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姿势怎样用力
不同分娩姿势怎样用力
1、仰卧时用力的方法。
两脚充分张开,膝盖弯曲,后脚跟尽量靠近臀部。两手向后举,抓住床头的栏杆或两侧的把手。先充分吸气,从鼻子吐气的同时停止呼吸,几秒后再慢慢像是要排便或打开肛门似的逐渐用力。此时要紧闭嘴唇,直到最后都不要让空气漏出来。从吸气、用力到吐气完毕,大约需要25秒。
要确定用力的方法是否严确时,只要将手掌放在肛门附近,便可得知。方法正确时,手掌会被推向前;错误时,手掌几乎毫无感觉。另外,正确的用力法力量十分平均,所以只感觉手掌的前半部或后半部受推挤时,就表示方法错误。
2、卧时用力的方法。
侧卧时,身体下方的手肘轻轻弯曲,手掌放在脸旁。双脚并拢,膝盖尽量弯曲,手抱住身体上方的大腿靠近臀部的地方。用双手抱也可,只是侧卧时,在身体下方的手容易疲劳。头部不可弯得太低,背脊也不可拱起至眼睛看得到肚脐的程度。胸部先充分吸气,然后和仰卧的情形相同,暂停数秒后再用力。这时,背脊要挺直、不可拱起,臀部向后突出般地出力。头部弯得太低或不抱住臀部而抱住膝盖,都是错误的用力法。
这种用力的姿势就好像排便时的姿势一样。任何人都能轻易做到。所以,当孕妇采用仰卧的姿势无法有效的用力时,不妨先以侧卧的姿势坐坐看,等感觉较顺时,再换回仰卧的姿势做做看。
3、仰卧时抱住双腿的用力法。
举起双脚,双手从外侧抱住膝盖的内侧,双腿尽量靠近下腹部的两侧,并充分地张开。此时,大腿如果充分张开,与其说是双手抱住双腿,不如说是用双手将双腿抱起来。双手不可握在一起,而要各自握拳,双腿才能充分张开。用力的同时,使下颏贴近胸口,双腿尽量张开。
如果双腿没有充分张开,反而并拢在一起,或是吸足气后马上用力,只有腹部鼓起时,用力效果自然不佳。原本应贴近胸口的下颌向上突出,或用力时支撑腿部的力量比抱住腿部的力量强,使得臀部下滑,如此都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分娩的姿势有哪些
传统的"卧式"今天已被看作是不利的姿势.由于没有利用重力作用,分娩时间长.子宫收缩的效果差.因此疼痛也剧烈。另外在这种姿势下大的血管还会受到子宫的压迫。"膝肘爬卧式''(1).加支撑的下蹲式(2)和半坐式(3)都和常用的侧卧式一样有利于分挽。
何为坐式分娩
坐式分娩是一种很古老、很自然的生产方法,女性最早采用坐式分娩是早在18世纪以前了。长久以来,大家都认为仰卧位分娩是天经地义的,其实不然。专家认为:传统的仰卧弊端明显,往往使产妇骶尾关节难以扩张,导致骨盆出口狭窄,子宫压迫盆腔大动脉及大静脉,造成胎盘血流减少而影响,这种分娩姿势是与生理相悖的不利姿势。
而分析总结得出坐式分娩有六大优点:可以缩短孕妇生产过程;可使对宫缩的压力增加;可以增大孕妇骨盆的出口间径;可以减少孕妇骨盆的倾斜度,有利于顺利分娩;改善胎盘血流供给,减少宫内窘迫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可以使孕妇在分娩时感觉舒适,可以环视周围一切,减少紧张、恐惧与不安的情绪。改变生产姿势同样也能缓解孕妇的紧张情绪,从而减轻产痛。
目前,国内已经有医院允许孕妇采用包括坐式分娩姿势在内的各种立式姿势进行分娩,可以自动调整的产床给分娩提供了很大帮助,分娩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
什么是分娩姿势
预产期一天天地逼近,初次怀孕的准妈可能开始担心,不知道怎么做才顺利才能将胎儿分娩出来,应该摆出什么姿势才是正确的呢?
