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栽培毛豆
如何栽培毛豆
2月上中旬,每亩基施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45%三元复合肥30公斤,施肥后耕翻整地做畦,畦面宽1.2米,畦高0.2米,沟宽0.2米。播种前1周扣好大棚、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
2、适期早播
2.1品种选择
可选择熟性早、丰产性好,抗寒性强,适应性广的早生白鸟、辽鲜一号、特早4号、宁蔬60等品种。
2.2播种
2月下旬,选晴天播种。穴播为宜,早熟品种适当提高密度,穴距15~20厘米、行距30~35厘米,每亩8500穴左右,每穴2~3株,每亩留苗1.8~2万株。播种时穴底要平,种粒分散,覆土以盖细土2~3厘米厚为宜。
播种后立即在整个畦面上覆盖1层地膜,并将大棚四周扣牢压紧,增温保湿,促进出苗。幼苗子叶顶土后,选晴天及时划破地膜,放苗生长。
3、大棚管理
3.1温度控制
生长前期主要是防冻保暖,后期加强通风换气。出苗棚适宜温度为15~25℃、生长期为20~25℃、开花期为20~28℃。出苗前期,防冻保暖、加快出苗;齐苗后及时通风,白天保持20~25℃,防止高温徒长;3月中旬以后,气温渐高,应加强通风;4月中旬可揭掉大棚薄膜。
3.2肥水管理
苗期一般不宜施肥,如叶片受低温影响发生皱叶,可在晴天中午少量喷施叶面肥;开花初期喷硼肥加多效唑,防病增产,并每亩追施45%三元复合肥20公斤,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促进根系生长。
播种后出苗土前不宜浇水;苗期过分干旱可适量浇水,促发根;开花结实期水分管理遵循干花湿荚的原则,开花初期水分要少些,湿度大容易造成落花落荚,结荚后可经常浇水,促荚生长,但要防止田间积水。
3.3病虫害防治
大棚毛豆因苗期棚内低温多湿,易引起立枯死苗,因此苗期可选普力克500倍液灌浇苗床进行化学防治,尽量避免喷雾防治;4片叶时,用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防治炭疽病、疫病等病害,2周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
早春毛豆虫害发生较轻,偶有发生。主要害虫有豆荚螟等,可选择甲维盐类农药进行防治,每周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菜豆栽培要点
菜豆为喜温植物。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开花结荚适温为20~25℃,10℃以下低温或30℃以上高温会影响生长和正常授粉结荚。属短日照植物,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严格,栽培季节主要受温度的制约。中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在春夏栽培;华北、长江流域和华南行春播和秋播。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1.抓最佳节令、适时播种。在土壤温度10度时就可以播种,一般在4月至6月都可播种,亩播种量为6.5-8公斤,要求播种深度在10-15厘米。
2.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亩施农肥1500公斤左右,复合肥40-50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10-15公斤)作底肥。追肥在始花期和结荚期适当追施两次复合肥,每次每亩10-15公斤。
3.合理密植。要求作单垄或双垄高墒栽培,行距为0.8-1米,株距0.35-0.45米。每塘播2-3粒,每亩1500-2200塘。可纯种或与玉米、洋芋间套种(2:1,4:1)星恒教育搜集整理。
4.搭架和去顶。在主茎高30-40厘米或出现5-6片真叶时搭架,架高2米以上;在株高50厘米左右时摘除技头。通过多次摘除新生枝头,使植株形成矮灌丛状,减少高度,增加开花结荚数。
5.及时防治病虫草害(萎蔫病、白粉病、病毒病,蚜虫、豆荚螟、红蜘蛛、绿豆象)。
毛葱的栽培技术
整地与施肥
种植毛葱应选择较平整的地块,且为土质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水方便的中性土壤。整地要求土壤深松30cm左右,整平耙细,每公顷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45t、氮磷钾复合肥450~750kg作底肥,将肥施入15cm耕层内。
