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泻时如何喂养
孩子腹泻时如何喂养
腹泻可能1:生理性腹泻
生下没几天就开始腹泻,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黄色或黄绿色,少则2-3次,多则4-5次,时间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宝宝长得很好,也不见瘦。这种症状在医学上称“婴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预防
妈妈要少吃虾蟹类食物及各种生冷食物。
护理
如果不能及时给宝宝换尿布和清洗臀部,还可能引起红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湿了就得换同,每次给宝宝换尿布时,还应先清洗臀部,必要是抹护臀霜,以保护局部皮肤。>>跟夏日红屁屁say goodbye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生理性腹泻会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药。
腹泻可能2:喂养不当
过早过多地以粥类与粉糊喂养小儿,碳水化合物过多能引起发酵,产生消化紊乱。未按时添加辅助食品,于断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变食物成分,因不能适应而产生消化紊乱发生腹泻。
预防
1、4个月以上宝宝,可从少量米粉开始,逐渐添加辅食,从2勺开始,直到宝宝肠胃适应,大便正常,才可逐渐加量。
2、添加的辅食品种一种一种加,适应一种后,再加另外一种。
3、肉食类食物不可一次食用过多,以免造成婴幼儿胃肠道负担过重,以致食物在胃肠内消化吸收障碍而出现腹泻。
护理
腹泻时暂时停止辅食添加,腹泻好转后再逐渐添加。
看护人要了解宝宝的食用量,不可一次性喂宝宝太多食物,尤其是肉食。
腹泻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这种酵素就无法消化乳糖。有些宝宝断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长期“废用”,乳糖酶活性便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最终成为乳糖酶缺乏。或者由于宝宝腹泻,损伤了肠粘膜细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这就是平时所说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果饮用乳类便可产生腹泻、腹胀等症状,总称为乳糖不耐症。
另外,还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从婴儿出生即无乳糖酶。无论饮用母乳、牛乳均可导致明显的腹泻。
预防
1、配合谷物同吃
乳糖不耐受的宝宝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和其它食物同时吃,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可提高乳糖吸收率。如喝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感觉。
2、少量多次
即使乳糖酶缺乏的宝宝,也可耐受少量乳类(30-50毫升),不会出现不耐受的症状。所以,妈妈给宝宝哺乳,也可采取少量多次食用的方法,一次食用量不超过50毫升为宜。每天多喝几次,仍可达到建议的奶量。而且久而久之,宝宝肠道中的乳糖酶也会逐渐增多(医学上称为“酶的诱导作用”),宝宝即可减轻乳糖不耐受的反应,或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出现。
3. 喝酸奶
酸奶是加入一定量的乳酸杆菌经发酵后生成的,发酵过程使得原奶中20%-30%的乳糖分解,蛋白质和脂肪也分解成为小的组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喝酸奶可避免不适症状的发生。
护理
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的腹泻,一般不严重,只要不再吃乳制品,一天后就可好转。
先天性的可选用特制的无乳糖配方奶粉。
腹泻可能4:秋季腹泻
宝宝秋季发生的腹泻,一般为轮状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峰。轮状病毒在干燥、寒冷季节容易爆发。由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局部免疫力和肠道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轮状病毒而发生腹泻。
预防
1、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避免接触患腹泻的孩子。
2、宝宝使用的玩具、能够触摸到的家具,都要勤用清水冲洗;吃东西前一定要洗手。
3、喂宝宝吃奶或吃饭前,一定要用肥皂及流动的水洗手。
4、冷热要适度,预防感冒,使宝宝能够抵御轮状病毒的侵袭。
5、不要让宝宝接触有感染病毒可能的东西。
6、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护理
1、最重要的是保证液体的摄入,如果宝宝没有呕吐,爸妈要耐心地频频喂口服补液,就象静脉点滴那样,一点一点地喂。只要把住脱水这一关,宝宝病情就不会加重。
