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给孩子穿衣把握三原则
春季给孩子穿衣把握三原则
原则一:“春捂”有讲究 根据温度而定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春捂”,不过这个“捂”并不是指穿得越暖和越好,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一般来说,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尤其是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地“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原则二:春季穿衣注意做到“三暖”
背部、腹部、足底是春季穿衣保暖的重点。背部保持适当温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机会;保持腹部温暖对保护脾胃很重要;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也是对外界最敏感的地方。
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孩子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专家提醒小儿感冒新妈妈尤不能忽视,如果连续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情况就要立即去医院,不要乱用感冒药,应由医生检查、确诊后再进行治疗。
腹部保暖,最好给孩子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孩子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只有孩子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原则三:春季穿衣注意随时增减衣服
面对不稳定的天气,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时调整宝宝的穿衣,根据天气情况给宝宝穿衣服。一般建议宝宝比大人多一件,但有些比大人还怕热的宝宝甚至可以比大人穿薄一些,一定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而定。
春季的早晚比中午气温低,因此早晚可以比中午多穿一件衣服,中午晒太阳的时候更要注意少穿一件衣服。活泼好动的宝宝要比安静斯文的宝宝穿得更灵活一些,玩耍的时候最好减一件衣服。室外如果阴雨蒙蒙,那么带宝宝出门要比室内多穿一件,室外如果阳光明媚则不一定要加衣服,有时候可能室内比室外还阴冷哦。
初夏呵护宝宝注意的细节
穿衣
随身准备一件小外套
妈妈做法:悠悠十个多月了,从他出生起,奶奶和妈妈就为他穿衣服多少有矛盾。这时候,气温时高时低,奶奶建议宁可多穿一件,出点汗,也不能穿少了,以免着凉。而妈妈则认为气温已经很稳定了,大人都在减衣服,总捂着,孩子肯定不舒服。
专家解析
出汗后易遭冷风入侵
小儿专家房伶表示,小儿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加上一周岁以上的宝宝特别喜欢运动,穿得过多就容易出汗,出汗时毛孔大开,若遇到冷风,很容易造成感冒。而宝宝适当少穿一些,感觉有些冷,全身的毛孔都是收缩、紧闭的,运动后也不容易出汗。由于毛孔都处在紧闭状态,冷风很难入侵体内,对身体的伤害不是太大。
目前天气早晚温差大,给孩子随时备一件外套,热了脱掉,冷了就穿上。房伶说,在添加衣物方面,家长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冷天比大人多穿一件,热天比大人少穿一件。”
饮食
少吃反季蔬菜和水果
妈妈做法:春天是各种蔬菜、水果上市的季节,很多宝宝妈花大价钱给孩子买各种新上市的水果,从本地产的草莓、小西红柿,到外地产的芒果、菠萝。蔬菜则什么新鲜吃什么。“最近茭白9元一斤,我也给孩子买了尝尝鲜。”诚诚妈说,“贵的东西一般都是时鲜菜,给孩子吃没什么舍不得。”
专家解析
当季地产蔬菜水果更新鲜
“尽量不吃或者少吃反季节蔬菜,多吃当季的地产蔬菜和水果。”房伶说,“当季的蔬菜和水果,大多不含激素,还能保证新鲜,特别适合小宝宝食用。”
此外,房伶还提醒各位妈妈,除了蔬菜和水果,这时候要给孩子吃鱼、虾、猪肉、牛肉等食物,做到均衡摄入营养。另外,还要注意多让宝宝喝水。“体内营养均衡,宝宝免疫力自然就增强了。”
春季天气忽冷忽热宝宝穿衣法则要记牢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1:做到“三暖二凉”
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那什么是“三暖二凉”呢?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宝宝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的机会。妈妈在给宝宝增减衣服之前,不妨摸摸宝宝的背部,如果有点湿湿热热的,那就适当给宝宝减点衣服,如果有点凉,就要赶紧给宝宝加衣服哦!