播种
4月5~10日播种,采用畦作方式,畦宽12Ocm,其中畦面90cm,两边畦埂各15cm,株行距为8cm×15cm或10cm×15cm;采用垄作方式,垄距65cm,株行距为8cm×15cm,每公顷保苗63.0~67.5万株。
田间管理
1 肥水管理 毛葱根系分布于土壤表层中,吸收肥水能力较弱,喜湿怕旱。毛葱生育期间应分期适量追肥,使植株生长茂盛,为形成肥大的鳞茎,提供充足的养分做准备。毛葱幼苗生长初期每公顷追施硫酸铵150kg、硫酸钾75kg;进入发叶盛期时每公顷追施硫酸铵225kg,连续施2次;毛葱鳞茎开始膨大时每公顷追施硫酸铵300kg、硫酸钾75~150kg,连续施1~2次。
毛葱播种后,如果出苗前土壤墒情好,则不必灌水,以提高地温,促进生根;如果干旱严重,应根据墒情适时灌水,但灌水量不宜过大。出苗后进入发叶盛期,应适当增加灌水次数,一般隔7~8d灌水一次。幼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后,鳞茎部分开始膨大,此时应控制灌水量进行蹲苗,蹲苗期7~10d。蹲苗后,毛葱进入鳞茎膨大期,此时灌水次数应随之增加,一般隔5~6d灌水一次,灌水时间以早晨为宜。鳞茎成熟时,应减少灌水次数,收获前7~8d,当田间植株开始出现自然倒伏时应停止灌水,以减少鳞茎水分含量,提高鳞茎的耐贮性。在一定时间内,依次进行追肥、灌水相结合的连续作业。
2 病虫害防治 毛葱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紫斑病,害虫有葱蓟马等。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出苗后每隔7~10d喷药一次,选择晴朗、无风天进行。霜霉病、灰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紫斑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叶面喷洒防治,连防2~3次;葱蓟马可用30%速克毙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采收
当田间有2/3植株叶片变黄并开始倒伏,鳞茎外层鳞片变干时,就要进行采收。采收一般于7月上旬雨季到来之前进行,以免毛葱淋雨,便于贮藏。
眉豆栽培
人工栽培⒈耕地选种。①深翻土地,施足底肥,灌好底墒。②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并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有效隔离病毒感眉豆(6张)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⒉适时播种。春季地温稳定在15℃时,即可播种。播种后,用新高脂膜喷洒表面,防止水分蒸发,窒息和隔离病虫源,使幼苗茁壮成长。⒊平衡水肥。①苗期要做到水肥充足,NPK比例和墒情要合理匹配,要在植株开始分枝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主梢疯长,促花芽分化,多开花,多坐果。②植株生长进入开花结荚期,要在开花前喷施菜果壮蒂灵,可强花强蒂,增强授粉质量,促进果实发育,无空壳,无秕粒。这一阶段应及时灌水,适时追肥,多施磷钾肥。⒋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蚜虫、豆荚斑螟、豇豆荚螟等。在病虫害发生期,要按作物需求,用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进行灭杀。
白扁豆的栽培
选地与整地
以沙壤土、富含腐殖土的耕地、园内地为佳,翻耕15~20cm,除净石块等杂物,做成高15~20cm、底宽40cm的垄。
栽植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播,由于种子顶土能力弱,故播种前应先浇水,待可耕时立即下种,穴播,每穴放种子2-3粒,覆土0.6-1cm,略镇压。行株距(3-60)cm×45cm。
播种
北方地区以春播为主,4月中旬后,先将垄面耙平后,刨坑,穴距30~35cm、穴深8~10cm,施足底肥,底肥用厩肥、生物肥或有机肥均可,将种子播入,每穴3~4粒,覆土4~5cm,镇压。根据土壤墒情决定是否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田间管理
在温、湿度正常的条件下,播种后15天左右陆续出苗。出苗后应立即间苗,每穴留2株,结合除草适当松土,当株高30cm以上时培土、支架。支架要牢固,要有一定的高度,注意透光性能。当株高达1m时打尖,以促进分枝,增加结实量。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以防止和减少落花及病害的发生机率。
