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适量补碘,远离碘缺乏病

适量补碘,远离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当摄入不足时,会引起碘缺乏病。碘缺乏病不仅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克汀病、聋、哑、瘫痪,最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我国是碘缺乏病较严重的国家,此病由于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疾病之一。

碘对人体产生三方面作用

碘的主要作用都是通过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来实现的,它的生理作用也就是表现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生长发育方面的调节,主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第二个是对骨骼的;第三是对能量代谢平衡的调节。因为甲状腺素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生理激素,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必须的成分,所以碘的主要作用都是通过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来发挥作用的。

碘缺乏不同阶段症状不同

碘缺乏在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症状。从人体的发育来看,胚胎期到儿童、青少年、成年时期都会有碘缺乏。但是其中比较严重的是胚胎期,我们以前说的地方性的克汀病就是胚胎时期母体缺碘或者胚胎对碘的吸收有问题,会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最大的影响就是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是前三个月,严重的可能无法成活或者生下来是畸形;如果是儿童或者青少年时期缺碘主要表现就是甲状腺肿大,另外这个时期是生长发育比较快的时期,部分小孩也有克汀病的表现;青春期以后的缺碘主要就是表现为甲状腺肿大。

适量补碘应对碘缺乏危害

人体碘的主要来源一是食物,占到70-80%;二是饮水,占到10-20%;另外土壤、空气来源不到5%。陆地上的食物含碘量比较低,只有菠菜和芹菜的碘含量稍微高一点,大概能达到每公斤1.6-1.7毫克。其他碘含量较高的主要是海产品,比如海带、紫菜和一些海鱼,可以达到每公斤 10毫克左右。

应对碘缺乏带来的危害基本上就是补碘,各种途径的补碘,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的补碘范围就是每天100-1000微克。每天盐的摄入量中国南北有些差异,大概就是6-15克,如果按照现在推荐的每天6克,广东碘盐可以摄取到200微克的碘,不需要另外专门补碘,除非是一些碘缺乏特别严重的情况。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做法

在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中,补碘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补碘的方法很多,各国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包括碘盐的使用,碘油剂的注射,口服碘油丸,碘强化食品(牛奶、面包、油以及鱼子酱等调味品),饮用水补碘等。但全球普遍推广使用的是碘盐和碘油剂的使用,碘油剂主要针对重点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学龄期儿童。在世界范围内,在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及其严重并发症中,食盐加碘是唯一可靠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美国和瑞士,继而被新西兰引进以来,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方法。口服碘油丸和注射碘剂是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碘油注射预防“碘缺乏病”始于 1971-1972年,当时巴布亚新几内亚居住在高原村庄的2万人口接受了碘油注射,结果婴幼儿死亡率降低,实践同时证明,妊娠前注射碘油可以防止克汀病的发生。目前这一措施在亚洲和非洲也得到证实。碘油注射适合于碘盐供给困难的边远或孤立的山区。另外对于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也可采取口服碘油丸和注射碘油的方法补碘。

以上就是消除碘缺乏病的做法。大家还是要保证自己体内各项维生素指标的平衡,如果发现自己有碘缺乏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如果发现身边的人碘缺乏病的症状应提醒其前往医院就医。

全民存在的补碘的误区有哪些呢

碘缺乏病是目前世界上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人类生活环境中缺碘而造成的一种地域性疾病,主要分布于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洪水频繁地区以及生活水平较低的贫困地区,那里土壤中的碘被水冲走,又缺乏海产食品(海产品尤其是藻类的含碘量比陆生植物高2-3个量级),从而引起当地居民碘摄入量不足。碘缺乏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影响生长发育,特别是影响儿童脑发育而造成智力损伤,从而严重影响人口质量和健康水平。碘缺乏病是一种可预防而不可治愈的疾病,通过简单的补碘便可有效地预防。因此,世界上(包括中国)掀起了“补碘热”,有些国家或地区甚至采取强制性全民补碘。然而,由于补碘过量给人造成的危害却鲜为人知。摄碘过量不但无益,反而同缺碘一样也会给人造成危害,如引起智力低下、高碘甲状腺肿、碘性甲亢、甲状腺炎甚至甲状腺癌和碘中毒等,这些统称为高碘症。

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现行营养素供给量标准,每人每天碘的摄入量为:1岁以下40-50微克;1-6岁70微克;7-12岁120微克;13岁-成人150微克;孕妇175微克;乳母200微克。实践表明,当饮水中碘含量超过300微克/升,或每天每人摄碘量超过1000微克就会引起疾病,超过2000微克就会发生碘中毒。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长期摄碘量大于1000微克/天,约有3%-4%的人会发展成甲状腺肿。

