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妆品的N个小知识
关于药妆品的N个小知识
什么是药妆品呢?平心而论,任何搽在皮肤表面的物质,不管吸不吸收,都可能改变皮肤的功能,药品与化妆品之区隔,其实并不容易,而就历史上来看,保养性化妆品其实一直都是与外用药品相提并论的,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逐渐分家。而今日再度的结合,也并不意外,而这类产品,就称为药妆品。
药妆品一词,直接翻译自英文Cosmeceutical,结合化妆品及药品二字而得,意思是具有药性的化妆品,此字虽于1963年即出现,但真正广为使用是到1993年后,因果酸类产品之风行,才由美国Kigman教授再次倡用,但至今仍未被官方正式采用。不过在我国,仿效日本的「医药品外部」分类,倒是早有「含药化妆品」之存在。
至于一般所含药妆品,其实不限于法规上的含药化妆品,也包括了一些具特殊加成分或特殊诉求的产品。与传统含药化妆品不同的是除了传统通路外,常以药局、诊所或为销售据点。而这些专业形象所提供的保障,也提供了吸引消费者的因素。
药妆品在专业人员使用上,其实有时接近药品的,而目前法规上对这些功能性产品管制,除了少数以成分浓度外,主要是管制其功能诉求。
但由于这类产品并不在媒体上大量曝光,其销售也不靠一般媒体,因此较不易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以厂商而言,省去了大笔的广告费用,而以专业的医师来看,也增加了治疗上的选择性,又不须担心被健保核扣费用,似乎是互蒙其利。
而以消费者而言,信任医师、药师,自然是比信任广告效果来得实在些,也或许是因为有这样的优势,所以虽然在一般化妆品专柜销售功能性化妆品,有逐渐式微的现象,反而是彩妆类产品再度受重视,但在药局、诊所,这类产品却逐渐风行。
然而这类产品也并非全然安全的,与药品不同,多数这类产品并无客观的临床报告,而即使负责把关的医师或药师,有时也难以掌其商品特性。再以公平性而言,厂商未投注相同的研究成分,即宣称与药品相当之效果,也有所不当。因此就消费者而言,使用这类产品时,也应多询问相关的资料,才能用得安全、用得有效。
药妆面膜好用吗
药妆面膜
"药妆"是一种介于药品和化妆品之间的"中间产品",是按照制药标准来生产的化妆品,其产品更有针对性,如暗疮、过敏、色斑等问题皮肤。
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出现很多冒牌或劣质产品,一些产品根本却没有药妆的实效,而一些药师也没有从专业的角度去评价这些产品,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盲目消费,损害了健康。
另外,一些消费者不了解自己的肤质,也不了解药妆的使用禁忌,盲目赶潮,结果反而使皮肤受到伤害。
误区一、低敏感性的草本精华不会造成过敏反应。
真相:化妆品如果要宣称低敏感性,一般必须先经过反复的贴肤试验,才能确定是否会有过敏的可能。不过实际上,许多化妆品公司并不会这样做。因此,宣称低敏感性的草本药妆品一样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
误区二、草本药妆品可以改善肌肤紧实度。
真相:紧实度一般是指肌肉收缩所造成皮肤的张力。皮肤药妆品一般并无法真正深入肌肉层使肌肉收缩,大部分的药妆品或是面膜顶多是改善皮肤平滑度、色泽及质感
误区三、草本精华药妆品没有防腐剂。
真相:所有的药妆品都会含有防腐剂,除非是像凡士林一样油的乳霜,才有可能没有防腐剂。因此,宣称不含防腐剂的药妆品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药妆和普通化妆品的区别 使用效果不一样
药妆:药妆是使用特定功效的产品能够比普通产品更好地达到效果,因为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较多。
普通化妆品:普通化妆品添加成分较多,功效较为分散,使用之后见效没有药妆快。
护眼小知识 选购优质化妆品
经常化妆的女性很容易因为化妆品品质差,清洁不到位而造成眼部细菌感染,引起化妆性眼病。所以喜欢化妆的女性应该选择品质好的化妆品,防止化妆品二次污染,眼部化妆所用的小刷子,眼线笔等要经常用酒精棉球清洗消毒。
药妆更有安全保障吗
什么是药妆?