采收与加工
当果实由绿色变成白色或黄白色、且种子与果皮已经分离时即可采收,人工或机械脱粒均可,除净果皮及小瘪粒,晒至完全干燥,即可入药。还可以将扁豆置于沸水中煮至皮软后,在冷水中稍泡,取出,搓开种皮与仁,干燥,取其皮入药,即扁豆衣(仁也药用)。外观性状以子粒饱满、粒度均匀、色泽(黄白)一致、无虫口、嚼之有豆腥气为佳。
豌豆的栽培
1、栽培制度:豌豆忌连作。连作后,可对后茬豌豆造成毒害作用,并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因此豌豆通常要与其余作物轮作。白花品种比紫花品种更忌连作,其轮作年限需更长。豌豆也可与其余作物混作和间作。
2、土地选择:滴灌栽培对泥土的恳求较低,有利于幼苗成活及作物生长,因此土层深厚、泥土盐碱程度较轻、肥力中等的土地均可种植。
3、松土施肥:播种后要浅松土数次,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生长,苗健壮,秋播栽培的,越冬前进行一次培土,越冬保温防冻,开春后及时松土除草,提高地温。豌豆开花前,浇小水追速效性氮肥,加速植株生长,促进分技,随后松土保墒。茎部开始坐荚时,浇水量稍加大,并追磷、钾肥。结荚盛期土壤要经常保持润湿。保证果荚发育所需水分。结荚后期,豆秧封垄,减少浇水。蔓性种植株高30厘米时,开始支架。豌豆分批采收,每采收1次追1次肥。
4、补漏追肥: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中耕除草1~2次。重施苗期追肥,尤其是未施或少施基肥的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复合肥5~7.5公斤或尿素5公斤或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高秆品种在春季气温回升后、植株开始伸长时,将带梢小竹或带分枝的树枝(去叶片)插在行间,以便豆株攀缘生长。豌豆不耐水渍,春季要注意清沟排水。开花结荚时所需养分多,每亩施尿素7.5公斤、三元复合肥5公斤。鼓粒期喷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2次。
5、病虫害防治:豌豆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褐纹病等,虫害主要有黑潜蝇、潜叶蝇等,小编在《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文中已经有较为详细的讲解,请大家移步阅读。
6、适时收获:根据食用方式决定收获时间。一般粒用豌豆于开花后15~18天子粒饱满时采收,干豌豆于70%~80%豆荚枯黄时收获,菜豌豆在开花后12~14天嫩荚现子不现粒时采收,豌豆苗在播后30天左右苗高18厘米时采顶端嫩梢,作饲料的在盛花期收获,作绿肥的在收荚果后及时翻压。
豇豆的栽培
育苗
豇豆易出芽,一般不需要浸种催芽,育苗的苗床底土宜紧实,以铺6cm厚壤土最好,以防止主根深入土内,多发须根,移苗时根群损伤大。所以当苗有一对真叶时即可带土移栽,不宜大苗移植。有条件的可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每钵两苗或三苗。
定植
断霜后定植,苗龄20~25天,定植田要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每亩3000~5000kg,过磷酸钙25~30kg,草木灰50~100kg或硫酸钾10~20kg,定植密度行距66cm,穴距10~20cm,每亩3000~3500
穴,每穴双株或三株(育苗时即可采用两、三株的育苗方式,方便以后定植)。定植后浇缓苗水,深中耕蹲苗5~8天,促进根系发达。
直播
断霜后露地播种,蔓生性品种密度为行距66~70cm,株距20~25cm,每穴4~5粒,留苗2~3株,矮生品种行距50~60cm,株距25~30cm。播后用脚踏实使土和种子充分接触,吸足水分以利出芽,有70%芽顶土时,轻浇水1次,保证出齐苗。浇水后及时深中耕保墒、增温蹲苗,促使根系生长。
田间管理基本方法
查苗补苗:当第一对初生叶出现时,就应到田间逐畦查苗补苗。补栽的苗最好用纸钵于温室大棚内提早3~4天播种育好苗。若育苗移栽,则应在缓苗后进行补苗。
中耕松土:直播时苗出齐或定植缓苗后每隔7~10天进行一次中耕,松土保墒,蹲苗促根,伸蔓后停止中耕。
浇水追肥:豇豆前期不宜多施肥,以防止肥水过多而引起徒长。一般在活棵后浇一次粪水。现蕾开花和始收后则要加强肥水供应,一般追肥2~3次,每次每亩施人畜粪尿750~1000kg。如因多雨不能浇粪时,可在行距中间穴施尿素5~10kg。秋季栽培的则一促到底。