由于地质地理条件的差异和生活水平的悬殊,碘的摄入量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如泰山山脉与华北平原接交处的一地区,地下水的碘含量为200-500微克/升,如果按每人每天食用3升水计算,当地居民每天仅从饮水中摄取的碘量为600-1500 微克,已大大超过了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如果再加上含碘盐和食品中碘的补给,碘的摄入量就会超过安全范围。据报道,同一省份的一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的甲亢发病率仅为0.14%。我国目前供应的含碘盐中碘的含量为20-80微克/克,若按每人每天食盐量10-15克计算,仅从碘盐中摄取的碘量就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安全范围。据统计,我国人均膳食摄碘量为139-203微克/人,若加上碘盐的摄碘量就会超过安全范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人均摄碘量并不低,只是分布不均匀。贫困地区或地质地理条件不利地区可能缺碘,甚至比较严重,并且出现碘缺乏病;而发达地区或者地质地理条件有利地区可能不缺碘,有些地区甚至超过了安全范围,并且出现高碘症。因此,如不加区分地全民补碘,在减少缺碘地区碘缺乏病的同时,必然会引起非碘缺乏地区人群的高碘症。据不完全统计,高碘症在日本、澳大利亚和我国沿海地区以及发达城镇已经出现,并呈上升趋势。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最近一个时期,各种含碘饮料、加碘食品等大量涌入市场,更有甚者,一些幼儿园、小学定期让儿童服用碘丸,以致无法估计和控制儿童的摄碘量。最近北京市已有两个儿童因补碘过量造成碘中毒,被送往医院抢救。

甲状腺肿大的预防

1、人们主要从饮水、粮食、蔬菜和周围环境中获取碘。

2、如果饮水、粮食和周围环境中缺乏碘,长期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就会因碘的摄人不足而产生碘缺乏病;

3、缺碘地区不仅仅是内陆、山区、地高坡陡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4、实践的结果表明,面对幅员广大的缺碘地域和庞大的防治对象,实施食盐加碘是目前最为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预防碘缺乏病的方法。

5、盐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食盐中加碘,可以通过一日三餐补碘,既方便,又能保证人们终身摄入足够量的碘。

6、碘盐的色、味均与普通的食盐完全相同。

7、尽管各人的口味不同,盐的用量不同,但食用碘盐都是安全的。因为食盐含碘量与一般海产品含碘量相似。

8、碘盐要坚持长年食用,在缺碘的地区,如果连续3至6个月不食用碘盐,就会产生缺碘的危害。

9、很多海产品如海带、海鱼、海虾和海菜中也富含碘,经常食用也有补碘的作用。

10、在各类补碘的措施中,食用碘盐是最为经济实惠的群防群治措施。

11、虽然碘是智力元素,但过多食用碘并不能增进人的健康和提高智力水平,反而有害。人体每日都需要碘,但只是微量的。

12、应该大力开展动员和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每个家庭都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只要正确地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预防碘缺乏病最重要的对象是婴幼儿、儿童,以及准备做母亲或正在给宝宝喂奶的妇女。只要这些人的碘营养水平能够满足生理需要,下一代人的智力发育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盐加碘。碘油等其它手段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只要我们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我们的碘营养,不需要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

盐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吃的一种食品,把一定数量的碘加在食盐里,便能确保每人每天都能吃得到一定数量的碘。

补碘的错误观点

错误1:我们已经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的目标,补碘没有必要

我国从1996年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政策,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人不需要补碘,因为任何人都需要摄入适量的碘来维持甲状腺的功能。

错误2:天天吃碘盐,会造成碘过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成人每日推荐碘摄入量为150微克(最低75微克)。我国碘盐平均含碘量为20~30毫克/千克,按每人每日摄入盐5~10克计算,每日摄碘量约为150~300微克。扣除储存和烹调的损失,碘的摄入量不会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

错误3:沿海地区居民经常吃海鲜,不需要吃碘盐

需要。沿海地区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膳食中的碘84.2%来自于加碘食盐,来自于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 ,来自于饮用水的碘占2.7%。如果食用无碘食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会低于推荐摄入量。

错误4:碘缺乏只发生在农村,城市人不缺碘

城市居民不食用碘盐,也会导致碘缺乏病。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地区孕妇尿碘水平低于150微克/升的人群比例占55.4%。

错误5:我今天海带吃多了,体内的碘会过量

短期碘摄入超标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危害。碘是一个微量元素,它的过多也会引起不良影响,但仅是单次摄入量过多,并不会引起严重后果。因为碘的单次摄入量要达到6毫克以上,才能刺激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对人体产生影响。这在生活中很少见,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临床上在治疗一些疾病需要用大剂量碘时。

结语:碘是我们人体所需的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而有些人由于一些原因则是需要补碘的,而在众多的补碘的方法中,饮食补碘是人们非常喜爱的,比较有效并且非常的安全。本文也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含碘比较高的食物,大家不妨吃吃吧!

