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指骨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法

指骨骨折的类型和治疗方法

一、治疗

指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重视。既要达到准确地复位,又要达到牢固地固定,还要尽可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手指灵活的活动功能。

无移位的骨折,可用铝板或石膏将伤指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和指间关节微屈位,4周左右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末节指骨的粉碎性骨折,可视作为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必予以固定。

有移位的闭合性骨折,可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固定的位置应根据骨折移位的情况而定,如掌侧成角者将手指固定于屈曲位;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应于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4~6周拆除固定。

对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复位后位置不佳者,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固定的方法很多,按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仍为克氏针固定,但应以牢固可靠为原则。而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多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指骨骨折也可采用螺钉固定。

二、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骨折传统分类方法分享

闭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于外界相通,如胫骨骨折的骨折端刺破皮肤,骨盆骨折引起的膀胱、尿道或直肠破裂均属开放性骨折。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骨折又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不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破坏或中断。像瓷器上的裂纹一样,多发于颅骨、髂骨等处无移位的裂纹骨折和多发于儿童的青枝骨折均属此类。

完全骨折:完全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破坏或中断,管状骨多见。根据不同的X线下表现又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骨折和骨骺分离等类型。

根据骨折复位后的稳定程度可将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不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

不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易发生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仍易发生再移位者。

胫腓骨骨折的术后护理之法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是最为常见的。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胫骨中下1/3处形态转变,易于骨折,胫量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疽。胫骨中1/3骨折瘀血可关闭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成坏疽。

暴力的方向及小腿的本身重力是造成畸形的主要原因。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表现较为明显,经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部位及移位方向。

当保守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时,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时间长且术后功能恢复较慢,所以,手术后护理工作的质量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要消除手术前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根据临床观察表明,术前病人的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的快慢有很大的影响,此时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护士应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及时发观病人的所需并加以解决,鼓励其正确对待即成事实,采取积极态度,适应现实处境。达到心理平衡。

重建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许多研究发现内固定治疗骨盆环骨折比外固定及保守治疗方法好。本科自2001年以来,采用手术内固定骨盆环重建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17例,疗效满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9~53岁,平均29岁。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2例,合并尿道损伤6例,睾丸破裂1例,膀胱破裂3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入院时间伤后1h~24d。全部病例拍摄X线片及CT扫描,6例行CT三维重建。骨折类型按Tile〔1〕分类:B14例,B22例,B31例;C15例,C22例,C33例。

2 治疗方法

21 早期给予抗休克并积极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术前常规骨牵引,13例伤后6~12d,生命体征稳定后行骨折内固定手术;3例合并膀胱破裂者,积极抗休克,急诊手术内固定,1期修补破裂膀胱;1例外院治疗24d后转入本院,伤后26d手术。

22 依据术前CT扫描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耻骨支骨折、联合分离者,采用腹股沟或耻骨联合上弧形切口重建钢板镙钉内固定;合并髋臼、髂骨骨折,可行髂腹股沟切口,钢板镙钉内固定;骶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则在髂嵴后部外缘切口,复位后,“C”臂X线机引导下垂直于髂骨外板钻入2枚细克氏针至S1椎体,位置满足后拔导针,沿导针方向拧入松质骨镙钉至S1椎体中心。

3 结果

17例中随访13例,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骨折愈合,骨盆环无畸形,下地行走,无腰腿痛。采用Matta法,测量双下肢,即在正位骨盆平片上测量从垂直于骶骨长轴线的横线到两侧股骨头上缘高度的差距。9例术前下肢短缩者,术后测量短缩0~8mm,平均为2mm。本组1例,合并膀胱破裂、尿道断裂者,术后6周,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窦道形成,后经手术切除修补,伤口愈合。其他无1例感染。

胫腓骨骨折治法应该如何选择

胫腓骨骨折治疗方法要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外固定或开放复位内固定之术。

●骨牵引

斜行、螺旋形或轻度粉碎性的不稳定骨折,单纯外固定不可能维持良好的对位。可在局麻下行跟骨穿针牵引,用螺旋牵引架牵引固定。

●石膏固定

无移位或整复后骨折面接触稳定无侧向移位的横断骨折、短斜行骨折等,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及长腿石膏外固定。石膏固定时,膝关节应保持 15 °左右轻度屈曲位。

