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预防猩红热应怎么做
春季预防猩红热应怎么做
猩红热是由一种A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此外,偶可见细菌污染玩具、食物、生活用具等经口传播。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6个月以下的宝贝由母体带来的抗体还未消失,很少被感染。1岁以后,宝贝血液中母体带来的抗体基本消失,患猩红热的几率逐渐增大。因此,2至8岁的宝贝最容易被感染。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可能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猩红热4大临床特征
1、大多患儿发病后的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患儿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皮疹的特点是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点儿,非常密集,高出皮肤表面,就像鸡皮疙瘩一样,有粗糙感。
2、皮疹之间无正常皮肤,呈现一片红晕,用手触压皮疹,可使红色退去,暂时显现出白色,可保持10秒左右,俗称“掌印”,但十余秒后又恢复原有的样子。
3、在皮肤皱褶处,如腋下、腕部、肘部、及腹股沟等,密集的皮疹形成线状,并皮肤皱褶处色素加深。脸部变得潮红,一般不见点状红疹,而口鼻周围却呈苍白,形成“环口苍白圈”, 与额部和面颊的猩红色形成鲜明对比。
4、出疹后3-4天,患儿的舌苔剥脱,舌乳头明显充血,呈深红色肿胀,状如杨梅,被称为“杨梅舌”,这也是猩红热的一个重要特征。
居家5大防护对策
1、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可以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肾、关节的负担减少合并症。
2、合理饮食
宝贝嗓子痛时,应给吃些稀饭、少油的食物,如粥、面汤、蛋汤、牛奶、碎菜等。要多喝水,有利于排除细菌毒素。
3、注意口腔的保洁护理
因细菌多集中在咽部,口腔保洁很重要。年龄大的患儿,每次饭后或睡觉醒来时,用温盐水漱嗓子;年龄小的患儿,可以用镊子挟纱布或药棉蘸温盐水擦拭口腔。
4、进行皮肤护理
出疹时患儿皮肤瘙痒,不但影响患儿休息,如果抓破还会引起皮肤感染。所以,要将患儿的指甲剪短,用温水擦洗皮肤,帮助止痒。注意出疹时勿用肥皂,脱皮时不要用力搓或撕剥,以免皮肤损伤感染。
5、进行有效的治疗
发现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的患儿,应立即送医院就诊。一旦确诊,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只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疾病可以很快痊愈。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特效药物,尽早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青霉素过敏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如果发现患儿发热不退、关节痛,或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或去医院复诊,由医生进行合适的处理。
易感者的预防
10岁以下的儿童都是易感者。因为乙型A组链球菌的型别多(有46个型).型间无交叉免疫,患一种型号的猩红热,可产生该型的免疫力,但仍然有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猩红热,所以认为儿童仍是普遍易感者。
1、托幼机构要在流行期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早期发现可疑者。
2、流行季节,虽然天气很冷,室内也要做到通风换气,每日至少2次,每次15分钟。儿童要加强体育锻练,多做户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带菌者治疗:托幼园所的职工中如有经常患咽炎、扁桃体炎的可疑带菌者,要做咽拭培养,阳性带菌者要用抗生素治疗,连续用药7天,一般咽拭培养可转阴,个别不能转阴者,可进行扁桃体摘除。
艾滋病的皮疹是什么样子的
1.出疹部位及顺序 如麻疹先从耳后出现,后为面、颈、躯干,四肢及手足心 3天出齐。猩红热则自颈、胸、腹部出疹 ,1天内遍及全身。
2.皮疹大小、数目、颜色及形状 如麻疹为红色斑丘疹,疹问皮肤正常, 疹多时可融合成片;风疹则为少数斑丘疹;猩红热皮疹弥漫性潮红,有红点;伤寒病人则为少数充血性皮疹。
3.皮疹消退情况麻疹皮疹消退后可有色素沉着及脱屑;猩红热皮疹消退可有大片脱皮。
4.皮疹相关体征麻疹病人可有口腔粘膜疹;猩红热病人可有草毒舌、巴氏线及口周苍白圈等。伴随症状及体征大多发疹病均伴有发热,应注意热型、热程及伴随症状,有否咳嗽、腹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及头痛、呕吐、神志障碍等中枢神。
经过我们的介绍,大家对艾滋病出现皮疹的情况应该有了一个更详细的认知,希望对大家在艾滋病的判断上能有很好的帮助,皮疹不是判断艾滋病的唯一根据,因为皮疹的出现可能和身体的很多原因都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一种过敏的现象,所以当我们有高危行为以后,如果身体出现异常一定要及时的去检查。
请问猩红热有哪些预防措施
本病流行期间,禁止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儿童外出应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染,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隔离时间至少1周至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对托幼机构儿童,在猩红热流行期间如发现急性咽峡炎,扁桃腺炎者,均按猩红热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特别是托幼机构及小学校的儿童工作人员应做咽拭培养,密切观察1周。细菌培养阳性者亦应隔离治疗,至细菌阴转。曾患风湿病及肾炎的密切接触者,可及时选用长效青霉素注射预防。家长在接触患儿和护理患儿时应戴口罩。患儿的痰和鼻涕应放在手纸里用火烧掉,毛巾、衣服用开水烫或曝晒,被褥应日晒4-6小时,餐具用沸水煮沸10分钟。患儿用具包括玩具、文具等用消毒液擦洗。目前猩红热尚无有效的主动免疫措施,并且猩红热并非终身免疫。机体感染产毒株后可产生抗致热性外毒素抗体,即红疹毒素抗体,有A、B、C三种,且无交叉免疫,故仍可能感染另一种外毒素的链球菌而再次发病。
猩红热是什么病 预防猩红热
与猩红热患者保持隔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锻炼,以及平衡饮食对预防猩红热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合理营养搭配尤为重要,可提高小儿免疫力,对抗感染。一定要让小儿多喝果汁以清除毒素,并预防脱水。橘子汁或橙汁对提高免疫力是很有益处的。