分娩姿势有很多种。比如直立、蹲姿、跪、坐、站与靠、侧躺、平躺等,每个人惯用的姿势不调。但是通常的仰卧式分娩姿势是最常用的分娩姿势。孕妇平卧产床,靠自己用力收缩腹肌,逼出胎儿。但往往产妇力不从心,使产程延长。
其实分娩时是有很多姿势可供选择。比如说立式分娩更能保证胎儿头的位置与妈妈的骨盆相适应,受地球重力吸引可减少疼痛。使产程变快,许多女医生自己生孩子时就选择了站式分娩。所以产妇在产时是完全可以自由选择体位的,如倒位、站、蹲、跪,而且在待产过程中也是可以变换体位的。
在国外,水里分娩姿势是最轻松的,并且国外常用的姿势还有站立爬着的。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半坐姿,双腿弯曲,前面放置一面镜子,有助于用力,并且自己了解生产的进程。
不管采用哪种姿势分娩,首先要考虑的是防止产道发生严重撕裂伤和减少新生儿的窒息,才能使宝宝顺利地诞生。
怎么缓解产痛
1、脉替啶止痛法:即度冷丁。一般医生会在第1产程的早期使用此药,特别适用于分娩过程中出现焦虑、难以松弛的产妇。分娩时,医生会把度冷丁注射在产妇一侧的臀部或大腿,可持续2~3小时,有缓解疼痛的作用。使用该药剂后,产妇可感到想睡,但娩出后困倦感就会消失。
2、硬膜外麻醉止痛法。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麻醉剂,使产妇下半身神经暂时处于无痛感,也是常说的无痛分娩法。值得注意的是,硬膜外麻醉须谨慎使用,医生要保证麻效在第2产程时子宫颈全开后消退。不过此种方法虽然能减轻产痛,但会延长产妇将胎儿完全娩出的时间。
3、放松分娩。除了施打药剂的方式外,有些医院也会提供音乐、芳香治疗及穴位按摩等方式,帮助产妇镇定疼痛的情绪,产妇在分娩前也可可以事先询问医生分娩时能够提供的服务。
4、改变分娩姿势。值得注意的是,在不使用药剂的情况下,产妇也可通过调整分娩姿势调节来减轻分娩疼痛。把体重负荷压在墙上。在产痛难以承受时,产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双臂伸直压在墙壁,把所有的体重压在墙壁上,站立式分娩,有助于将胎儿降落,减轻产痛。
5、陪产协助。一些产妇在分娩时可有丈夫陪产。当发现产妇产痛难忍时,丈夫可以协助医生稳定产妇的情绪,也可在产妇腰骨附近施以某种程度的强力,上下左右的进行按摩或用力压迫肛门,产妇可在丈夫的按摩下放松时吸气、指压时吐气。
母亲在第一第二产程和分娩中的姿势
直到最近,在美国医院分娩的大多数产妇才采取仰卧分娩的姿势。膀胱截石位——产妇仰卧,双腿抬起放在镫形支架上——是许多保健医生首选的分娩姿势,因为这个姿势容易对胎儿进行监护,可以看到产道,容易实行医疗介入,如:实行外阴切开术和真空吸引术。
然而,根据最近的医学研究,在部分产程中,产妇采取走姿、站姿或坐姿比采取仰卧姿势产程短。默里·恩金医生和他的合作者撰写了《妊娠和分娩的有效护理指南》(第三版)一书,根据对产妇分娩姿势的研究,在第二产程中,采取直立姿势的产妇产程短,而且剧烈疼痛发作少。一些保健医生说,采取除膀胱截石位以外的姿势减少了阴道撕裂的危险。
一些保健医生建议,采取不同姿势可以帮助宫颈扩张,在胎儿通过官颈进入产道时,使他获得有利的胎位。他们相信采取与吸引力一致的姿势可以促进分娩,并有利于胎儿的胎位。例如:研究表明,在产程中,通过行走,你能利用地心引力帮助宫缩和宫口扩张。同样,一些保健医生相信,通过采取坐、蹲或站姿,你可以更有效地屏气下推,促使胎儿下降通过产道。
常见的分娩姿势
分娩第一阶段的姿势
半躺:在膝盖之间放一些枕头可使产妇更舒服
半坐:坐在床上,靠着丈夫的胸口
坐着一只脚提起来:防止骨盘倾侧,也有助于婴儿找到最好的出生体位
