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保健
糖尿病患者运动保健
1、开始步行,每天半小时,以后逐渐加大到每天一小时,可分早晚两次进行。
2、走跑交替,步行和慢跑交替,常用于体力不足者。步行30秒后跑20秒交替进行,并逐渐缩短步行时间,延长慢跑时间。
3、室内运动,适合于后期有多种合并症的患者,或身体比较虚弱者以及住院者。
4、蹲下起立,开始时,每次做15-20 次,以后可增加至100次。
5、仰卧起坐,开始时,每次做5个,以后逐渐增加至20-50个。
6、床上运动,分别运动上、下肢,做抬起放下,左右分开等动作。对卧床患者较为适合。
7、身体条件好患者,还可做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老年门球等活动。
糖尿病患者运动好不好
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益处,但每一位糖友所选择的运动方式一定要根据自身病情来衡量,糖尿病患者要根据的身体状况与环境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来看,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方式也以有氧运动为主(也称耐力运动),这也是一种可以增强呼吸、心血管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纠正血糖与血脂代谢紊乱的正确锻炼的方法。通常来采用的有氧运动有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登楼、划船、游泳等等。
糖尿病病人的年龄都较大、体质也较差时宜进行运动强度小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如果能在优美的绿化环境中进行,大自然的气息就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行走的时侯应改全身都放松,眼观前方,自然而有节律地摆动上肢,每次10—30分钟即可。
身体条件较好的、无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人,也可以采用运动强度中等偏高的运动例如健身跑。慢跑的时侯要求全身的放松。
糖尿病病人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比如住高层建筑者,也可进行爬楼梯运动,或者跳绳、原地跑等方式。另外,广播体操、球类运动等也都可采用。
步行对与糖尿病病人有什么好处?
步行不但可以降低糖尿病患病率,还可降价其病死率。研究人员收集了1990~1991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2896例≥18岁的糖尿病病人的资料。研究的结果表示,与不活动者相比,每周步行≥2小时的病人总病死率降低39%,心血管病病死率降低34%。每周步行3~4小时与步行时心率及呼吸频率中度增加的病人病死率最低了。
运动量一般可以根据脉搏或心率来决定的,以练习即将结束时的脉搏数不超过170减去年龄后的数为限度,或者以一般青年人心率每分钟130-140次,老年人每分钟不超过120次为宜。
除了用脉搏、心率、血压作定量指标外,还可以在每次运动时留意运动中出现的自我感觉,比如有无疲劳感、出汗与呼吸急促等。还可应用检查尿酮体、尿糖来判定运动后的效果,在运动康复一段时间后再来观察血糖、尿糖、酮体来调整运的动量。鉴于45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没有症状的心血管并发症也会增加
以上给大家讲解了糖尿病预防的一些知识。专家提醒糖友,为更好地确定运动量,在运动前先检查心电图,作为运动的试验,然后再根据安静时心率与实测最高心率的计算,使负荷量控制在不引起心肌缺血的范围内。对于年老体弱、有心血管并发症者或对定量的准确性无把握的时侯,还可以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步的增加。
糖尿病患者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睡眠、增强体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同样也可以控制病情。那么糖尿患者加强运动有哪些好处呢?
1、降血糖。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血糖浓度变化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和受体的亲和力,并且可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2、降血脂和血压。运动能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而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3、减轻体重。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肥胖,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促进内脏脂肪分解,其体重下降,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
4、有助于心理健康。心情不好不仅影响患者的积极就医,而且还会引起血糖值的波动,适当并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同时运动还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糖友运动后血糖不降反升是为何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运动能降血糖,可是有一些病友在监测血糖时却发现,运动后血糖不但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临床工作中确实发现有很多病友都对运动后血糖反而升高而感到困惑,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运动时间过长,二是运动量过大,三是运动量不足,糖尿病患者运动是要因人而异的。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年龄、病程、胖瘦、并发症情况确定运动时间。年龄偏大、病程长以及比较瘦的病友,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运动以20~30分钟为宜;比较胖的患者每次运动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一般人以30~40分钟为宜。
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时间过长,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活跃,血糖随之上升。当运动时间过长时,人体处于应激状态,也会使血糖反应性升高,这种情况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见。1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后血糖可能会低,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不是太高(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先低血糖后高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中午是血糖最高的时候。很多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只在早晚注射胰岛素,早晨打的胰岛素作用不到中午。另外,很多病友中午吃得较多,有的病友吃得太快或太烫,如果中午不吃yao或不运动,血糖就容易升高。
因此,在此特别强调病友餐后不能立即睡午觉,要先运动,再睡午觉,吃药是被动降糖,而运动才是主动降糖,运动既能改善胰岛功能,又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还可以防治其他疾病。
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中一旦出现视物模糊、意识不清、头晕、大量出汗、心跳急剧加快、面色苍白、手抖、强烈的饥饿感等情况,表示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进食或吃含糖食物,症状即可缓解;或求助他人帮助,严重者立即送医院。
2.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胸痛、头晕眼花、心跳缓慢无力、意识突然丧失,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应立即将病人平躺,松开衣领、腰带,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阿托品等,叩击心前区,手掐人中穴,进行辅助人工呼吸,但注意此时不要喂患者糖水。