如何预防碘缺乏

碘缺乏,就会导致人体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也会影响小孩子的正常发育。那么碘缺乏的预防就显得更加的尤为重要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碘缺乏呢?

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只要正确地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预防碘缺乏病最重要的对象是婴幼儿、儿童,以及准备做母亲或正在给宝宝喂奶的妇女。只要这些人的碘营养水平能够满足生理需要,下一代人的智力发育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盐加碘。碘油等其它手段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只要我们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我们的碘营养,不需要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

盐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吃的一种食品,把一定数量的碘加在食盐里,便能确保每人每天都能吃得到一定数量的碘。

所以在每天食用适量的碘盐外,还可多吃些海带、紫菜、虾皮等含碘量高的食物。孕妇在围产期还可实行全程尿碘监测,掌握孕产期的碘营养水平,一旦发现碘摄入不足,便可及时纠正补充。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您对碘缺乏的预防已经十分清楚了。碘缺乏的预防十分地简单,只要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即可。食用碘加炎就是最为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注意使用。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预防碘缺乏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食用碘盐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而导致人体碘摄入不足,对人体所造成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碘缺乏病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和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呆小病)两种典型表现外,最主要的是影响胎儿脑发育,导致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的迟滞或永久性障碍。碘缺乏也可导致死产、流产、早产、先天畸形儿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因此,碘缺乏最主要的受害者是妇女和儿童。

而预防碘缺乏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病最重要的对象是婴幼儿、儿童以及准备做母亲或正在给宝宝喂奶的妇女。每人每日进食平均5-10克加碘盐,即可得到100-300微克的碘,足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我国推行全民食盐加碘后不仅消除了碘缺乏病的危害,而且确保了下一代的正常脑发育,提高了民族素质。据我国专家测定:缺碘地区人群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后平均智商提高11-12个智商点。此外,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多吃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带、带鱼、蚶干、蛤干、干贝、海蜇等海产品,作为辅助措施以达到补碘的作用。

特别提醒,购买碘盐时应注意:我国对食盐实行专营,购买碘盐务必选择小袋包装的、印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合格碘盐,对外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要求,包装上的说明和标识十分明显,字迹完整清楚。千万不要随意购买散盐或无碘盐。

碘缺乏病症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碘缺乏病症有四种: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是由于环境缺碘而引起的地方病,是IDD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甲壮腺增生、肥大,形成恶性循环,缺碘者的脖子愈来愈粗,造成粗脖子病。

②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同地甲病一样,主要发生在严重缺碘地区,它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由于胚胎期和新生儿严重缺碘,甲状腺激素缺乏,造成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和其它器官或组织发育分化不良或缺陷,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是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落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甲肿。

③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病)是存在于缺碘性地甲肿和地克病流行区的一种碘缺乏症,患者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智商在69?0),并伴有轻微神经系统损伤、体格发育障碍或激素性甲功能低下的人。这些人缺乏典型地克病的临床特点,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有时被认为是"正常人"。

④怀孕妇女(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缺碘症状。怀孕期妇女缺碘不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还会危及胎儿,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克汀病、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以及新生儿甲低。儿童期及青春期缺碘主要导致地甲病、甲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成人缺碘将导致甲肿、甲低、智力低下。

