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常规措施:
第一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有无头痛、呕吐等情况。
第二是观察进食,注意有没有吞咽呛咳、呕吐、窒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要尽早插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第三是给安全措施,留陪护,禁止患者躁动,还有坠床。
第四是急性期一定要卧床休息,保护瘫痪的肢体尽早地进行被动活动。
第五是观察一下患者早期如果进行了溶栓抗凝,要观察有没有出血的情况,还有尿的颜色,性质,还有尿量的情况。
第六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就要多进食一些青菜水果。
第七是尽早进行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残障功能,尽早地有利于他的恢复,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第八要预防一些感染,比方说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还有预防压疮,静脉血栓形成,所以早期的被动活动、早期的康复尤其重要,护理也很重要。
脑血管意外有什么症状
脑血管意外又叫脑卒中、中风,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它的临床表现往往是疾病比较突然,发病比较急骤,出现不省人事,或者是口眼歪斜,言语障碍,半身不遂,然后肢体乏力、偏瘫等症状,通过投入的CT或者是核磁共振的话可以进一步明确。
心脑血管意外治疗护理
如果出现(特别是患有高血压患者)说话变得模糊或不能理解,应立即呼叫急救医生。同样,如果发生半身麻木或一侧眼睑下垂,也应立即呼救,或上医院诊治。
对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可采取以下处理:
1、立即绝对卧床休息。
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精神刺激,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尽量不要搬动病人和摇晃病人,以免增加病人心肌耗氧量而加重梗死。如患者出最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应让病人取坐位或半卧位,能减轻一些呼吸困难。
3、立即向120急救中心呼救,不要自行将患者匆忙送往医院。
4、硝酸甘油0.6毫克舌下含服,必要时重复数次。但要注意观察血压,勿使血压下降。也可以使用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
5、吸氧,3~5升/分。吸氧可增加心肌的氧气供应,并可减轻病人的症状。
6、如患者出现心脏骤停,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送至医院后的治疗措施:
1、复律除颤:大部分心源性猝死病人先出现室速,后出现室颤。现代的心脏除颤器多采用电感容器直流放电式电路,这种电路放电时间短,大约为几个毫秒(0.1%秒),放电能量可达400焦耳。除颤器在急救中消除心室纤颤时,由于此时心律巳严重紊乱,所以无从考虑R波的同步问题。但作为心房除颤治疗扭转心律失常时,如果除颤器的电刺激落在心动周期的易激期中,这时正是心脏的舒张过程,容易引起心肌损害,产生心室纤颤等危险,所以必须采用R波同步技术,也就是应用心电图的R波来触发放电,这样就可以保证除颤的电刺激落在心电R波下降时的这段时间里,即心室绝对不应期上。应用现代化“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在十几秒内自动识别室颤,并自动除颤,成功率几乎100%.
2、药物治疗:①肾上腺素为首选药,主要作用为使α受体兴奋,周围血管收缩,提高主动脉舒张压,使心肌和脑血流增多,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复跳。室颤时,能使细颤转为粗颤,有利于除颤。肾上腺素的用量为0.3~0.2mg/kg,起始量可用2mg,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②抗心律失常药物,室速或室扑时可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注,每10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300mg,继以2mg/min静滴。室性自搏性节律及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可用阿托品0.5~1mg静注,间隔5分钟1次,总量不超过2.0mg.纳络酮系吗啡受体拮抗剂,在心跳骤停、休克等应激情况下,常有β内啡肽释放增加,纳络酮与之拮抗,迅速逆转β内啡肽对循环、呼吸的抑制,迅速改善动脉血氧分压,有助于中枢神经功能及心肌功能的恢复,宜用大剂量:0.4mg加入40ml葡萄糖中静注,每30~40分钟重复1次。呼吸兴奋剂只有在循环复苏满意的情况下,才有临床效果,不宜盲目用药。碳酸氢钠对心脏骤停10分钟以上或原有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应用有价值,根据pH值调整用药量,首剂可用1mmol/kg,若心脏骤停时间短而无酸中毒及二氧化碳潴留者,不主张应用,而重在改善通气功能。对已做气管插管的病人,气管内给药吸收迅速,作用持续时间长,可考虑气管内给药。
脑血管意外是意外吗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措施
