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血液透析的原则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血液透析的原则
从原则上来说,血液透析只有相对的禁忌证,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它不仅适用于急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而且也用于治疗部分内科疾病及部分药物中毒,具体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血液透析九大并发症
一、即刻并发症
每次血透过程中或血透结束后几小时内发生的与透析本身有关的并发症。
(一)失衡综合征:
常见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很高,尿毒症症状很明显的患者,尤其多见于初次透析及透析诱导期。其原因主要是透后以尿素为主的一些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分布不均匀,加上PH值不均衡引起脑水肿及脑缺氧,表现为透中及透后头痛、乏力、倦怠、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睡眠障碍,重症者可有精神异常、癫痫样发作、昏迷甚至死亡。
(二)低血压:血透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原因包括有效血容量减少,超滤过多过快,自主神经病变,血管收缩降低,心钠素水平过高以及降压药物影响等。表现为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出汗、黑朦、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甚至意识丧失。 治疗主要是迅速补充血容量,同时减慢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超滤。预防措施包括透析器预充,血流量由小渐大,采用序贯透析或高钠透析,并嘱患者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以减少超滤量。
(三)低氧血症:多见于醋酸盐透析,其原因与醋酸盐在体内的代谢及其降低血中 CO2和HCO3—浓度有关。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可导致肺毛细血管内白细胞聚集影响换气功能,也是产生低氧血症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表现多不明显,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或老年人可能出现缺氧症状,甚至诱发心绞痛及心梗。治疗上予鼻导管吸氧即可。预防措施包括: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并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器。
(四)心律失常:常由低钾血症引起,低钾原因多为反复使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溶血时可产生高钾血症从而诱发心律失常,但相当罕见。透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由于透析中血钾浓度下降及酸碱度变化,可发生洋地黄中毒诱发心律失常。
防治措施有:饮食控制含钾食物以防透前高血钾,严格限制透析患者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以及使用含钾>3.0mmol/L的透析液。发生心律失常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需根据药物代谢情况调整剂量。
(五)心包填塞:血透中及透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心包填塞多为出血性,常在原有尿毒症性心包炎基础上由于应用肝素引起心包出血。临床表现为:
①血压进行性下降,伴休克征象;
②颈静脉怒张、肝大、奇脉、中心静脉压升高;
③心界扩大,心音遥远;
④B超见心包大量积液等。治疗措施:透析中发生者应立即停止透析,以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填塞症状严重者可予心包穿刺引流减压或直接行外科引流减压。
预防措施主要是对疑有尿毒症心包炎患者,尤其是心前区闻及心包摩擦音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无肝素透析。
透析的副作用
(1)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为3.4%—20%。血液透析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
严重者可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轻者不必治疗;重者治疗主要是立即给予高渗性溶液,如甘露醇、50%葡萄糖或3%氯化钠10毫升,也可输白蛋白,必要时镇静剂及其他对症治疗;更严重者终止透析。
(2)透析使用综合症:主要是应用新透析器及管道所引起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3)低血压:最为常见血液透析的副作用之一,发病率为20%-40%。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很多,这种低血压多数发生在透析开始时后中后期。透析后期的血压下降多由于超滤过快或对醋酸盐透析液不适应所致。治疗:头低脚高位,停超滤,减慢泵流速,吸氧,必要时快速补充生理盐水100—200毫升或50%葡萄糖20毫升,输注白蛋白,并结合病因,对因治疗。
(4)致热原反应:通常不用药,高热时可降低透析温度,抗胺药、激素和退热药等酌情使用。
(5)心力衰竭;是血液透析中最为危险、严重的副作用之一,治疗上对症治疗外,应采用顺序透析或加强超滤。