碘缺乏病及其预防基本知识

1、什么是碘和碘缺乏? 碘(化学符号为I)是一种活泼的化学元素。同学们在医院用于皮肤消毒的碘酒就是用碘制成的。自然界含量稀少,在地壳中的含有量位居第47位。除在海水中含量较高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含碘较高(每升海水含50~60微克)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动植物及空气中的含量都很低微。我们把自然环境碘含量低微到不能满足人体最低需要时称之为环境碘缺乏。同样,把人体内碘营养不足称为体内碘缺乏。科学家们一致公认环境碘缺乏是碘缺乏病的最重要致病原因。 2、碘的吸收和排泄途径有哪些? 碘是怎么样进入我们体内呢?身体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小部分来自自来水。食物中的无机碘化物在消化道内经过1-3小时几乎全部吸收,与氨基酸结合的有机碘可直接吸收。其它的有机碘吸收不完全。肠道是吸收碘的主要场所。在稳定条件下,从人体排出的碘等于摄入的碘。肾脏是碘的主要排泄器官,每天摄入的碘,有85%从尿中排出,有10%从粪便中排出(主要是有机碘),其余的从汗、毛孔排泄。 3、什么是碘缺乏病? 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特别是儿童和妇女。碘缺乏病是最古老的疾病之一。是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4、儿童青少年碘缺乏的危害有哪些?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一般来说,甲状腺肿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女孩肿大率普遍高于男孩。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5、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土壤和水(不包括海水)中缺碘导致植物(粮食或疏菜)、动物缺碘。人吃了含碘低的食物,造成碘摄入不足。自然环境缺碘实际上是指土壤和水碘不足。在距今8000—18000年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河溶解,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由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这样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存在碘缺乏。这就是世界上自然环境碘缺乏的主要原因。洪水泛滥、沙漠化和雨水冲刷,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 6、碘缺乏所致智力损害有什么特点? 碘缺乏的智力损害有不同于其它疾病智力损害的三个特点。 第一,具有隐蔽性。受害的人群和个体没有任何感觉,智力损害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对民族的繁荣和社会发展是极大的潜在隐患。 第二,轻度碘缺乏已足以损害智力。碘缺乏不管严重程度如何都会损害智力,只是智力受损的程度不同而已。 第三,具有广泛性。碘缺乏危害的地区和人群非常广泛和众多。经防治专业人员调查,在碘缺乏地区儿童有智力损害的比例占5—15%,聪明的孩子离不开碘,碘是智力元素。 7、为什么说妇女和儿童最易遭受缺碘危害?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均处在生长发育十分迅速的时期,对碘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极易遭受碘缺乏危害。所以妇女和儿童是受碘缺乏危害的最主要人群。 8、碘摄入量的安全范围有多大? 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少了不行,过多也不行,并不像有些人所希望的越多越好。碘的摄入量安全范围有多大呢?正常人体需要量很少,每个普通人每天吃相当于一只图顶尖大小的碘就可以,我们一辈子需要的碘约5-6克,不超过汤匙。9、碘缺乏病能够消除吗? 碘缺乏危害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居民长期碘摄取不足所造成的。它病因清楚,防有办法,只要长期坚持补碘措施,碘缺乏病是完全可以消除的.10、碘缺乏病主要有哪几种补碘方法? 由于碘缺乏病是环境缺碘所致,因此补碘是防治碘缺乏病最有效的措施。目前补碘的方法有食盐加碘、口服碘油丸、饮水加碘、含碘药物、碘茶、碘化食品、富碘食物(如海产品)。而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11、为什么说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防治碘缺乏病的最根本措施是食盐加碘。这是被许多国家近一个世纪的防治工作所证实的,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食用加碘盐有如下几个优点: (1)安全、有效。我国规定的食盐含碘的标准,在加工厂出厂时碘浓度为每公斤碘盐不低于40毫克,销售部门不得低于30毫克,用户不得低于20毫克。食用这种碘盐即可保证每日对碘的需要量。足以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量。这种剂量既不会造成浪费,又不会造成任何不良反应。防治实践证明,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是安全有效的,许多发达国家使用碘盐已经消除了碘缺乏病。 (2)生活化、长期性。由于外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而人类无论种族、民族、年龄、性别都必须每日吃适量的盐,所以食盐是补碘的最好载体。通过吃碘盐,能保证补碘的生活化,适量化及持久性。 (3)经济、易推广。食用碘盐很经济,用钱少,只需花少量的钱即可解决防治疾病的大问题,即使对一个十分贫穷的国家也是可以接受的。以上优点决定了碘盐是各种补碘办法中最好的办法。12、什么是工业用盐? 工业用盐是不能食用的工业原料,其不仅仅是没有加碘,如果是含亚硝酸根的工业用盐具有很强的毒性,摄入0.2—0.5克就可以引起中毒,3克可致死亡。 13、购买、存放和食用碘盐应注意什么? 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在购买碘盐时,要辨认清楚。 1)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 ⑴盛放碘盐的器皿应为有盖的棕色遮光的瓶或陶瓷罐。 ⑵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 ⑶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应随用随买,适当储备。 2)为防止碘丢失,食用碘盐时应注意: ⑴不能用水淘洗。 ⑵炒菜、烧菜和煮汤菜时,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 ⑶不要把碘盐放在锅里炒,更不要放在油锅里煎炸。 14、碘盐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我国确定碘盐标志的标准图形组成为:取化学元素碘的符号I的小写字母i,形象为一健康人,人体内有一“碘”字,外有一代表食盐晶体的正方形,两角有“食盐”二字。激光防伪标认为:人体图形周边有霓虹闪烁,正方形底部有一弧形彩色流行点。15、食用非碘盐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所谓非碘盐,不仅指未加碘的原盐,还包括一些不法商贩私自贩卖的劣质盐、平锅盐、土盐和工业废盐。由于价格低又送货上门,往往使不明真相的群众深受其害。这些盐不仅碘含量极少,干扰碘缺乏病的防治,而且盐中所含的各种杂质会给食用者带来一些严重的危害。如钙、镁含量过多,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泄;氯化钡含量过多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出现四肢麻木;亚硝酸盐含量过多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6、天然含碘较高的食品有哪些? 一般来说,大多数陆地植物的碘含量都较低,唯有菠菜和芹菜的碘含量较高(1.6毫克/公斤左右)。海产品碘含量是陆地植物的几倍,有的高达几十倍数,如海带的碘含量达10.07毫克/公斤左右。海产品是天然的最佳补碘产品,因此,平时应注意多吃这类食品。 17、什么是补碘的特需人群? 所谓补碘的特需人群,是指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对碘的需求量有别于正常成年人的群体。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18、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还需食用碘盐吗? 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缺碘是永久性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是补碘的防治效果,是防治工作的一个阶段,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长期食用碘盐,世世代代补碘,巩固防治成果。一旦停供碘盐,碘缺乏病又会死灰复燃,现在的一切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的做法