2、治疗秋季腹泻,抗菌素是无效的,相反,还可能造成小儿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3.可继续进食和母乳喂养,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用米汤稀释牛乳,2-3天后改为正常饮食;6个月以上宝宝可食用粥、面条或软饭,加些蔬菜,还可以吃新鲜水果、果汁以补充钾。总之要鼓励进食,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泻停止后2周。
4、处于辅食添加期的宝宝,可暂时停部分辅食,如肉、蛋等,待腹泻减轻再开始食用。停辅食时间不要超过3天。保证宝宝所需热量和营养同样重要。
5、体温超过38℃,使用退热药,要按药物的说明书服用,注意服用量及时间间隔。
轮状病毒腹泻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5-10天,多数患儿如果护理得当,愈后不会有问题。如果不伴有呕吐等严重症状,在家治疗也可以。
腹泻可能5:细菌性痢疾
当各种细菌兴风作浪时,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就会提高。通常表现为,宝宝在腹痛的同时,还会发烧达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腹泻前常有阵发性腹痛,肚子里“咕噜”声增多。由于腹泻次数多,体内电解质失调,宝宝脱水严重,皮肤弹性差,全身无力。
预防
1、洗手很重要
做饭前应该先洗手;在接触肉和蛋类后也应该马上洗手;不要留过长的指甲,不要直接戴着戒指或手表洗手。
2、饭菜要尽量现做现吃
避免吃剩饭剩菜。新鲜的饭菜营养丰富,剩饭菜在营养价值上已经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营养丰富的饭菜,细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热不够,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妈妈不要试图用鼻子和眼睛来判断食物是否变质,食物是否受到细菌的污染仅凭颜色和气味是很难判断出来的。所以即使只有一点“担心”、“奇怪”的感觉都要下决心把它扔掉。
3、高温消毒
宝宝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专用洗涤剂仔细地清洗,然后用流水将泡沫完全冲净后,煮沸或用专用的消毒锅、微波炉等进行消毒。最后还要仔细擦干。如果还留有水,就会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一定要擦干彻底杀灭细菌。
护理
1、不要因宝宝腹泻就不让他吃东西,而是要给宝宝吃易消化的软食,如面条汤、米粥等。
2、让宝宝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失水厉害的要进行输液治疗。
腹泻可能6:腹部受凉
有些宝宝睡觉时,会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闹时,腹部露在外面,这样就很容易使腹部受凉。一旦腹部着凉,就会使肠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缩加强,肠道蠕动也随之加快,正在进行着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肠内通过加快,这不仅影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还可造成排便次数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烂状,因而出现了腹泻。
预防
1、不要给宝宝穿“露脐装”,内衣不可过小,最好上衣能塞入裤子内,保证肚子不会受凉。
2、平时让宝宝穿着睡衣入睡。
3、半夜醒来时看看宝宝是否盖好被子。
护理
保持腹部温暖,可多穿一件衣服,或用热水袋压在腹部。
1、腹泻时保护好小屁屁
由于宝宝腹泻时排便次数增加了许多,所以会不断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泻时排出的粪便对皮肤刺激较大,通常腹泻的宝宝都会出现屁屁疼。因此,宝宝每次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小屁屁,擦干后涂抹一些护臀膏。
2、注意观察记录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果宝宝在家治疗护理期间病情不见好转,出现水样便次数频繁、口渴明显、双眼凹陷、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及高热等症状,应带宝宝到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小儿腹泻误区多
误区一:立马止呕止泻
几乎大多数小宝宝都曾有过腹泻的经历,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看着自家小宝宝上吐下泻,家长们心里焦虑万分,恨不得宝宝马上好起来,于是一听到什么治疗腹泻的良方马上给宝宝用,或者送到医院后要求医生马上给宝宝止泻,然而,宝宝非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止不住泻,甚至拖了几个月都不见痊愈。
其实,腹泻的治疗是需要一定疗程的,急性腹泻病程一般在两周以内。其实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因此,孩子腹泻时家长不必急于去马上止泻,尤其是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易蒙停等,而应该要补充因腹泻而造成的脱水和营养不良。
