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冬天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的主要材料是艾叶和艾条,而艾叶艾条性温热,将其用来进行艾灸,可以疏通经脉,同时为身体积蓄阳气,避免冬天时身体阳气不足而被寒气所伤,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好处。
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低头族,玩手机的时候通常长久坐着不动,久而久之,脖颈、腿部等经脉会出现淤堵的情况,这时候进行艾灸可以帮助促进人体气血流通、疏通身体经络的作用,调和身体脾肺器官的机能、健脾和胃。
身体的督脉、膀胱经、带脉都会循行于腰部,冬天进行艾灸对这些经络都有温通作用,俗话说“经络通则百痛不生”,冬天艾灸命门、肾俞、腰阳关等补阳益肾的大穴,具有很好的补阳益肾功效。
慢性咽炎艾灸哪里
取穴: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是该穴。
艾灸功效:固表屏风。
主治:咳嗽,喘逆,咽喉肿痛,恶寒发热,自汗,盗汗,感冒等症。
取穴: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艾灸功效:止咳,平喘,化痰。
主治: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打嗝,呕吐,神经性呕吐等症。
取穴:采用仰卧或正坐,膝关节屈曲,脚掌平踏床面或地面,以手扶患者侧踝关节前面,中指指端从内踝尖垂直下滑,至骨沿凹陷处定穴。
艾灸功效:利咽通便。
主治:咽喉干燥,失眠,惊恐不宁,目赤肿痛等症。
慢性咽炎艾灸哪里
大椎穴
取穴:俯伏或正坐低头,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是该穴。
艾灸功效:固表屏风。
主治:咳嗽,喘逆,咽喉肿痛,恶寒发热,自汗,盗汗,感冒等症。
天突穴
取穴: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艾灸功效:止咳,平喘,化痰。
主治: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打嗝,呕吐,神经性呕吐等症。
照海穴
取穴:采用仰卧或正坐,膝关节屈曲,脚掌平踏床面或地面,以手扶患者侧踝关节前面,中指指端从内踝尖垂直下滑,至骨沿凹陷处定穴。
艾灸功效:利咽通便。
主治:咽喉干燥,失眠,惊恐不宁,目赤肿痛等症。
冬天艾灸几天一次最好 冬天艾灸的最佳时间
冬天艾灸最佳时间是中午。
艾灸可以补充身体阳气,因此中午做艾灸再好不过了。一天当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阳气升发,到中午午时最旺,而后逐渐减退,因此,需要补益阳气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时段进行艾灸。
冬天为什么不艾灸
现在冬天可以艾灸。
以往到了冬天天气较为寒冷,而艾灸的过程中需要脱掉衣物,如果没有做好保暖工作的话,进行一次艾灸之后,反而人体容易受到寒邪入侵,导致机体不适,但现在冬天保暖措施相对较为完善,艾灸的时候有空调、暖气、烤炉等热设备提供,不用担心受寒着凉的问题,是完全可以放心艾灸的,而且冬天艾灸还可夏病冬治,补阳藏阳,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时机。
头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头痛艾灸常用穴位
取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取穴。
艾灸功效主治: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安神定志,升阳举陷,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
取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主治: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取穴:在足背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
艾灸功效主治:清肝明目,熄风镇惊。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取穴:足背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取穴。
艾灸功效主治:燥湿生风,主治头痛,失眠,腰痛,全身胀痛,甲状腺肿大, 肝炎,闭经,胆囊炎,胆结石。
取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恩凯,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手食指搭在另一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主治头痛,咳嗽气喘,感冒,咽喉痛。
头痛艾灸哪个部位
百会穴
取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取穴。
艾灸功效主治: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安神定志,升阳举陷,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
行间穴
取穴:在足背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
艾灸功效主治:清肝明目,熄风镇惊。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涌泉穴
取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主治: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冬天晚上艾灸好吗
冬天晚上可以艾灸。
虽然老人信奉冬天收敛的观念,但是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有些冬天也会有室内暖气,况且,冬天艾灸也是可以的。从保健的说法来看,秋冬艾灸是极好的保健养生方法,长时间坚持施灸,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让身体愈加的健康。
输卵管堵塞艾灸哪里
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功效:具有滋阴壮阳、补益肾元,使之精力充沛、益精聪耳的作用。
天元穴: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艾灸功效: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气穴:该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关元穴左右一指宽处。艾灸功效:补益冲任。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艾灸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三阴交: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艾灸功效: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