碘是人体所必须的未了元素,碘摄入的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面对碘缺乏病,大家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中,补碘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补碘的方法很多,各国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包括碘盐的使用,碘油剂的注射,口服碘油丸,碘强化食品(牛奶、面包、油以及鱼子酱等调味品),饮用水补碘等。但全球普遍推广使用的是碘盐和碘油剂的使用,碘油剂主要针对重点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学龄期儿童。在世界范围内,在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及其严重并发症中,食盐加碘是唯一可靠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首先在美国和瑞士,继而被新西兰引进以来,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方法。口服碘油丸和注射碘剂是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要措施。碘油注射预防“碘缺乏病”始于 1971-1972年,当时巴布亚新几内亚居住在高原村庄的2万人口接受了碘油注射,结果婴幼儿死亡率降低,实践同时证明,妊娠前注射碘油可以防止克汀病的发生。目前这一措施在亚洲和非洲也得到证实。碘油注射适合于碘盐供给困难的边远或孤立的山区。另外对于特殊人群如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也可采取口服碘油丸和注射碘油的方法补碘。

以上就是消除碘缺乏病的做法。大家还是要保证自己体内各项维生素指标的平衡,如果发现自己有碘缺乏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如果发现身边的人碘缺乏病的症状应提醒其前往医院就医。

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地方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万,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12万,地方性甲状腺肿5.66亿,克汀病人600万以上,脑功能受损病人高达3亿人。我国是碘缺乏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为此,我国卫生部确定每年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年5月15日为第1届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缺乏病虽然危害严重,但是可以通过全民食用碘盐这一简单、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补碘措施来预防。2009年5月15日第16届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主题: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怎样判断我们体内是否缺碘

判断我们的体内是否缺碘,可在医院通过体检尿液中的碘或观察有无甲状腺肿大来确定。

1.看甲状腺肿:儿童体内碘缺乏持续3-4个月之后,甲状腺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大,表现出“粗脖根”或“大脖子”。

2.验尿:我们每天从尿中排出的碘能反映身体内碘的水平。吃的碘多,尿中的碘就多,吃的碘少,尿中的碘就少。所以尿碘是判断我们吃碘多少的最敏感指标。如果多次验尿发现尿碘不足,就应该及时就医,否则,时间长了,有可能患碘缺乏病,给身体造成伤害。

补碘过量会得甲状腺疾病是真的吗

大家都知道如果缺碘容易得大脖子病,那么补碘过量又会怎么样呢?补碘过量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真的吗?人体每天需要多少碘呢?如何补碘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补碘过量会得甲状腺疾病是真的吗,一起来了解吧。

近来,“补碘过量会得甲状腺疾病”、“怀孕期间不要吃碘盐”的说法在微信朋友圈被频频转发,导致有的市民,特别是孕妇开始排斥碘盐。2015年上半年,长沙市疾控中心对我市孕妇和8-10岁儿童的碘营养水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孕妇处于“碘摄入不足”状态,8-10岁儿童处于“适宜碘摄入”状态。疾控专家提醒:“补碘过量”纯属误传。

典型病例 因为碘缺乏,1岁娃得了“呆小病”

小张是位1岁男孩的妈妈,最近她发现宝宝越来越不对劲:没长一颗乳牙,不会站,舌头大,经常吐舌,有异常的哭声,鼻梁低平,头发稀少,发育迟缓,不会喊爸爸妈妈,理解能力很差。医生详细询问了解到,孩子出生时出现持续约1个月的黄疸,但在当地医院未检查出问题;2月龄时孩子常常伸出又大又方的舌头,样子比较怪,其余均正常;3月龄时孩子吐舌更厉害了,而且出现便秘、厌食等症状,身高体重增长较同龄婴儿慢,一直到10月龄都无法扶站。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科(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科)科长、主任医师申晓君指出,这个男孩的表现是典型的克汀病临床症状,俗称“呆小病”,是碘缺乏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由于家长缺乏相关健康知识,对患儿的发育表现异常未及时就医。如在出生1个月内及时发现治疗,可避免神经系统受损。3个月内治疗,智商仍可达到90左右。超过了期限,则无力回天,孩子将终生低能。