(6)心律失常:发生率约50%,以室性早博为多见。引起血液透析的副作用原因有冠心病、功能衰竭、心包炎、严重贫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低血压及药物等。治疗:对因及对症治疗,但需注意药物在透析病人体内的潴留和毒性作用。
(7)透析中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发生率10%-15%,主要部位为排肠肌、足部,其他部位有上肢及腹部肌肉。产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透析中组织缺氧、低钠和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行关。治疗:减慢或暂停超滤,输入生理盐水100—200毫升或高渗糖水及高渗盐水。
透析疗法需要长期进行,不能中断。否则可能导致原来的疗效功亏一篑,甚至威胁生命。对于尿毒症终末期的患者而言,只能用血液透析器替代。
血液透析患者饮食禁忌
1、控制液体摄入量
尤其是水分,体重增加应控制在每2次透析间增长不超过4%。饮水量一般为前1天尿量增加500ml为宜。饮水的温度适宜,应饮用冰水或热水,不宜饮用温水,不要连续大量喝水,饮用时应含满一口水,一吞而下。
2、蛋白质和热量不能超标
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2~1.4g/(kg·日)。这是指能充分透析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其中50%应为优质蛋白,可选用的食品如:鸡蛋、牛奶、瘦肉、鱼类等。注意不要用豆制品、硬果类食品。其他部分可食碳水化合物及部分主食类。超标准的蛋白质是不能摄入的,可能引起远期并发症。热量每日供给125~146kJ/kg(30~35cal/kg)。
尿毒症治疗措施
怎样治疗尿毒症方法1.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和透析液还介绍,在透析膜两侧,通过半透膜清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并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血液透析可部分替代肾功能,是治疗尿毒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怎样治疗尿毒症方法2.腹膜透析
应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进行血液净化。将透析液引入患者腹腔,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通过腹膜进入腹腔中的透析液然后排出体外。定时或不断更换腹腔中的透析液,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尿毒症透析的危害是什么
血液透析:中毒症状确实有了一定水平的减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血液透析机去的确实发挥了部分"人工肾脏"的功能,譬如它可以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标准,短时间内可使血液中的毒素排出体外,减缓病人中毒症状乃至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
血液透析的不充分:单纯依赖血液透析对肾功能的损伤莫大。实事求是地讲,长时间依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并不意味着肾衰、尿毒症病人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恰好相反,透析只能暂时达到减缓病症、维持生命的目的,而没有任何主动治疗作用,即是大家平常说的"治标不治本"。
温馨提示:一些患者朋友心里会有疑虑,既然尿毒症透析会产生这么多的严重危害,为什么还要做呢?这主要是因为该疗法可以保住患者的生命,生命是可贵的,即使产生再大的伤害,我们都要去做,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尿毒症的透析方法是什么
专家指出,尿毒症的透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血液透析,一种腹膜透析,两种透析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配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透析方式。
血液透析相关介绍:
1、 什么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就是将患者的血液通过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机,在透析器中透过透析膜与透析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然后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至体内,从而达到排出废物、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目的。患者如果可以坚持长期合理有效的透析,很多患者是可以活10-20年甚至以上的时间。
2、 血液透析的优点:
因为血液透析需借助血透机,所以患者每周到医院2-3次,每次大概4个小时,所以每次血透后体内积存的废物较少,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回到医院进行治疗,如果出现病情变化,可以获得及时的处理,透析过程中有专业医疗人员操作,不用自己动手。
3、 血液透析的缺点:
血液透析的缺点也是较为明显的,患者每次需要扎针;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贫血;在透析前后血压也会受到影响,对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病人较不利;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透析前较易产生不适 ;透析时间固定,无法更改;增加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风险。
