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
肛管直肠癌有哪些好的治疗方法?
专家介绍:直肠癌是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通常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癌细胞转移。针对直肠癌的治疗也不例外,一定要及早发现,并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再通过术后的合理有效护理。下面就直肠癌的治疗措施进行介绍:
直肠癌初起时症状不明显。病人一般会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又里急后重感,也就是大便之后还想大便。一部分病人还会又血便或粘液样便。细心的人会发现排出的大便变细或经常不成型。后期可以出现排便困难并有消瘦、乏力、贫血等慢性消耗的表现。更有甚者出现梗阻的症状才就医。
实际上,诊断直肠癌并不困难,一般首先要做肛诊检查,只要注意一般都会在直肠内触到不规则的肿物;辅助检查常用钡灌肛、结直肠镜等,有条件可以进行活检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和分型。那么,直肠癌该如何治疗?
直肠癌如何治疗?
直肠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并与病人及家属说明,有可能要做造瘘,也就是常说的改道。这会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要充分和病人讲明这样作的理由和手术的方法、手术后的日常护理,争取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尽可能减少由于改道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由于手术后要卧床和禁食,手术前要戒烟,练习床上小便以减少手术后卧床造成的不便。
放疗和化疗分为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实际上就是术前进行放化疗,辅助治疗的概念就是术后进行放化疗,目前对于直肠癌来说,对于肿瘤侵透肌层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建议在手术之前做新辅助的化疗和放疗,现在的趋势是主张放化疗同时进行的。放疗和化疗在临床上会造成对人体正常细胞或者器官造成一些损害,如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的损害,对造血系统的损害,治疗期间要勤查这些指标,如果出现明显的异常要及时停用。
至于其他的治疗方法,如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等,也可以辅助应用。
针对后期或者是已经转移的直肠癌,一般都是以综合治疗方式为主,比如化学治疗方式,以及放射治疗方式,当然,早期的直肠癌为提高疾病预后生存率在术后也往往需要以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进行治疗。
直肠癌该如何治疗?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60岁之间。
直肠癌初起时症状不明显。病人一般会出现大便习惯的改变,主要是大便次数增多,又里急后重感,也就是大便之后还想大便。一部分病人还会又血便或粘液样便。细心的人会发现排出的大便变细或经常不成型。后期可以出现排便困难并有消瘦、乏力、贫血等慢性消耗的表现。更有甚者出现梗阻的症状才就医。
实际上,诊断直肠癌并不困难,一般首先要做肛诊检查,只要注意一般都会在直肠内触到不规则的肿物;辅助检查常用钡灌肛、结直肠镜等,有条件可以进行活检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和分型。那么,直肠癌该如何治疗?
直肠癌如何治疗?
直肠癌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决定手术的具体方式,并与病人及家属说明,有可能要做造瘘,也就是常说的改道。这会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要充分和病人讲明这样作的理由和手术的方法、手术后的日常护理,争取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尽可能减少由于改道给病人造成的痛苦。
由于手术后要卧床和禁食,手术前要戒烟,练习床上小便以减少手术后卧床造成的不便。
放疗和化疗分为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实际上就是术前进行放化疗,辅助治疗的概念就是术后进行放化疗,目前对于直肠癌来说,对于肿瘤侵透肌层或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建议在手术之前做新辅助的化疗和放疗,现在的趋势是主张放化疗同时进行的。放疗和化疗在临床上会造成对人体正常细胞或者器官造成一些损害,如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的损害,对造血系统的损害,治疗期间要勤查这些指标,如果出现明显的异常要及时停用。
至于其他的治疗方法,如中医药治疗,免疫治疗等,也可以辅助应用。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平时多了解一些直肠癌的早期的一些症状表现,这样能帮助自己判断是否患上直肠癌这一疾病,这样就能做到及时治疗、对症下药的治疗。像直肠癌这种疾病在晚期治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了。
