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临床特征
高血压病的临床特征
一、高血压病的心脏表现
一般而言,高血压病的患者,由于起病比较隐匿,发展也较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及不适。如有则表现为头昏、头晕、头痛、眼花、耳鸣、乏力、多梦、失眠,病人认为是体质差而被忽视。有时医师也容易疏忽,认为是神经衰弱。当测量血压后,血压升高,方知是患有高血压病,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可逐渐累及心脏、脑、肾脏以及眼底血管。
高血压病常引起心脏并发症,因为血压长期升高,使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首先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当高血压病出现左心室肥厚时,就可称为高血压心脏病。这时在体格检查时,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增强,呈抬举性,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可闻及第二心音亢进,甚至呈金属调,在心尖部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轻度吹风样收缩期杂音,有的还可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有时出现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比如过早搏动、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甚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这都是因为血压增高,使心脏负荷过重,心肌缺血、缺氧所造成的心肌损伤或传导系统的障碍。
如果早期发现,进行有效治疗,可使肥厚的左心室消退、逆转。如果治疗不及时,不正规,到后期常导致心脏功能失调,就是平时大家熟悉的“心衰”。血压一旦波动升高,极易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此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逼、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咳嗽、咳痰、端坐呼吸,严重时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两肺满布哮鸣音、湿罗音,心脏听诊可闻及奔马律。应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否则危及生命。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最主要病因和易患因素。两者常同时合并存在。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动脉粥样硬化后,又加重动脉管径的痉挛和狭窄,甚至动脉闭塞,更增加了外周血管阻力,而使血压更升高,二者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致使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淬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因此,高血压一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压的治疗往往难使病变逆转,这多与治疗过晚有关。也再次表明,对高血压病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否则易造成心脏的严重并发症。
二、高血压病的脑部表现
高血压除引起心脏并发症外,也易引起脑部并发症。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血压是脑卒中首要的危险因子。有资料报道,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比血压正常者要高6倍,血压越高,脑卒中发生率越高。尤其是那种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
对脑卒中,目前临床上将它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脑出血发生率最高,约占47%一62%;脑血栓形成约占21%一46%;脑栓塞占9%一20%;蜘蛛网膜下腔出血占7%-12%。
高血压脑出血;80%发生于大脑半球。约20%发生在小脑和脑干,最常见于大脑中动脉系统,脑出血起病往往急骤、头痛、呕吐、偏瘫、昏迷,是一种极端危险的临床表现,另外高血压也易致脑动脉硬化,而发生脑血栓形成。起病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先兆症状头晕;肢体麻木,逐渐出现偏瘫或短暂神志不清,一般无昏迷。
脑栓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是由于血栓脱落,栓子阻塞颅内血管而发生梗塞。起病突发而急骤,有神经定位体征、躯体感觉运动障碍(如偏瘫、病理征等)。栓塞部位一般比较局限,故不易引起严重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头痛多不严
重,昏迷亦少见。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高新检测技术的问世(如磁共振),腔隙性脑梗塞越来越多见。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深部组织的小便塞,多发于基底节、丘脑和桥脑部位。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起病隐匿、缓慢,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神经定位征不明显,预后良好。
缺血性脑卒中还有一种特殊类型,那就是高血压脑病。这主要是由于血压急剧升高,脑血管反射性收缩机制障碍,血管扩张,脑血流量急剧增加和脑血管灌注过度、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致脑水肿。表现为血压突然显著升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等颅内高压表现。早期及时治疗可迅速逆转。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脑损害为不可逆性损害,势必导致持久偏瘫、昏迷,甚至发生脑疝而死亡。
高血压病的分期
1979年我国修订的高血压病临床分期标准,按临床表现,将高血压病分成三期。
