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凉血 小蓟(地上部分)
什么中药凉血 小蓟(地上部分)
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花期采集,洗净,晒干,以茎微带紫棕色,无杂质,无霉变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功效:苦,甘,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煎服4.5-9g。
功用特点:本品与大蓟功用相似,兼可利尿,故善治尿血血淋。
注意事项:虚寒出血及脾胃虚寒者禁服。
蓟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小蓟知识介绍: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茎。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荒地、路旁或田间,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区。夏、秋季花开放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小蓟根茎白色,肉质。茎圆柱形,长30至45厘米,直径2至5毫米,有的上部分枝,表面灰绿色或微带紫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于12厘米,宽0.5至3厘米;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间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至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小蓟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者忌服。
小蓟食疗作用:
小蓟味甘、微苦,性凉;归心、肝经;入血敛涩,降而微升;
具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小蓟做法指导:
1. 小蓟忌犯铁器。
2. 凡上而吐咯衄血,下而便血崩漏皆可应用,临床常与大蓟、山栀、侧柏叶、茜草等配伍,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3. 临床单用鲜品捣敷即可收效,若与其他清热解毒,活血破瘀药相配,则疗效更佳。
小蓟补充信息:
炮制: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小蓟炭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青青菜临床应用
1.小蓟饮子(《玉机微义》)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见血,或血尿,舌红苔黄,脉数。生地30g,小蓟15g,滑石5g,木通6g,蒲黄9g,藕节8g,淡竹叶9g,当归6g,山栀子9g,甘草6g。每服4钱,去渣温服,空心食前。方中小蓟凉血止血,为君药。
2.十灰散(《十药神书》)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咳血、咯血、吐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大蓟、消极、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15g。温水调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食后服下。方中小蓟为寒凉之血之品,为君药。
3.小蓟鲜品适量洗净,捣烂或晒干研末,外敷,治创伤出血。
上文我们介绍了孕妇的饮食其实是有规则可以遵循的,孕妇的饮食一定要少油,少糖以及少盐,所以清淡的饮食是孕妇必须的,上文提到的刺儿菜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刺儿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刺儿菜适合孕妇食用。
孕妇能吃刺儿菜吗
那么孕妇能吃刺儿菜吗?刺儿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刺儿菜里面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所以刺儿菜适合孕妇食用。
刺儿菜(学名:Cirsium setosum)是小蓟草的别称。是一种优质野菜。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常大于地上部分,有长根茎。茎直立,幼茎被白色蛛丝状毛,有棱,高30-80(100-120)厘米,基部直径3-5毫米。有时可达1厘米,上部有分枝,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叶互生,基生叶花时凋落,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1.5—2.2厘米,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有疏密不等的白色蛛丝状毛,顶端短尖或钝,基部窄狭或钝圆,近全缘或有疏锯齿,无叶柄。
刺儿菜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4.8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216毫克,磷93毫克,铁10.2毫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维生素B2
0.39毫克,维生素C47毫克。秋季采根,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段用;春、夏采幼嫩的全株,洗净鲜用。秋季新萌生的越冬型,也是鲜嫩可口。
《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小蓟,山东俗名萋萋菜,萋字当为蓟字之转音,奉天俗名枪刀菜,因其多刺如枪刀也。其根与茎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鲜者捣烂,取其自然汁开水服之。若以入煎剂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鲜之性,约煎四、五沸即取汤饮之。又其茎中生虫即结成疙瘩,状如小枣,其凉血之力尤胜。若取其鲜者十余枚捣烂,开水冲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热者尤效。用时宜取其生农田间嫩而白者。
临床应用:
1.小蓟饮子(《玉机微义》)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见血,或血尿,舌红苔黄,脉数。生地30g,小蓟15g,滑石5g,木通6g,蒲黄9g,藕节8g,淡竹叶9g,当归6g,山栀子9g,甘草6g。每服4钱,去渣温服,空心食前。方中小蓟凉血止血,为君药。
2.十灰散(《十药神书》)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咳血、咯血、吐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大蓟、消极、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15g。温水调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食后服下。方中小蓟为寒凉之血之品,为君药。
3.小蓟鲜品适量洗净,捣烂或晒干研末,外敷,治创伤出血。
上文我们介绍了孕妇的饮食其实是有规则可以遵循的,孕妇的饮食一定要少油,少糖以及少盐,所以清淡的饮食是孕妇必须的,上文提到的刺儿菜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刺儿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所以刺儿菜适合孕妇食用。
凉血的中药有哪些 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花期采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5-12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止血凉血中药有哪些 大蓟(地上部分)
来源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杂质,晒干,地上部分以色灰绿,无杂质者为佳,根以粗壮,无须根,芦头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功效:苦,甘,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功用特点:本品凉血止血兼活血散瘀,解毒消痈,善治血热妄行之出血症,又能治各种内外痈肿。
