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温中暑常见的防治措施

高温中暑常见的防治措施

一、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高温天气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气温以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为准。

高温天气作业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没中暑刮痧会红吗 中暑的原因和症状

中暑常发生于夏季或长时间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体质虚弱,过度劳累均可诱发本病。

中医认为:本病乃因暑湿秽浊之气耗伤气阴或蒙蔽清窍所致。

中暑的病情有轻症及重症两种。轻症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口渴、发热不出汗、烦躁不安、全身疲乏、肢体自觉酸痛等。重症病人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有肢体发冷、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全身冷汗,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昏迷、腓肠肌痉挛及四肢抽搐等。

中暑急救

健康常识: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高湿环境中,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气温大于32℃、湿度大于60%的环境中,由于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

此外,在室温较高、通气不良的环境中,年老体弱者、肥胖者、儿童及孕产妇耐热能力差,也易发生中暑。

中暑者一般表现为体温升高、乏力、眩晕、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脉搏和呼吸加快,面红不出汗、皮肤干燥,重者出现高热、神志障碍、抽搐,甚至昏迷、猝死。

为了避免中暑,在高温天气,应做到:对年老体弱等重点人群应重点保护,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室内要通风,尽可能把室温降至 26~28℃,室内外温差在8℃以内。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膳食的调配,饮食宜清淡,多饮水。提高对先兆中暑的认识,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出汗、全身疲乏、心慌等症状,应立即脱离中暑环境,及时采取纳凉措施。

急救方法: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高温中暑急救措施有哪些

高温中暑急救措施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脱去或松开外套。若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尽快散热。

3、用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拭全身,同时进行皮肤、肌肉按摩,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或服用人丹、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胶囊)等解暑。

5、一旦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应让病人侧卧,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拨打120电话,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中暑常见的防治措施

1.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合理布置热源,尽量将热源布置于车间外面;以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布置于天窗下面;以穿堂风 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热源采取隔热措施;工作地点易于降温等。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隔热。采取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进行通风 降温,有条件的场所安装空调设施。

2.保健措施:①供给高温作业人员含盐饮料和补充营养,每人每天3-5升含盐饮料,饮料含盐量以0.15%~0.2%为宜。②加强个体防护,为高温作业人 员配备高温防护服、防护眼镜、面罩、手套、鞋盖、护腿等。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工人,应供给耐燃、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短时间在较高温度的场所 作业可穿冰背心(如消防员)。③加强医疗预防工作,对高温作业人员进行就业前和入暑前体格检查,排出职业禁忌症。④组织措施: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遵 守国家高温作业标准。在炎热季节,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加强轮换作业,保证高温作业人员夏季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如何预防运动中暑呢

1、有些人对高温天气极不适应,容易产生敏感并产生有关症状,这些人切忌在高温环境中参加户外运动。这些人包括肥胖者、年老体弱者、体能状态不佳者。

2、正午及以后的两个小时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运动应避开这一时段。

3、注意补充水分,同时补充淡盐水。

4、身体不适最好马上停止运动。

救治措施是:揉捏人中穴,进行降温,补充水分和盐分,可使其恢复神志。如施行以上措施不见效,属重度中暑,应马上送医院诊治。

夏季高温如何防中暑 做好防晒措施

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中午高温避免外出中暑。

中暑的发病原因

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的措施,常易发生中暑。有时气温虽未达高温,但由于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亦可发生中暑。常见易患因素有:

1.环境因素

为必备因素,包括高温、高湿度、通风不良,导致人体获热增多而散热障碍。

2.热适应障碍

慢性疾病、肥胖、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孕产妇、衣着过多、过度疲劳、缺少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脱水等均可干扰机体热适应。

3.机体产热增多

从事重体力劳动。代谢亢进如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机体散热障碍

主要见于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汗腺损伤、皮肤广泛受损(大面积烧伤、硬皮病等)、过敏性疾病以及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等;在湿度较高和通风不良的环境,亦容易发生散热障碍;心血管疾病患者凼心血管调节反应迟钝可影响散热机制。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高温系指温度超过35℃或辐射热强度超过0.5kcal/(cm2·mim)的环境条件。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的产热、散热两个过程一直维持着动态平衡,使体温得以保持相对稳定。在高温或日晒下劳动,一方面使产热量增多,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温度高于体表温度,使机体产生的热不能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方式散出,则发生中暑。

冬天会中暑吗

中暑是指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体内的体温调节出现了紊乱情况。特别是颅脑病患者、老弱人群、产妇尤其容易发生中暑。中暑严重会引起抽搐、死亡、永久性脑损害、肾脏衰竭。

冬天温度不高,一般在室外很难发生中暑的情况。但是冬天室内的温度高,空气流通不良,这也会引发“冬季中暑”。常见的中暑原因有:小孩子保暖过度;洗澡中暑;空气流通差;饮料喝多也会中暑。