小孩猩红热症状是什么
1、 起病与感冒混淆
猩红热起病早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误与感冒混淆 区别在于:猩红热起病的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等3~5天红疹褪去之后皮肤会有脱屑
2 出疹期:
猩红热大多患病的宝宝发病12小时后,皮肤上出现皮疹,偶尔也有少数宝宝在2天后才出现。皮疹最早出现的部位是颈部及上胸部,一天就可遍布全身 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像“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
3 出疹后3~4天:
杨梅舌 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猩红热出疹后3~4天,患病宝宝的舌苔剥脱,舌乳头红肿,很像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
4 恢复期:
脱皮 猩红热症状有哪些?皮疹一般在2~4天退尽,病情严重的宝宝则一周左右才能退尽。猩红热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大多数患病宝宝随着皮疹消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5 到底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一种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它为“烂喉痧”,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但2~8岁的宝宝最容易被感染。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 猩红热的传染性非常强,通常在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期,传染性最强。患猩红热的宝宝如果与正常人接触,就会通过飞沫直接传染他人。
请问猩红热的发病有何特点
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 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 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污染的牛奶 或其他食物传播。个别情况下,病菌可由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 人,而引起“外科猩红热”或“产科猩红热”。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 抗菌免疫力和抗毒免疫力。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寒带少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猩红热有哪些危害
猩红热是一种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多是小童,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15岁,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会发生。发病时,患儿的主要表现是咽峡炎、发热、弥漫性鲜红色的皮疹。少数患儿染病之后出现变态反应,到时心脏、肾脏和关节都受到损害。
猩红热的致病细菌是一种溶血性的链球菌,此种细菌能够产生链激酶和透明质酸梅。者两种物质会导致细菌在人体的组织内扩散,细菌的致热性外毒素可引起发热、头痛扽全身中毒症状。这种溶血性链球菌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三种病变。
感染性病变
细菌通过呼吸道侵入到人体,会粘附在咽峡部,引起咽峡炎,同时会使咽部和扁桃体红肿,产生浆液性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有时可有溃疡形成。如果细菌经由淋巴间隙进入到附近的组织,可能会引起扁桃体周围出现脓肿,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临床上,少数患儿出现败血症和迁徙性的化脓病灶。
变态反应性病变
致病的链球菌与患儿的某些组织有类似的抗原,产生了免疫反应。变态反应性病变主要会引起心、肾和关节 的变态反应性病变。
中毒性病变
致病的溶血性链球菌,胡产生红疹毒素,这种物质能够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表皮死亡脱落。如果红疹毒素经由咽喉进入了人体的血循环,就会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常见的有发热、头晕、头痛、食欲缺乏、纳差等。
总的来说,引起猩红热的溶血性链球菌存活能力很强,但会在60摄氏度的环境下30分钟就会被杀死,因此加重平时可以将孩子的物品高温消毒,就能有效预防猩红热。
小孩常见病
1、较常见的有流行性脑膜炎,简称“流脑”,传染性较强,6岁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脑季节性明显,3-4月是发病高潮,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
2、风疹多是宝宝与患儿直接接触传染所致。
3、过敏体质宝宝容易诱发哮喘、皮炎、结膜炎及鼻炎等。过敏性哮喘诱因为春季花粉混杂在空气中,从鼻子进入体内后导致的“春季过敏症”。
4、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春季高发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以春季为发病高峰。
5、麻疹。一旦治愈可终身免疫,麻疹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6、猩红热高发于冬末春初猩红热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猩红热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而以2-10岁幼儿为最高。
猩红热应该如何预防
目前此病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一)管理传染源 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二)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 ,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三)保护易感者 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集体,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