒重3g左右。使用年限3-4年。
木奶果的栽培技术
栽培现状
木奶果在国内多以野生状态分布于低、中海拔的山谷、山坡林地,尚未大面积人工栽培。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一般零星栽培在庭园供观赏、鲜食和药用。东兴地区栽培木奶果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且筛选出了优良无性系2个,尚无大面积推广和商业化栽培。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地区种植木奶果优良无性系亦有10余年的历史,但也只有个别家庭少量间种于槟榔同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主要以傣族群众和农场职丁种植实生树为主,且多为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零星栽培。
幼苗生长
1990年8月采同果实,将种子取出,洗净进行育苗.待第一片真叶长出后,移人营养袋。至翌年4月25日,幼苗生长8个月,白皮木奶果和紫皮木奶果株高分别为15.3和17.9厘米,直径分别为0.39和0.44厘米。从幼苗月平均生长量看,两种类型木奶果株高生长变幅较小,径粗增长率相近。
幼树生长
1991年6月定植,10年后(2001年12月)观测结果,种植10年白皮木奶果和紫皮木奶果两种类型树高分别为6.15和6.75厘米,直径分别为7.94和9.19厘米。两种类型木奶果树高生长、径粗增长幅度相差较小。种植后第3年树高和茎粗生长速度较快,10年后生长量基本达到稳定。
开花结果
木奶果种植6年后开始开花结果,2月上旬至2月下旬现蕾,3月上旬始花,3月上旬至4月上旬盛花,4月上旬至7月中旬幼果,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原发性平滑肌肉瘤
发自子宫肌壁或肌壁间血管壁的平滑肌组织。肉瘤呈弥漫性生长、与子宫壁之间无明显界限,无包膜。
2、继发性平滑肌肉瘤
为原已存在的平滑肌瘤恶变。肌瘤恶变常自瘤核中心部分开始,向周围扩展直到整个肌瘤发展为肉瘤,此时往往侵及包膜。
二、临床分期
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规定的子宫内膜癌之手术-病理分期法:
(1)Ⅰ期
Ⅰa期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c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2)Ⅱ期
Ⅱa期仅宫颈黏膜腺体受累。
Ⅱb期宫颈间质受累。
(3)Ⅲ期
Ⅲa期肿瘤累及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
Ⅲb期阴道转移。
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Ⅳ期
Ⅳa期肿瘤侵及膀胱或直肠黏膜。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2、组织病理学分级:
G1: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
G2: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占6%~50%。
G3: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0%。
注意事项:
①重视核不典型性,若与结构分级不相符合时,分级上应将G1或G2提高一级。
②对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分级应首先考虑核的分级。
③有鳞状成分的腺癌,应按腺体成分的核分级来定级。
橡皮树的修剪方法
橡皮树的修剪季节橡皮树的修剪要注意“冬剪枝,夏控侧”。即冬季实行强树重剪,弱树轻剪,重点把直立强壮的竞争枝从基部修掉。橡皮树的修剪夏季实行强旺枝重控,控强留弱,把树势调整均衡,掌握强侧打头,壮枝重剪,弱枝轻剪、小枝多留的原则,以达到突出主干,促进树木加快生长的修剪目的。
橡皮树的修剪高度橡皮树的修剪切口要光滑,严防壁裂。茬高以1~2厘米为宜。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创面愈合和树木的生长。橡皮树的修剪季节以早春或晚秋和冬季为宜。早春以树液流动前为宜。如树木发芽时修剪,树体水分蒸腾快,失水,消耗养分多,不利于树木生长。如果在夏季进行橡皮树的修剪,注意不要在阴雨天修枝,以免伤口浸水,感染病害。