脑血管意外的护理常规措施,第一是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有无头痛、呕吐等情况。第二个就是观察进食,注意有没有吞咽呛咳、呕吐、窒息,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不能进食要尽早插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第三点就是给安全措施,留陪护,禁止患者躁动,还有坠床。第四个就是急性期一定要卧床休息,保护瘫痪的肢体尽早地进行被动活动。第五点就是观察一下患者早期如果进行了溶栓抗凝,要观察有没有出血的情况,还有尿的颜色,性质,还有尿量的情况。第六点保持大便通畅,大便通畅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就要多进食一些青菜水果。第七点就是尽早进行早期康复,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残障功能,尽早地有利于他的恢复,提高他的生活质量。第八点就要预防一些感染,比方说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还有预防压疮,静脉血栓形成,所以早期的被动活动、早期的康复尤其重要,护理也很重要。
脑血管意外是突发的吗
其实脑血管意外并非意外,它的发病尽管急骤,但是病前已经有了各种客观的发病基础,它只是一个缓慢发生和逐渐加重的过程,它的发病只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反应,是内部病在外部的表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脑血管意外在发病之前也经历了相当长的病理演变,脑血管病的这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都是引起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因此脑血管意外它是有一定的基础病引起的,它只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果,因此我们在预防这种脑血管意外的同时,我们要积极的预防这些高危因素,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维持血糖、血压的稳定,饮食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青菜水果,尽量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
分析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及护理进展有利于更好地防范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减少发生几率,有利于患者治愈率的提高。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患者气管插管意外拔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总结发生原因,在插管固定患者意识两大因素之外注重机械通气中通气中断及脱机试验缺氧等因素造成的患者情绪失控这一原因,制定进展性护理措施.对预防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进展性护理措施定为插管方式的选择、妥善固定导管、加强气囊管理、适当有效的肢体约束、心理护理、合理使用镇静剂、强化监护及时处理注重机械通气中通气中断及脱机试验缺氧,避免因处理不及时造成的患者情绪失控。
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气管插管患者76例随机分组,实验组34例,按照进展性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未做特殊要求,分析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发生原因。结果:对照组发生气管插管意外拔管5例,实验组发生气管插管意外拔管1例。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仍然是医院高发的临床常见的不良事件,其防范措施的研究及应用越来越成为医院临床护理的重点之一。
国内各医院就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普及已经完善,但是对气管插管意外拔管原因分析较少,尤其是对机械通气中通气中断及及脱机试验缺氧等因素造成的患者情绪失控这一原因分析为空白。本研究对机械通气中通气中断及及脱机试验缺氧等因素造成的患者情绪失控这一原因分析在对预防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进展性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修正,降低了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机率。
脑血管意外有哪些疾病
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主要可以包括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缺血性脑病就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还有脑梗死,其中以脑梗死最多见。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部分是由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是因为动脉瘤、血管畸形引起,而且脑梗死、脑栓塞主要见于心脏病患者有瓣膜,或者心肌血栓子脱落堵塞脑血管而导致的。
血压正常也有爆血管危险
在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高血压防治指南里,尽管血压被分为正常高值、一级、二级、三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五大类,但血压与心脑血管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是连续的。换言之,这五类血压对健康的危险性是相对而言的。如血压高的人相对于血压低的人危险性更大,但血压即使处于正常高值,也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与收缩压为120—129毫米汞柱的理想血压相比,在收缩压为130—139毫米汞柱范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既然血压高者的心脑血管危险性相对较高,为什么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却以血压不很高者居多呢?