抽样调查 误信流言,长沙孕妇碘营养水平堪忧

近些年,社会上一直流传“补碘过量得甲状腺疾病”的说法。越来越多的人排斥加碘盐而食用无碘盐,尤其是孕妇,她们觉得怀孕是特殊时期,最好不要吃人工添加的东西,包括碘盐,结果导致孕妇出现了碘缺乏。

2015年上半年,长沙市疾控中心对孕妇和8-10岁儿童的碘营养水平进行抽样调查,共采集了1890名儿童和900名孕妇的尿样进行尿碘检测,调查结果显示: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186.1μg/L,处于“适宜碘摄入”状态;孕妇尿碘中位数123.4μg/L,处于“碘摄入不足”状态,其比例高达60.89%。

尿碘是判断人体摄入碘量的最敏感指标,普通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标准为尿碘中位数在100~199μg/L之间,尿碘中位数≥300μg/L为碘摄入过量;孕妇碘营养水平适宜标准为尿碘中位数在150~249μg/L之间,尿碘中位数≥500μg/L为碘摄入过量。

专家支招

食盐补碘,简单、经济、安全、有效

碘在自然界含量稀少,除在海水中以及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含碘较高以外,在大部分土壤、岩石、水中的含量都很低。长沙属于碘缺乏地区,人们仅通过食物获取的碘量会不足,因此加碘食盐成为人体补碘的重要来源,不考虑烹调损失,对碘摄入量的贡献率约为80%。

“食用加碘盐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补碘方式。”申晓君说。简单——人们可以在一日三餐中通过食盐就补充了碘,比每天注射针剂或服用药片方便;经济——与其他补碘方法相比,食用盐成本最低;安全——我国有严格的食用盐碘含量标准,食用合格的碘盐既能满足人体需要又不会中毒;有效——只要坚持合理食用碘盐,每人每天就可以从碘盐中获得150~200μg的碘,再加上日常生活中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得一部分碘,这个量足以满足人体的需要,能有效防治碘缺乏病。

申晓君同时指出,人体的碘储备能力十分有限,作为人体“碘库”的甲状腺,即使储满碘也仅能维持两三个月。多余的碘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每天都需要补碘,一旦停补,碘缺乏病就会“死灰复燃”,所以补碘需要长期化、日常化和生活化。食盐加碘以其易推广、易操作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专家释疑

胎儿和婴幼儿期,缺碘造成的脑损害不可康复

申晓君指出,胎儿期和婴幼儿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碘缺乏极为敏感,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时,脑的发育首先受到不可修复的损害,一旦形成,抱憾终生。因此,从脑发育离不开碘这个角度上说,碘是“智力元素”。孕中期3个月,此时胎儿内耳与大脑皮层发育,但母体的甲状腺激素难以通过胎盘,同时胎儿甲状腺自身的分泌功能尚未完善,胎儿甲低可能最严重。胎儿时期的甲状腺功能低下会严重影响脑细胞增殖、分化等各个环节,从而引起智力障碍、运动障碍、耳聋,甚至流产、早产、死产等。出生后碘缺乏仍然得不到纠正,或由于甲状腺萎缩,持续甲状腺功能低下就会影响机体多种蛋白质的合成,以致出现体格矮小、骨龄落后、性器官发育落后、毛发异常等各种表现。因此,建议女性在准备怀孕前和孕3月进行碘营养水平检查。

儿童青少年对碘缺乏比较敏感,碘缺乏可影响智力发育、身体发育,造成运动、视觉、听觉障碍,突出的表现是甲状腺肿大。补碘以后,经过一定时期甲状腺肿大可以恢复正常。

名词解释

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由于碘缺乏病区多为偏僻地区,人口智力素质的低下与文化经济水平落后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存在严重碘缺乏病区,被称为“傻子村”,呆傻痴癫满村走、聋子哑巴比划手、大粗脖子人人有;有些地区甚至流传着“一代肿(甲肿)、二代傻(克汀病)、三代断根芽(人口逐渐减少)”的民谣。

儿童、孕妇如何科学补碘

长沙晚报讯(记者 詹春华)针对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WHO推荐的每日碘的供给量为:0~59个月学龄前儿童 90μg/L;6~12岁学龄儿童120μg//L;12岁以上150μg//L,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50μg/L。

因为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特殊的生理状况对碘的量需求高,同时对缺碘又非常敏感,孕龄期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0至2岁婴幼儿、学龄儿童都是重点补碘人群。

孕期和哺乳期妇女除每天食用适量的碘盐外,建议至少每周摄入一两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淡菜、海参、干贝、龙虾、海鱼等含碘丰富的食品进行适当补碘。