橡皮树的修剪技术在橡皮树的整形修剪中,有时也需要突出主干或主枝生长,疏除过密枝或影响造形的枝条,常用的突出主干,主枝的整形修剪方法有抹芽和疏枝。即将刚开始萌动的芽抹除,达到抑制侧枝生长的目的,其原理是将侧枝的生长消除于萌芽状态,使养分集中供应主枝生长。即用枝剪从枝条基部将枝条剪除,常用于疏除过密枝条,疏枝是抹芽的补救措施,即由于抹芽不及时,导致侧枝已形成,为了加强主干的生长或造型的需要,疏除一些多余的侧枝。
橡皮树的修剪养护橡皮树修剪后为了防止剪口乳汁流失过多而影响成活,应及时用草木灰涂抹伤口。将处理好的插穗扦插于河砂或蛭石为基质的插床,插后保持插床有较高的湿度,并经常向地面洒水(但不能积水),以提高空气湿度。在18~25℃温度、半阴条件下,约经2~3周即可生根。
枣的生长习性
花期5~6月,果期9月。我国特产,主产黄河流域冲积平原,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我国主要果树和木本粮食树种。已有两千年栽培历史。果味甜,富含维生素C,可生食,又可制蜜饯和果脯,酿酒。果入药能补脾胃、润心肺、益气养荣。木材坚硬致密,为制器具和雕刻用材。花期长,为优良蜜源树。其变种酸枣(var.spinosa)和枣的区别为:灌木或小乔木,核果小圆球形,果核亦近圆球形。
喜光,适应性强,喜干冷气候,也耐湿热,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也耐低湿。
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枣树长着小刺,四月里长叶,五月开白带青的花,各处都有栽种。
栽培技术
枣树暖温带阳性树种。喜光,好干燥气候。耐寒,耐热,又耐旱涝。对土壤要求不严,除沼泽地和重碱性土外,平原、沙地、沟谷、山地皆能生长,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在pH5.5-8.5之间,以肥沃的微碱性或中性砂壤土生长最好。根系发达,萌蘖力强。耐烟熏。不耐水雾。
枣树种植技术,至今为止世界上矮化果树的类型,除用人工配合化学技术来矮化和控制树体以外,主要是矮化砧和短枝型品种的应用:
(一)矮化砧树:这类矮化果树是指利用具有矮化性质的砧木来控制树体发展的枣树。根据砧木的利用方式,矮化枣果树又可分为自根砧和中间砧两种。自根砧是指将品种嫁接在具有自身根系的矮化砧木上的枣树。中间砧是指没有矮化砧自身根系,下部具有根系的基砧仍为乔化砧,只是利用矮化枝段作为中间体来控制上部树冠的果树。自根砧果树由于矮化砧自体根系小而浅易使树体发育弱小,如台湾青枣、滇刺枣、拉多枣等在中国南方很多采用。矮化砧果树在中国南方利用的形式主要是中间砧。
(二)短枝型树:这类矮化枣树是指上部品种本身具有矮化特性的树。短枝型树由于仍能采用乔化砧来进行繁殖和密植、从而适应不良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所以在中国南方这些年来发展极快。尤其是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地。大量不用野生酸枣而用滇刺枣及拉多枣等。
(三)矮砧短枝型树:这类矮化果树是指将短枝型品种嫁接在矮化砧木上的果树。这种类型由于是对地上部和地下部同时进行双重矮化,树体更小,适于高度密植生产栽培及盆栽盆景观赏果树,如盆栽大枣。
龙血树的形态特征
龙血树主要分为两个族群:
一类为乔木,有树干和扁平的革质叶,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域,被通称为“龙血树”。
另一类为灌木,细茎,带状叶,一般生长在热带雨林中,通常作为观赏栽培植物。
常绿小灌木,高可达4m,皮灰色。叶无柄,密生于茎顶部,厚纸质,宽条形或倒披针形,长10~35cm,宽1~5.5cm,基部扩大抱茎,近基部较狭窄,中脉背面下部明显,呈肋状,顶生大型圆锥花序长达60cm,1~3朵簇生。花白色、芳香。浆果呈球形黄色。
同属多种和变种用于园林观赏。龙血树材质疏松,树身中空,枝干上都是窟窿,不能做栋梁;烧火时只冒烟不起火,又不能当柴禾,真是一无用处,所以又叫“不才树”。
亚参果的栽培技术
栽培条件气温保持在14~30℃之间,要多浇水,土壤最好有沙砾。冬春两季,天高云淡,风清气爽,走进西双版纳的傣家村寨 ,很容易见到一种当地人们特别喜爱的果树--亚参果,它树身高大,树干粗糙,枝叶扶疏,枝头挂着一串串、一嘟噜褐色的弯钩形荚果。
亚参果又称酸角、酸豆、罗望子、通血散、罗晃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语),为苏木科酸角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大乔木,该属仅含亚参果1种,有两个类型:甜型和酸型。亚参果喜欢炎热气候,在年均气温18oC-24oC,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区都能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