血压正常却频爆心血管危险的原因:
一、收缩压低于160毫米汞柱者占人群的绝大多数,而人们印象中真正的高血压,即收缩压高于160毫米汞柱者只占很小的部分。尽管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较高,血压较低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较低,但因为后者的绝对人数远远超过前者,所以急诊室里乃至生活中所见,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的血压大多较低。从人群预防的角度而言,更要关注这些血压处于正常高值和轻度升高范围的人群。由于对血压的认识不足,这些人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我的血压属于正常高值,还不算高血压,没有什么危险,等血压高了再说。其实,若能在正常高值的基础上再降低几个毫米汞柱,也一样能降低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从而在降压治疗中得到益处。当然,这一阶段的降压治疗应以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为主,如吃得淡一些,心情平一些,运动多一些等。
二、高血压并不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惟一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还有高脂血症、糖尿病、抽烟、肥胖等其他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常伴有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只有不到两成的人属于单纯性高血压。而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增加了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比如,收缩压为130毫米汞柱的人如果抽烟,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相当于收缩压170毫米汞柱的水平,危险性大大增加。所以,只要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即使血压处于正常高值甚至理想范围,也完全可能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这部分人启动降压治疗的目标水平应该下降,还需同时治疗其他危险因素,如降血糖、降血脂、戒烟、减肥等。
三、已发生过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病人,其血压水平可能并不高,但由于已出现左心肥厚、肾脏蛋白尿等并发症,因而再次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大大增加。在同样的血压水平,他们的危险性要大得多。现已证实,这类病人即使血压已经正常,也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降低几个毫米汞柱,这对预防再次发病非常有益。
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导致的危险性同步增大。比如同样是抽烟,30岁的人和70岁的人的危险性是不同的。但相比之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最重要。对老年人而言,血压的增高比其他危险因素导致的死亡危险性大。所以,同样降低几个毫米汞柱,虽然在不同的血压水平对死亡率的影响不同,但都可以降低死亡率。其中危险性越大者,从降压治疗中得到的相对益处也越大。对一级高血压甚至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而言,从降压治疗中得到的绝对益处较大。
高血压是老人身边的杀手
高血压往往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如心力衰竭、突发的脑血管意外(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或合并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吸烟可以导致动脉硬化、加快心跳、血压升高,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致癌原因。
就如何预防和缓解高血压症状,建议老年人应根据身体状况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和运动,如太极拳、保健操、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体育锻炼。运动的标准为运动时心率达到170减去年龄,运动后心率在5分钟左右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适宜。
据介绍,目前的临床研究认为:高血压是引起脑血管意外最重要、最直接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有利于早期诊断。
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发的脑血循环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又叫脑卒中,包括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主要就是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还有血脂紊乱、代谢紊乱,特别是高脂血症的患者,还有心脏病,比方说有风心病或者是冠心病的患者;其次就是吸烟和酗酒,这都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疾病,所以大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尽量避免,定期检查,早期处理。
脑血管意外护理
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又称"卒中"。是急性脑部血液循际障碍所引起的脑机能紊乱的总称。主要包括:脑出血,常发生于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起病急骤,一般较为严重;脑血栓形成,因脑动脉硬化,血管胶狭窄,血流缓慢引起,起病较为缓慢;脑栓塞,见于心脏病患者,起病突然;脑血管痉挛,多见于高血压病,起病突然,但易缓解。临床表现随脑部受血液循环障碍影响的部位和范围而不同:有头晕、头痛、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视力损害、神志模糊、惊厥、昏迷等。在1-2天内脑部的损害可达到高峰,大多数在数月内可有明显好转而趋向稳定,但肢体活动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恢复,则需一个缓慢的过程。
护理要点
◆ 鼓励病人树立信心,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及过度用力。
◆ 合理安排饮食。注意低脂少盐。根据病人的食欲和消化情况合理安排流质、半流质或软食三种饮食。
◆ 给病人喂食不宜过快,以免引想呛咳。
◆ 可适量饮用决明子,以保持大便畅通。必要时可注入开塞路通便。
◆ 瘫痪者卧床要干燥、平整、柔软。每日可用樟脑酒精(10%)按揉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形成。如有局部糜烂,可用氯霉素鱼肝油油膏或百湿膏外敷,也可作局部红外线照射。
◆ 定时翻身。
◆ 注意口腔清洁,保持呼吸畅通。
◆ 鼓励病人主动活动,以恢复肌力。
◆ 鼓励病人说话,帮助语言训练。
◆ 积极进行技体锻炼,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从坐到站。
患者尚不能主动运动时,可由护理者帮助按摩瘫痪肢体,再作肢体被动伸屈活动。每日3遍,每遍10次左右。肢体能主动伸屈时可作下列锻炼:
①卧位,两手握拳,手臂及大腿交替屈伸;
②坐位,提腿,原地踏步,每日2次,每次10~15下;
③起坐,先由护理者扶持,后由病人自己起坐,每日3次;
④立位,扶床架或椅背站立,每日2次。
第二步:步行。
① 扶持椅背、床架站立,作原地踏步,每日3次;
②扶持椅背站起,一腿提起片刻再换另一腿,两腿如此交替进行,每日3次;
③扶持床架或桌子行走,再过渡做扶手杖行走,最后独立行走。
第三步:增加肢体的灵活性。
①作上下楼梯练习或短距离散步;
②手作打结、写字、拍球练习;
③作蹲、立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