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圈腿是遗传的吗 罗圈腿也可能是佝偻病所致
罗圈腿是遗传的吗 罗圈腿也可能是佝偻病所致
造成宝宝O型腿的原因很多,如软骨营养障碍等,但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多,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如不及时纠正,会影响骨骼发育。佝偻病患儿长到1岁左右,学站学走路时,腿部难以负荷身体的重量,就会导致下肢朝外侧弯曲而形成O型腿。
什么是婴儿罗圈腿
罗圈腿是人们对双腿呈“O”型或近似“O”的一种戏称。罗圈腿医学上叫O型腿,罗圈腿是一种不正常的骨骼发育畸形造成的。罗圈腿主要是:人的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并且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难看。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身体两侧的S型曲线被破坏,原本到膝关节应该内收的弧线消失,或者成为向外膨胀的曲线,视觉上就缺乏那种玲珑之美了。大小腿都显得很弯,腿部失去了笔直的曲线,整个人看上去少了几分挺拔。
而婴儿的罗圈腿就没有那么明显可以判断,我们不能直观的从外表上看。我们看婴儿的罗圈腿可能就是把婴儿的双腿向中间靠拢,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这样子可能就是婴儿罗圈腿。
宝宝绑腿能不能矫正箩筐腿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生后不绑腿就会成为罗圈腿,这是没有道理的。罗圈腿是由于孩子缺乏维生素D和钙,得了佝偻病后,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致使骨质软化,造成下肢骨骼发育障碍、变形所致。新生儿的下肢本来就有些弯曲,这是正常现象,等大些就会自然变直。绑住腿只会影响孩子下肢的血液循环及正常生长。
宝宝绑腿能让腿变直吗
“罗圈腿”和“X”型腿,现已证实,完全是由于后天喂养不当和疾病等因素引起的,如佝偻病所造成的骨骼变形,并不是“绑腿”所能解决的;绑腿不仅不能让宝宝腿长直,反而阻碍宝宝自由活动,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预防X或是O型腿,关键是预防缺钙。
宝宝绑腿好吗
婴儿绑腿对宝宝生长发育不好,不仅不能让宝宝腿长直,预防O型腿或者X型腿,反而阻碍宝宝自由活动,不利于宝宝正常发育,因此婴儿绑腿是不好的,作为家长,千万不要自作主张,给婴儿绑腿。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在妈妈肚子里的造型所致,都会有点O型腿,然后在2岁左右会自己变直,然后又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开始变得有点X型腿,到了7岁左右又会变直,家长就不需要为此烦恼,绑腿有害无益。妈妈想要预防罗圈腿可以经常帮宝宝把腿伸直揉一揉。另外不要让宝宝太早站立,这样腿部承重过早,腿型容易不直。
宝宝腿部异常弯曲怎么办
部分孩子因为一些疾病导致下肢明显的弯曲畸形,比如佝偻病,遗传代谢性疾病,骨折,感染等引起了明显的O型或X型腿,那就需要治疗了。
如果你发现孩子:
1、双下肢不对称,比如长短不一,粗细不等,弯曲幅度不一样。
2、下肢弯曲的特别厉害,或者相比同龄孩子特别矮。
3、2岁之后O型腿还在加重,或8岁之后还有X型腿。
那就应该上医院去检查一下,明确病因,有些问题可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比如佝偻病进行维生素D的补充,有的可能需要矫形或者手术治疗,这些都需要医生详细检查之后再决定治疗方案。绑腿起不到治疗作用。
罗圈腿遗传吗 罗圈腿一般不会遗传
罗圈腿一般来说是不会遗传的,罗圈腿是由于先天或者出生后缺钙引起的。比如:在怀孕期间孕妇缺钙严重,从而会导致出生的婴儿出现罗圈腿,鸡胸,串珠胸等。另外,后天的缺钙、缺乏维生素D、营养不良也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形成罗圈腿。
罗圈腿是遗传病吗
这取决于导致X形腿和O形腿的疾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一些X形腿和O形腿为后天性疾病所致,如外伤、维生素缺乏及小儿麻痹等,在病人的细胞核内本无遗传畸形的致病基因存在,疾病本身也不会在体内产生一个遗传X形腿和O形腿的致病基因,这种X形腿和O形腿不能遗传,所以不是所有X形腿和O形腿会把畸形传递给后代。另一类是引起X形腿和O形腿的遗传疾病,这类疾病会把畸形传给下一代。这种遗传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代谢异常性疾病,另一类是遗传性骨发育异常,常见的有软骨发育不全、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干骺续连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等。
婴儿罗圈腿的症状
新生婴儿的出身总是让父母考虑很多的问题。比如:经常有家长担心:“我的孩子双腿总是并不拢,是不是‘罗圈腿’呢?”那该如何判断婴儿是否患上罗圈腿呢?婴儿罗圈腿的症状到底有哪些呢?婴儿罗圈腿的症状早期以多汗、易惊为主要症状。新妈妈们都会发现,宝宝的腿总蜷缩着,即给他拉直后,可手一松,宝宝的腿又弯曲了。事实上,不足3个月大的宝宝,下肢的胫骨(膝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如何区分孩子的腿是不是正常蜷缩呢?