误区二:病急乱投医
还有一些家长病急乱投医,今天去了这家医院,见宝宝没有马上止泻,明天又去找另一家医院,刚用上一种抗生素又换了另一种,造成抗生素应用过多过杂的现象,这样不但不利于腹泻的治疗,反而会引起抗生素诱发的腹泻,使腹泻治疗起来更加困难,进而导致病程迁延。
误区三:腹泻要禁食
另外有一些家长认为,拉肚子的时候不要吃任何东西,禁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其实,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者过度的饮食控制,反而会加重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甚至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发育。
因此腹泻以后,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纯母乳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孩子,可以换成无乳糖过渡一下,正在添加辅食的小儿可以适当减少辅食量,也可暂停辅食,大一点的孩子腹泻时饮食适当调整一下,以清淡饮食为主。
误区四:滥用抗生素
有些妈妈在小孩腹泻时,想马上给宝宝止泻,便自己或者要求医生开大量的抗生素。其实,在人体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细菌,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体内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环境,维持着人的健康。如果滥用抗生素则可能会把人体中有益的细菌杀死,导致菌群失调,而对于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则会失去制约, 大肆繁殖,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婴儿消化不良腹泻的治疗方法
1、首先宝宝腹泻,不要随便给孩子用止泻药与消炎药这些抗生素,要尽量减轻脾胃负担,使脾胃恢复的正常功能。很多时候我都会给孩子贴几贴丁桂儿脐贴,它是由天然植物丁香、肉桂、荜茇这三味具有“药食同源”的中药,提取有效成分精致而成。纯中药成分,使用安全,对宝宝的脾胃伤害小。而且丁桂儿脐贴是直接外贴于脐部的,能快速解除孩子腹痛、大便稀等症状,达到健脾温中、散寒止泻的目的,有效治疗孩子腹泻和消化不良,恢复孩子健康好肠胃。
2、第二种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按摩法,婴幼儿腹泻的病情相对单纯,所以平时可以给宝宝逆时针揉揉肚脐和腹部,这样对宝宝的腹泻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妈妈们在家里给孩子进行腹部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手法和力度,按摩力度一定要适中。最好在医生那学会之后回家再给宝宝按摩。
3、同时还可以给宝宝喝点胡萝卜汤,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有促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及毒素的作用。总之,护理腹泻宝宝期间只要进食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原则。
4、最后妈妈们要注意的是应根据病儿的病情调整喂养的方法,不论原来用什么方法喂养,腹泻后饮食均应适当减少。母乳喂养的每次哺乳的时间应缩短;混合喂养可停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单喂母奶;人工喂养的宝宝,牛奶量应减少,再加水或米汤冲稀些,也可单喂米汤,因米汤较牛奶容易消化吸收;已加喂的辅食宝宝,也应减量或暂时不喂。
注意事项
对于腹泻宝宝来说,合理用药和饮食调节都很重要,所以新妈妈们在宝宝腹泻时不要担心,也要宝宝稚嫩的胃肠再受到侵害
小儿腹泻的家庭治疗
小儿腹泻一年四季都有,而夏秋季为多发季节,腹泻有感染和非感染之分,把好入口关是关键。还有诸多因素,如环境卫生状况、食品制作过程、喂养者的卫生习惯、婴幼儿全身及消化道的抵抗力都与腹泻有关。非感染腹泻多由于喂养不当或对食物过敏,或天气太热,或受凉等引起的。如大便呈酸味并带泡沫,多由于谷类淀粉食入过多引起的;如大便呈奶油状,多由脂肪摄入过多引起;如大便呈恶臭,似臭蛋味,多由于吃太多肉鱼蛋引起。观察到大便性状,提示家长们在喂养中经意调整食物即可以得到纠正,这类腹泻大便次数不多,每天3~4次,不吐、不发热,精神、睡眠好,适当多喂糖盐水、胡萝卜汤、隔水蒸熟的苹果泥,待大便不再稀薄了,可逐步恢复原来的饮食。
如以母乳喂养的婴儿,腹泻时不必停止喂母乳,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即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奶间隔,即本来喂每只乳房用10分钟。改为5~7分钟,并将剩余奶汁挤净。因为后一部分奶汁内脂肪含量高,母乳的营养成分与母亲的饮食关系密切,孩子腹泻时母亲少吃含脂肪多的食品,同时喂奶前喝杯温开水,稀释母乳,利于改善婴儿腹泻症状。
以牛奶喂养的婴儿腹泻时,以米汤来冲牛奶喂养,如对半掺,或牛奶2份加米汤1份浓度喂养。牛奶冲稀是为使得肠道逐步适应,用米汤冲牛奶是因为米汤没有发酵作用,减少酸对肠道的刺激,利于腹泻的治愈,当大便恢复正常再改成原来的浓度。