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大部分时间波动在12.0~13.3kPa(90~100mmHg)之间,休息后能够恢复正常,临床上无心脏、脑、肾并发症表现。
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超过13.3kPa(100mmHg)以上,休息后不能降至正常,并有下列各项中的一项者:①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室肥大的征象; ②眼底检查,见有颅底动脉普遍或局部变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
三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舒张压超过14.7~16.0kPa(110~120mmHg),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乳头水肿。
急进型恶性高血压,病情急剧发展,舒张压常持续在17.3kPa(130mmHg)以上,并有眼底出血、渗出或视乳头水肿。
从上述分期可见,一期高血压病心脑肾等脏器尚无受到损害;二期高血压病有心脑肾轻度损害或单一靶器官损害的征象,但仍处于器官功能代偿阶段;而三期高血压病心脑肾器官损害严重,且已丧失代偿能力。
诊断急性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标准有哪些
临床出现不明原因的急性肾功能不全时要考虑急性间质性肾炎可能。具有下列临床特征者应考虑慢性间质性肾炎:
① 存在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诱因,如长期服用止痛剂、慢性尿路梗阻等,或有慢性间质性肾炎家族史;
②临床表现有小管功能障碍,如烦渴、多尿、夜尿增多、肾小管性酸中毒等,或肾功能不全但无高血压、无高尿酸血症等;
③尿液检查表现为严重小管功能受损。少量小分子蛋白尿(<2.0 g/24 h)、尿 RBP、溶菌酶、尿β2- 微球蛋白、NAG 升高,可有糖尿、氨基酸尿。
慢性间质性肾炎还须根据病史和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明确病因。
急性间质性肾炎主要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其他原因的急性肾衰竭相鉴别。相应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供诊断线索,但鉴别困难时应及时考虑肾活检。
慢性间质性肾炎应该考虑与一下疾病鉴别,鉴别困难时可以肾穿刺。
① 高血压肾损害:临床表现类似慢性间质性肾炎,但长期高血压病史,伴有心脏、眼底等靶器官有助于鉴别;
②慢性肾小球肾炎:常有显著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及高血压,肾小球功能损害先于肾小管。
什么是临界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其收缩压在18.6~21.3kPa(140~160mmHg),舒张压在12.0~12.6kPa(90~95mmHg)。此病特点是血压稍偏高,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无器质性损害,但易发展成高血压病。临床观察表明,临界高血压者约有71.5%的人易发展成高血压,而正常人只有11.1%。其并发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以及死亡率与高血压病人相近,且明显高于正常人。由于它早期没有器质性损害,又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所以极易被忽视。此种高血压的预防与一般高血压相同。但关键应控制钠盐摄入,最好每日5g以下,同时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吃水果、蔬菜等。此外,应坚持体育运动,必要时可长期服用钙拮抗剂。
高血压是因为什么原因
科学家发现高血压的产生部分与血容量增加有关,但血流动力学研究提示,外周血管阻力的增高在高血压的维持中也起重要作用。低血钾是醛固酮对肾小管作用的直接结果。
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有头痛,多发生在后脑部,还可有头晕,头胀,颈部扳住感,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也是造成肢体偏瘫,心力衰竭,脑梗塞,脑出血,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高血压病发生致残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故学者称之谓“隐形杀手”。
在高血压的治疗方面,常用的化学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上六大类常规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急性发作,高血压危象及围术期高血压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高血压病的治疗过程中,化学药虽然作用迅速,但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副作用也大,可明显影响水,电解质,血脂,血糖等的代谢;直接损伤心、脑、肾等器官,同时这些药物对高血脂,高血粘、血管硬化,靶器官的损伤等无改善作用。所以西药只能是服了降,降了又升,反反复复,需终生服药。
血压高怎么引起的
(1)高血压家族史。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父母患有高血压病,其子女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
(2)身体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病的几率比较高,有关资料显示,40岁至60岁年龄段,正常体重患病率为29.1%,而肥胖者则高达54.1%;60岁以上年龄段,正常体重的人患病率为54.2%,而肥胖者则高达72.1%。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3)口味过重,摄入食盐较多。摄入食盐较多者是一个突出人群,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类人患高血压病的几率较高。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严格限制摄盐后,血压有所下降。
(4)长期大量吸烟。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5)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大者患高血压病的较多