在这里,给一种办法。家长可以让宝宝仰卧,然后轻轻拉直宝宝的双腿,让其脚跟处并拢,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宝宝的膝盖和踝关节也是并拢的;倘若膝盖分开超过了6厘米以上,家长就应该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尽早确诊是不是罗圈腿。
罗圈腿是否会遗传
这取决于其是否为可遗传性疾病。
1.后天性疾病所致
一些罗圈腿是后天造成的,例如受了外伤,身体内缺乏必需的维生素,或是得了小儿麻痹症。病人的细胞内没有可以导致遗传性畸形的基因,而患了这种畸形也不会在体内出现可以遗传疾病的基因,因此是不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2.先天遗传疾病所致
还有一种导致罗圈腿的病因是遗传,也就是致病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子女。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天性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另外一种是遗传性骨骼发育异常,比如软骨发育不全、干骺续连症等。后一种疾病比较少。
如何防止宝宝变成罗圈腿
我国传统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引起罗圈腿的原因是由于婴儿时期没有给宝宝绑腿所致,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新妈妈们都会发现,宝宝的腿总蜷缩着,即给他拉直后,可手一松,宝宝的腿又弯曲了,“我越看越觉得他是罗圈腿,要不腿怎么老伸不直呢?”很多新妈妈都有这样的疑问。
事实上,不足3个月大的宝宝,下肢的胫骨(膝关节以下的长骨)朝外侧弯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过度担心。那么究竟什么是罗圈腿呢?
罗圈腿是人们对双腿呈“O”型或近似“O”的一种戏称。罗圈腿是一种不正常的骨骼发育畸形造成的。形成罗圈腿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幼儿时患佝偻病;二是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受特殊的生活习惯影响。佝偻病一般是由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在肠内吸收减少,钙、磷减少,一方面机体在甲状旁腺调节下使已长成的旧骨脱钙(旧骨硬度降低),以弥补血中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新骨由于缺钙而使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关节松弛,直立行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变形。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罗圈腿
判断小儿是否是罗圈腿的方法:让宝宝仰卧,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如果有间隙,就应引起重视,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
如果按上面的方法,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很可能就是罗圈腿了,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一般1岁以上儿童两足跟并拢,两膝关节距离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3厘米以上为重度。幼儿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生长钙化的。当青少年和幼儿由于一些特殊习惯,骨骼受某种方向的肌肉拉力,长期持续作用就会使骨骼变形。例如双腿长期持续夹持物品,像骑马等活动,也会形成罗圈腿。要预防罗圈腿,从幼儿时就应注意预防佝偻病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穿连体衣会导致宝宝罗圈腿吗?