●开放复位内固定

胫腓骨骨折一般骨性愈合期较长,长时间的石膏外固定,对膝、踝关节的功能必然造成影响,目前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者日渐增多

骨折怎么办

指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重视,由于指骨骨折部位不同,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肌腱的牵拉作用,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所以治疗既要达到准确地复位,又要达到牢固地固定,还要尽可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手指灵活的活动功能。

1.无移位的指骨骨折:可用铝板或石膏将伤指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和指间关节微屈位,4周左右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末节指骨的粉碎性骨折,可视作为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必予以固定。

2.有移位的闭合性指骨骨折:可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固定的位置应根据骨折移位的情况而定,如掌侧成角者将手指固定于屈曲位;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应于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4周~6周拆除固定。

3.对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复位后位置不佳者: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固定的方法很多,按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仍为克氏针固定,但应以牢固可靠为原则。而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多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也可采用螺钉固定。

跟骨骨折固定关键点找到

我国一位知名骨科教授等经过3年多时间的探索,在国际上率先提出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并创新设计研制了治疗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这项题为“跟骨骨折的应用解剖学、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日前通过了上海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专家认为,该研究经文献检索国内外未见类似报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由于其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复杂,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残疾率高达20%~30%。国外近年来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优良率仅在70%左右,其局部并发症较多、且缺乏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科研人员从1997年5月起在对跟骨进行传统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跟骨的解剖分区并探讨了有关临床意义,建立了模拟跟骨骨折模型,发现跟骨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极少发生移位,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支撑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严重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即三点固定关键点:跟骨前部或骰骨、截距突、跟骨粗隆,在这三点固定跟骨骨折,不仅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成功率,而且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科研人员还根据跟骨骨折模型,分析了骨折机制与骨折类型,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并治疗了186例220侧(其中34例左右足同时跟骨骨折)各类关节内跟骨骨折,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92%,比国外先进水平还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

肱骨头骨折各类型的治疗方法

肱骨头骨折与肱骨大结节骨折直接暴力所致的发生机转相似,可同时引起大结节及肱骨头骨折或是此暴力未造成大结节骨折,而是继续向内传导以致引起肱骨头骨折。前者骨折多属粉碎状,而后者则以嵌压型多见。由于骨折类型及患者年龄等因素不同,所以治疗要求也有所差异。

1.嵌入型:对无移位者仅以三角巾悬吊固定4周左右,对有成角移位者应先行复位,青壮年者以固定于外展架上为宜。

2.粉碎型:手法复位后外展架固定4周~5周,手法复位失败者可将患肢置于外展位牵引3周~4周,并及早开始功能活动。也可行开放复位及内固定术,内固定物切勿突出到关节腔内,以防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对开放复位后仍无法维持对位或关节面严重缺损者,可采取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尤其适用于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

3.有游离骨片者:手法复位一般难以还纳,可行开放复位,对难以还纳者,可将其摘除。

4.晚期患者:以补救性手术为主,包括关节面修整术、肱二头肌肌腱的腱沟修整术、关节内游离体摘除术、肩关节成形术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肱骨干骨折病因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常由外侧击打肱骨干中份,致横形或粉碎形骨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线片可显示外展骨折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叠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可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骨折患者如何进行治疗

指骨骨折在手部最为常见,多为开放性骨折,并且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可于手指的任何部位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

指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重视,由于指骨骨折部位不同,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肌腱的牵拉作用,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所以治疗既要达到准确地复位,又要达到牢固地固定,还要尽可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手指灵活的活动功能。

1.无移位的指骨骨折:可用铝板或石膏将伤指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和指间关节微屈位,4周左右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末节指骨的粉碎性骨折,可视作为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必予以固定。

2.有移位的闭合性指骨骨折:可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固定的位置应根据骨折移位的情况而定,如掌侧成角者将手指固定于屈曲位;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应于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4周~6周拆除固定。

3.对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复位后位置不佳者: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固定的方法很多,按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仍为克氏针固定,但应以牢固可靠为原则。而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多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也可采用螺钉固定。

骨折的传统分类方法

骨折。

闭合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指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于外界相通,如胫骨骨折的骨折端刺破皮肤,骨盆骨折引起的膀胱、尿道或直肠破裂均属开放性骨折。

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骨折又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不完全骨折