什么是临界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也称边缘型高血压,其收缩压在18.6~21.3kpa(140~160mmhg),舒张压在12.0~12.6kpa(90~95mmhg)。
此病特点是血压稍偏高,各重要器官,如心、脑、肾无器质性损害,但易发展成高血压病。临床观察表明,临界高血压者约有71.5%的人易发展成高血压,而正常人只有11.1%。其并发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等,以及死亡率与高血压病人相近,且明显高于正常人。由于它早期没有器质性损害,又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所以极易被忽视。
此种高血压的预防与一般高血压相同。但关键应控制钠盐摄入,最好每日5g以下,同时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吃水果、蔬菜等。此外,应坚持体育运动,必要时可长期服用钙拮抗剂。
高血压是怎么引起的
高血压的诱因: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
(1)高血压家族史。许多临床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父母患有高血压病,其子女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
(2)身体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病的几率比较高,有关资料显示,40岁至60岁年龄段,正常体重患病率为29.1%,而肥胖者则高达54.1%;60岁以上年龄段,正常体重的人患病率为54.2%,而肥胖者则高达72.1%。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3)口味过重,摄入食盐较多。摄入食盐较多者是一个突出人群,尤其是在我国北方,这类人患高血压病的几率较高。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在严格限制摄盐后,血压有所下降。
(4)长期大量吸烟。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5)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大者患高血压病的较多
大麦若叶青汁粉喝完了拉肚子吗 大麦若叶青汁粉能降血压吗
不能降血压。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可能会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特征,而大麦若叶青汁粉只是一种饮品,并不是药物,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特点
一、夜尿。正常人在60岁以内,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多,很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
二、腰痛。无明确原因的腰背酸痛,应检查肾脏、脊椎及腰背部肌肉等。
三、浮肿。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浮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浮肿会出现在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
四、尿变色。尿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时。
五、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尿量平均为每天1500毫升,每天4-8次。如果没有发热、多量出汗、多量饮水等,小便量出现骤减或陡然增加时,就要到医院检查了,看看是不是肾脏病变。
六、小便泡沫多,长久不消失。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质较多。
原发性高血压如何鉴别诊断
在诊断高血压病进行鉴别诊断时一定要牢记两个多数:一是高血压人群中多数为原发性高血压;二是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多数病因与肾脏有关,包括肾实质(肾实质性高血压、肾素瘤等)、肾动脉(肾血管性高血压),以及与肾上腺皮质有关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与肾上腺髓质有关的嗜铬细胞瘤。对高血压患者作鉴别诊断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实施每一种继发性高血压的每项鉴别诊断措施。因此,应该有一定的思路和程序,也就是对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高血压患者,想到不同的引起高血压的病因,再采用某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加以排除或证实,从而使高血压的病因得以明确,同时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诊断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线索:
1.20岁前或60岁后出现的高血压。
2.血压水平>180/110mmHg(24.0/14.7kPa)。
3.动态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无明显昼夜节律变化,而夜间SBP/日间SBP或夜间DBP/日间DBP>90%,对继发性高血压得诊断敏感性更高。
4.提示有继发性高血压的特征性表现,如无诱因的低钾、腹部杂音、心动过速、出汗、震颤等。
5.常规降压治疗效果不佳。
根据以上的线索,通过综合分析,按继发性高血压有关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加以组合,联想到继发性高血压的各种相关疾病,初步确定某种继发性高血压的可疑对象,再通过进一步的生化检验和特殊检查完成对某种继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排除和确诊。
慢性肾炎能治好吗 慢性肾炎是什么病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病程长(一般超过1年),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呈缓慢进行性病程。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沉渣镜检常可见到红细胞,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