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98%的国人有潜在心理问题
接近98%的国人有潜在心理问题
接近98%的国人有潜在心理问题多为20-40岁男性
日前,凤凰健康发起了一个题目为“你‘压’还好吗?“的调查,在7000多人参与的调查投票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如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有将近10%的网友有胸闷等其他身体不适状况出现。其中, 7成左右的网友是20-40岁的男性。
压力大是各种心理疾病主要诱发因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状况呢?有接近7成网友选择是由于工作、生活、感情这三大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长期如此会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的疾病。
而调查中的网友们这些表现背后其实隐藏着“心病”,诸如选择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大部队”,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病。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名抑郁症患者。
全球有7%-10%的老人也患有抑郁症,患躯体疾病的老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许多老人沉默少语,不愿诉说内心的痛苦,有意避免与人交流,症状类似认知障碍症,而抑郁症状往往被掩盖,容易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除了老人和女性群体,孩子也是易患“心病”群体。甚至从“宝宝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跨入幼儿园起,就有每天都吵着不要去,甚至不愿意跟人说话,原本活泼却变沉默了的孩子。据悉,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是我国儿童心理门诊常见心理障碍之一,除了精神紧张,同时还伴有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
短时间的失眠、焦虑、抑郁等只是心理疾病中的轻者,只影响到患病者个人的健康,重者则是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不仅影响本身的生活,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危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富士康跳楼、明星自杀、大学生投毒、因嫉妒杀死同学、真实版“灰太狼烤喜羊羊”、中学生长期上网成瘾离家出走……在这些令人震惊的真实案件背后,可以看出心理不健康的危害已经不容小觑。
一挤地铁就晕是典型的幽闭恐惧症
患者所恐惧的都是一些密闭的空间,如车厢、船舱、机舱、 电影院、电梯等。在这些场所,一般人可能会有隐隐的压抑感,但患者却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他们内心深处往往有一个消极的假设:万一有突发情况,跑不出去该怎么办?这种心理问题往往以女性居多。
心理处方:幽闭恐惧的产生常与心境有关,处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往往易诱发恐惧感。此时,既要处 理焦虑情绪,也要干预幽闭恐惧,行为疗法较为实用。比如在亲友陪同下,由远及近、由少到多地接近封闭空间,当产生害怕体验时,进行深慢呼吸,或想像美好轻松的情景以缓解恐惧。只要反复训练,这种心理问题是能够克服的。还有的幽闭恐惧患者存在遥远、潜在的心理创伤。比如在幼年时被抛弃、被关闭惩罚或在密闭的 空间经历了心理创伤,在成年后被激活。此时,可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疗愈早年的创伤之后,幽闭恐惧也会得到缓解。
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近事遗忘
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是全面的,但以近事记忆力下降最为明显。越是新近发生的事就越是记不住,有的老人会因此加重衰老感,导致自责自卑。
老年人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1、自暴自弃
身有残疾或生活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认为自己是一个累赘,更有甚者,会采取极端的手段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中国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三到四倍。而其中百分之八九十是老年人。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但近年来飙升的老年人自杀率却让人感到改善养老制度的急迫。
2、老年抑郁症
忆百孝心网管家表示:随着老年人逐渐衰老,身体机能的下降,工作也无法承受,同龄人越来越少,说得上话的更加少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相当高,并且因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头脑清醒,自杀念头多能够成功付诸实施。
3、老年焦虑症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赡养及死亡等,心理负担加重,常会产生忧虑或恐惧感。如果这些情绪未经调整长期存在,则很有可能发展成老年焦虑症、老年疑病症等心理障碍。需要引起老年朋友和家属的注意。
4、内心孤独和寂寞
子女成年后要忙于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而老年人却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社会交往减少,常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让老年人常表现出两种情绪,要么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要么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产后抑郁如何调理
丈夫要在心态上自我调整
放松心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抑郁症不同于其他单一的心理问题,需要同时调整躯体和心理问题,一般治疗时间会在3个月以上。因人格特点、行为模式不同,治疗疗程更会有很大不同。
面对妻子的问题
要分清哪些是疾病症状,哪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身。这样做有助于减轻丈夫自己的压力。
监督妻子按时服药
尽力创造条件去就医。有的产妇会以宝宝还小无法脱身为由,拒绝或者拖延就医。所以想办法安排好宝宝,然后去治疗也是重要的。
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
国人们都有什么心理问题?日前,某站发起了一个题目为“你‘压’还好吗?“的调查,在接近7000人的调查投票中,接近98%的人,都存在因为压力大导致的各种不同症状,如失眠、多梦、脾气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心情郁闷、想逃避,甚至有将近10%的网友有胸闷等其他身体不适状况出现。