肛门上长了个疙瘩是为什么
1、肛管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多发于肛管和肛门周围。早期是肛管、肛门周围皮肤增厚,或小结节状突起,继而表面糜烂溃疡,边缘突出,向外翻转,周围有颗粒状结节。早期易误诊为湿疣、血栓外痔等,但活体组织检查可确诊。
2、恶性黑色素瘤: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源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的黑色素细胞的恶性变。其形态呈菜花状或溃疡型外观,常有肛门坠、胀、痛等不适,极易误诊为痔。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根治手术及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并配合免疫治疗,提高疗效。
3、痔疮:内痔脱垂、环状混合痔、外痔血栓等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常出现肿块。
4、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或直肠、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俗称脱肛。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气血虚弱,祛除腹泻、便秘、长期咳嗽等诱因。
5、直肠息肉:是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多数息肉是带蒂的圆形或卵圆形的肿物,好发于直肠下端,大便时可脱出于肛门外,大便后回缩。腺瘤样息肉为癌前期病变,若延误治疗可变成直肠癌。
青年人大便失禁怎么办
1、主要是根据发病原因来治疗。
2、饮食调节:治疗肛管直肠的炎症,使大便成形,避免腹泻及便秘、消除肛管直肠炎症刺激的不适感。常用的方法是多吃含纤维素高的及富有营养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肛管直肠有炎症可对症服用抗生素。
3、肛门括约肌锻炼:方法是嘱患者收缩肛门(提肛),每天提肛500次左右,每次坚持数秒钟,这样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患者青少年因大便失禁就诊。指导意见:您好,建议去肛肠外科检查,大便失禁病因有:
①神经系统疾患: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硬化,脑外伤,脊髓损伤脊髓瘤,脊柱裂等;②结、直肠疾患:先天性巨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直肠脱垂,肛直肠畸形等;③肛直肠直接损伤。
大便失禁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2.内镜检查 观察肛门直肠或结肠有无畸形、瘢痕、肛管皮肤及直肠黏膜有无糜烂、溃疡,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直肠息肉、直肠癌及肛管直肠癌等。
3.排粪造影检查 通过对用力排粪、提肛、静息等动态观察,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通过提肛可以保留,说明肛门括约肌有一定功能;如灌入直肠的钡剂不由自主地流出,说明肛门失禁。
4.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大便失禁患者表现出肛管直肠内的压力降低,频率减慢或消失;肛管收缩压下降;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消失。如溃疡性结肠炎致大便失禁患者直肠顺应性明显下降。
5.直肠感觉测定 是将4cm×6cm大的带有导管的球囊置入直肠,然后向球囊内注入水或空气,正常直肠的感觉阈值是45ml±5ml,如为神经性的大便失禁患者,其直肠感觉阈值消失。
6.球囊逼出试验 如直肠感觉迟钝,正常容量不能引起排便反射,不能将球囊排出。此检查既可用来判断直肠的感觉是否正常,又可判断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如肛门括约肌受损无括约功能,而球囊可自行滑出肛门,或轻微的增加腹压后即可将球囊排出。
7.盆底肌电图检查 该检查可以了解括约肌缺损的部位及范围。
8.肛管直肠内超声检查 通过肛管直肠内超声可以清楚地显示肛管直肠的各个层次,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可以协助肛门失禁的诊断。如观察内括约肌是否完整,外括约肌是否有缺损,以及缺损的部位及范围。该检查不但可以协助诊断,而且为手术切口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痔疮会癌变吗
内痔核出血,通常有自愈倾向,如果解除了诱因,3、5天之内大多数能自行停止,但若因硬便或异物致痔粘膜破损,或导致痔疮出血的诱因如便秘、熬夜、喝酒、吃辣椒等未解除,则出血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如此一来由少积多,就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而引起头晕、目眩、气喘、心悸、乏力等症状,甚至导致对多个器官及系统的功能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痔疮如在初期失治,就会逐渐发展到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期,痔核会从肛门脱出来。这时,粪便或粘液也会自动流出,无法控制,污染肛门,引起肛门搔痒症。由于痔核总是露在外面,有时就会造成细菌感染,引起肿痛不适,甚则卡在肛门口,缺血坏死,疼痛剧烈,这就是“嵌顿痔”。