“什么是药妆?”同一品牌专柜的两名店员,竟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一个说:“药妆是在化妆品添了药,能够保障用的人不过敏。”另一个则说:“药妆里面绝对没有药,使用者绝对不会过敏。”两位营业员的矛盾说法,让人对药妆的属性更加迷茫。药妆,到底是药,还是化妆品?
同样迷茫的还有监管者,市食药监管所所长顾振华直言:“药妆在我国法律上并没有定义,这是一个盲点、空白点。”
药妆更有安全保障吗?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监管上的“盲点”,却正在市场上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昨天下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药店创新经营主题论坛上,药妆店成了论坛主题,主办方透露,传统药店变身成药妆店,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爱美女性的这种微妙心理,无疑成了药店推广药妆的催化剂。一位药房经营者在论坛上表示,连锁药店在经过十年发展后,药品利润逐渐降低,现在亟需寻找新的赢利模式和利润增长点,而化妆品的利润又远高于药品,何不通过药妆的“擦边球”,让连锁药店再“火”上一把呢?
药妆功效谁说了算?
药妆到底是什么呢?目前,业界对其解释为“介于化妆品与药品之间的功能性产品”。在欧盟等一些发达国家,“药妆”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化妆品,它们必须在药店销售,必须完全公开配方,所有有效成分及安全性,须经医学文献和皮肤科临床测试证明,且不含公认的致敏源。在一些国家,药妆多由药品生产企业生产。
而在我国,药妆的法律地位也卡在了药品和化妆品之间。根据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存在既是药又是化妆品的概念。我国现行的化妆品管理条例已近30年未做修改,新兴的药妆,自然不可能出现在它的定义之内。
我国目前将化妆品分为普通化妆品和特殊用途化妆品两类。与药妆概念稍有类似的是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它主要分为美白、祛斑、生发、防晒等九类,它们拥有自己的卫生许可证号,相应为“卫妆特字×××”号。
对于这些“特”字号的产品,相关部门的检测要求,目前也大多停留在毒性检测阶段,并没有相关的功能性和成分测试标准以及认证。
什么是药妆
药妆:又称医学护肤品,是指从医学的角度来解决皮肤美容问题,由医生配伍应用的化妆品。在国外称COSMECEUTICAL,即介于药品与化妆品之间的产品,相当于中国的功效性化妆品。而在中国,并没有药妆的界定!只在行业中运用此概念,对于药妆概念的认同分为3派:1:药物化妆品(主要是药品企业延伸出来的产品如同仁堂、三九等),2:医学护肤品(只在药房渠道销售,由医学人员组成的研发及销售顾问如薇姿、康美欣、谷幽兰),3:功效性化妆品(传统日化行业的功效性化妆品如祛斑、祛痘产品类普遍也运用药妆概念)。
药妆是指只在药店销售的化妆品,中国药妆市场始于1998年,欧莱雅化妆品公司将旗下品牌薇姿定位于“只在药房销售”的化妆品开始;实际上在这之前,药店内早就有了妆字号的产品销售,如肤螨灵霜,但都是单一品种,并未作为“药妆”概念来宣传;同样作为只在药房销售的药妆品牌“康美欣”于2003年开始以一款祛痘产品“痤疮净”打开药妆市场,后陆续推出了敏感性皮肤系列及美白系列产品。
药妆与药品的区别
药品:有效成分浓度最高;适用严重皮肤患者;以治疗为目的,会直接改变患者皮肤状态,如:让油性肌转为中性肌,效果快速明显,但有时有副作用;通常是在医生开处方后,到医院或药房购买。
药妆品:有效成分浓度次于药品:敏弱、受损、轻微皮肤炎、一般人皆可使用;介于两者之间,具修复、辅助药品的效果;不若药品刺激,会稍微改变皮肤表面状况,但仍温和;在医院、药房、药妆店销售,有专业医师、药师在旁指导使用。
药妆与化妆品的区别