儿科专家崔玉涛表示,给婴儿穿连体衣不应是造成今后“罗圈腿”等下肢发育异常的前提。除非总给孩子穿过短的连体衣。倒是过早让婴儿在大人腿上蹦跳;早期“训练”孩子站立、行走等,可能会导致今后发生“罗圈腿”的可能。孩子的大运动发育是水到渠成的发育过程,过早、过多人为干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崔玉涛提醒家长,有的宝宝刚5、6个月就喜欢站立,但不能因此就让他一直站。宝宝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骨结构以软骨成分为主,骨骼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肌肉的力量比较薄弱,骨骼容易弯曲变形,长期处于一种姿势,就会出现畸形。一旦发现宝宝有X形腿、O形腿,家长们也不必太过慌张,应该上医院寻求医师帮助。一般畸形6公分以内的以观察、随访为主。超过6公分的需要到医院骨科求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除了非常严重的畸形需医学矫正外,其他的均可通过运动锻炼来纠正或弥补。具体方法:
1、压腿运动:通常采用直压腿和侧压腿。
2、踢腿运动:O型腿采用小腿外踢法;X型腿采用小腿内踢法。
3、夹腿运动:双脚、踝、膝同时靠拢夹紧,坚持数分钟后放松。然后重复平时走路,注意姿势。
预防孩子罗圈腿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睡姿:睡觉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孩子将双腿交叉在一起睡觉,可预防罗圈腿。
2、坐姿:坐着的时候记住不要翘着二郎腿,也不将双腿盘着,跪坐时也不可以,这样能预防罗圈腿。
3、站姿:站立的时候不要用一条腿来承受身体的重心。因为这样的话,承受身体压力的那条腿的膝关节就会被一股力道给向外拉扯,进而致使膝关节向内翻角度变大。如果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得罗圈腿,亦或是症状逐渐加重。
4、饮食:预防罗圈腿,家长要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钙的食物,例如奶酪、海带、黑芝麻之类的食物。还要让孩子多晒一些太阳,这样的话孩子对钙的吸收就会变得更加充分。
5、走姿:千万不要让孩子走路的时候是外八字。如果孩子外八字走路,那么腿是向外侧用力,就会产生一种动力将膝关节向外推。每走一步,膝关节外侧的副韧带就会受到牵扯。长时以往,副韧带就会失去原有的紧致,膝盖处的关节则向里翻转,这样就形成了罗圈腿。
6、运动:预防罗圈腿,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多运动,多在外面活动而不是整天呆在家里。通过运动,孩子的腿部肌肉的力量会增强,对钙的吸收也会变得更好。即便小时候得了罗圈腿,但是通过运动,孩子到了学龄期双腿多半会恢复到与正常人无异。
罗圈腿的日常饮食及预防方法
罗圈腿也就是“O型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外八字腿又称“x型腿”,是国内常见的畸形。尤以青少年发病率较高。由于维生素D缺乏,营养不良,佝偻病后遗症等原因造成。
罗圈腿饮食建议
轻度罗圈腿,通过改善饮食、注意营养即可改善。除了补充维生素D和保证钙质的吸收,还要使各方面的营养均衡,给钙质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
中度罗圈腿的腿部畸形,则要进行治疗干预,采用肌肉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的方法,同时改善饮食营养,多注意户外运动。
重度罗圈腿的腿部畸形,除了注射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注意饮食营养、户外运动,还要定期进行检查,直到发育基本定型为止。
罗圈腿宜吃食物
1、宜吃富含钙和磷的食物
牛奶钙质能强健骨骼和牙齿,富含钙的饮食能降低高血压、乳癌、结肠癌等机率,也能舒缓经前症候群。喝一杯240毫升的脱脂或低脂牛奶,即能吸收到300毫克的钙质。
2、宜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全脂奶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d、维生素b12、核黄素和烟碱酸等。每天加餐的时候可以用温开水冲服。
3、宜吃矿物质丰富的食物
鱼肝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冬季,每天中午晒太阳可以帮助补充维生素D.而且是免费的哦!