不完全骨折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破坏或中断。像瓷器上的裂纹一样,多发于颅骨、髂骨等处无移位的裂纹骨折和多发于儿童的青枝骨折均属此类。

完全骨折

完全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破坏或中断,管状骨多见。根据不同的X线下表现又可分为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骨折和骨骺分离等类型。

根据骨折复位后的稳定程度可将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不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

不稳定性骨折

不稳定性骨折指骨折端易发生移位或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仍易发生再移位者。

新生儿常见的产伤有哪些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受机械作用可造成各种损伤,主要是由于胎儿过大、胎位不正、头盆不称、产科医生采用臀牵出、产钳、胎头吸引、增加腹压协助分娩可造成各种损伤。产伤骨折是由于助产时暴力所致,多见于长管状骨。新生儿骨折愈合迅速,骨痂出现早,塑型能力强,即使骨折移位和有成角畸形,以后也能恢复,预后良好。锁骨骨折锁骨骨折是产伤中最常见的,多发生在骨干中央或中外1/3段,呈横折并移位,也有青枝骨折。多见巨大儿,肩部娩出困难时容易出现锁骨骨折。患儿可有上臂活动减少或牵动时哭闹,骨折部位肿胀,局部有压痛。许多新生儿在拍胸片时,偶然发现一侧锁骨骨折,并已出现了骨痂。如果没有合并臂丛神经损伤,不会留有后遗症,不需特殊治疗,3周内不要牵动伤侧上肢,一周后形成骨痂,两周后愈合。肱骨干骨折仅次于锁骨骨折,多见于中1/3横形骨折。患臂活动受限,局部肿胀,常伴桡神经损伤出现垂腕及拇指、伸指活动障碍。通过X线摄片可以证实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上1/3肱骨干骨折时可采用屈肘、腋下垫方纱保持肩外展位,将上臂固定于躯干上,一般2周治愈。中下1/3骨...

腓骨骨折的分类

直接暴力:由重物直接撞击或车轮辗轧,可引起横形、短斜形或粉碎骨折;胫骨及腓骨均有骨折时,往往均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胫骨前内侧全都位于皮下,损伤时极易造成开放性骨折。

间接暴力:由高处跌下,强烈扭转或滑倒,可引起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胫、腓两骨均折断时,腓骨的骨折面往往高于胫骨骨折面。骨端尖锐,很容易刺破皮肤,造成开放性骨折。因非直接暴力,软组织损伤较小,出血也较少。对这类骨折,必须拍摄包括腓骨上、下端的X线片,否则容易漏诊腓骨之折。

在诊断此类骨折时,局部肿、痛、畸形,异常活动及骨擦音等骨折特有症状均很明显。除诊断骨折外,尚应注意有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同时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进行检查和判断,这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X线摄片可明确显示骨折类型。

跟骨骨折固定关键点找到

跟骨骨折占足部骨折的60%,由于其损伤机理和骨折类型复杂,治疗不当可引起较严重的患肢功能障碍,残疾率高达20%~30%。国外近年来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研究,优良率仅在70%左右,其局部并发症较多、且缺乏理想的内固定材料。科研人员从1997年5月起在对跟骨进行传统保守治疗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跟骨的解剖分区并探讨了有关临床意义,建立了模拟跟骨骨折模型,发现跟骨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极少发生移位,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支撑点,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严重跟骨骨折三点固定原则,即三点固定关键点:跟骨前部或骰骨、截距突、跟骨粗隆,在这三点固定跟骨骨折,不仅提高了解剖复位的成功率,而且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

科研人员还根据跟骨骨折模型,分析了骨折机制与骨折类型,设计并研制了新型的可塑性跟骨钛钢板,并治疗了186例220侧(其中34例左右足同时跟骨骨折)各类关节内跟骨骨折,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良率达到92%,比国外先进水平还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

相关推荐

跟骨骨折的检查诊断方法有哪些

一、跟骨骨折的检查 跟骨骨折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其主要表现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 二、跟骨骨折的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