化妆品从用途上来分类有:彩妆化妆品、洗护化妆品、功能化妆品;从销售渠道分类有:专业线化妆品、日化线化妆品、药线(药妆)化妆品;药妆与普通化妆品的区别主要是销售渠道的不同,在用途上药妆属于功能性化妆品类;不论从用途还是从市场可以看出,药妆是属于化妆品的一个分类。
药妆的优缺点 药妆的优点
药妆产品成分精简,而且配方需要完全公开,完全摒弃了传统化妆品种可能含有的刺激、致敏成分,产品更加的温和不刺激。
药妆化妆品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含量更高,能够更有效地针对肌肤问题,有效快速地解决肌肤问题。
药妆化妆品中含有高浓度的维他命C、果酸、抗氧化剂、杀菌消炎等成分,能够将功能活化。
药妆化妆品中具有皮肤药物的抗皮脂,能够帮助一直痤疮,有效杀菌抗细菌。对于因为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肌肤问题甚至是皮肤炎症等都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药妆化妆品是适合耐受性差的肤质或肌肤出现问题的患者使用的温和修复保养品。其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较多而且对肌肤造成刺激伤害的刺激成分很少,能够很好滴修护保养肌肤。
药妆化妆品是可以用来磨皮、镭射手术或换肤后的皮肤修护、防晒、美白或遮瑕保养品。其质地温和不刺激,不会影响到术后肌肤的恢复,而且还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养效果。
警惕药妆的安全性
药妆品的定义现在还没有很好的规定,大多的产品是通过广告宣传或所谓“药妆店”里药师的推荐介绍,可到底什么才是药妆产品都还不是很清楚的认识。而更有很多的化妆品打着药妆品的旗号去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可其内质并不具有药妆品的功效,甚至会有很多的副作用。
这个现象短时间内很难有所改变,也只有靠消费者搽亮眼睛看清楚啊,要注意看化妆品的成分、是否有按浓度来排列、是否符合国际认证、有否标出有效成分和活性元素等,凡是国内有规定的项目都要有所认识。
认证机构不完善
现在的很多药妆品效果都仅仅靠制造商的介绍宣传,没有真正的一个学术机构来研究检测这些药妆品的特性和功效。市面上的宣传大多夸大或言过其实。
而国内除了化妆品的毒性检测外没有相关功能性和成分的测试标准以及认证,如:低过敏性美白性、纯天然性、经皮肤科检测等。
所以要控制药妆品以假乱真的现象,认证机构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它可以很专业的检测药妆产品的功能、成分以及特性,杜绝了一些浑水摸鱼的假产品。
品种良莠不齐
现在很多消费者都倾向于药妆品,于是很多品牌就开始层出不穷,很多产品都被冠上药妆品美名,可东西的好坏就不得而知了。一些产品可能会宣称功效如何了得, 但有一部分都是金玉其中, 败絮其中,根本没有药妆的实效。
而一些药师也没有从很专业的角度去评价这些产品,反而胡乱推荐,如此下去药妆品的信用度会大大降低,那么以后消费者也就不会相信这类产品了。
所以要控制药妆品以假乱真的现象,认证机构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它可以很专业的检测药妆产品的功能、成分以及特性,杜绝了一些浑水摸鱼的假产品。
报道传播不加验证
现代媒体的传播多样又快速,网络尤其迅速,但消息虽然报道得很快,但正确性是否也是一样的高效率呢?一些没有专业知识的土方在没有加以求证的情况下就到处流传、不一定符合实际的保养品介绍以及一些以偏概全的介绍都会误导消费者。
无论是药师、艺人或使用过的人员还是报道者都要很认真的寻求专业角度出发,不误传、不夸张、不捏造,报道最真实的产品信息。
渠道混乱销售第一
现在的药妆产品的生产商主要注重的是销售,把利润放在第一,一些产品都偏离了药妆品的的价值特性,其成分和安全性都有待考察。而这些销售人员、甚至药师等在不了解消费者的皮肤质量就胡乱推荐,其目的是为了早点把产品推销出去,为自有品牌做代理 。 更有一些产品连成分等都没有标识清楚,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没有了保障。