插架引蔓、整枝打杈:植株吐藤时,就要插架。用人字形架或X字形架。架高2~2.5m,距植株基部10~15cm,每穴插一根,深15~20cm,每两架相交,从中上部4/5的交叉处放上横先竿并扎紧。豇豆引蔓上架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不要在露水未干或雨进行,避免蔓叶折断。引蔓要按反时针方向进行。
整枝方法
基部抹芽,主蔓经一花序以下各节位的侧芽一律抹掉,促进开花。
主蔓中上部各叶腋中花芽旁混生叶芽时,应及时叶芽抽生侧枝打去。
打顶类,当主蔓长2米以上时打顶,以便控制生长,促副花芽的形成,同时也利于采收。
肥水管理
豇豆忌连作,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幼苗期需肥量少,要控制肥水,尤其注意氮肥的施用,以免茎叶徒长,分枝增加,开花结荚节位升高,花序数减少,形成中下部空蔓不给荚。盛花结荚期需肥水多,必须重施结荚肥,促使开花结荚增多,并防止早衰,提高产量。以春豇豆为例:齐苗及抽蔓期追施10~20%人粪水1~2次;当植株进入初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结果数增多,每亩重施人粪1500~2000kg,促使多开花结荚;采收期间,每隔4~5天施入粪水一次,共3~4次。豇豆耐旱,南方春季雨水较多,不必灌水,而夏秋两季属高温干旱,应注意施肥灌水,以减少落花落荚,并防止蔓叶生长早衰,以延长结果提高产量。
病虫害防治
蚜虫主要在苗期危害,并能传布豇豆花叶病毒病,用40%乐果每7~10天喷一次。豆野螟一般于7~8月间(夏秋豇豆)大量发生,危害豆荚。花期用敌敌畏800倍每6~10天喷一次,南方夏秋季雨水多时,常会引起豇豆煤霉病危害。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2~3次即可防治,而豇豆锈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2~3次。
四棱豆的栽培
种植时间
栽培季节四棱豆不耐霜冻,故播种期应在晚霜冻过后,气温在20℃以上时为宜。南方地区3~6月可随时播种。华北地区以4月为宜。如用地膜复盖可提早7~10天。中国北方为提早收获,多用早熟栽培方式,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风障阳畦或日光温室育苗,4月上中旬定植。
种植方法
育苗、播种四棱豆可用种子或块根繁殖。一般以种子繁殖为主。种子皮较坚硬,不易发芽,为提高发芽率,应进行种子处理,先晒种1~2天,再用55℃的温水浸泡15分钟,后用清水浸种24小时,捞出,用湿纱布包好,在28~30℃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1)直播法,栽培田每公顷施450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深翻、耙平,做成小高垄。垄距80~85厘米,按穴距60~70厘米开穴,每穴种2~3粒种子,上复土3~4厘米。
(2)块根繁殖时,可将中等偏小的块根头朝上埋植于穴中,上复地膜。株行距同上。此法发芽早,可提早开花结果。
(3)育苗法,应在播种前5~7天建好育苗床,扣上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尽量提高育苗床的地温。播前灌水,待水渗下后,用长刀把畦面切成10厘米×10厘米的方块。也可调制好营养土后,装入直径6~8厘米的营养钵中,在营养钵中点播。播时,每土块中央或营养钵中点播2粒种子。播后上复2厘米厚的细土。播完后,立即盖严塑料薄膜,夜间加盖草苫子,提高苗床温度。出苗前保持苗床温度25~28℃。
出苗后,及时通风炼苗,保持苗床温度白天20~25℃,夜间15~18℃。如土壤干旱,可浇小水1~2次。随着外界气胆升高,逐渐加大通风量。待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将塑料薄膜全部揭去。定植前5~7天,完全去掉塑料薄膜。草苫子等保温复盖物,使幼苗处在露地条件下,进行适应性锻炼。待幼苗具有3~4片真叶,苗龄30~35天左右时即可定植。
移苗定植定植秧苗
移苗、定植定植秧苗时,应选晴暖天气,晚霜过后,外界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定植时,小心起苗,减少伤根。定植株行距为80~85厘米行距,30~35厘米株距;或每穴2株,穴距60厘米。每公顷保苗35000~37500株。为提高地温,宜用垄作。垄距同直播法。栽完后,立即浇水,并复盖地膜。四棱豆株行距很大,前期土地利用率不高,易滋生杂草。为防止浪费,可问作一些矮小、耐荫、速生的叶菜,如油菜、菠菜等。