髌骨骨折治疗

髌骨骨折西医治疗 手术治疗 (1)适应证:髌骨骨折超过2~3mm移位,关节面不平整超过2mm,合并伸肌支持带撕裂骨折,最好采用手术治疗。其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形状,修复伸膝装置并牢固内固定,以允许早期活动。 (2)手术入路:髌前横弧形切口,弧顶在髌骨下极下1mm~1.5cm,两侧至两侧侧方中点,此切口,能充分显露折块,骨折复位及修复伸肌扩张部和滑膜撕裂。根据皮肤擦伤情况,亦可采用膝正中纵切口或髌旁外侧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向远近端分离,显露髌骨前面,股四头肌腱、髌腱及内外侧扩张部。通过扩张部的撕裂口,

不同类型骨盆骨折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1、撕脱性骨折治疗治疗原则为采取使牵拉肌肉松弛的体位,使骨块尽量复位,促其愈合。 髂前上棘骨折乃由缝匠肌急骤收缩引起,采取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即可,即使骨折片未完全复位,功能恢复也多满意。髂前下棘骨折乃由股直肌猛烈收缩引起,采取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无手术治疗之必要。坐骨结节撕脱或骨骺分离系由于胭绳肌急骤牵拉所致,患者采取伸髓伸膝位,卧床2~3周后,即可完全恢复。 2、稳定性骨折治疗因其骨折不涉及骨盆主弓,一般移位不多,可使患者略屈膝屈髓,休息4~6周即可,一般2~3月内可完全恢复。耻

指骨折怎么治疗

手指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有20%以上存在有手指功能障碍,而有效的康复是预防手指功能障碍的关键。心理康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康复疗效,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康复,特别是早期多数病人由于怕痛或怕影响伤口愈合而不敢活动,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全部患者积极配合。那手指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应当对手指做好保护工作,尽量避免手指骨折。手指骨折导致的原因有很多,如果配合进行自我康复锻炼就会对诊治有很好的帮助。绝大部分骨折胃口都不太好,受伤后短时期内较为明显。要在病人饮食花样、调

骨盆骨折有哪些类型

1.骨盆弓无断裂骨折 这类骨折不影响骨盆的完整性,病情轻。如耻骨一支骨折、骸前上或下棘骨折、坐骨结节骨折、能骨骨折、尾骨骨折或脱位。 2.骨盆环单弓断裂骨折 这类骨折影响到骨忿环,但末完全失去连接,基本保持环状结构的完整。如一侧或双侧耻骨上支和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一侧能够关节脱位或一侧既然关节附近的髂骨骨折。 3. 骨盆双弓断裂骨折这类骨折多为强大的挤压暴力所致。由于骨折移位明显和常伴有脱位,往往导致骨盆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损伤盆腔内的脏器和血管、神经,产生严重后果。如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

骨盆骨折有哪些类型

骨盆骨折骨折的一种,骨盆骨折又可以分为很多的种类。引起每一种骨盆骨折的原因有所不同,治疗方法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只有清楚的知道了骨盆骨折的一些类型才能够在不幸患病后选择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骨盆骨折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骨盆骨折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类: 1.骨盆弓无断裂骨折 这类骨折不影响骨盆的完整性,病情轻。如耻骨一支骨折、骸前上或下棘骨折、坐骨结节骨折、能骨骨折、尾骨骨折或脱位。 2.骨盆环单弓断裂骨折 这类骨折影响到骨忿环,但末完全失去连接,基本保持环状结构的完整。如一侧或双侧耻骨上支和

骨折分为哪些类型

骨折类型 1.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伤口及骨折断端受到污染。 2.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依据骨折的程度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中断,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崁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及骨骺分离均属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

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是骨头受到破坏所引起的,以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及骨擦音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让患者痛苦不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骨折的症状表现时还需及早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不同部位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 1肱骨髁上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骨折如无移位,多有肘部疼痛,肿胀,局部有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骨折时,局部疼痛、肿胀较明显,出现异常活动,可听见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常呈半伸位,肘后突起,呈靴形肘畸形,在肘前可摸到突出的骨折近端。有血管损伤受压或刺激的患者,手部皮肤颜色

肱骨骨折如何诊断

肱骨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下面详细介绍。 1、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2、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

股骨颈骨折骨折类型及移位

股骨颈骨折大多数是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随着受伤姿式,外力方向及程度不同,在X线投影上出现不同部位、角度和移位。股骨颈骨折可区分为四种类型,与治疗和预后有较密切的关系。 (一)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外展,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两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 (二)按骨折部位分为:①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