另外,准备怀孕的女性可适当多补充一点碘,因为碘的储备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女性体内碘含量偏低,适量补充3个月后,才能有效果。

婴幼儿和儿童补碘可通过以下途径:1.母乳是宝宝补碘的最好途径,乳汁中含有充足的碘,所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尿液中碘水平会高出其他方式喂养的宝宝1倍以上。2.食用含碘量高的海产品,建议妈妈可以用不同的烹饪方式,每周都给宝宝安排吃1~2次海产品。3.为宝宝选购含碘的婴幼儿配方食品,以免宝宝体内碘量不足。4.坚持使用食用碘盐烹调。

小贴士:10种高碘食物

(每100克食物所含量)

海带(干)36240微克;紫菜(干)4323微克;贻贝类346微克;虾皮264.5微克;海带(鲜)113.9微克;虾米、虾仁92.5微克;豆腐干46.2微克;鹌鹑蛋37.6微克;鸡蛋27.2微克;鸡肉12.4微克。

两类人群应当选用无碘盐

长沙晚报讯(记者 詹春华)“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食用碘盐。”申晓君说。两类人群应当选用无碘盐:一是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二是患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亢的人群,可遵医嘱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据悉,摄入过量的碘会扰乱甲状腺的正常功能,既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以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暴露于高碘可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机能减退。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发表声明:甲状腺癌发病率并不受碘摄入量的影响,与食盐加碘无关。

世界卫生组织(WHO)收集到的证据表明:(1)较高的膳食碘摄入量,可显著降低非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和中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生;(2)较高的膳食碘摄入量,对中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发生无影响。

孕妇补碘注意事项

很多人知道补碘有益于智力,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果补碘过量,同样也有害身体健康。但补碘并非多多益善,碘摄入多了对身体也有危害,最常见的就是碘致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对人的智力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证明,过量补碘可使脑重量减轻、记忆力下降。碘摄入量过低引起的是碘缺乏病,碘过量也会对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补碘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导致疾病。补碘过量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最常见的是碘致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

2、影响智力。补碘过量对智力的影响碘过量与智力之间的关系仅在近几年才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多项在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高碘地区学生的智商明显低于适碘区。大部分动物实验研究也已证明过量碘负荷确实可使动物脑重量减轻,学习记忆力下降,虽然这种影响不如碘缺乏的作用明显。

3、影响性功能。补碘过量对性功能的影响美国的一项研究曾显示碘盐的摄入量与男性精子计数有一定的关系,提示美国人食用碘盐可能导致男子的精子计数减少。此外,尚有碘过量对大鼠生殖力影响的多次报道,这不能不说是过量补碘带给我们的另类担忧。

碘缺乏会引起哪些疾病

碘缺乏病是世界性地方病,全球有110个国家共16亿人生活在缺碘地区,每年因缺碘造成死胎3万,新生儿智力和身体发育障碍12万,地方性甲状腺肿 5.66亿,克汀病人600万以上,脑功能受损病人高达3亿人。我国是碘缺乏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为此,我国卫生部确定每年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年5月15日为第1届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缺乏病虽然危害严重,但是可以通过全民食用碘盐这一简单、安全、有效和经济的补碘措施来预防。2009年5月15日第16届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主题: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消除碘缺乏病。

怎样判断我们体内是否缺碘

判断我们的体内是否缺碘,可在医院通过体检尿液中的碘或观察有无甲状腺肿大来确定。

1.看甲状腺肿:儿童体内碘缺乏持续3-4个月之后,甲状腺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大,表现出“粗脖根”或“大脖子”。

2.验尿:我们每天从尿中排出的碘能反映身体内碘的水平。吃的碘多,尿中的碘就多,吃的碘少,尿中的碘就少。所以尿碘是判断我们吃碘多少的最敏感指标。如果多次验尿发现尿碘不足,就应该及时就医,否则,时间长了,有可能患碘缺乏病,给身体造成伤害。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碘量多,因此儿童是碘缺乏最敏感的人群。我国将8-10岁的学龄儿童定为碘缺乏病监测的主要目标人群,通过定期检查这些儿童的甲状腺肿大情况,以及他们尿中含碘多少,就可以判断该地人群碘缺乏情况。