冬季中暑在小孩子容易见到。家长给孩子过度的保暖,但是新生儿是通过皮肤散热,一旦被悟得过久,宝宝散热能力受到影响,身体的温度就会升起。这种情况下,婴儿需要加速呼吸排放热量,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水分消耗快,长时间的高热持续,会导致体内环境、新陈代谢紊乱。

相关推荐

肩膀疼的防治措施

1、注意肩膀的防寒保暖 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 2.加强肩膀的功能锻炼 对右肩膀疼的人来说,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门球,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3

什么措施可预防中暑

一、改革生产工艺过程 1、隔热措施:如采用隔热材料、水箱或循环水门以及空气夹层墙等。 2、通风降温措施:如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或在隔热密闭的基础上安装空调设备等。 二、加强个人防护 尤其是特殊高温作业工人,应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防热服装(头罩、面罩、衣裤和鞋袜等)以及特殊防护眼镜等。 三、卫生保健措施 1、就业体检及热适应训练,逐步建立、健全高温作业工人健康档案,对发现有高温禁忌证者,应给予适当的防治处理和做出能否继续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能力鉴定。 2、注意补充营养及合理的膳食制度。 3、供应高温饮料

湿疹的防治措施

因为湿疹的病发原因有很多,很多患者不知道用什么药好,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湿疹的湿疹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湿疹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患上湿疹不仅会损害患者的皮肤还会影响患者的心情,所以怎样做好湿疹的防治工作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来具体说一说湿疹的防治措施。 1、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脱位常见的预防措施

首先关节脱位(dislocationofjoints)是指组成关节的各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应关系。临床上可分损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及病理性脱位。关节脱位后,关节囊、韧带、关节软骨及肌肉等软组织也有损伤,另外关节周围肿胀,可有血肿,若不及时复位,血肿机化,关节粘连,使关节不同程度丧失功... 预防及护理介绍: 一、预防 对本病的预防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劳动保护,防止创伤发生,体育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动作,防止损伤,对儿童应避免用力牵拉。

宝宝中暑的急救措施 降温

迅速降温,使宝宝的体温降至38度以下,避免损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具体做法是:患儿头部可捂上冷毛巾,或给宝宝洗温水浴。等宝宝的体温降下来后,就要把这些措施去除,以免矫枉过正。

中暑的急救方法

1、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 应当迅速地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最好选择附近通风阴凉处,然后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同时让其双脚提高,这样有利于增加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 2、户外高温中暑的急救方法:给患者降温 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要注意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 注意:不要快速地给患者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的时候,就要停止吹风洒冷水等强制性降温方法。 3、户外高温

月子期间中暑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产妇生完宝宝之后,由于我国的习惯,都要在家坐月子。有些旧的风俗因为怕产妇产后受风而要求产妇所在的室内必须关闭门窗,孕妇也要在家里穿着长衣长裤,盖被包头,使得身体长期处于一个高温状态。但是在炎热的夏天如果也这么做,就会严重影响产妇出汗散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而出现高热、意识丧失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身体内的大量热量排不出体外羁留在体内,体内热积蓄过度而引起高热,从而发生中暑。 中暑一般分为三个时期:①先兆中暑:这个时期的中暑症状还不明显,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中暑了。这时会出现的症状有多汗、心

常见防治阳痿误区

一、大多治疗只治标无法治本。 目前临床中很多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暂时的治疗效果,而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阳痿恢复性功能。这不但和治疗技术本身有关,而且和不当的治疗有关,这些因素使得阳痿的整体治疗陷入困境。 二、没有积极防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性功能障碍性疾病多是一种渐进性疾病,很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有直接关系。如前列腺炎,尿道炎,包皮包茎,白皮龟头炎等,应该重视对这些疾病的防治,以免最后影响到性功能,导致早泄、阳痿发生。 三、只要硬度不够就当阳痿治。 临床中一些男性并非阳痿,只是由于硬度相对不够,一些医生就给予阳痿

中暑的症状

1.先兆中暑症状 一般在高温的环境下就会出现一些给中暑的征兆,例如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3.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

产褥中暑的治疗措施

首先应将患者置于阴凉.通风处,脱去产妇过多衣着,室内温度宜降至25℃;。鼓励多饮冷开水,用冷水.乙醇等擦洗。在头、颈、腋下.腹股沟,胭窝浅表大血管分布区放置冰袋,快速物理降温.按摩四肢,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已发生循环衰竭者慎用物理降温,以避免血管收缩加重循环衰竭.重视纠正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快速静滴。抽搐可用地西泮、硫酸镁等抗惊厥。 同时采用药物降温,用4℃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00—1500ml静脉滴注.盐酸氯丙嗪25—50mg加于葡萄糖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1—2小时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