活动:下地走走有助于宝宝的出生,在分娩的第一阶段,可活跃一些,但不要让自己太累, 散步就是最理想的活动。
分娩第二阶段的姿势
在分娩的第二阶段,最理想的分娩姿势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打开产道,让宝宝顺利出生,利用重力作用帮助宝宝出生,而且能够为孕妈妈提供安全感的姿势。在宫缩的过程中孕妈妈可以变换不同的姿势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姿势。
仰卧式
平躺在床上,两腿张开,这种姿势可以帮助胎儿转换胎位,便于分娩,但不能够充分利用重力作用,外阴更容易发生撕裂,侧切的几率会更高。
半坐式
垫一些枕头等在膝盖和背部后面,半坐,然后张开双腿。这种姿势能够有利于利用重力的作用,同时也方便医生观察宫缩情况。
侧躺式
侧向躺着,蜷缩背部,丈夫可以帮忙把她的一只脚抬起。这种姿势所受重力作用虽然不大,但对于产妇来说是一种比较舒服的姿势。
前倾跪式
产妇将手放在床上或者支撑物上,两腿分开。这种姿势可以减低阴道撕裂或者进行会阴切开术的几率。但产妇可能会比较累,可放些枕头等在膝盖和手下面垫着舒服一些。
站立式
这种姿势可以让你不用施加麻醉剂,而且可以更好地利用重力的作用。但产妇会比较劳累。
坐或蹲坐式
可以借助产房工具而坐,这时候子宫打开,借助重力的作用,可以自然地让宝宝更容易出生。但这个姿势产妇会比较累,但累的时候可以站起来或者向后靠坐。
哪种分娩姿势更利于顺产
1.仰卧位分娩法
国内多数产位取仰卧位,在产科史上,仰卧位分娩并不是主要体位。其优点:对产科处理(如器械助产)及新生儿处理方便,适合医务人员的需要。
缺点:(1)仰卧位时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产妇可出现仰卧位综合征。其结果可诱发胎儿宫内窘迫和产后出血增多。(2) 仰卧位分娩使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产道较狭窄,而且工作效率较低,从而增加难产的机会。(3)胎儿的重力失去应有的作用,导致产程延长,继发宫缩乏力。
2.侧卧位分娩法
优点:能使会阴放松,减少下腔静脉受压和防止仰卧位综合症。
缺点:应用此法接生者操作不便。在左枕横位、左枕后位,采取右侧卧位,右枕横位和右枕后位采取左侧卧位,有利于胎儿机转。
3.坐位分娩法
优点:(1)直立姿势,由于重力的关系,先露部直接压迫子宫下段的宫颈部,可反射地使子宫收缩强而有力,有效地缩短第二产程;(2)有利于分娩 机转的顺利进行,直产姿势,胎儿重力与产道方向一致,宫缩能使胎头在产道中旋转的顺利;(3)产妇以蹲式骨产道宽度最大,当产妇从平卧位改为蹲式时,骨产 道横断面的面积可增加30%,蹲位时出口前后径可增大0.5cm-2.0cm;(4)改善胎儿的血液循环,减轻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缺氧的程度。
缺点:(1)产妇久坐后,会阴部容易发生水肿;(2)有急产倾向及进程较快的产妇不应采取坐式产椅分娩。
4.现代坐位分娩的方法
由于各种不同形式的坐式产床的出现,产床的靠背部分可调节,在分娩过程中可根据宫缩、胎儿下降程度适当调整靠背的角度。其优点为:(1)产妇用力得当,用力时与产轴一致,故比传统的分娩体位可缩短第二产程;(2)可减少新生儿窒息。
对分娩姿势要有正确的理解
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准妈妈不可能始终保持着一种姿势。在分娩的第一产程里,医生总是尽量鼓励准妈妈们多活动来减少或缓解分娩时的疲劳。目前所 说的分娩姿势仅是指宝宝即将娩出时妈妈所采取的姿势,即快进入或是在第二产程的姿势(完成第二产程仅需要1个小时-2个小时)。