怎样治肾功能不全
功能不全治疗一:
怎样治疗肾功能不全,对症治疗。
血液净化疗法:
用人式方法代替失去了的肾脏功能,使血液得到净化,以维持患者生命。
常用的方法有①腹膜透析;②腹膜透析;③结肠透析;④血液滤过疗法;⑤序贯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⑥血液灌流。
肾功能不全治疗五:
肾功能对氮质血症和尿毒症患者应给予低蛋白饮食,食物要易消化。
血液透析的适应症 血液透析的相对禁忌证
需要说明的是血透无绝对禁忌证,只有相对禁忌证,下述情况时血透应该慎重考虑,具体请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
1.严重休克。
2.心功能衰竭或心律失常不能耐受体外循环。
3.急性脑出血及其他严重出血。
4.精神异常不合作者。
5.恶性肿瘤晚期,极度衰竭者。
透析的副作用
(1)透析失衡综合症:发生率为3.4%—20%。血液透析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严重者可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轻者不必治疗;重者治疗主要是立即给予高渗性溶液,如甘露醇、50%葡萄糖或3%氯化钠10毫升,也可输白蛋白,必要时镇静剂及其他对症治疗;更严重者终止透析。
(2)透析使用综合症:主要是应用新透析器及管道所引起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3)低血压:最为常见血液透析的副作用之一,发病率为20%-40%。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很多,这种低血压多数发生在透析开始时后中后期。透析后期的血压下降多由于超滤过快或对醋酸盐透析液不适应所致。治疗:头低脚高位,停超滤,减慢泵流速,吸氧,必要时快速补充生理盐水100—200毫升或50%葡萄糖20毫升,输注白蛋白,并结合病因,对因治疗。
(4)致热原反应:通常不用药,高热时可降低透析温度,抗胺药、激素和退热药等酌情使用。
(5)心力衰竭;是血液透析中最为危险、严重的副作用之一,治疗上对症治疗外,应采用顺序透析或加强超滤。
(6)心律失常:发生率约50%,以室性早博为多见。引起血液透析的副作用原因有冠心病、功能衰竭、心包炎、严重贫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低氧血症、低血压及药物等。治疗:对因及对症治疗,但需注意药物在透析病人体内的潴留和毒性作用。
(7)透析中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发生率10%-15%,主要部位为排肠肌、足部,其他部位有上肢及腹部肌肉。产生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透析中组织缺氧、低钠和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行关。治疗:减慢或暂停超滤,输入生理盐水100—200毫升或高渗糖水及高渗盐水。
透析疗法需要长期进行,不能中断。否则可能导致原来的疗效功亏一篑,甚至威胁生命。对于尿毒症终末期的患者而言,只能用血液透析器替代。
尿毒症患者是换肾好还是透析好呢
透析能治“标”
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利用血透机将病人的血液引流到透析器内,经过5~6小时的反复“洗涤”过滤,把血液中的毒素清洗出去,一般每周进行2~3次。腹膜透析是在腹腔中插入一根管子,通过反复灌入和放出透析液,把体内过多的水及有害物质清除出去。对于已陷入绝境的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能够明显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准备“换肾”争取宝贵的时间。但透析不能完全具备天然肾脏的各种复杂功能,而且必须长期依赖,不能摆脱。另外,长期透析治疗还会导致一些常见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透析存活13年以上死于动脉硬化并发症者占60%。
2.高血压:透析病人中有80%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
3.感染:大多来源于透析器、透析管道和肺部的各种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另外,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发病率高也早已为国内外研究证实(30%以上)。
4.透析性骨病。
5.其它并发症。
换肾可治“本”
肾移植(俗称“换肾”)就是把一只来自供体(亲属和尸体)的健康肾脏“安装”到尿毒症患者的体内,代替病变肾脏的工作。植入肾脏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内即可产生尿液,其疗效可谓立竿见影,优于内科所有疗法。一只移植肾就足以让病人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活体亲属供肾由于组织配型好,移植效果更好,成功率更高,而且对亲属供者的健康没有影响,近年来有增加趋势。目前,全世界接受肾移植治疗的病人已逾60万例次。到2003年底,我国肾移植总数已逾45000例次,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成功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近年来随着肾移植疗效显著提高,其适应症也有所扩大,目前只要慢性肾病患者病情进展到透析水平,组织配型好,不经透析即可进行肾移植,可以避免感染等许多长期透析并发症。透析时间越短,肾移植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