而另一种腹泻与季节有关,气候改变引起感染性腹泻,发生在7月份的称为夏季腹泻,多数由于吃了被苍蝇叮咬过或不太新鲜的食物引起的。发生在9月份至11月初的为“秋季腹泻”,9月份是发病高峰,发病年龄在6个月至1岁半的婴儿,病原是病毒,特点是发病急,发热38℃~40℃,同时腹泻并伴有上感症状,大便呈米汤样、蛋花样,像水一样冲出来,没有腥臭味,很快就有脱水表现,如眼眶下凹、唇干、口渴、哭闹不安。当大便每天4~5次、未呕吐、精神好,在家中也应该有治疗方案:(1)多喂水,预防与纠正脱水;(2)继续给易消化的饮食;(3)适当合理用药,如思密达、乳酶生。为减少静脉补液带来许多不便,在脱水不重、大便次数不多时,给予多喂水来补液。
无乳糖奶粉真的对宝宝腹泻管用吗
当孩子发生腹泻时,小肠上皮细胞破损,会导致暂时性乳糖酶缺乏,不能分解牛奶中的乳糖,从而会出现肠鸣、腹胀等症状,加重腹泻症状。无乳糖奶粉,顾名思义,就是去掉了乳糖的奶粉,是专门适合孩子腹泻期间喂养的奶粉。
无乳糖奶粉,可以减轻肠道的消化负担,有利于腹泻的康复。所以,孩子腹泻期间,可以改喂无乳糖奶粉,能大大缩短腹泻的病程宝宝拉一次你就给他喂20-30ML的葡萄糖加盐水宝宝腹泻时给他熬焦米粥。喝了就好.
警惕宝宝腹泻用药要小心
误区一:立马止呕止泻
几乎大多数小宝宝都曾有过腹泻的经历,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看着自家小宝宝上吐下泻,家长们心里焦虑万分,恨不得宝宝马上好起来,于是一听到什么治疗腹泻的良方马上给宝宝用,或者送到医院后要求医生马上给宝宝止泻,然而,宝宝非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止不住泻,甚至拖了几个月都不见痊愈。其实,腹泻的治疗是需要一定疗程的,急性腹泻病程一般在两周以内。其实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因此,孩子腹泻时家长不必急于去马上止泻,尤其是不能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易蒙停等,而应该要补充因腹泻而造成的脱水和营养不良。
误区二:腹泻要禁食
另外有一些家长认为,拉肚子的时候不要吃任何东西,禁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其实,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禁食或者过度的饮食控制,反而会加重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甚至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和发育。因此腹泻以后,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纯母乳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孩子,可以换成无乳糖过渡一下,正在添加辅食的小儿可以适当减少辅食量,也可暂停辅食,大一点的孩子腹泻时饮食适当调整一下,以清淡饮食为主。
误区三:腹泻要吊盐水
腹泻要吊盐水。按照病情,一般腹泻症状只需口服补充水分,而输液只针对出现脱水症状的患儿,目的不是止泻,而是补充水分。
误区四:滥用抗生素
有些妈妈在小孩腹泻时,想马上给宝宝止泻,便自己或者要求医生开大量的抗生素。其实,在人体的肠道中生长着许多细菌,它们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体内形成一种平衡的生态环境,维持着人的健康。如果滥用抗生素则可能会把人体中有益的细菌杀死,导致菌群失调,而对于那些对抗生素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条件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则会失去制约,大肆繁殖,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腹泻用药要小心,宝宝腹泻对哪里的反面会优秀的表现呢也会到时疾病的发生呢。腹泻药吃法妈妈不了解要及时和医生沟通,注几个点最重要的呢。否则非但孩子不爱喝,疗效也递减。
幼儿腹泻怎么办
1保护幼儿的臀部。由于排便次数增多,孩子肛门周围的皮肤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家长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孩子便后应该用细软的卫生纸轻擦,或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洗后可涂些油脂类的药膏,以防红臀,并要及时更换尿布。
2这些食物不宜食用。腹泻时,孩子肠蠕动增强,肠内常有胀气,会使腹泻加剧,所以导致胀气的食物必须禁食,如牛奶、豆类及豆制品,如黄豆、绿豆、青豆、蚕豆、豆腐、粉丝、豆芽等。
3纤维素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会加重腹泻,所以孩子腹泻时忌食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菠萝、西瓜、青菜、白菜、毛笋、辣椒、韭菜、红薯等。此外,糖在肠内常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孩子腹泻时,应不吃糖或少吃糖。
宝宝腹泻怎么办