1.分娩姿势局限性
在分娩时选择了合适的姿势,的确可以减轻准妈妈的痛苦。但并不是所有的准妈妈都可以采用自由的分娩方式。有很多准妈妈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还 不能自己选择分娩姿势:(1)头盆关系有异常情况的。(2)有产前并发症的,如胎膜早破、胎位不正、产前感染、出血等。(3)有妊娠合并症的,如高血压、 心脏病等等。
2.分娩姿势需要专用设备
分娩姿势不能单纯理解为准妈妈在分娩时就可以站着、躺着、或泡在水里生宝宝。例如选择坐式分娩姿势分娩需要在各种立式姿势分娩床上进行,这种可 以自动调整的产床给分娩提供了很大帮助。而在水中分娩时,产妇需要躺在特殊的浴缸中,这种浴缸对消毒和恒温设施的要求相当高。购买这些专用设备需要付出高 额的费用,让很多医院难以承受。
3、选用分娩姿势的培训
分娩时最让医生担心的就是胎儿即将娩出的时刻,因为,这是最容易造成妈妈和宝宝损害的时候,需要医生和准妈妈默契的配合才能确保安全。而新的分娩姿势对医生和准妈妈都是陌生的,需要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前就要开始培训。
有关分娩姿势的误区
误区1:分娩姿势决定顺产
决定准妈妈能否顺产,主要取决于分娩时的4个条件:即分娩4要素(产力的强度、产道宽敞度、胎儿的大小和精神因素)。只有这4个因素相互适应 了,顺产才有可能。若其中任何一个有问题,难产就可能发生。从医学角度上说,如果顺产的条件符合了,那么什么姿势都能顺产。若靠特定的姿势才能完成的分 娩,还不能称之为顺产。
误区2:分娩姿势加速产程
分娩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是因为宝宝必须在通过妈妈的骨产道和软产道后,妈妈和宝宝仍都是安全的,分娩才可以说算是成功。而妈妈的骨产道虽说只 有10余厘米的长度,但它不是等圆等宽的,而是一个近似漏斗状的管道,在这个短小的管道里竟有三个平面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因此,宝宝要想以一种姿势来通过 是绝对不可能的,会被卡在产道的某一处。宝宝必须要做一些适应性和被动性的转动来适应妈妈产道腔的形态,下一步的分娩才可能进行,每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 一定的时间,并不能着急。
宝宝在完成这些转动时,自身并没有主动的意思,而是完全由妈妈的宫缩力和产道阻力所产生的合力给“包办”了。因此,让宝宝娩出的前进动力,并不决定于准妈妈分娩时的姿势。
不管准妈妈采用哪种姿势分娩,能更有效地保护好会阴,防止产道发生严重撕裂伤和减少新生儿的窒息,仍然是产科医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无论做了怎样充足的心理准备的准妈妈,临产,都是一个让人不安的时刻。但我们要比我们的母辈幸运得多了。今天的分娩方式、分娩姿势已不 再是单一的选择,究竟哪种姿势才适合自己?医院有没有条件?在分娩前该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准妈妈应该及早地向医生咨询,与医生沟通。
哪种分娩体位疼痛最小准妈妈必看
一、不同分娩体位疼痛分析
不同的分娩体位产生的痛苦是不一样的。如果妈妈选对体位,痛苦会减少许多,生孩子过程也会大大加快。
1.仰卧
这种体位会让医生很方便操作,但不利于顺利分娩。仰卧的体位会让产妇的盆腔口缩小,胎儿不能顺利通过,加剧产妇的疼痛感,使分娩的过程延长。