痔疮不会发生癌变,但在临床上常见到有一些痔疮患者合并肛管直肠癌。一些研究表明有肛瘘、肛裂、肛窦炎、肛周脓肿和痔疮病史的患者,有较高的肛管直肠癌发生率,一般认为是由于这些疾病的慢性炎性分泌物长期刺激肛管直肠而引起的。所以发现痔疮或其他肛管直肠疾病时都宜及时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痔疮早期判断方法
诊断
根据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境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
如稍有可疑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
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
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痔疮患者不可弃痔不治
痔疮久患不治会引起不良后果,如脱出、肿痛、便秘、坠胀感、总有便意感等等,其中最严重的要数贫血。一般来说,痔疮在排便时的出血量很少,或者较多但不痛,所以很多人置之不理放任不管。内痔核出血,常有自愈倾向,如果解除诱因,3、5天之内大多数能自行停止,但若因硬便或异物导致痔粘膜破损,或导致痔疮出血的诱因如便秘、熬夜、喝酒、吃辣椒等未解除,则出血会持续较长时间。如此一来由少积多,就会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而引起头晕、目眩、气喘、心悸、乏力等症状,甚至会对多个器官及系统的功能产生很大不良影响。
痔疮如在初期错失治疗,会逐渐发展到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期,痔核会脱出。这时粪便或粘液也会自动流出,无法控制,污染肛门,引起肛门搔痒。由于痔核总是露在外面,有时就会造成细菌感染,引起肿痛不适,甚则卡在肛门口,缺血坏死,疼痛剧烈,这就是“嵌顿痔”。
痔疮不会发生癌变,但在临床上常见到有一些痔疮患者合并肛管直肠癌。有研究表明,有肛瘘、肛裂、肛窦炎、肛周脓肿和痔疮病史的患者,有较高的肛管直肠癌发生率,一般认为是由于这些疾病的慢性炎性分泌物长期刺激肛管直肠而引起的。所以患上痔疮,要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严重。
小儿大便失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溃疡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引起肛管炎时就会导致发病。
2、外伤: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以及肛管直肠手术的损伤,如肛瘘、痔、直肠脱垂、直肠癌等手术损伤了肛门括约肌致大便失禁。
7岁孩子大便失禁怎么办
肛门直肠畸形,肛门直肠本身及盆腔结构均发生改变,且直肠盲端越高,改变越明显,越复杂。高位畸形时直肠盲端位于盆膈之上。其间充满脂肪组织,肌纤维走行异常紊乱。其病因主要与畸形伴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组织结构的缺陷有关。
由于外伤损伤了肛管直肠环,使括约肌失去了括约功能而至大便失禁。如刺伤、割伤、灼伤、冻伤及撕裂伤等。
神经系统病变多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梗死、脊髓肿瘤、脊髓结核、马尾神经损伤等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肛管直肠疾病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肿瘤;如直肠癌、肛管癌,克罗恩病侵犯到肛管直肠并累及到肛门括约肌时,或直肠脱垂引起的肛门松弛,以及肛周的严重瘢痕影响到肛门括约肌,使肛门闭锁不全时均可引起大便失禁。
建议最好还是要带孩子到医院去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肠道检查,如果确定是有一些肛肠科的问题,最好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孩子如果经常大便失禁的话,不仅身体健康不好,而且有很多的细菌,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和心理成长。
肛门附近有息肉是什么疾病
肛门长个肉疙瘩是很多患者常咨询的肛门异常症状,且常被误认为是痔疮,滥用痔疮膏治疗,或是不治疗而耽误了肛肠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肛门口长个肉疙瘩可能的疾病:
1、痔疮。内痔脱垂、环状混合痔、外痔血栓等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常出现肿块。
2、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或直肠、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俗称脱肛。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气血虚弱,祛除腹泻、便秘、长期咳嗽等诱因。
