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怀孕期间如何控制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人怀孕期间如何控制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准妈妈应该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好习惯,在治疗初期,可能需要需要每天监测5-8次,分别在餐前,餐后,空腹以及夜间,经过治疗,血糖比较稳定之后,可以减少监测的次数,但是每周仍然要监测一天。
高血糖的自我监测诊断方法
关于血糖监测,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迷茫。“熟悉”是因为血糖监测伴随着糖友的病程,而“迷茫”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血糖监测的诀窍。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之一,由于受年龄、病情、顺从性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病人往往很难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这样做能够准确地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血糖仪可以让我们随时监测血糖,把握自身的微小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奏、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种治疗的效果,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强化控制血糖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科学地监测血糖,成为糖尿病患者必须关注的热点。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血糖仪的准确性也是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可以采取用血糖仪测量您的毛细血管血糖(指尖血),同时抽取静脉血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糖,两种方法的血糖结果应该接近,误差应小于15%。血糖试条是影响血糖仪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有的血糖试条采用瓶装,试条瓶打开后试条必须在3~4个月内使用完,有的血糖试条采用单片铝箔包装,不易受潮,有效期长达一年。
所有的血糖仪均需要适当的保养,有的血糖仪需要更多的清洁和维护,需要更换专用电池,这也是购买仪器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购买血糖仪,贵的并一定是最好的;最适合您使用的,才是最好的血糖仪。拥有适合您的血糖仪,就为科学监测血糖奠定了基础。
2、选对“时辰”准确测血糖
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血糖监测的时间应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等。
同时,对于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时间点也有所侧重,例如新诊断的患者往往需要规律监测一段时间的血糖,从而指导治疗,一般每天应坚持测4-7次。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至少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增加监测次数。
温馨提示:“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高血糖患者怎么护理效果好
1、很多的时候自我的放松和情绪的相应调节,其实都是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一部分的压力的,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2、患者们必须要增加血糖的监测然后还要进行很多的检测,如果您的血糖超过了医生为您制定的血糖范围时,您就需要每两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血糖降至正常为止。这样做可以帮助您调整治疗来更快地将血糖降至正常。
3、一定要调整用药的方式,增加药量、增加服药次数或加用另一种降糖药,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但是当这些做法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水平时,就提示我们有必要调整用药了。
4、饮食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食物有助于血糖达标。由于一种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会因人而异,所以为了弄清楚某种食物对您的血糖究竟有怎样的升高作用,要多测几次血糖来进行比较。
5、积极治疗其他疾病,感冒、感染等问题都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的增多,这将会导致血糖的升高。
6、增加活动量或进行更多的运动锻炼,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
7、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随人对环境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也随应用药物的敏感性而波动,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血压水平均是有必要的,如果不去监测,不知不觉,等到高血糖而导致肾脏出现问题而去解决,有点为时过晚,部分病人在治疗初期重视,随时间的推移,重视性下降,自认为服药控制正常,这样耽误了良好的治疗时机。部分病人只化验空腹血糖而不去监测餐后血糖,忽视了占人一天生活24小时2/3的时间都处在餐后高血糖状态的监测。也漏诊了部分以餐后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早期糖尿病病人,一经发现患就有糖尿病时已经是肾脏病变的病人了。