2.坐蹲
产妇这种体位分娩能让宫缩更加有力,利用重力也能让胎儿更容易娩出。这种体位加快了产程,也就缩短了分娩痛苦的时间。但是产妇要注意,这种体位不能长久保持,否则会损伤会阴部。
3.侧躺
产妇弓着背侧身躺着,这样的体位最让产妇感到舒服。采用这种体位分娩,会阴部能充分放松加快了产程,但不利于医生操作。
4.水中
在水中,产妇全身放松,在浮力作用下不必支撑自己的体重,可以随意变换舒服的体位。在这种失重的情况下分娩疼痛感会降低,产程也会缩短。
二、缓和产痛的分娩姿势
分娩自然会产生疼痛,但有一些姿势能减轻分娩时巨大的痛苦,接下来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1.来回踱步
当分娩才开始,痛感不强时,下床走动能舒缓情绪,可以减轻疼痛。
2.转移负荷到墙上
采用坐蹲体位分娩,可以两只手压着墙壁,转移自身体重到墙上,有加速胎儿娩出的效果,让产痛早点结束。
3.膝胸卧姿
产妇趴在床上,两只胳膊贴紧床面,两腿弯曲跪在床上,保持大腿和小腿垂直。产妇抬高屁股,把胸部和肩部尽可能的压低,两腿与与肩同宽的分开。这种姿势能减轻腹壁压力,加快骨盆的血液循环,让分娩快点完成。
4.跨坐在椅子上
产妇跨坐在椅子上,能加快扩张产道,缩短产程。把体重压在椅子上可以使腰部负荷减轻,产妇要注意,采用这样的姿势不要跌倒。
三、自然分娩缓解疼痛的新体位
如今,分娩方式多种多样。来看看能缓解产痛的新体位吧,或许你以后用的到。
1.导乐分娩
生孩子,产妇难免会焦虑、紧张,这会让子宫收缩无力,延长产程。如果有了“导乐”的陪伴会让产妇安心。“导乐”利用丰富的经验,在不同分娩阶段及时提供有效方法,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对母婴健康都有好处。
2.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现在的名称是分娩镇痛。这种分娩方式保留一点疼痛,让产妇能感觉到宫缩,在产科医生的帮助下合理用力,加快产程。由于痛感降低,产妇不会为了减轻疼痛而收缩肌肉,对抗胎儿通过产道,能让胎儿顺利娩出。
3.自由体位分娩
与传统的体位相比,自由体位分娩能加速胎儿在骨盆中的旋转,防止胎儿难产。这种体位能让产妇感到舒适,感觉被尊重,可避免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是一种不错的分娩方式。
原来分娩体位还有这么多选择,若是选择合适的体位还能让疼痛最小,简直太棒了!当然,无论选择什么分娩体位,请事先咨询医生,接受他们的专业意见。
分娩姿势有哪些
1.仰卧位分娩法
编辑
国内多数产位取仰卧位,在产科史上,仰卧位分娩并不是主要体位。其优点:对产科处理(如器械助产)及新生儿处理方便,适合医务人员的需要。
缺点:
(1)仰卧位时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产妇可出现仰卧位综合症。其结果可诱发胎儿宫内窘迫和产后出血增多。
(2)仰卧位分娩使骨盆的可塑性受到限制,产道较狭窄,而且工作效率较低,从而增加难产的机会。
(3)胎儿的重力失去应有的作用,导致产程延长,继发宫缩乏力。
2.侧卧位分娩法
编辑
优点:能使会阴放松,减少下腔静脉受压和防止仰卧位综合症。
缺点:应用此法接生者操作不便。在左枕横位、左枕后位,采取右侧卧位,右枕横位和右枕后位采取左侧卧位,有利于胎儿机转。
3.坐位分娩法
编辑
优点:
(1)直立姿势,由于重力的关系,先露部直接压迫子宫下段的宫颈部,可反射地使子宫收缩强而有力,有效地缩短第二产程;