注意事项:虚寒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
青青菜的作用
菊科草本植物小蓟、刻叶刺儿茶的根或幼嫩全草。又称猫蓟、青刺蓟、刺蓟菜、刺儿茶、枪刀菜、小恶鸡婆。根,又称刺萝卜。古方多用根。叶甘,性凉。能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清热除烦。小蓟全株含胆碱、儿茶酚胺类物质、皂甙、生物碱等成分。刻叶刺儿菜全草含挥发油、菊糖、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精衍生物等成分。
小蓟能收缩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对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村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剂或酊剂对兔子宫有兴奋作用。此外,尚有利胆、降低血中胆固醇的作用。用于血热所致的血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或崩漏出血;热毒疮肿;烦热口渴。
1、小蓟治卒吐血及泻鲜血:小蓟叶,捣汁,温服。(《梅师集验方》)
2、小蓟治九窍出血:用小蓟一握,捣汁,水半盏和顿服。如无青者,以干蓟末,冷水调三钱匕服。(《卫生易简方》)
3、小蓟治传染性肝炎,肝肿大:鲜小蓟根60g。水煎服,10d为1疗程。(《常用中草药图谱》)
4、小蓟治青竹蛇咬伤:刺儿菜根9~15g,徐长卿3~9g。水地服。外用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福建药物志》)
5、治吐血:小蓟、大蓟、侧柏叶各9g,仙鹤草、焦栀子各12g。水煎服。(《常用中草药图谱》》)
6、小蓟治下焦结热,尿血成淋:生地黄、小蓟根、通草、滑石、山栀仁、蒲黄(炒)、淡竹叶、当归、藕节、甘草各等分。上嚼咀,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济生方》小蓟饮子)
7、小蓟治妇人阴痒不止:小蓟,不拘多少,水煮作汤,热洗,日三用之。(《妇人良方》)
8、小蓟治小儿浸淫疮,疼痛不可忍,发寒热:小蓟末,新水调敷,干即易。(《卫生易简方》)
9、治一切极痛下疳:鲜小蓟、鲜地骨皮各五两。煎浓汁浸之,不三四日即愈。(《医学广笔记》)
10、小蓟治急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尿疼浮肿:小蓟15g,生地9g,茅根60g。水煎服。(《天津中草药》)
11、治哮喘时发,发时声如曳锯,头上汗出,口干作渴(热喘):鲜小蓟120g,精猪肉120g。共煮,待肉烂,去渣,吃肉喝汤。可3~5d吃1次,连用3~5次。(《江苏中医杂志》)
12、小蓟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纲目》引《千金要方》》)
13、小蓟治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茎,切碎)各五两。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
14、治鼻窒、气息不通:小蓟一把。(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千金要方》)
15、小蓟治高血压:小蓟、夏枯草各15g。煎水代茶饮。(《安徽中草药》)
青青菜的功效
小蓟有凉血止血;清热消肿的功效。小蓟别名: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小刺盖。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功效分类: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别名: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小刺盖。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肝经;脾经。
功能:凉血止血;清热消肿。
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炮制方法:
1、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
2、炒小蓟:取小蓟段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焦黄并有香气逸出,取出放凉。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小蓟炭散热防复燃。
3、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凉血止血的中药有哪些
1、小蓟
小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1)金疮出血不止:小蓟苗捣烂涂之。(孟诜《食疗本草》)
(2)堕胎下血:小蓟根叶、益母草五两。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盏,分二服,一日服尽。(《圣济总录》)
2、大蓟
大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1)心热吐血口干:用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顿服二小盏。(《圣惠方》)
(2)舌硬出血不止:刺蓟捣汁,和酒服。干者为末,冷水服。(《普济方》)
(3)崩中下血:大、小蓟根一升,酒一斗,渍五宿,任饮。亦可酒煎服,或生捣汁。温服。(《千金方》)
3、地榆
地榆,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烫伤,痈肿疮毒。
(1)男女吐血:地榆三两。米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滓,食前稍热服一合。(《圣惠方》)
(2)结阴(即便血)下血,腹痛不已: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服五钱,水三盏,入缩砂仁七枚,煎一盏半,分二服。(《宣明方》)
(3)虎犬咬伤:地榆煮汁饮,并为末敷之。亦可为末,白汤服,日三。忌酒。(《梅师方》)
(4)代指肿痛(十指肿痛的一种病证):地榆煮汁渍之,半日愈。(《千金翼》)
4、槐花
槐花,中药名,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即使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1)衄血不止: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之。(《普济方》)
(2)吐血不止:槐花烧存性,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饮下三钱。(《普济方》)
(3)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立效。(《箧中秘宝方》)
(4)脏毒下血:新槐花炒研,酒服三钱,日三服。或用槐白皮煎汤服。(《普济方》)
(5)妇人漏血不止:槐花烧存性,研。每服二、三钱,食前温酒下。(《圣惠方》)
(6)下血血崩:槐花一两,棕灰五钱,盐一钱,水三钟,煎减半服。(《摘玄方》)
5、侧柏叶
侧柏叶,中药名,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枝梢和叶。多在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1)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咽干口燥,舌绛脉数:生地黄、生侧柏叶、生艾叶、生荷叶。(《妇人良方》四生丸)
(2)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柏叶汤)
血小板减少怎样食疗调养 鲜藕四汁饮
食材:鲜藕150克,鲜生地30克,鲜旱莲草60克,鲜小蓟30克,白糖20克。
制法:将以上4味洗净,切碎,压榨取汁,加入白糖,搅匀即成。上下午分服。
功效:鲜藕四汁饮可以清热凉血,升血小板。适川r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紫癜鲜红,伴有口渴、苔黄、出血者尤为适宜。
什么中药凉血 槐花(花及花蕾)
来源于豆科落叶乔木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摘,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功效:苦,微寒,凉血止血,清泻肝火。煎服5-9g,止血炒炭用,清热泻火生用。
功用特点:本品凉血止血,善于治疗痔血,便血,并有清肝明目降压之功,用于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等症。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