8、合理饮食,进行饮食蛋白质摄入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观察到,高蛋白饮食可增加肾小球的血流量和压力,加重高血糖所引起的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没有尿蛋白的病人要求蛋白的量为一天每公斤体重0.8克,对有尿蛋白出现的病人要求一天每公斤体重0.6~0.8克饮食对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可使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减慢,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入量以保证有足够的热量,避免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增加增加肾脏排泄负担。另外,减少各种高热量油榨食品和粗蛋白的摄入,有利于肾脏的保护。这也是糖尿病肾病的护理措施。
如何治疗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的糖尿病,是指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患有妊娠糖尿病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的选择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那么如何治疗妊娠糖尿病呢?很多患者都会问,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如何治疗妊娠糖尿病?介绍如下;
1、饮食控制。8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仅需饮食控制就能维持正常血糖,主食应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早餐量宜少,少吃含淀粉类食品,多摄入富含纤维素食品。
2、控制血糖。妊娠期糖尿病如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合并症,胎儿宫内情况正常,可在接近预产期终止妊娠,若血糖一直控制不满意,且合并高血压疾病、血管疾病、胎盘功能不良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3、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定期监测血糖,如经严格饮食控制血糖仍不正常时,需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4、孕妇监护。除一般的产前检查外,孕妇还需进行肾功能监护、眼底检查、监测血压、结合B超观察宫底高度变化,及时发现巨大胎儿或者羊水过多。
5、胎儿监护。显性糖尿病患者孕18-20周常规B超检查,核对孕龄并排除胎儿致命性畸形,孕晚期应定期复查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羊水过多。还应进行彩超检查及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还需进行胎盘功能测定、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测定。羊膜腔穿刺了解胎肺成熟度及促胎肺成熟处理。
以上简要介绍的就是如何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知识,希望患者朋友及时的了解,及早的治疗,保证孩子和自己的健康,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温馨提示:妊娠期糖尿病症状有哪些我们要及时的了解,清楚症状及时对症治疗,让治疗更加的有效果,争取早日身体健康。
4个方法让你远离妊娠糖尿病
1、控制饮食
怀孕后,很多孕妇都会进行大补,认为多吃就能够“一人吃两人补”,多吃可以为胎儿补充更多的营养。事实上,妊娠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宜一次性吃太多的东西,因为一旦摄取过多的醣类,就会导致血糖飙升,进而间接影响胎儿的血糖。因此,在饮食上,建议孕妇最好坚持少吃多餐,摄取足够的热量就好,切勿过量饮食。
2、适量运动
孕妇怀孕期间常常会出现排便不顺的情况,有的人会选择吃水果干来补充纤维物质,然而很多时候腌制的水果干里面会含有大量的糖分,进食过多会导致血糖失控,最好少吃。建议孕妇可适当进行运动,这样不仅有益胎儿的成长,也能改善排便不顺的状况。
3、药物治疗
目前很多降血糖的药物都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且不影响胎儿健康,建议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这样才能保障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不受影响。
4、定时监测
孕妇要定期进行妊娠糖尿病的筛查,如果在孕期内不能发现患有妊娠糖尿病,就会严重影响胎儿健康,导致先天畸形、唐氏儿、新生儿低血糖等现象。已经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患者则要定期监测血糖的波动,一旦出现血糖失控的现象,就要注意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的控制。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以往并没有妊娠糖尿病的患病史,孕妇在怀孕期间也要注意进行筛检和自我监测,以防万一,确保自身以及胎儿的健康。
有没有人知道糖尿病人怀孕期间如何控制血糖
饮食调节控制血糖
孕 妈妈不仅自己需要营养,还要为宝宝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因此饮食调节对糖尿病孕妈妈控制血糖尤为重要,可以请医生或营养专家根据自身升高,年龄,体重活动强 度计算每天需要摄入的总热量,然后根据处于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做出相应调整,计算糖类,蛋白质,脂肪三类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并严格按照分布原则安排到饮 食中去。
1、孕期控制血糖可以吃什么
糖尿病孕妇一般需要摄入的营养物质分布为糖类占50%-60%,蛋白质占20%-30%,脂肪占30%-40%。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五谷,根茎及豆类为主要来源,尤其是含纤维素高的燕麦片,糙米,全麦面包更佳。
水果中的草莓,菠萝,猕猴桃含可溶性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高,可以优先选用;香蕉,甘蔗,葡萄等含糖量高,不宜食用。
绿叶蔬菜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而且含糖量低,有助于清肠通便,可以多吃。
孕期蛋白质摄取量要充足,应该多吃鱼,蛋类,牛奶和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糖类,蜂蜜,巧克力,甜点等双糖,多糖食物应该避免。
喝水选择喝白开水,含糖饮料,果汁,碳酸饮料,含酒精饮料不可以喝。
2、少吃多餐控制血糖
每天要少吃多餐,最好分4到6次进食,睡前可以进食一次,以保证胎儿营养需求,这样既能保证每天营养摄入总量,又不会因为一餐吃太饱导致血糖升高。
3、正确摄取糖类
糖类的摄取是为提供热量,维持代谢正常,并避免酮体产生,不要误以为不吃淀粉类就可以控制血糖或体重而完全不吃饭,而是要尽量避免加有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冰糖,蜂蜜,麦芽糖的含糖食物和饮料,以避免餐后血糖快速升高。
