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炎的诊断
脊椎炎的诊断
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结合生化检查、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
肥大性脊椎炎的诊断方法
肥大性脊椎炎又称退行性脊椎炎、增生性脊椎炎、脊椎骨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以及脊柱骨质增生等。本病为临床常见病。当前在社会上有一些人对“骨质增生”甚为关切,有些病人因不了解骨质增生为人体衰老的生理现象,因而产生过分的担忧和恐惧。本文主要阐述肥大性脊椎炎的诊断方法。
肥大性脊椎炎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一般均有前述临床症状特点中的大部或全部,疗程均较长,可从中年起发病(多为强体力劳动者)。
2、临床检查:除腰部僵硬,活动受限及叩击有舒适感外,约半数病例可能并无其他特别表现。
3、患者年龄:一般多在55岁以上,50岁以下除强体力劳动者或举重运动员(包括芭蕾舞男演员)外,其他甚为少见。
4、影像学检查:X线上呈典型的退变性改变,并可行CT或MRI检查。
肥大性脊椎炎的鉴别诊断:
1、腰肌劳损:腰肌劳损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应注意鉴别,本病的特点如下:
(1)发病年龄:以35~40岁居多。
(2)既往史:多有腰部外伤或长期过劳史,或在潮湿环境工作过久。
(3)临床特点:以腰骶或腰背部持续性钝痛为主,过劳后加剧,休息后则减轻。
(4)压痛点:多较固定。
(5)X线平片:多无明显所见。
2、腰背部肌纤维组织炎:本病与腰肌劳损相似,亦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人为多,但既往史除有慢性腰部劳损外,一般多有受潮及受寒病史,口服阿司匹林有显效,因此,不难区别。
3、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本病多见,亦应特别注意鉴别,其要点主要是:
(1)发病年龄:亦以30~40岁的青壮年为多发,老年患者十分少见。
(2)根性症状:均较明显,且有定位症状,呈发作性,卧床后则消失。
(3)腰部症状:亦较明显,以致腰部前屈明显受限。
(4)MRI检查:有典型脊神经根受压征象。
4、风湿病:指尤其以腰背部症状为主者,本病具有以下特点:
(1)游走性疼痛。
(2)血细胞沉降率增快。
(3)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多在400U以上。
(4)对抗风湿性药物反应敏感。
(5)脊柱活动范围基本不受影响。
(6)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少年为多。
(7)骨质多无增生性改变等异常所见。
5、类风湿性脊柱炎:本病后期易与退变性脊柱炎鉴别;但早期,当脊柱尚未发生明显改变时,则难以鉴别,本病特点如下:
(1)发病以四肢小关节为多见,如手,足,腕等处,可有明显症状。
(2)在脊柱上腰骶部出现症状者少,而以颈椎出现症状者为多。
(3)对金制剂治疗反应敏感。
(4)类风湿因子化验多属阳性。
(5)发病年龄较退变性脊柱炎为轻。
(6)X线片上无退变性改变。
关节炎都有哪些诊断的办法
怎样才能诊断关节炎这种疾病呢?无论是对任何一种疾病,诊断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诊断没有做好的话,就会产生误诊的现象,在生活中要对关节炎的诊断认真了解才行,请大家跟我一起来看看关节炎都有哪些诊断的办法吧!