蚕豆栽培要点
(1)品种选用
晚秋栽培蚕豆,对品种的要求是:抗寒性较强、耐热性好、适应性广、对光周期要求中间性或短日型、结实率高、结荚相对集中,能在4月上中旬上市。目前可选用大、小粒蚕豆、本地蚕豆等品种。
(2)整地
种植晚秋蚕豆整地要求:在整地之前,要彻底清除前茬残留物,并将其带出田外处理,以减少病虫源基数。
(3)适时播种
秋季蚕豆的播期在稻谷收割后点播,既能保证秋季蚕豆尽可能避开不利因素,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生长季节生长发育,极易实现壮苗越冬,为来年丰产打下良好基础。适时播种,才能为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秋季种植蚕豆,播种既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过深过浅均会造成出苗困难。播的太浅,种子出土时带种皮出土,且入土浅,不利小苗生长;播的太深,造成种子出苗慢或难出苗,使整个田间出苗不整齐,不利田间管理。
(4)查苗补苗
播种两个星期后,要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有缺苗的,要及时补栽。达到每穴1苗。
(5)合理追肥
蚕豆生长进入开花结荚盛期,可穴施尿素5~8千克,保保微生物土壤接种剂10亿/克,30~40克对水浇于根部,0.2%~0.3%磷酸二氢钾每亩施50~60千克,以保证蚕豆结荚需要。
(6)中耕除草
秋蚕豆播种后,气温尚高,有利病虫草发生。在苗期,因苗小、生长势弱,杂草生长快,所以必须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一般进行2~3次。第一次中耕要浅,靠近植株根部浅锄,穴间、行间略深;第二次中耕略深,在封行前进行第三次中耕,以后不再中耕,但中耕不能伤根系和叶片,对蚕豆根部的草用手拔除,以免伤苗。
(7)清沟排渍
秋季播种蚕豆,因秋季秋风秋雨,往往发生水渍现象,所以应在雨前搞好清沟排渍,达到雨停田干。若遇干旱年份,土壤墒情不足,可灌跑马水,畦面湿润后排水,使田间土壤始终保持湿润,以利蚕豆生长发育。
(8)整枝摘心
整枝摘心,不仅可以减少养分浪费,使养分回流,满足果荚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蚕豆在豆类中分枝是最强的。
秋季播种的植株主茎开花结荚数少于基部1~2个分枝的结荚数,坐荚率也低。因此,摘除主茎及少量花荚,可改善体内营养状况,增加分枝及其花数,延迟花期,提高结实率。
蚕豆由6~7个小叶组成的复出叶的出现(约在16节位),是不孕花开始产生的标志。在第16节位摘心,方法是摘去茎顶部3厘米左右长度,摘心要求在晴天进行,以免伤口不愈合,引起腐烂。
(9)采收
蚕豆主要采收嫩豆和种子以供食用,故应适时采收。采收的嫩荚食用品质好,还可促株上其他花粉继续授粉,幼小的嫩荚也能得到充足的养分而快速发育,提高其开花结荚率,并延长嫩荚采收期,以提高产量。
扁豆栽培要点
1.环境条件。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22——23摄氏度。植株能耐35摄氏度左右高温,根系发达强大、耐旱力强,对土适应性广,在排水良好而肥沃的沙质土壤或壤土种植能显著增产。
2.走架栽培。扁豆一般直播,整地施肥等与四季豆(架刀豆)相同。畦宽133厘米,高10——15厘米,沟宽50厘米,每畦种植两行。行距70——80厘米,株距50厘米。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直播,每穴播种3——4粒,覆土3——4粒,每亩需种量约3.5——4公斤。出苗后匀苗,每穴苗2株。匀苗后,每亩追施人粪500公斤。蔓长35厘米时搭人字架,引蔓上架。结果期追肥两次,每次人粪尿500公斤。中耕、除草与四季豆相同。
3.不设支架栽培。早熟品种不设支架栽培。先整地、施基肥,做成畦,塑料棚冷床育苗,苗期30天,4月中、下旬定植,行、株距各为40厘米,每穴栽苗4株。当株高50厘米时,留40厘米摘心,使其生侧枝,当侧枝的叶腋生出次侧枝后再行摘心,连续4次。采收后,见生出嫩枝仍可继续摘心。使植株呈丛生状,采收期在7月上旬,亩产800——1000公斤。
大棚早毛豆高效栽培
大棚早毛豆高效栽培
利用大棚加地膜覆盖进行早春茬毛豆栽培,每亩可产毛豆400~600公斤,亩产值3000元左右,亩纯效益在2500元以上。
品种选择选择早生白鸟、辽鲜1号、特早4号、宁蔬60等品种。