4、注意蛋白质摄取
如果在孕前已经摄取了足够营养,妊娠期就不需要额外增加蛋白质摄入量,妊娠中期,后期每天需增加的蛋白质量为6克和12克,其中一半来自牛奶,红色肉类,鱼类,豆腐,豆浆等豆制品,蛋类,孕妈妈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能获取足够蛋白质和钙质,但是不要过量。
5、多摄取膳食纤维
在可摄取的分量范围内,多摄取高膳食纤维,如用糙米或五谷米饭代替白米饭,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可以延缓血糖升高,帮助控制血糖,也比较有饱腹感,但水果不可以过量食用。
6、定期监测血糖
糖尿病准妈妈应该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好习惯,在治疗初期,可能需要需要每天监测5-8次,分别在餐前,餐后,空腹以及夜间,经过治疗,血糖比较稳定之后,可以减少监测的次数,但是每周仍然要监测一天。
脑动脉硬化症应该如何预防
①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效地监测,选用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钙通道拮抗药和利尿药等控制血压;
②保持血胆固醇水平在5.20~6.24mmol/L的临界水平以下调节饮食适当选用各种降脂药如他汀类等;
③定期监测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应有效控制糖尿病;
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增加户外运动,减少体重,均衡饮食,保持心理平衡等。
诊断患有糖尿病的方法是什么
很多人如今都在定期监测血糖,这其中不仅包括糖尿病患者,还包括很多不是糖尿病的人,因为他们很害怕会得糖尿病,所以他们也要定期监测血糖,他们认为监测血糖就能确诊是不是糖尿病。
据过去相关资料显示,空腹血糖值偏高者有9%的人会在5年内患上糖尿病,如果血糖值偏高且糖化血红蛋白值偏高者则患上糖尿病几率为38%,所以这是为何将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列入糖尿病预测方法中的原因。
糖尿病预测新方法包括血糖测试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其中血糖测试值:空腹血糖值在3.9~6.1mmol/L范围内,餐后血糖小于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应该为5.6%,一旦超过6.3%即可诊断糖尿病。
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们在平时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关于疾病的疑问在心中吧。接下来请看下文详细解说。
一旦确诊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襄樊市中医院糖尿病科医生李宝华提醒读者:糖尿病患者应正确进行血糖监测,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定期检测血糖,尤其是血糖控制不稳定、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更应及时监测血糖。
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选择合适的血糖仪 一般应选择知名度高、精确度高的血糖仪,最好是定血糖仪,以免影响测量值,导致用药不准确。
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掌握测血糖时间 每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监测血糖;如有空腹高血糖,应监测夜间血糖。血糖控制良好或稳定的病人每周监测一天或两天。具有良好并稳定血糖控制监测的次数可更少。血糖控制差或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患其他急性病患者应每天监测直到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分泌剂的患者应每日监测血糖1~4次。
自测血糖要注意什么---测血糖的正确方法 先洗净双手,并下垂一会儿,使血液流向指尖,便于采血。用消毒棉球消毒被采手指,晾干,指端侧面取血(因其神经分布相对少,可减轻患者疼痛)。采血完毕,干棉球压迫止血。
当血糖出现异常高或异常低时,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以调整用药
以上便是我们为你提供的详细内容,相信在对你心中的疑问一定有很大的帮助吧,祝你早日康复。
孕妇糖尿病治疗
1、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定期监测血糖,如经严格饮食控制血糖仍不正常时,需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2、孕妇监护
除一般的产前检查外,孕妇还需进行肾功能监护、眼底检查、监测血压、结合B超观察宫底高度变化,及时发现巨大胎儿或者羊水过多。
3、胎儿监护
显性糖尿病患者孕18-20周常规 B超检查,核对孕龄并排除胎儿致命性畸形,孕晚期应定期复查B超,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羊水过多。还应进行彩超检查及时发现先天性心脏病。还需进行胎盘功能测定、胎心监护、脐动脉血流测定。羊膜腔穿刺了解胎肺成熟度及促胎肺成熟处理。
4、妊娠期糖尿病如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合并症,胎儿宫内情况正常,可在接近预产期终止妊娠,若血糖一直控制不满意,且合并高血压疾病、血管疾病、胎盘功能不良时应及时终止妊娠。一般糖尿病孕妇剖宫产率在50%以上。
5、饮食控制
8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仅需饮食控制就能维持正常血糖,主食应少量多餐,每日分5-6餐,早餐量宜少,少吃含淀粉类食品,多摄入富含纤维素食品。
6、新生儿处理
所有新生儿均按早产儿处理,注意保暖和吸氧,提早喂糖水,提早喂奶,监测血糖变化,并检查新生儿有无畸形。
7、产后随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1/3可能发展为显性糖尿病,因此产后1周内查空腹血糖以判断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产后2月复查OGTT,正常者每2年检查一次血糖,若有症状提前检查。
胎儿过大如何处理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孕妇怀巨大儿的机率也比别的孕妇要高许多。因此如果孕妇孕期血糖高,要严格控制血糖,并要定期监测血糖,糖类、淀粉类少吃,多活动,多食蔬菜。血糖高时,可通过药物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