关节炎怎么鉴别诊断
(一)强直性脊椎炎
ANKY LOSING SPONDYLITIS以往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变型,现知两者各异。
强直性脊炎的特点有:
①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
②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
③与遗传基因有关,同一家族有较高发病率,HLA-B27阳性达90%-95%。
④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
⑤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发病,易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状。
⑥手和足关节极少发病。
⑦如四肢关节发病,半数以上为非对称性。
⑧属良性自限性疾病。
(二)REITER氏综合征
又称REITER氏病,多侵男性20-40岁,反复发作多关节炎,主要发生在下肢,骶髂关节及脊椎。病人伴有泌尿及生殖道炎症。腹泻、结膜炎、虹膜炎、粘膜及皮肤病变也较常见。关节炎以膝、踝、 跖趾及趾间关节等受累较常见,多为急性起病,受侵关节不对称。皮肤出现红斑,压痛明显。
跟腱炎 ACHILLES TENDINIFIS或跖筋膜炎明显,可发生痛性后跟综合征PAINFUL HEELI SYNDROME。骶髂关节炎可引起强烈下部背痛。这些症状在三个月内自行缓解。复发常伴有结膜炎、尿道炎、膀胱炎或皮疹。继之,逐渐发生脊椎炎。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三)银屑病性关节炎
PSORIAATIC ARTHRIEIS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属血清阴性关节炎。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关节病变多发生在手指末端指间关节,母指指间关节及及足趾间关节,骶髂关节和脊柱也常受侵。当皮肤病变发展到指甲时指间关节炎相继发生。早期的关节病变就可呈强直性变,后期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脊柱中以颈椎较多见。无皮下结节,但血沉加快,有时血尿酸增高,在诊断银屑病性关节炎时,首先应肯定牛皮癣的诊断。
(四)肠病性关节炎
溃疡性结疡炎和局限性迥肠炎,约20%合并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约10%合并肠病。说明这些疾病在病因及发病机理方面有某些联系。
肠病性关节炎可分二型:
①周围关节炎,先有慢性肠炎,后发生关节炎。不对称性关节炎,有自限性,一般不出现侵蚀性病变,若出现也很轻微。以膝、踝及腕关节最常受侵,但髂关节、肩及肘关节也可发病,往往同时伴发结节性红斑。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
②肠炎并发强直性脊椎炎,病变主要在脊椎及骶髂关节,X线摄片与典型强直性脊椎炎没有区别。
以上就是对关节炎诊断的介绍了,生活中患者最好保护好我们的关节,关节出现了问题的话,我们在生活中的行走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有的患者根本就无法下床活动,在生活中要认真的对待这种疾病的发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强直性脊椎病
强直性脊椎病现代名医秦伯未称它为脊骨痛,《中医临症备要》“脊骨为起于腰部,牵连及背,不能挺直,偶尔挺直较舒亦不能持久。严重的脊中一线觉冷,腰部亦冷,常如风寒侵入,脉象微弱或伴见小便频数清长,下肢酸软……”强直性脊椎病长期以来一直散在杂病门中没归类为强直性脊椎炎一科。
鉴别诊断
强直性脊椎病,以椎体胀痛,晨僵,面色晄白,尺脉细弱为体症,X光线诊断为依据,骨上软骨厚于1毫米,骶髂部位骶髂沟宽于2毫米属遗传,骶髂沟小于2毫米属后天慢性损伤所致,理化检测符合正常。
强直性脊椎炎X光线诊断为依据,骨上软骨厚于1毫米,椎体韧带纤维化X线显示有线状云雾层显影,骶髂沟宽于2毫米属遗传,2毫米以内属后天所致,理化检测呈阳性指数。
血清阴性脊椎骨关节病X光线诊断为依据,椎体骨上软骨薄于1毫米,理化检测呈阴性。
性质区别
强直性脊椎病中医学属肾的元气元阳受损性质,强直性脊椎炎中医学属肾的元阴,元精亏损性质,血清阴性脊椎骨关节病中医学属肾的元阳,元气受损性质。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鉴别
诊断
1、病史特点 根据病史,有下列表现时应考虑炎症性脊柱病:
(1)腰背部不适隐约性出现。
(2)年龄<40岁。
(3)持续3个月以上。
(4)清晨时僵硬。
(5)活动后症状有所改善。
有上述病史,X线片有骶髂关节炎征象,即证实为脊柱病;进一步排除银屑病,炎症性肠病或Reiter综合征关节炎,即可作出原发性AS的诊断,而不要等到脊柱明显强直时才明确诊断。
2、常用的AS临床诊断标准
(1)罗马标准(1963):
①腰痛和腰僵3个月以上,休息也不缓解。
②胸部疼痛和僵硬感。
③腰椎活动受限。
④胸廓扩张活动受限。
⑤虹膜炎的历史,现象或后遗症。
有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以上临床标准之一,即可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存在。
(2)纽约标准(1984年修订):
①各方面的腰椎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屈)。
②胸腰段或腰椎过去痛过,现在仍痛。
③在第4肋间测量,胸廓扩张活动度等于或小于2.5cm。
肯定性脊柱炎成立:3~4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至少一条临床指标;3~4度单侧或2度双侧骶髂关节炎加上第1或第2,第3个临床指标。
可能性脊柱炎成立:仅有3~4度双侧骶髂关节炎而无临床指标。
以上两个诊断标准都强调了腰痛,腰椎活动受限,胸痛,胸廓活动受限和骶髂关节炎在诊断上的重要性,掌握上述要点,本病是不难诊断的,青年男性出现腰僵,腰痛休息后不能缓解者,应怀疑本病,需及时拍摄高质量的骨盆正位X线片,不少学者认为,有腰痛加双侧骶髂关节炎(X线表现),即可诊为本病。
鉴别诊断
1、腰骶关节劳损 慢性腰骶关节劳损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理,休息后可缓解。
2、骨关节炎 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等较常见,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与AS易混淆;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3、Forestier病(老年性关节强直性骨肥厚) 脊椎亦发生连续性骨赘,类似AS的脊椎竹节样变,但骶髂关节正常,椎间小关节不受侵犯。
