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捏脊可治营养不良

捏脊可治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婴幼儿常见的慢性营养障碍疾病,多因哺乳不足、喂养不当、饥饱不均、慢性腹泻、寄生虫或细菌感染、病后失养等所引起。

小儿营养不良,轻者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面黄肌瘦、啼哭不安、精神不振,或伴有发热(以手掌心较甚);重者可见面色萎黄、皮肤毛发干枯、肌肉消瘦、头大颈细、腹部胀大、青筋暴露、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甚至有发育停滞、腿软不能行、出齿延迟、鸡胸、龟背等严重症状。

采用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营养不良,一般20—30天即可收到明显效果,比药物治疗经济、简便,而且儿童乐于接受。

操作方法简介如下:让小儿伏在大人的怀抱或大腿上,也可趴在床上,松解或脱去上衣,暴露整个背部,操作者沿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食指和拇指从尾骶骨(长强穴)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然后将皮肤慢慢地向前捏拿。就这样一边捏一边拿,一直推到颈下最高的脊椎部位(即大椎穴)算作一遍。由下而上连续捏拿3 —5遍,此才算作一次。第二或第三遍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斜上方提起。如提法得当,可在第二至第五腰椎处听到轻微的响声。推捏最后,再用双手拇指在腰部两侧的肾俞穴(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上揉按一会儿。此法最好在晨起进行,每日一次。

脾俞怎么找最简单 艾灸脾俞主治疾病

1.消化系统可治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急慢性肠炎,痢疾,泄泻,肝炎,黄疸,肝脾大,胃痉挛。

2.治慢性出血性疾病,贫血,子宫下垂。

3.治营养不良,水肿,四肢沉重,失眠,喘息。

4.治荨麻疹,湿疹。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推拿捏脊法

宝宝出现营养不良时,家长可为宝宝做推拿捏脊法,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脏腑调和的作用,调节宝宝脾胃功能,改善营养不良症。具体做法是:两手沿着孩子的脊柱两侧由下而上连续捏提肌肤,从尾骨下端开始,直至低头时颈后隆起最高处下方。孩子的肌肤娇嫩,家长可预先在手上抹一些凡士林。每次捏脊3~6遍,每天或隔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可休息一周后再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

吃木耳的功效 补全身都是宝能滋补强身

木耳菜还有滋补强壮的功效,全草可用于久病体虚,头晕;根部治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花治乳头破裂,水痘等。

捏脊可以治什么病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如果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夜啼、睡眠不安中医有句古话:胃不和则卧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遗尿、多汗通过捏脊来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小儿捏脊有什么作用

小儿捏脊对提高孩子健康程度方面有许多的作用,比如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

1、小儿捏脊疗法非常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2、肺系疾病孩子反复感冒、咳嗽,西医称为免疫功能低下,中医则认为是小儿卫外功能薄弱,阴阳不调。捏脊通过刺激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3、夜啼、睡眠不安。捏脊疗法能调理脾胃,使之正常运转。脾胃功能正常了,孩子就不会有腹胀、腹痛、胃脘饱胀的现象,自然能够安然入睡了。

4、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小儿捏脊还可以提高其智力,捏脊可使孩子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

5、小儿捏脊会大大刺激人体脊柱两侧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能起到防遗尿、止汗的作用。

葡萄干可以缓解孕吐

葡萄干可以缓解孕吐。 葡萄干内含大量葡萄糖,对心肌有营养作用,有助于冠心病人的康复,由于钙、磷、铁的相对含量高,并有多量维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妇女及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可补气血、暖肾,对贫血、血小板减少有较好疗效,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有较好的滋补作用。

葡萄干可以缓解孕吐。葡萄干30克加大枣15克加水煎服,可治胎动不安,葡萄干30克加生姜皮10克加水煎服,可治营养不良性水肿;葡萄干30克加南瓜蒂加水煎服,可治胎气上逆引起呕吐,葡萄干30克加去皮和芯的莲子90克熬煮,或葡萄干、荸麻根各30克加莲子60克水煎服,均可治胎动不安。葡萄干可加糯米、白糖制成葡萄粥,能益气血、强筋骨、除烦渴、利小便,适于治疗气血虚弱、肺虚咳嗽、小便淋沥、浮肿等。