3.假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出现腰背疼痛、骨头痛,体力下降,腿抽筋这些症状的任何一种,就应该怀疑存在骨质疏松的可能。
4.糖尿病人足部容易损伤,鞋子应穿宽松、鞋底柔软舒适、鞋面通气好的运动鞋、布鞋等,且在运动前后常规检查足部。有感觉丧失的患者应避免负重运动和需要足部反复活动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机、长距离行走、慢跑、踏楼梯运动。
糖尿病的日常保健
1、精神保健:一旦确诊为此病,应抱着正确的态度,以充分的自信心去战胜疾病,不能被糖尿病这顶帽子压垮,而精神萎靡,不愿工作,不敢运动,整日休息。也不可视而不见,各方面不加注意,情志失调,过于劳累,或过忧过喜,均能导致内分泌紊乱,不利于控制血糖。
2、运动锻炼: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可采取散步、做操等轻度的锻炼方式;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量可稍大些,如快走、慢跑、骑车、打太极拳等。不管哪种运动方式,需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锻炼目的。
3、饮食保健:主食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副食以疏菜为主,瘦肉、蛋类为辅,可吃小鱼等。正所谓“粗茶淡饭,健康有源”。不论每日三餐,还是四餐,均要吃饱,避免或减少饭前心慌、手抖、出汗等现象。尤其是儿童、孕妇更应注意。平时可将苦瓜、南瓜、亚腰葫芦、番石榴等研粉,适量内服;亦可将糯米、黑豆适量煮粥常服。
4、适当用药:优降糖、达美康、胰岛素等药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化验血糖、尿糖,以及肝功、血常规等,以免发生不良反应。若有高血压、高血脂等,需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效会更理想。
糖尿病患者运动要注意什么
运动就要补水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汗,而出汗就会丢失水分。每次运动时间达1小时者,要注意补水,少量多次饮水为佳。如果预期运动时间达1小时,最好事先补水,以免脱水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超过2小时的运动还要考虑加餐,以免肝脏和肌肉中的糖原消耗过大后,产生低血糖。
运动间歇时间别太长
运动停止后60小时,曾经的运动带来的一系列血糖和血脂的有利变化,包括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都会消失,因此为了控制餐后血糖,最好每天运动,甚至每餐后运动(多数都是低强度运动)。糖尿病患者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天以上,每次间隔不超过两天。力量练习每周至少3天,隔天做1次。柔韧性运动最好天天做。
知道何时监测尿酮体
如果你是1型糖尿病患者,且运动前血糖达13.9mmol/L,此时需要监测尿酮体。如果酮体比较多,就不要运动。酮体意味着身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很低,如果运动将会产生更多的酮体。酮体会增加血液的酸性,大量酮体的产生将会打破体内的化学平衡,甚至导致酮症酸中毒,直接威胁生命。一定要等到酮体消失后再运动。
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运动过程中,肌肉会消耗体内的葡萄糖,同时,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增强,双重作用,导致运动后血糖降低。如果你注射胰岛素或服用口服降糖药,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都可能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可以发生在运动后的2~12小时内,甚至在24小时内。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需要警惕发生低血糖的时间范围就越大。
别忘测血糖
监测血糖是避免发生低血糖的有效措施。如果运动前血糖低于5.6mmol/L,应进食后再去运动;运动过程中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如果你的血糖大于16.7mmol/L,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差,最好别运动,而是想办法把血糖降下来。如果一定要去运动,首先要确定没有尿酮体,且血糖在10~15分钟之内有下降的趋势。
常时间低强度运动也有效果
购物、边散步边聊天、下楼梯、收拾家务、开汽车等属于低强度运动,糖尿病患者不应轻视低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时间长了,也会消耗热量,对控制血糖产生积极作用。低强度运动属于基础活动量,每天越多越好。糖尿病患者最好是:能站着不坐着,能坐着不躺着。
运动降血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患者在运动时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在太热和太冷的天气运动,要养成每天睡前及运动后检查双脚的习惯,看看足下有无受伤、破皮或长水泡。外出运动应携带识别卡,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缺血性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时,更应避免慢跑、球类、跳跃、有氧舞蹈等高冲击力的剧烈运动,以免病情恶化。
2.运动降血糖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运动前,必须要有充分准备,随身携带饮料、食品,以备不时之需;运动时要注意低血糖的防范及足部的保护。
3.糖尿病患者运动钱一小时最好吃点东西,为了避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尽量不要在空腹或餐前运动,一般在餐后1—2小时运动较佳;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宜避免在胰岛素作用巅峰时段运动;运动前后及运动期间不要喝酒,否则有可能导致低血糖;一旦运动期间出现低血糖现象,就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糖分或食物。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当血糖超过250毫克/分升时,运动后血糖反而有增高的可能,因此要注意节制运动。
4.运动降血糖的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要注重采取低冲击力的有氧运动。其中最简单也最适合中老年患者的运动项目就是散步。以一位60公斤体重的人来说,散步1小时便可以消耗掉热量200千卡。散步时,还可搭配其他类型运动,以增添情趣和效果。除散步之外,还可以利用许多机会开展运动。例如下楼时尽量步行,少乘电梯;外出时不妨提前一两站下车步行;看电视时,也可一面看一面甩手,既享乐又可健身。其他较适合的温和运动还有太极拳、柔软体操、气功等。
糖尿病患者运动不足怎么办
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性治疗,又称为体育疗法。患者通过运动可促进机体胰岛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增加代射;运动既增加骨胳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又可降低患者体重。另外,运动还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不能户外活动的年老体弱者更要注意室内体育锻炼。
锻炼方式要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区别对待。对肥胖及年龄不大的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可以各尽所能,适当放宽。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则运动量要小,时间要短。
糖尿病患者体育锻炼要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及时间,每天可锻炼数次,每次15~30分钟。锻炼方式要因人而异,根据家庭环境及条件确定,诸如室内散步,原地踏步或跑步行走,做体操、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条件也可借助室内健身器材锻炼,无条件者可采取做家务活的方式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