宝宝腹泻时,首先要及时补充液体,防止因大便中的水分丢失过多而发生脱水,可随时喂水。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喂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内含有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枸橼酸钠等成分,可补充因腹泻、呕吐所丢失的电解质及体液,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宝宝腹泻时,并不主张禁食,应继续喂食,以免小儿缺乏营养维持,影响肠粘膜的修复。所以,母乳喂养儿可自由吃奶及喂水;人工喂养可先喂稀释牛奶(牛奶1份加水2份)2-3天,以后逐渐增至全奶;半岁以上的患儿可选用米汤、稀饭或烂面条等,由少到多,逐渐过渡正常饮食。若宝宝呕吐频繁,暂不宜进食,而采用静脉输液。
若宝宝腹泻的情况比较轻微,不伴随发烧、呕吐等症状时,多半是着凉或者消化不良所致的腹泻,这时,给宝宝加衣服,尤其是给孩子腹部盖一些东西,然后喝一点盐开水,改善电解质酸碱失衡,可在医生建议下,使用宝宝专用的中成药肚脐贴。
孩子腹泻喂什么奶粉好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见一些腹泻的小孩子,这类孩子发生腹泻,最多见的情况是出现在感冒发烧后不久,发烧好转了,可是孩子却出现了腹泻。也有因为喂养不当,比如添加辅食太多快或者不洁饮食后出现了腹泻。对于这样的孩子,经过大夫的指导和用药,大都能很快恢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小孩子恢复的不太理想。尤其是一些小婴儿的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喂养孩子。询问大夫时,可能会这样对他们建议,腹泻期间尽量少吃奶,因为牛奶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细菌遇见了牛奶,会繁殖的更快一些,尽量给孩子熬点稀饭喝。对于大孩子好办,几天不吃奶,小孩子也不会太哭闹,可是对于还没有添加多少辅食的小孩子来说,停止牛奶喂养,孩子可能不太适应。那怎么办呢?
一些家长可能不知道,有一种奶粉,叫无乳糖奶粉(例如雀巢的安儿宁,美赞臣的安婴乐等),顾名思义,就是去掉了乳糖的奶粉,是专门适合孩子腹泻期间喂养的奶粉。无乳糖奶粉,可以减轻肠道的消化负担,有利于腹泻的恢复。
大家可能听说过“乳糖不耐受”这个名词。有的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喝牛奶,就会出现气多、肠鸣、腹胀及腹泻等症状。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对牛奶过敏。其实,这在医学上称为乳糖不耐受。乳糖是牛奶中的一种糖,有些人先天性体内无法产生足够的用于分解乳糖的酶。那么,牛奶中的乳糖就不能被消化分解,从而导致典型的消化系统症状。研究表明,当孩子发生腹泻时,小肠上皮细胞破损,也会导致暂时性乳糖酶缺乏,当孩子腹泻期间喝奶粉时,孩子的腹泻就会恢复的不理想。所以,孩子腹泻期间,可以改为无乳糖奶粉,可以大大缩短腹泻的病程。不信,你可以试验一下。
儿童腹泻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不能吃生冷和刺激类食物:生冷瓜果、冷拌菜等生冷灯和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对肠道有刺激,腹泻时不宜吃。
小儿腹泻不能吃导致腹胀的食物: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加重腹泻。某些小孩因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致泻,所以腹泻时可暂停用含乳糖的乳制品,待病愈后缓量摄取,直到逐渐适应。
小儿腹泄不能吃高脂食物:因腹泻时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类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导致滑肠,造成腹泻不止。
小儿腹泻不能吃粗纤维较多的食物:芹菜、菠菜、韭菜、榨菜、笋类等含粗纤维素较多,能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
孩子腹泻期间,建议是不需要禁食,适当的进食。
对于婴儿,如果患儿有食欲,就应该继续喂养:母乳喂养的孩子仍哺母乳,人工喂养的孩子,应喂不含糖的奶粉,也可给予1/2稀释牛奶。
已经添加辅食的孩子可吃稀粥或面片,吃过后粪便增加也无妨,因为腹泻儿仍可吸收摄入糖的80%,蛋白质和脂肪的60%。所以继续喂养对腹泻儿有利。
如果病情不严重没有进医院打针,家长可以自己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水,少量多次的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汤匙喂10~20ml,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但如果孩子对口服补液不耐受,或腹泻程度加重,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医生,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如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孩子大便偏稀就是腹泻吗