相关推荐

人体吸收碘过量的危害有哪些

其实碘对于大家并不陌生,比如用于给皮肤消毒的碘酒就是碘的一种。碘还可用于制药、染料等,它也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们进行补碘的时候,常常会走入盲目补碘和过量补碘的误区 1、盲目补碘:由于目前有许多媒体对补碘做了夸大的广告,宣传孕妇补碘可预防婴儿碘缺乏病发生、增加婴儿的智力。但是这些广告不能全信,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补碘的量,就随意补碘,会造成严重后果。 2、过量补碘:有的甲状腺患者听说患上甲状腺应多服碘。于是他们就错误地认为服用碘越多对自己的病情越好,从而购买大量海带等高碘食品食用,对身体造成了危害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一)第一级预防: 1.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食盐加碘比例1:50000可有效地预防地甲病;1:20000可预防地克病。加入盐中的碘化钾易氧化、升华,1993年以来已改为稳定性较好的碘酸钾。在包装、贮存、运输及食用碘盐过程中,须注意保持碘盐干燥,包装严密不透气、防晒、存放暗处。据测定:不同存放方式半年后的碘盐中碘损失率为:缸内10%;麻袋内29.4%;抽屉内57.8%;煮沸2小时损失1.9%;烘烤2小时损失66.1%。 2.碘油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

碘缺乏病防治

1.去除病因 首先去除病因,由于膳食因素引起,应先调整饮食,如为药物引起,要停药或换另一种药物代替。 2.药物治疗 可通过碘化油的口服或注射来满足机体对碘的需要。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巴黎Guerter实验室的产品,名为Lipodol UF的产品用于肌注,Oridol的产品用于口服。但在剂量方面,仍存在分歧。需根据缺碘的程度和具体条件以补充,一般来说,推荐剂量是1ml,每6个月需重复一次口服剂量。如补碘后,甲状腺肿大仍不能控制,可采用甲状腺制剂治疗,以补充内源性甲状

大脖子的类型

地方性甲状腺肿 大脖子病 大脖子病图册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是碘缺乏,所以又称为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多见于山区和远离海洋的地区。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之一,碘缺乏时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反馈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TSH,刺激甲状腺增生肥大。甲状腺在长期TSH刺激下出现增生或萎缩的区域、出血、纤维化和钙化,也可出现自主性功能增高。长期的非毒性甲状腺肿可以发展为毒性甲状腺肿。WHO推荐的成年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

科学食用食盐防治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碘的需要量并不多,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碘量,相当于用一个极细极尖的铅笔在纸上轻轻擦过的痕迹,其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是,碘与人的躯体、精神发育关系极其密切,缺少了它会引起许多疾病。其中最严重的是引起无法恢复的智力损害。 碘缺乏病的表现和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产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 1.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等智力残疾。 2.碘缺乏可能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轻的没有自觉症状,但甲状腺肿大到一定程度

大脖子的主要类型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碘缺乏病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 IDD)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是碘缺乏,所以又称为碘缺乏性甲状腺肿,多见于山区和远离海洋的地区。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之一,碘缺乏时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反馈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 TSH ,刺激甲状腺增生肥大。甲状腺在长期 TSH 刺激下出现增生或萎缩的区域、出血、纤维化和钙化,也可出现自主性功能增高。长期的非毒性甲状腺肿可以发展为毒性甲状腺肿。 WHO 推荐的成年人每日碘摄入量为 150

为防止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产生一系列病态的总称。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如下: 1.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 2.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3.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 4.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 5.缺碘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 6.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社会尤其是对

碘缺乏病的危害

碘缺乏病的危害主要是对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大脑的发育所造成的损害。缺碘对人体的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与缺碘的严重程度、缺碘发生的时期、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三方面因素有关。 缺碘的严重程度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不同。人体碘元素主要来自于各种食物和饮用水。与人类食物有关的动物、植物所含的碘是从它们所生长和生活的土壤和水中直接获得的。如果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土壤和水缺碘,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就会造成人体缺碘。水中碘含量的多少,能基本反映出土壤中的碘水平。科学家们通过调查发现:一个地区居民的饮用水中碘含量应该在10微

人为什么会缺碘

碘主要分布在海洋,离海洋越远,空气中含碘量越低。我国普遍处于缺碘的外环境。人体主要从食物和饮水中摄入碘,其中 80%~90% 来自食物,10%~20% 来自饮水,不足 5% 来自空气。低碘地方出产的粮食含碘量也很少;饲养出来的家畜、家禽乃至野生动物,体内的碘含量也不多。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又只吃当地产的食品,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碘供应。如果 3~6 个月内得不到足够量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碘缺乏病。 另外我们食用的一些食物会影响碘吸收和利用,如白菜、萝卜、卷心菜,含有可抑制甲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预防治疗碘缺乏病 治疗碘缺乏病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使缺碘的人们能经常不断地补充到足够的碘。这些方法包括改变或调整缺碘地区人们的饮食,经常吃海鱼、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高的海产品。其次,改造饮用和灌溉用水,也就是将含碘量合格水引来取代原来含碘不足的水。第三种方法就是在某些日常食品中添加碘,以供应缺碘地区居民。 食用合格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它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容易推广,而且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只要每天坚持食用合格碘盐,即可满足人体对碘的需求,就没有必要用其他补碘措施了。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