3、直肠息肉。是直肠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多数息肉是带蒂的圆形或卵圆形的肿物,好发于直肠下端,大便时可脱出于肛门外,大便后回缩。腺瘤样息肉为癌前期病变,若延误治疗可变成直肠癌。
4、恶性黑色素瘤。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源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的黑色素细胞的恶性变。其形态呈菜花状或溃疡型外观,常有肛门坠、胀、痛等不适,极易误诊为痔。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根治手术及区域性淋巴结清扫,并配合免疫治疗,提高疗效。
5、直肠癌。在直肠癌延误诊断的病例中,有80%是由于未做直肠指诊,因便血而误认为内痔。正确识别痔与恶性肿瘤的特征以避免误诊,并及早实施根治性手术。对于肛门长个肉疙瘩如何治疗,应先期检查确诊,之后再对症治疗。如果您还有任何的疑问,可以点击咨询。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分析介绍之后,每个人都能够格外的注重,在生活当中对这些疾病的出现大家也不可忽略,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及时发,及时治疗这些疾病问题,那么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就会产生比较多的影响。
肛管癌的病理学特征与转移途径分析
1.病理学 肛管是内,外胚层交接之处,所以肿瘤组织学来源较为复杂,大致分为3大类:上皮细胞肿瘤(如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等),非上皮细胞肿瘤(如肉瘤,淋巴瘤等)和恶性黑色素瘤。
肛管癌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2/3以上,按细胞分化程度分高,中和低分化癌,少数为腺癌,至于肉瘤和淋巴瘤在肛管区少见,恶性黑色素瘤在肛管直肠肿瘤中不足1%,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统计肛管直肠肿瘤574例中,仅有4例黑色素瘤,占0.7%,但其恶性度极高,生长快,迅速转移至区域淋巴结和其他脏器,预后甚差。
肛管癌扩散途径主要是淋巴道转移,而且主要是沿直肠上动脉向上方转移至直肠旁淋巴结,汇成直肠上淋巴结,继而转移到肠系膜下动脉周围,肛管癌亦可向侧方淋巴转移至髂内,髂总淋巴结,向下方转移主要向前经过会阴及大腿内侧部皮下组织到达腹股沟浅淋巴结,少数向后沿臀部外侧经两侧髂嵴进入腹股沟浅淋巴结,最后均汇至腹股沟深淋巴结和髂外,髂总淋巴结,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常可成为第1站淋巴结转移,与直肠癌有所不同,其次,肛管癌局部扩散可侵入肛门括约肌,阴道后壁,会阴,前列腺和膀胱,造成肛管阴道瘘或肛管膀胱瘘,所以在行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治疗肛管癌时,会阴部切除范围应较直肠癌手术时广泛,肛管癌第3条扩散途径是经血道至肝,肺,骨,腹膜等。
怎样辨别痔疮
根据内痔的典型症状和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直肠癌
临床上常将下端直肠癌误诊为痔,延误治疗。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仅凭症状诊断,未进行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此在痔诊断中一 定要做以上两种检查。直肠癌在直肠指诊下可扪到高低不平硬快,表面有溃疡,肠腔常狭窄,指套上常染有血迹。特别要注意的是内痔和环状痔可与直肠癌同时并存,绝不能看到有内痔或环状痔,就满足于痔的诊断而进行痔的治疗,直至病人症状加重才进行直肠指诊或其他检查而明确诊断,这种误诊、误治的惨痛经验教训,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值得重视。
2、直肠息肉
低位带蒂的直肠息肉,若脱出肛门外有时误诊为痔脱垂,但息肉多见于儿童,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
3、肛管直肠脱垂
有时误诊为环状痔,但直肠脱垂粘膜呈环形,表面平滑,直肠指诊时括约肌松弛;环状痔的粘膜呈梅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根据病史和肛门物理检查,肛管直肠指检和肛门镜检,参照痔的分类作出诊断。如不能确诊应进一步检查,以除外结、直肠、肛管的良、恶性肿瘤及炎性疾病。
放射性直肠炎的病因诊断
妇女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及肛管直肠癌,应用放射性镭、钴、铯等进行照射治疗,这些放射性原素对癌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损害直肠粘膜时,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所以因放射治疗造成的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较多见的。 有镭照射治疗史,大便带脓血、粘液和脱落的坏死组织。直肠镜下可见肠壁充血、肿胀呈赤褐色,或已浸润、变硬、坏死、溃疡、穿孔,最后形成狭窄。病理检查可见细胞急速分裂,纤维组织肥大,血管、淋巴管扩张,管壁变性,应与恶性肿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