4、结核性脊椎炎 临床症状与AS相似,但X线检查可资鉴别,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肿阴影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
5、类风湿性关节炎 现已确认AS不是RA的一种特殊类型,两者有许多不同点可资鉴别,RA女性多见,通常先侵犯手足小关节,且呈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一般不受累,如侵犯脊柱,多只侵犯颈椎,且无椎旁韧带钙化,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RF常阳性,HLA-B27抗原常阴性。
6、肠病性关节病 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AS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粘膜溃疡,水肿及血性腹泻;局限性肠炎的腹痛,营养障碍及瘘管形成;Whipple病的脂肪泻,急剧消瘦等,都有助于原发性疾病的诊断,肠病性关节病HLA-B27阳性性率低,Crohn病病人肠灌注液IgG增高,而AS病人肠灌液中IgG基本正常。
7、Reiter综合征和牛皮癣关节炎 两病均可发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但脊柱炎一般发生较晚,较轻,椎旁组织钙化少,韧带骨赘以非边缘型为主(纤维环外纤维组织钙化),在相邻两椎体间形成部分性骨桥与AS的竹节样脊柱不同;骶髂关节炎一般为单侧性或双岕非对称损害,牛皮癣关节炎则有皮肤银屑病损害等可代鉴别。
8、肿瘤 肿瘤亦可引起进行性痛痛,需作全面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脊椎炎诊断鉴别
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
脊柱炎的中医诊断标准
脊柱炎又称竹节风,目前医学界对此症无满意认识。主要多发青年人,初期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因脊柱炎首先侵蚀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使脊椎各关节韧带钙化,使患者不能久坐,最后形成严重驼背,颈项强直,不能直立等症。中医诊断脊柱炎的标准也需要检查设备的辅助诊断。
脊柱炎的中医诊断标准:
1、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3个月以上。
2、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廊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3、化验检查: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4、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1.临床上具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中央血管型。三者又可分为重、中、轻三度。这是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2.影像学检查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可显示椎管矢状径狭窄、椎节不稳(梯形变)、骨质增生(骨刺形成)、硬膜囊受压征及脊髓信号异常等各种影像学所见。
3.除外其他疾患。包括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痨(梅毒晚期)、颅底凹陷症、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继发性粘连性脊蛛网膜炎、共济失调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等。注意,两种以上疾患共存的病例,临床上常可发现。
4.其他。可酌情选择腰椎穿刺、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等检查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怎样诊断强直性脊椎炎
1.临床表现
(1)腰和(或)脊柱、腹股沟、臀部或下肢酸痛不适,或不对称性外周寡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寡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
(2)夜间痛或晨僵明显。
(3)活动后缓解。
(4)足跟痛或其他肌腱附着点病。
(5)虹膜睫状体炎现在症或既往史。
(6)AS家族史或HLA-B27阳性。
(7)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迅速缓解症状。
2.影像学或病理学
(1)双侧X线骶髂关节炎≥Ⅲ期。
(2)双侧CT骶髂关节炎≥Ⅱ期。
(3)CT骶髂关节炎不足Ⅱ级者,可行MRI检查。如表现软骨破坏、关节旁水肿和(或)广泛脂肪沉积,尤其动态增强检查关节或关节旁增强强度>20%,且增强斜率>10%/min者。
(4)骶髂关节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者。
脊椎炎如何诊断
中医医学认为:本病由以下因素引起:
①风寒湿邪侵袭:由于冒雨涉水,劳汗当风,久居湿冷等气候变化,冷热交错,风寒湿之邪入注人体,留于经络、关节,气血痺阻而致本病。
②湿热浸淫:岁气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致本病。
③淤血阻络:跌打挫伤,损及腰背,淤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不畅。
④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久病体虚,年老体衰,房事不节,以致后天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基础,而其它则是引起本病的病理因素。
牛皮癣性关节炎的诊断鉴别