(2)有利于分娩机转的顺利进行,直产姿势,胎儿重力与产道方向一致,宫缩能使胎头在产道中旋转得顺利;
(3)产妇以蹲式骨产道宽度最大,当产妇从平卧位改为蹲式时,骨产道横断面的面积可增加30%,蹲位时出口前后径可增大0.5cm-2.0cm;
(4)改善胎儿的血液循环,减轻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缺氧的程度。
缺点:(1)产妇久坐后,会阴部容易发生水肿;(2)有急产倾向及进程较快的产妇不应采取坐式产椅分娩。
4、前倾跪式
编辑
产妇将手放在床上或者支撑物上,两腿分开。这种姿势可以减低阴道撕裂或者进行会阴切开术的几率。但产妇可能会比较累,可放些枕头等在膝盖和手下面垫着舒服一些。
5、站立式
编辑
直立姿势,由于重力的关系,先露部直接压迫子宫下段的宫颈部,可反射地使子宫收缩强而有力,有效地缩短第二产程,加强分娩速度。但产妇会比较劳累。
6、现代坐位分娩的方法
由于各种不同形式的坐式产床的出现,产床的靠背部分可调节,在分娩过程中可根据宫缩、胎儿下降程度适当调整靠背的角度。
优点:
(1)产妇用力得当,用力时与产轴一致,故比传统的分娩体位可缩短第二产程;
(2)可减少新生儿窒息。
缺点:
(1)产妇久坐后,会阴部容易发生水肿;
(2)有急产倾向及进程较快的产妇不应采取坐式产椅分娩。
分娩痛苦与什么有关
分娩痛苦与什么有关?妇女生产过程中的阵痛是一种完全正常的自然现象。但由于每个产妇情形不同,她们在生产过程中痛苦的感觉也各不相同。分娩痛与产妇的心理准备、年龄、身体条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分娩时间和分娩姿势具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
①对分娩阵痛有思想准备者的疼痛感要弱于对分娩阵痛无思想准备者。后者由于无心理准备,阵痛会引起其心情过分紧张不安、焦虑抑郁。
②年轻的初产妇的疼痛感比年龄较大的产妇弱。
③超体重的肥胖产妇,普遍不堪忍受分娩阵痛。有痛经史的产妇在分娩时更易感到痛苦、疲劳。
④平日娇生惯养的孕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要强得多。社会地位低下,从事体力劳动,经济条件较差的产妇分娩时的痛苦要轻得多。非婚产妇心理的负罪感、不安感要超过分娩时的疼痛感。
⑤晚间生产的孕妇疼痛感、紧张感小于日间分娩者。
⑥分娩初期保持坐姿的产妇所感受到的痛苦要轻于完全卧姿分娩妇的感觉。
⑦胎膜过早破裂的产妇的痛苦要大于产前胎膜完好无损者。
所以,孕妇在产前应充分估计到分娩的痛苦,认识到分娩乃人生一大考验,它给人生增添了一份新的体验。生儿育女是人间的伟大业,痛苦是值得自豪的。
缓和产痛的分娩姿势
改变姿势有时能够意外有效的缓解阵痛的难过,从以下介绍的姿势中产妇不妨积极的尝试,找寻自己感觉最舒服的姿势。
A.来回踱步
当阵痛尚不强烈的时候,活动一下身体会比一直躺在床上舒服,下床在医院内走走或许还能调和一下情绪。
B.把体重负荷压在墙上
将双臂伸直压着墙壁,把所有的体重压在墙壁上,由于此姿势是站立的方式,因此有帮助胎儿降落的效果。
C.膝胸卧姿
采俯卧姿势,两手臂贴床面,脸侧贴地面,双膝弯曲跪着与大腿成垂直状,注意臀部应抬高,胸部与肩部尽量贴于床垫,双腿分开与肩同宽,以避免腹壁肌肉受到压力,此种姿势可促进骨盆腔之血液循环。
D.跨坐在椅子上
将两脚张开跨坐在椅子上有利于产道的扩张,同时还能减轻腰部的负担。可将身体略微前倾,把体重负荷在椅背上,注意不要用有轮子的椅子,也不要过度使力前倾,以免摔倒。
更多缓和产
如何应对第二产程中的情况
第二产程中,我可以使用和第一产程相同的呼吸技术吗?