孩子大便偏稀就是腹泻吗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大便偏稀就认为孩子是腹泻了,其实不一定。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变稀”和“增多”是腹泻的特点。诊断腹泻并不是依据每天的排便次数和性状,而是依据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状况。
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
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6~12次,也可能每3~4天排便一次。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但这绝不是母乳的缺点,母乳不仅可保证婴儿肠道健康发育,还可以保证婴儿免疫系统成熟。
如果孩子真的出现腹泻,除了排便问题,还会出现哭闹、进食差、睡眠不安等其他不适症状,体重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家长不能仅仅根据孩子大便偏稀就判断孩子腹泻。
* 孩子腹泻要立即止泻吗
腹泻是感染性因素或非感染性因素对肠黏膜刺激引起的吸收减少和/或分泌增多的现象。它是肠道排泄废物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通过腹泻可以排除病菌等有害物。所以,腹泻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治疗腹泻应重点解决原因,而不是单纯止泻。
腹泻时虽然可能因丢失水分过多造成脱水,但仅仅止泻,更容易导致病菌、毒素、代谢物滞留于肠内。如果这些物质被回吸收后,会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比如细菌性肠炎时,肠道内致病细菌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脓血便,此时若止泻,肠道内大量细菌和毒素就会留到体内,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毒血症或败血症。
总之,腹泻现象并不一定就是坏事。腹泻虽然排出大量体液及未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造成急性脱水和营养不良,但同时也排出了病菌及产生的相应毒素。腹泻时,在不刻意止泻的前提下,要注意预防和纠正脱水,并及时补充营养,以及针对腹泻原因适当用药,立即止泻并非明智举措。
孩子腹泻由什么引起
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引起孩子腹泻有两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比较简单,比如喝了凉水,吃了凉的食物,或者是对某些食物不耐受,如过敏或食物中毒等引起的腹泻,这类腹泻大便检查不会出现特别的表现。
感染性因素相对复杂,如细菌性肠炎,大便内可以检测到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而病毒性肠炎可能会检测到特别的病毒,如轮状病毒等。
当孩子腹泻时,家长最好将孩子的大便送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样更利于寻找引起孩子腹泻的原因,对症治疗。
但是,留取大便标本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 留取的大便,一定要存放于塑料瓶或保鲜膜中,千万不要放在纸尿裤中,因为大便中水分被纸尿裤吸收后,很难检测出大便中的异常情况;
2. 大便要在1~2小时内送至医院检查,否则容易出现假性结果。
如何区分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
腹泻是由于肠道受到刺激,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排出原始未消化食物成分,体内大量液体由身体内转移到肠道中,出现水样便,肠道活跃,蠕动增快,排便次数增加。它和发热、咳嗽一样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
细菌、病毒等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发热在先,且先期多有呕吐的表现。发热、呕吐后,第一次排便未必是腹泻,但紧接着就会出现腹泻。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大便中往往可见黏液,甚至脓血样物质,每次排便量并不多;病毒感染导致的腹泻往往为稀水样大便,每次排便量很多,容易出现脱水。
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是食源性因素。消化不良,会表现为大便中有原始食物颗粒,不伴发热,偶有呕吐。过敏性腹泻,在进食一定食物数小时至1~2天内出现,会有反复,与进食明显相关。气候原因,往往与变天、换环境等有关。非感染性腹泻,大便检查往往正常,调整饮食或改变环境即可纠正。
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肠道黏膜都会受到损伤,非感染性因素损伤相对较轻,但大便检查也可能发现少许白细胞和红细胞。若白细胞小于10~15个/高倍视野,不能确定为细菌感染。感染性腹泻时,大便检测除了较多白细胞外,还有红细胞。若以红细胞为主,很可能与食物过敏等非感染性因素有关。家长需要牢记的是不要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不是止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