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需要正确诊断
漏斗胸需要正确诊断
1:漏斗胸根据胸廓的视诊可立即诊断:
多自第3肋骨至第7肋骨向内凹陷变形,在胸骨剑突上方凹陷最深,剑突的前端向前方翘起。肋骨的前部由后上方急骤向下方斜走,胸廓上下变长,前后径距离缩短,严重者胸骨下段最深凹陷处可与脊柱相接触,甚至抵达脊柱的一侧产生心肺压迫症状。
2:根据漏斗胸胸骨凹陷的位置:
根据漏斗胸胸骨凹陷的位置可分为左右对称凹陷和不对称凹陷两种类型不对称凹陷以右侧凹陷较深多见,胸骨体腹面转向右侧、严重时可旋转90°。根据前胸壁凹陷的范围和胸廓畸形表现,贺延儒等将漏斗胸分为4种类型:广泛型、普通型、局限型、混合型或不规则型。并将漏斗胸患儿常见的两肩前倾后背呈弓状、前胸下陷以及腹部隆起等表现称之为"漏斗胸体征"。
3:临床上有很多方法确定漏斗胸的程度:
漏斗指数(FI)是判断畸形程度的方法之一。其分析方法是:重度:FI>0.3;中度0.3>FI>0.2;轻度:FI<0.2。
4:漏斗胸腔积液量法:
患者仰卧位,在漏斗胸凹陷部注温水,然后用注射器抽出积水测量水量,这也是判断漏斗胸程度的一种方法,须考虑年龄、体重和身高的因素重度患者的容水量可达200ml左右。有人用橡皮泥法测量,道理相同。
漏斗胸如何做好术后护理
患儿一些遗传倾向的疾病是导致漏斗胸复发的主要原因,脊柱侧弯也是漏斗胸复发的一个高危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升高在不断的增高,漏斗胸患者术后复发也与身高有着较大的关系,升高增长的过程中,患儿畸形的肋骨生长速度也会加快,从而导致漏斗胸复发。
有些漏斗胸的复发与手术有着重要的关系,患儿接受手术的年龄不当,是阻碍手术顺利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患儿年龄太大或太小都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另外手术操作不当,术后的外伤也是导致漏斗胸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专家说漏斗胸手术后复发,跟手术技术、患者的身体、生活习惯等等因素有关,漏斗胸术后复发给患者再次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漏斗胸的治疗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才能避免漏斗胸的术后复发。漏斗胸患者的最佳手术年龄应在青春期开始之前,可减少漏斗胸复发的几率。
治疗漏斗胸的方法有很多,目前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是患者矫正漏斗胸的首选方法,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无痛、术后恢复快等自身优势,获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防止漏斗胸的术后复发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护理,术后积极的做好日常的护理和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身体营养物质的补给,可以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所以,漏斗胸的术后护理不要轻视。
漏斗胸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1)对心理的影响:由于胸廓形状的畸形,绝大多数的漏斗胸患者都有心理障碍,特别是大龄儿童和成年人,从表面上看漏斗胸患者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实际上 有深在的心理反应,表现如特异的窘态反应,有耻辱感,社会性焦虑,工作能力受限,定向性差;对挫折和诱惑的耐受力降低;交际能力受限。严重的可出现抑郁 症。因此,漏斗胸患者的心理障碍不应忽视。
(2)对生理的影响:由于漏斗胸患者的胸骨和肋软骨向胸腔内凹陷,如患者是不对称性漏斗胸,则胸骨向凹陷深的一侧旋转,籍此加重了对心肺的压迫。除了患者合并有结缔组织病(马凡氏综合征等)以外,其他漏斗胸患者到成年人均有不同程度胸闷、胸痛、易疲劳、运动耐力下降等。心动超声波检查国外报道约有30%的漏斗胸患者有二尖瓣脱垂;部分漏斗胸患者对右心室壁有压迫。由此可见对漏斗胸患者的生理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3)漏斗胸对寿命有否影响:这是漏斗胸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漏斗胸常伴发其他疾病,而且对心肺造成压迫已成事实,应该说对漏斗胸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是不利的。美国东佛吉尼亚医学院对在112年中死亡的漏斗胸62例患者进行了死因分析,漏斗胸本身并不是造成死亡的原因,而漏斗胸的伴发病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漏斗胸与扁平胸到底有什么区别
漏斗胸与扁平胸不是一种畸形,区分是非常明确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中,比如大面积漏斗胸患者,很容易被误诊为扁平胸,因此有必要进行区分。
漏斗胸与扁平胸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区分开来是很简单的,不光专业医生,即便是普通人也会很轻易将二者区分开来。但是,在很多的情况在二者并不容易区分,因此有必要将二者的区别说清楚。
漏斗胸是指人前胸壁的凹陷性病变,形似漏斗,所以被称为漏斗胸。漏斗胸的凹陷一般位于胸骨附近,胸骨有明显的受累。单侧胸壁的局限性凹陷不属于漏斗胸,横行于前下胸壁的沟状凹陷也不是漏斗胸,前者是侧胸壁凹陷畸形,后者为沟状胸,这是最应该与漏斗胸区分的两种畸形。