牛皮癣性关节炎伴发葡萄膜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皮肤病变、指甲病变、周围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骶髂关节炎及脊椎炎)以及急性复发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等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关节炎应与其他血清阴性的椎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Reiter综合征 炎症性肠道疾病)相鉴别,此种鉴别一般没有困难,牛皮癣性关节炎的皮肤病变是其他几种类型所没有的。牛皮癣性关节炎伴发的急性前葡萄膜炎根据皮肤病变也容易与上述几种类型所引起的急性前葡萄膜炎相鉴别。
Behcet病也可引起关节炎、皮肤病变和急性前葡萄膜炎,但受累关节炎多为大关节,无关节变形,皮肤病变多是结节性红斑、痤疮样皮疹。眼部表现除急性前葡萄膜炎外,往往有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等改变,这些特点很容易将其与牛皮癣性关节炎伴有的急性前葡萄膜炎区别开来。
牛皮癣性关节炎伴发的巩膜炎应与其他疾病如Reiter综合征、炎症性肠道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所致者相鉴别 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不难鉴别。
实验室检查:
尿酸、RF及HLA- B 27、HLA-B17检查。有时可见尿酸高 RF阳性及HLA-B27、HLA-B17阳性,但对诊断帮助不大。HLA-B27阳性则提示牛皮癣往往伴有骨髂关节炎,脊椎炎和前葡萄膜炎。
其它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①骨的侵蚀、关节间隙的增宽、远端指(趾)关节的指(趾)骨基板的膨胀;②远端指(趾)骨的溶解;③骨溶解,尤其是趾骨的溶解可以造成“杯中铅笔”的外观或“鱼尾状”畸形;④骶髂关节炎和脊椎炎(与强直性脊椎炎的表现相同)。这些发现对牛皮癣性关节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强直性脊柱炎初期诊断如何做
1、强直性脊柱炎病变发展到中、晚期可见到:韧带骨赘(即椎间盘纤维环骨化)形成,甚至呈竹节状脊柱融合、方形椎、普遍骨质疏松。关节突关节的腐蚀,狭窄,骨性强直。椎旁韧带骨化,以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椎间纤维环的骨化最常见(晚期呈竹节样脊柱)。脊柱畸形,包括:腰椎和颈椎前凸消失或后凸;胸椎生理性后凸加大,驼背畸形多发生在腰段和下胸段。椎间盘、椎弓和椎体的疲劳性骨折和寰枢椎半脱位。
2、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能显示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软骨下囊性变等细节,可早期显示骶髂关节面侵蚀、破坏、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和强直。
3、如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出现呢?骶髂关节有典型滑膜关节炎的MRI表现。关节血管翳为长T1长T2信号,明显强化,与侵蚀灶相延续。MRI发现强直后脊柱骨折比平片敏感,并能显示出脊髓受压情况等。
4、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淋巴细胞比例稍加,少数病人有轻度贫血(正细胞低色素性),血沉可增快,但与疾病活动性相关性不大,而C反应蛋白则较有意义。
以上介绍的就是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进行的一些诊断工作。进行这些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生更好的诊断病情。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够确定更好的诊疗方案,才更有利于病情的治疗和恢复。所以当医生要求患者进行某些检查时千万不要有抵触情绪。
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哪些问题
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患者在平时应注意避免重体力活、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寒冷等刺激、避免外伤的出现等,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很好的预防他的发生。
1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患者避免重体力活,这样会增加患者的负担,也会使病情加重。同时避免一个姿势长时间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要休息。
2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患者避免寒冷等刺激,这样会降低其局部血液循环,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小的伤害,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气温变化大的季节中,更应该注意。
3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患者避免外伤的出现,尤其是在开车的时候要系好安全带,以防止颤动导致外伤的出现,使我们的病情加重。
4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患者还应该避免洗冷水澡,热水澡有助于缓解疲劳,增强血流量,缓解我们的身体戒烟戒酒也对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患者的病情有帮助。
注意事项:上述所说的方法只能缓解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炎患者的症状,不能治疗其症状,要想治疗还是去正规三甲医院进行,这样的医院治疗效果好,康复快。
强直性脊椎病包括哪几类
1、强直性脊椎病,以椎体胀痛,晨僵,面色晄白,尺脉细弱为体症,X光线诊断为依据,骨上软骨厚于1毫米 ,骶髂部位骶髂沟宽于2毫米属遗传,骶髂沟小于2毫米属后天慢性损伤所致,理化检测符合正常。
2、强直性脊椎炎X光线诊断为依据,骨上软骨厚于1毫米,椎体韧带纤维化X线显示有线状云雾层显影,骶髂沟宽于2毫米属遗传,2毫米以内属后天所致,理化检测呈阳性指数。
3、血清阴性脊椎骨关节病X光线诊断为依据,椎体骨上软骨薄于1毫米,理化检测呈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