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筋缩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筋缩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筋缩穴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筋缩穴属督脉,位于背部,在两肝俞之间,乃肝气横贯之处,肝主筋,故本穴有治疗肝血不足,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或肝风内动的筋脉拘急,四肢不收,抽搐的作用;并可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治疗肝气犯胃的胃痛,肝胆湿热的黄疸,督脉行于脊中,上贯入脑, 故可通调督脉,治疗脊强,癫痫;此外还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作用。

筋缩是什么意思 筋缩的功效与作用

1.按摩筋缩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胃痛、背痛、脊强、四肢不收、癫狂、惊痫、抽搐、黄疸等。

2.按摩筋缩穴的功效:息风定志、平肝熄风、宁神镇痉。

水道的意思是什么 水道的配伍功效

1、水道穴配三阴交穴、中极穴:缓解治疗痛经;

2、水道穴配三焦俞穴、关元俞穴:可以缓解治疗尿痛、尿急;

3、水道穴配筋缩穴: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主要缓解治疗脊强。

维道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维道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前下0.5寸。该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少腹,为足少阳与带脉交会穴。少阳经循少腹抵阴部,带脉环循腰胁一周,制约经带,故维道能调经止带,治疗各种妇科疾患,及少腹腰胁疼痛,另外该穴还具有较强的通调下焦经气,通利三焦水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

治疗癫痫的刮痧疗法

1、痰火内盛

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丰隆、行间。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筋缩穴,然后刮前胸鸠尾再点按长强,接着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重刮行间。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长强、鸠尾交通任督,调整阴阳为治痫要穴;阳陵泉为筋穴,配督脉之筋缩可解痉止搐;丰隆和胃降浊,清热化痰;行间清肝胆之火,共奏开窍止搐,豁痰清热,平肝熄风之功。

2、痰火内盛

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 筋缩、风池、太冲、丰隆

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背部筋缩,再刮前胸鸠尾,点按长强,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刮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如前近述,风池配太冲平肝熄风;丰隆清热化痰。

3、心肾亏虚

取穴:百会、肾俞、肝俞、神门、心俞

刮拭顺序:先点按头部百会穴,然后刮心俞至肾俞,再刮前臂神门。

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百会醒神开窍;心俞神门养心安神;肾俞、肝俞调补肝肾。

筋缩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筋缩穴的作用

筋缩穴属督脉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解止痛,平肝熄风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之癫痫,小儿惊痫,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诸症;肝气犯胃,肝胆湿热之胃痛,黄疸诸症。

督脉的筋缩穴有哪些重要特征

督脉的筋缩穴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 背痛、胃痛、黄疽、筋挛拘急。

神道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神道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该穴为位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位于背部,督脉为诸阳之海,足太阳主一身之表,故本穴可祛风通络,解表退热,治疗外感之发热恶寒,身热头痛,疟疾,肺气不宣之咳喘,及热毒郁表的疔疮;督脉行于脊中,上贯于脑,故本穴又可治疗脊强,癫狂。

治疗癫痫的刮痧疗法

1、痰火内盛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丰隆、行间。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筋缩穴,然后刮前胸鸠尾再点按长强,接着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重刮行间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

刮拭方法;泻法方义:长强、鸠尾交通任督,调整为治痫要穴;阳陵泉为筋穴,配之筋缩可解痉止搐;丰隆和胃降浊,清热化痰;行间清肝胆之火,共奏开窍止搐,豁痰清热,平肝熄风之功。

2、痰火内盛取穴: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风池、太冲、丰隆刮拭顺序:先刮后头部风池,然后刮背部筋缩,再刮前胸鸠尾,点按长强,刮下肢阳陵泉至丰隆,最后刮太冲。

刮拭方法:泻法方义:长强、鸠尾、阳陵泉、筋缩,如前近述,风池配太冲平肝熄风;丰隆清热化痰。

3、心肾亏虚取穴:百会、肾俞、肝俞、神门、心俞刮拭顺序:先点按头部百会穴,然后刮心俞至肾俞,再刮前臂神门。

刮拭方法:补法方义:百会醒神开窍;心俞神门养心安神;肾俞、肝俞调补肝肾。

曲骨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下腹部垂直向下摸到一横着走形的骨性标志,在其上缘处即是曲骨穴。