其实药妆品不适合在一般市场上的销售,因为这类产品需要专业的人员为消费者检测,在了解其皮肤情况下再给于专业的意见,告知应该使用什么正确的药妆品。
而现在的市场很少有这类的服务,大多是以销售为主要目的,药妆产品变成了一种商品,这样对消费者的利益是很没有保障的。
对于一些药师、艺人等知名人士的待言,这也是不恰当的做法,这样会误导一部分消费者做出错误的选择。这些人士应该了解自己对公众的影响,根据专业的知识来让消费者作出选择。
我们在挑选药妆的时候,首先就要去正规的商场购买。其次,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肤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妆种类。每个人的肤质不同,适合使用的药妆也会有区别。你在挑选药妆时,安全性是首先要考虑的。
关于药妆品的N个小知识
近年无论从电视或者杂志甚至网络上都能听到一个新词语“药妆”,而在台湾,日本等地药妆店随处可见,但是对于“药妆”我们究竟了解有多深呢?化妆品的定位在近年来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只是传统女性的“希望之泉”,贩售希望,而开始走向功能性、治疗性。这种转变,虽然与一般政府立法或皮肤科医师认为化妆品不该改变皮肤构造、功能,不能为人体所吸收,且只能预防,而不能治疗疾病,有很大的出入,但却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什么是药妆品呢?平心而论,任何搽在皮肤表面的物质,不管吸不吸收,都可能改变皮肤的功能,药品与化妆品之区隔,其实并不容易,而就历史上来看,保养性化妆品其实一直都是与外用药品相提并论的,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逐渐分家。而今日再度的结合,也并不意外,而这类产品,就称为药妆品。
药妆品一词,直接翻译自英文Cosmeceutical,结合化妆品及药品二字而得,意思是具有药性的化妆品,此字虽于1963年即出现,但真正广为使用是到1993年后,因果酸类产品之风行,才由美国Kigman教授再次倡用,但至今仍未被官方正式采用。不过在我国,仿效日本的「医药品外部」分类,倒是早有「含药化妆品」之存在。
至于一般所含药妆品,其实不限于法规上的含药化妆品,也包括了一些具特殊加成分或特殊诉求的产品。与传统含药化妆品不同的是除了传统通路外,常以药局、诊所或为销售据点。而这些专业形象所提供的保障,也提供了吸引消费者的因素。
药妆品在专业人员使用上,其实有时接近药品的,而目前法规上对这些功能性产品管制,除了少数以成分浓度外,主要是管制其功能诉求。
但由于这类产品并不在媒体上大量曝光,其销售也不靠一般媒体,因此较不易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以厂商而言,省去了大笔的广告费用,而以专业的医师来看,也增加了治疗上的选择性,又不须担心被健保核扣费用,似乎是互蒙其利。
而以消费者而言,信任医师、药师,自然是比信任广告效果来得实在些,也或许是因为有这样的优势,所以虽然在一般化妆品专柜销售功能性化妆品,有逐渐式微的现象,反而是彩妆类产品再度受重视,但在药局、诊所,这类产品却逐渐风行。
然而这类产品也并非全然安全的,与药品不同,多数这类产品并无客观的临床报告,而即使负责把关的医师或药师,有时也难以掌其商品特性。再以公平性而言,厂商未投注相同的研究成分,即宣称与药品相当之效果,也有所不当。因此就消费者而言,使用这类产品时,也应多询问相关的资料,才能用得安全、用得有效。
药妆和卫妆的区别 购买渠道不一样
药妆:药妆一般在药店、专业的药妆店购买,必须有专业的医师、药师在场。
普通化妆品:普通的化妆品在商场、专柜、化妆品的等等地方都可以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