不能。不论你是否使用麻醉药物,还是进行适度的硬膜外麻醉,你都会感到一种急切的“向下压迫感”,这和需要排便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憋气同时腹部向下用力,这被称做瓦尔萨尔瓦氏运动,在第二产程中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在每一次宫缩开始的时候,你都需要进行一次深呼吸。这可以集中你的体能,并放松除腹肌以外的所有肌肉。
这种向下的压迫感,可能产生于胎儿头部明显的下降,即使在宫颈没有完全扩张时也一样。通常产科医生,助产士或者护士会为你检查,并决定开始分娩的最佳时间。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在出现压迫感后推迟用力的时间,那么短时间内“气喘”也许会有帮助。
有时候,特别是在进行了硬膜外麻醉之后,就算是宫颈完全扩张了,也最好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开始用力。有些时候这种压迫感可能没有出现,这时你只需要顺其自然,把工作交给子宫就好了,直到压迫感出现后再开始主动用力。
为了用力更为有效,我需要保持某种特殊的姿势吗?
不同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最为有效的姿势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比如你胎儿的头转向别处而不再面朝尾骨的时候,护士可能就会向你推荐一些不同的分娩姿势。
一般来说,为了最有效地用力需要把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腹部肌肉上去,同时放松其他所有肌肉。这意味着需要避免出现“腿也一起向下用力”或者“面部绷直”等现象。通常,身体蜷缩成“C”字形,下巴贴在胸前,膝盖收起并分开,背部像弓一样大幅度弯曲,这种姿势最为有效。
我听说蹲坐式是一种非常好的姿势,在进行硬膜外麻醉后,我可以采用这种姿势吗?
对许多人来说,蹲坐都是一种有效的姿势。但你是否可以采用这种姿势取决于硬膜外用药的种类与剂量,以及医生的态度和医院的政策。我接触过的一些孕妇分娩时就是采取的蹲坐式,同时她丈夫站在身后,用手臂挽住妻子作为支持。有些接生产房在产床上安装了蹲坐栏(和吉普车上的保险杠非常类似)。如果使用最新的硬膜外药物,一般情况下蹲坐不会成为问题。
孕妈妈进行临产姿势的一些训练
蹲坐式:是最好的一种临产姿势,它可使骨盆得到充分张开,并且可利用地心引力帮助胎儿娩出。但是,孕妈妈在分娩前应进行蹲坐练习,否则蹲会儿就会感到很累。
扶持的跪式:比蹲坐式会少些疲劳感,并且是对产妇用力娩出胎儿的好姿势。左右两侧各有人扶持,可使产妇更稳固。产妇会发现双手和两膝同时着地的跪姿可能舒服些,若是采用此种姿势,则要保持背部平直。
直立的坐式: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姿势。坐在床上,背部用枕垫撑起。保持骸部下垂,当向下用力时,两手放在大腿的下面。两次宫缩的间隙,背部放松并靠在后面的枕垫上。自我帮助的方法:官缩期间要缓和而平稳地用力向外推出。设法放松骨盆底的肌肉,这样你会感到自己好像完全处于松弛状态。 要保持面部放松,千万不要愁眉苦脸。在两次宫缩之徊,尽可能多休息,这样产妇会把所有的力气用到娩出的动作上。
到目前为止人们都普遍认同分娩仰卧位姿势,其实不然 。传统的仰卧位也有其弊端,这种姿势与生理相反,往往使产妇尾关节难以扩张,导致骨盆出口狭窄,子宫压迫盆腔大动脉及大静脉,造成胎盘血流减少,从而影响胎儿。
坐式分娩有六大优点:一是可以缩短产程;二是可使胎儿对官缩的压力增加;三是可以增大盆骨的出口间径;四是可以减少盆骨的倾斜度,有利于顺利分娩;五是改善胎盘血流供给,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率和新生宝宝窒息率;六是产妇在分娩时感觉舒适可以环视周围一切,减少紧张与不安的情绪。改变改变分娩姿势同样也能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从而减轻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