其中,7成左右的网友是20-40岁的男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状况呢?有接近7成网友选择是由于工作、生活、感情这三大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压力过大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长期如此会导致各种身体和心理的疾病。而调查中的网友们这些表现背后其实隐藏着“心病”,诸如选择障碍、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心理疾病中抑郁症是“大部队”,中国抑郁症患者超过3000万人,失眠等心理疾病患者超过5000万人。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7%~10%的老人也患有抑郁症,患躯体疾病的老人抑郁症发生率高达50%。许多老人沉默少语,不愿诉说内心的痛苦,有意避免与人交流,症状类似认知障碍症,而抑郁症状往往被掩盖,容易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除了老人和女性群体,孩子也是易患“心病”群体。甚至从“宝宝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跨入幼儿园起,就有每天都吵着不要去,甚至不愿意跟人说话,原本活泼却变沉默了的孩子。据悉,儿童焦虑症的一种是我国儿童心理门诊常见心理障碍之一,除了精神紧张,同时还伴有头晕、恶心等生理反应。
有青春期焦虑症现在上学中心里不舒服怎么办
您好!你今年刚刚12岁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的人生阶段,青春期的特征决定了会有很多特殊的心理问题产生。心理问题人人有,焦虑情绪在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那么做为青春期所显现的焦虑症就尤其正常了,这只是做为青春期所特有的一种情绪表现,和精神病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病的定义本身是人已经没有自知力了,你可以在这里和我们交流并提问,而且可以自我去寻求答案本身就是非常正常的表现,所以不存在任何精神病的问题。 指导意见: 所以说青春期焦虑症仍然只是在心理问题的范畴内的,是不会划分到精神病的范畴内的。开心快乐面对每一天,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并学会保护自己、善待自己,你的一生一定都是最健康而幸福的!
心理问题的类型
一、一般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是较为普遍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时有体验。
例如,一段时间脾气暴躁、一段时间心情闷闷不乐、一段时间心理不安、一段时间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等。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可以包括5个方面: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行为障碍、酒精和药物依赖。
1、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瘴病性神经症等。
2、人格障碍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双重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等。
3、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
性心理障碍包括阳萎、早泄、性厌恶、性高潮缺乏等心理问题。
性心理变态包括露阴癖、窥阴癖、施虐癖、受虐癖、摩擦癖、恋物癖、异装癖、恋尸癖等等。
4、行为障碍
它包括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等。
梦见自己怀孕快生了怎么回事
1、首先是已婚的女性,是一个心理上的障碍,有潜在的抵触情绪,对于生孩子到底是该生还是不该生没有一个很好的准备,建议将这种情绪和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家人朋友宣泄。
2、如果是一位未婚的女性,表示她潜在的心理有对婚姻的恐惧。
3、另外还有可能是生理上的问题,建议去看医生。
如果是前两种状况,建议该女性多与长辈和朋友交流,排解心中的恐惧和不安。
早恋的危害是什么
1、影响正常学业
中学生早恋必然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甚至有可能因为早恋,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成绩直线下降。
势必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
2、诱发心理问题
中学生在心理上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早恋过程中若遇到刺激,如分手等等现象,可能会直接诱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极易让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3、影响身体健康
中学生因为还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做一些身体过激接触的话,则是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状态的。
4、增加经济负担
中学生由于此时心理上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状态,极易走极端。对于恋爱中的他们,可能会为了自定义的爱情,互相攀比、花钱买各种东西,而且毫不节制,直接增加经济负担。
焦虑症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焦虑症引起的“并发症”并不是并发症
在心理疾病中,并没有“并发症”这种情况,只有泛化。
并发症是针对躯体疾病所说,即某一种躯体疾病A随病情变化会引发其他躯体疾病B,B则被称为是A的并发症,但却可以是两种分离开的疾病。
但是在心理疾病当中,不论如何泛化,躯体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关系,就如同感冒的表现中流鼻涕与打喷嚏的关系。
心理问题是感冒状态,而躯体症状是各种感冒的体现。有的人只流鼻涕,有的人会流鼻涕打喷嚏,有的人流鼻涕打喷嚏嗓子疼等等。
所以,只要治根,所谓的“并发症”自然简单。
咬指甲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咬指甲或是心理问题
还有人会说,孩子啃指甲其实属于一种心理疾病,的确,常常在紧张的状态下会咬指甲,儿童要是咬指甲还会考虑是不是睡眠障碍、多动症、焦虑症等情况。
在心理学上,也会把咬指甲判定为一种心理情绪,这样的心理情绪往往和情绪紧张、抑郁、沮丧有关系。
工作紧张也会咬指甲
而在法国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法国人爱咬指教,往往和他们的工作有关系,在工作繁忙、忙碌、压力大的时候,会咬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