罗圈腿忌吃食物
1、忌吃油炸类食物
忌吃食物列表忌吃理由其它建议。
2、忌吃含磷酸碳酸丰富的饮料
炸鸡里的磷含量相当丰富,阻扰钙的吸收。当归炖乌鸡,加入枸杞。冬季食用,相当滋补美味。
可乐可乐含糖量过高,容易干扰身体对钙的利用。建议每天饮用白开水1200ml。
3、忌吃加工复杂的膨化饼干
夹心饼干食用香精和色素过多,易损伤肝脏。热量过多,营养成分低。可选择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食用时喝些水,减少摄入量。
罗圈腿预防措施:
1、走姿:千万不能外八字走路。外八字行走时,腿在向侧边用力,给膝关节一个外推的力。这样每走一步,膝关节的外侧副韧带就受到一次牵拉和冲击,长期下去,膝关节外侧副韧带就会松弛,膝关节的外侧稳定结构不稳,膝关节就会向内旋,形成O型腿了。
2、坐姿:不能翘二郎腿坐,不能盘坐、跪坐。
3、站姿:不能中心落在一条腿上稍息姿势站立。稍息姿势站立的时候,着力的腿,膝关节也会受到向外的力,而内旋角度增加。时间久了,就会形成O型腿。
4、睡姿:睡觉的时候,切切不可交叉脚。
5、运动:踢足球、练武术、打乒乓球等运动能导致O型腿,是众所皆知的了。其实很多田径运动,如果姿势不正确,给了膝关节比较剧烈的向外的冲击,都会导致O型腿。所以运动员中O型腿的比例是很高的。另外,痛风灵发现瑜伽、气功的盘腿动作比较多,也可能导致和加重O型腿。这些动作需要避免。
孩子形成罗圈腿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罗圈腿具体表现为双膝关节伸直,双足内踝并拢,但膝关节不能靠拢,两腿呈现“O”形,而膝关节的间距大小可以代表罗圈腿畸形的严重程度。不过在医学上,医生不是简单地以膝关节的间距作为判断标准,而是将大腿和小腿轴线的夹角(锐角)大小作为判断罗圈腿畸形程度的尺度。
孩子形成罗圈腿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幼儿时患佝偻病,形形色色的佝偻病骨骼变形,小儿佝偻病主要原因是缺乏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一方面是小肠吸收钙磷不足和肾脏排出钙磷增加,造成体内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是新骨生成障碍,不能钙化和已长成的骨骼脱钙。
二是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受特殊的生活习惯影响形成罗圈腿。当体内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在肠内吸收减少,钙、磷减少,一方面机体在甲状旁腺调节下使已长成的旧骨脱钙(旧骨硬度降低),以弥补血中钙、磷不足;另一方面新骨由于缺钙而使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关节松弛,直立行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变形。
一般1岁以上儿童两足跟并拢,两膝关节距离在3厘米以下为轻度,3厘米以上为重度罗圈腿。幼儿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就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生长钙化的。当青少年和幼儿由于一些特殊习惯,骨骼受某种方向的肌肉拉力,长期持续作用就会使骨骼变形。例如双腿长期持续夹持物品,像骑马等活动,也会形成罗圈腿。要预防罗圈腿,从幼儿时就应注意预防佝偻病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宝宝绑腿能矫正箩筐腿吗
绑腿不能矫正罗圈腿。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生后不绑腿就会成为罗圈腿,这是没有道理的。罗圈腿是由于孩子缺乏维生素D和钙,得了佝偻病后,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致使骨质软化,造成下肢骨骼发育障碍、变形所致。新生儿的下肢本来就有些弯曲,这是正常现象,等大些就会自然变直。绑住腿只会影响孩子下肢的血液循环及正常生长。
宝宝腿不直并非患佝偻病
黄先生:我的宝宝小腿不直,这是否就是佝偻病的征兆?
连大华:我们知道正常新生儿的姿式,上肢如“W”形,下肢如“M”形,无论你怎么捆绑它,只要一打开襁褓,立即就归还原形。有的家长就认为自己的宝宝腿不直可能是佝偻病引起的,担心以后会成罗圈腿,于是就拼命地补鱼肝油、钙剂等。其实,我们每个人小腿的胫骨都不是很直的,不信你看看自己的腿,只是孩子小加上他本身屈曲状的姿式,使家长愈发感到宝宝的小腿不直,这与佝偻病完全是两回事。佝偻病是由于缺钙、骨软化引起的,当孩子站立或行走时,腿骨不能支撑身体的重量,渐渐弯曲变成罗圈腿或外八字型腿。了解了这些情况,你还会认为自己宝宝的腿有问题吗?
白领妈妈需特别注意
刘女士:我是办公室文员,为何我宝宝会得佝偻病?
连大华:在临床中发现,多数先天性佝偻小孩是出生在白领妈妈中间。由于白领准妈妈接受日晒少、补钙意识差,再加上常与电脑打交道(目前,暂时无法确定电磁波对患儿的先天性佝偻病有多少影响),这就增加了新生儿患先天性佝偻病的可能性。
陈小姐:我的老家在农村,我发现农村的孩子很少患佝偻病?
连大华:我省有关部门曾经对婴幼儿佝偻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发现10年内,我省平均患病率由26.8%下降至19.39%,但与上海同期相比(约8%的发病率)还是高出许多。此外,调查还显示我省城市儿童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的发病率。因为,农村儿童户外活动的时间多,日晒充分,而城市的空气中灰尘和媒烟的含量较高,紫外线受到阻挡;另外,不少儿童住在高层套房,户外活动的机会较少,促使城市小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