葡萄干可以缓解孕吐,还可以安胎作用,所以,孕妇可以适当的是一些葡萄干。

捏脊背的功效与作用 捏脊背主治疾病

捏脊具有良好的祛病健身效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儿保健和防治疾病等方面。

捏脊可以防治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腹痛腹泻,食积疳积等多种疾病,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智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甚至婴儿断奶都可以用到此方法。

相关推荐

捏脊的正确手法图

一般被按摩者取俯卧或侧卧位,以舒服为主,常规的捏脊方法有以下两种: 1.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相对应用力,捏住脊柱两侧肌肉,拇指在后,另三指在前,三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捏脊可以从尾骶骨处开始,缓慢向上推移,至颈后枕部为一遍。 2.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相对,夹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每捏一次,向上推移一点,捏时从尾骶骨处开始,逐渐推移向颈后枕部为一遍。

牛肾的功效与作用 促进发育

牛肾营养丰富,小儿吃牛肾可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A、铁等,对防治营养不良、提高视力,防止夜盲、促进骨骼成长、促进皮肤粘膜生长,使皮肤湿润、细嫩、牙齿坚固、缺铁性贫血等。

甲营养不良如何根治 刺激疗法

甲营养不良可以通过中医治疗,其中捏脊、扒拿针剌疗法就有很好的效果,主穴有四缝、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和中脘、脾俞、大肠俞等。

春季助长推拿方法 春季助长第八步:捏脊

功效:脊柱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捏脊可刺激五脏背腧穴(心、肝、脾、肺、肾)。五脏皆调,自然可以活气血,调节睡眠。 位置:脊柱两侧1.5寸。 手法:捏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拇指在前,拿-提-捏-放,左右交换,波浪状前进。捏的时候,拇指向前,与食指轻扣在一起,用食指的指间关节轻轻地贴着皮肤,用拇指轻轻提着皮肤。捏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皮肤的松紧度和胖瘦程度,做到拿捏有度。

缺钙会脱发吗 营养不良导致脱发

头发的生长和寿命是取决于人体的营养状况,营养健康状况很好的人一般很少掉头发,而且头发的质量也较好,若果出现严重的掉发、脱发的状况,建议先去医院做一个微量元素的测定,缺啥补啥,防治营养不良引起脱发。

消瘦吃什么好 黄精炖瘦肉

食材:30克黄精、100克瘦猪肉、适量调味品。 做法:将猪肉洗干净切成丝,然后加淀粉、酱油、料酒等勾芡;将黄精洗干净,加水煮沸后,放入猪肉丝,等沸后放入食盐、猪脂、味精等适量,煮沸即可。食肉饮汤吃黄精,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滋养五脏。主治营养不良、虚弱消瘦者。

孕妇可以吃花生 花生的营养价值

性平,味甘;入脾、肺经。润肺、和胃、补脾。治燥咳,反胃,浮肿,脚气,乳妇奶少,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之功效。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病症。

羊肾的功效与作用 促进发育

羊肾营养丰富,小儿吃羊肾可以补充蛋白质、维生素A、铁等,对防治营养不良、提高视力,防止夜盲、促进骨骼成长、促进皮肤粘膜生长,使皮肤湿润、细嫩、牙齿坚固、缺铁性贫血等。

脾虚吃什么 脾虚之按摩调理

捏脊疗法早在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通过捏脊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其健脾和胃的功效明显,对因脾虚所导致的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等症状效果佳。 操作方法:双手沿着脊柱两旁,又下而上的连续挟提脊柱周围的皮肤,双手交替向前边捻动。每捏三下将皮肤提起一下,注意力度使用,不可拧转;并且必须直线由尾骶部向上推至颈枕部。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方3寸处,每日用拇指指腹俺有50-100次,能够刺激穴位,达到健脾和胃,调中理气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效,是

宝宝积食按摩治疗

一、按捏疗法:简单易学的消食推拿 当宝宝积食或消化不良时,妈妈可以给孩子捏捏积。捏积是儿科常见的治疗方法,因为捏的部位为脊椎,也被称为“捏脊”,可以治疗多种常见疾病,包括小孩厌食、腹痛、呕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气急躁、睡不踏实、爱哭闹等。以下是按捏疗法的步骤,妈妈们,赶紧动手学一学吧! 1、捏脊:让宝宝面孔朝下平卧,家长用两只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3、摩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