播种育苗播前每亩基施腐熟鸡粪1000公斤、45%三元复合肥30公斤。做1.2米宽的畦,畦高0.2米,沟宽0.2米。2月下旬选“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亩用种量5~6公斤。直播以穴播为好,穴距15~20厘米,行距30~35厘米,每亩播8000~9000穴,每穴2~3粒,每亩留苗1.8万~2万株。播后盖2~3厘米厚细土,播种后立即在整个畦面上覆盖一层地膜,并将大棚四周扣牢压紧,增温保湿,促进出苗。幼苗子叶顶土后,选晴天及时划破地膜,放苗生长。
温度控制出苗前棚内适宜温度为15~25℃;齐苗后及时通风,白天保持20~25℃,防止高温徒长;3月中旬以后,气温渐高,应加强通风,4月中旬揭掉大棚薄膜。
肥水管理一般苗期不宜施肥,如叶片受低温影响发生皱叶,可每亩用黄叶敌微肥50克加水30~45公斤,选晴天中午喷施一次。开花初期用硼肥加多效唑喷施,并每亩追施45%三元复合肥20公斤,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促进根系生长。播后苗前不宜浇水;苗期过分干旱可适量浇水,促进发根;开花结实期水分管理掌握“干花湿荚”的原则,开花初期水分要少些,湿度大会落花落荚,结荚后浇水,促进荚生长,但要防止田间积水。
病虫害防治大棚毛豆苗期棚内低温多湿,易引起立枯死苗,可每亩用百菌清烟剂200克进行防治。毛豆4叶期,用百菌清、多菌灵等药剂喷雾,隔一周再喷一次。早春毛豆虫害发生较轻,偶有发生,主要害虫有豆荚螟、豆秆黑潜蝇等,可选用毒死蜱、氟啶脲等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严禁使用甲胺磷等剧毒农药,隔7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
适时采收5月中旬适时分批采摘豆荚,及早上市,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大棚毛豆早春丰产技术
毛豆是一种菜用栽培的大豆,在未成熟时收获,食用其鲜嫩的豆粒。近年来,山东省寿光市菜农利用冬暖大棚进行毛豆早春栽培获得成功,实现了毛豆反季节栽培。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品种选择
选用对日照要求不严,容易结荚的早熟品种,济南地方品种大粒黄豆适宜冬暖大棚早春栽培,该品种株高65cm左右,荚大、粒大而圆,生育期80d。
二、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大棚栽培毛豆产量高,需肥量大,应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充分腐熟鸡粪200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25kg,撒施后深耕30cm,耙细耙平,然后起垄,垄宽30cm,高15cm,垄间距60cm。
三、适时播种,适度密植
2月下旬播种,5月1日前可形成批量商品。毛豆根的再生能力很弱,应在垄上开穴直播。可以通过适当密植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结荚数。一般穴距10—20cm,每穴播种2—3粒。播种时穴底要平,种粒分散,覆土不宜过深,以盖细土2—3cm为宜。每亩播种量5-8kg。播种后覆盖地膜,增温保湿,促进出苗。子叶顶土时,破膜孔引苗。
四、精细管理,科学追肥
1.温度 播种后棚内昼温保持25℃—30℃,夜温保持在15℃以上,促进幼苗迅速出土。出苗后降低温度,昼温20℃—25℃,夜温12℃—15℃,促进花芽分化。开花期适宜昼温20℃—28℃,切忌出现30℃以上的高温,否则开花少,花期延长,夜温15℃左右,不能低于 12℃。结荚期适当降低温度,昼温20℃—25℃,夜温15℃以上。
2.肥水 播种时施足底水,出苗前一般不浇水。苗期十分干旱时可浇小水,以促进发根。在幼苗出现2片真叶时,第1次追肥,每亩施N、P、K复合肥10kg。开花结荚期需水量大,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结荚期结合浇水进行第2次追肥,每亩追N、P、K复合肥15—20kg。在结荚鼓粒期,每亩用200—300g磷酸二氢钾加500g尿素对水50kg,根外追肥2次,促进籽粒膨大。
3.摘心 花期摘心,可抑制徒长,防止倒伏,促进早熟。摘心一般在盛花以后立即进行,将主茎先端摘去1—2cm即可。
五、适期采摘,分批上市
棚栽毛豆自播种后80—90d可采摘青荚,供应市场。采摘标准是:豆荚充分长大,豆粒饱满鼓起,荚色由深绿色变成浅黄绿色。适时采摘,豆粒糖分高,品质好;采摘过早,则瘪粒多,产量和品质下降;采摘过迟,则豆粒变硬,糖分减少,味变淡。采摘豆荚时不要一次性整株连根拔起,应在田间分批采摘,摘下的青豆荚应放在阴凉处贮存,从而保持鲜嫩,增加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