(漏斗胸最大的特征就是“心窝”处的凹陷。)
漏斗胸的凹陷一般比较局限,但面积可以很大。当凹陷面积逐渐增大而凹陷程度不是太深的时候,关于漏斗胸的误解就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往往会被当作扁平胸。这是很多人分不清漏斗胸与扁平胸的根本原因。
扁平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胸廓畸形,很多年轻的朋友都这样的情况。这种畸形的特征是前后胸壁之间的距离缩短,前胸壁正常的弧度消失变得扁平,严重的病人会非常瘦弱,胸部的外形夸张得如“门板”,特征非常明显。
漏斗胸的危害 漏斗胸怎么诊断
漏斗胸在临床上非常容易诊断,畸形一目了然。但要确定漏斗胸的严重程度则有一定的困难,目前临床上有很多描述的方法,包括漏斗胸指数、Haller指数、胸脊间距、盛水法、体表波纹分域图等。各种方法自行体系但又可以互相参考,对术前漏斗胸畸形的测定和术后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漏斗胸术后注意事项
漏斗胸术后注意事项
1、漏斗胸术后3-5天需要在床上平卧;
2、漏斗胸术后一周内不屈曲、不转动胸腰,不滚翻;
3、漏斗胸术后一月内背部保持挺直,两月内不弯腰搬重物,三月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4、漏斗胸术后睡觉尽量平卧;
5、漏斗胸术后避免外伤及剧烈运动;
6、漏斗胸术后支架一般于术后2-3年以后视具体情况取出;
7、漏斗胸术后定期门诊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8、漏斗胸术后如遇外伤后出现呼吸困难、胸部疼痛,需要立即就诊并拍胸部正侧位X片
漏斗胸会遗传吗
漏斗胸的诊断方法
1.漏斗胸根据胸廓的视诊可立即诊断
多自第3肋骨至第7肋骨向内凹陷变形,在胸骨剑突上方凹陷最深,剑突的前端向前方翘起。肋骨的前部由后上方急骤向下方斜走,胸廓上下变长,前后径距离缩短,严重者胸骨下段最深凹陷处可与脊柱相接触,甚至抵达脊柱的一侧产生心肺压迫症状。
2.根据漏斗胸胸骨凹陷的位置
根据漏斗胸胸骨凹陷的位置可分为左右对称凹陷和不对称凹陷两种类型不对称凹陷以右侧凹陷较深多见,胸骨体腹面转向右侧、严重时可旋转90°。根据前胸壁凹陷的范围和胸廓畸形表现,贺延儒等将漏斗胸分为4种类型:广泛型、普通型、局限型、混合型或不规则型。并将漏斗胸患儿常见的两肩前倾后背呈弓状、前胸下陷以及腹部隆起等表现称之为“漏斗胸体征”。
3.临床上有很多方法确定漏斗胸的程度
漏斗指数(FI)是判断畸形程度的方法之一。其分析方法是:重度:FI>0.3;中度0.3>FI>0.2;轻度:FI<0.2。
4.漏斗胸腔积液量法
患者仰卧位,在漏斗胸凹陷部注温水,然后用注射器抽出积水测量水量,这也是判断漏斗胸程度的一种方法,须考虑年龄、体重和身高的因素重度患者的容水量可达200ml左右。有人用橡皮泥法测量,道理相同。
漏斗胸的病因
1.遗传因素
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2.生理因素
有人认为此畸形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小,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亦有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新生儿漏斗胸发病原因
新生儿漏斗胸发病原因:
漏斗胸畸形的原理尚未明确,大多数人认为漏斗胸是胸骨体(特别是剑突根部)及其相应两侧第3~6肋软骨向内凹陷,致使前胸壁状似漏斗状的胸廓异常现象,是胸壁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型,漏斗胸的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生长过长,将胸骨下端向内顶入,而造成在外观上呈现胸前壁向内凹陷情形,使胸腔空间变小,并且压迫到心脏及肺脏,而心肺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遗传因素:
男性较女性多见,有报道男女之比为4∶1,属伴性显性遗传。有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生率是2.5‰,而无家族史者,漏斗胸的发病率仅1.0‰。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生理因素:
有人认为此畸形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小,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亦有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其他因素:
1、多认为漏斗胸是由于下胸部的肋骨和肋软骨生长发育过度,挤压胸骨移位代偿性向后移位所致。
2、有人认为是膈肌发育异常,膈肌中心腱缩短,膈肌功能性异常,但膈肌发育异常理论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3、呼吸道梗阻使得患儿出现吸气性呼吸闻难而用力吸气,呼吸肌牵拉胸壁向后运动,长时间就会形成漏斗胸。
漏斗胸的原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还有可能此畸形是由于肋骨生长不协调,下部较上部小,挤压胸骨向后而成;亦有认为是因膈肌纤维前面附着于胸骨体下端和剑突,在膈中心腱过短时将胸骨和剑突向后牵拉所致。
在对新生儿漏斗胸发病原因认识后,治疗新生儿漏斗胸的时候,都是要根据原因进行,而且治疗的时候,对新生儿照顾上都是要全面进行,同时照顾过程中,新生儿出现其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身体检查,使得可以了解到情况,治疗上能够选择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