曲骨属任脉,位于下腹部,内应膀胱和内生殖器,为任脉与肝经的交会穴。任脉其余胞宫,出会阴循阴部,肝经循少腹绕阴器,抵小腹,故本穴以治疗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为主。可补肾调经,治疗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可清利下焦湿热,调理下焦气机,治疗湿热下注的阴囊湿疹,阴痒,赤白带下,下焦气机紊乱,气化失职的疝气,小便不利,遗尿等症。

筋缩的位置图作用 筋缩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9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9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9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相关推荐

至阳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至阳属督脉,位于背部,督脉循行脊中,故本穴可通调督脉经气,治疗督脉经气不利的腰背疼痛,脊强;至阳适当第7胸椎直下,乃上,中焦之交界处,既可上调心肺,宽胸理气,治疗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又可下调肝脾,利胆退黄,治疗脾虚湿重的腹胀腹痛,四肢重痛,及肝胆郁滞的胁肋疼痛,黄疸。

命门的定义 命门的配伍疗法

1、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 2、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治破伤风抽搐; 3、配灸命门、隔盐灸神阙穴:治中风脱症; 4、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艾灸:)治五更泄; 5、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 6、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 7、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 8、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灸):治寒湿痹腰痛。

上星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上星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该穴属督脉,位于前头部,故可清头散风,治疗头痛目眩。督脉入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可醒脑安神,熄风镇惊,用于治疗癫狂癫痫,小儿惊风。督脉为阳脉之海,其泻火清热之力颇强,故可治疗热病及疟疾的发热等;又因督脉行于两目之间,通行于鼻窍,故本穴可散风通络,明目通窍,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衄,鼻渊等。

耳门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耳门穴在耳区,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耳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聪耳开窍,泄热活络,降浊升清,养心安神的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能促进耳部循环,预防并缓解耳部疾病。

秉风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端坐手臂内收,先找到天宗穴,再向上可摸到一个凹陷处,即为秉风穴。也可取正坐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上缘中点向上1寸的肩胛冈上窝中,与臑俞,天宗成三角形处取穴。 秉风穴属手太阳小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的会穴。该穴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肩周炎,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症。

伏兔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按摩者以手掌第1横纹正中按在膝盖上缘中点处,手指并拢按在大腿上,当中指尖处即是伏兔穴。伏兔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点,由于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充足时,局部抵抗力增强,对疾病的反应也比较敏感,因此,本穴具祛风通络,强腰止痛,补气补血,和胃理气的功效,对于一切下肢的疾病,既是一个敏感反应点,又是非常用的疾病治疗点。 伏兔主治腰膝疼痛,下肢酸软麻木,足麻不仁,下肢冷痹,筋急不能屈伸等下肢疾病,以腹胀, 疝气等症;此外,由于该穴位补气血,祛风寒,通经络的作用,现代医学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股外侧皮神经

阴廉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阴廉穴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该穴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大腿内侧,为肝经脉气所发之处。肝经主藏血,肝经循少腹绕阴器会任脉,故本穴可疏调肝气,理血调经,清利下焦湿热,用于治疗肝气郁滞,疏泄失常,藏血失职的月经不调,湿热下注的赤白带下,阴痒。本穴通经止痛作用,可治疗邪滞肝脉,经气不舒的少腹疼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疼痛等。

人中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在鼻子的下方,上嘴唇的上方,如果把人面部的这条人中沟平分成3份的话,人中穴就在人体鼻下的1/3处。 节律性,连续弱性或强性刺激人中穴,能使动脉血压升高,在危急情况下,升高血压可以保证机体各个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力。 刺激人中穴位,还可影响人的呼吸活动,如连续刺激人中穴,可以引起呼气持续性抑制,适当的予以节律性刺激,则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运行。

脑户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脑户在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户穴属督脉,位于脑后,内应小脑及大脑视区,是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二脉皆连系于脑,故本穴可通督调神,清头明目,熄风镇痉,通络开窍,治疗各种与脑关的疾患,如头痛目眩,视物不清,癫痫,暴喑。还可通调督脉与膀胱经气血,舒筋活络,治疗颈项强痛。

气户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正坐仰靠,两手自然下垂,乳中线与锁骨下缘相交处的凹陷,按压时酸胀感处即是气户穴。 该穴属胃经,位居胸部,内应肺脏,故可疏利肺胃两脏之气,调节肺胃两脏功能,具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和胃降逆之功,治疗胃气上逆的呃逆,肺气上逆阻遏胸中的咳嗽气喘,胸胁胀满。此外还可通过疏经活络而发挥宽胸,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治疗胸胁背部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