二是肚暖。有些好动宝宝喜欢跑跑跳跳,衣服如果没有束好,大动作时很容易露出小肚肚。腹部保暖,最好给宝宝戴个棉肚兜,既能维护宝宝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肚子因受凉而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三是脚暖。俗话说“凉从脚上起”,这是因为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再加上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一旦脚部受凉就易引发感冒。注意宝宝脚部的保暖,特别是在室内玩耍时也不要光脚在地上跑。给宝宝穿上小棉袜,宝宝的小脚暖和了,才能保证一身温暖,抵御寒冷,防病保健康。
“二凉”是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如果头部捂的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孩子神清气爽。心胸凉,是指给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胸部受压,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2: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春天时节容易乍暖乍寒,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孩子的抵抗力没有大人的强,因而妈妈应该及时留意气温变化,为宝宝保暖做好周全的准备工作。老话说春天要“捂”,这个“捂”是个相对的概念,应当根据室外温度来增减衣服,所以春天宝宝不是穿得越暖和越好。
1、“春捂”有讲究。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2、早晚温差大,增减衣服要及时。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春季宝宝在户外的活动量加大,活动中穿得过多容易出汗,一遇冷风会导致感冒,因此,外出活动时着衣以进行一般活动不出汗为标准。
3、宝宝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4、宝宝活动量大,注意出汗处理。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5、尿布使用注意透气。宝宝的屁屁经常接触粪便、尿液,而且不易“通风”,春天里容易细菌繁殖,引起湿疹等皮肤病。因此尿布要换得特别勤快,不要让宝宝的屁屁闷得太久,防止宝宝得“红屁股”。平常最好每隔1小时察看一下孩子的尿布,保持宝宝的屁股干净。干净清洁的旧棉布在尿布外层包垫,以免影响透气、散热,引发婴儿尿布疹。
宝宝春天穿衣原则3:分年龄保暖更明智
新生儿活动量少,因而外出时穿衣应该多加一件;而1岁以上的宝宝经常跑跑跳跳,容易出汗,穿衣不宜过多过厚。所以宝宝保暖不应是一味地多穿一点,分年龄保暖更科学明智哦!
专家表示,宝宝皮肤对温度的感知因年龄而异,具体来看,对于新生宝宝(出生28天内)要注意保暖,在室内要比大人多穿一件;2至6个月的宝宝,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在室外则多穿一件,棉布帽子也可以选择使用,调节保暖;6至12个月的孩子,要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穿衣;更大的孩子,和成人完全一样即可。
宝宝秋季常见疾病
一、秋季感冒
原因:
有些宝贝,一入秋就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后稍有好转,可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宝贝自身的抵抗力差,而秋季气候多变,同时经过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病毒乘虚而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妈咪还是要从增强宝贝的体质着手,增加宝贝的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
天气由暖变冷,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因为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只能是越加越多。最好的办法是:您与孩子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孩子就不会冷。要知道,孩子虽没有大人耐寒,但他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要盖得太多。天气由冷变暖,也不能急于给孩子减衣服,可根据父母自身感受,比自己稍晚几天减衣服,如果您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给孩子减也不迟,但要比大人少减一件单衣。
掌握“春捂秋冻”原则,再根据当天的天气预报、气温变化、您自己的感觉,有计划地给孩子增减衣服。不要随心所欲,想给孩子穿什么就穿什么,更不能听孩子的。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出屋。孩子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等到春暖花开时节,或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容易患病。
贴心建议:
1.坚持带宝贝到室外活动。
宝贝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接受阳光照射会使宝贝的抵抗力增强。
2.室内要经常通风,常晒被褥。
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对宝贝的健康很有好处。在阳光好的日子里,把宝贝的被褥晒一晒,既可以起到消毒去味的作用,又能让宝贝用得更舒适。
3.初秋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宝贝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等。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以宝贝能够适应为原则。注意擦洗完要用干毛巾擦干宝贝的身体,轻轻擦至皮肤轻度发红。
春季育儿幼儿园保健知识须知
幼儿园春季保健之注重孩子的活动时间
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孩子除了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还要注重孩子的户外活动。经常锻炼身体,多多的运动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可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提高宝宝抵御疾病的能力,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幼儿园方面,一定要保障孩子的活动时间。在春天的时候,户外温度适宜,空气清新,也很适合孩子多多的活动。老师们可以指导孩子们多多的做游戏以及学习体操等等,通过提高孩子的抵抗能力,防止疾病的感染。
幼儿园春季保健之注意为孩子增减衣物
冬天的时候,我们总是督促孩子要多穿衣服,小心受到风寒。现在已经进入了春季,孩子在幼儿园读书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孩子玩得比较起劲的时候,很可能出现流汗的情况。春天室内以及室外的温度都是比较适宜的,教师以及爸爸妈妈们需要提醒孩子增减衣物。特别是孩子的老师,当孩子穿得比较多,不懂得先脱下外套,教师就需要提醒小朋友脱下外套,等待会冷了之后再穿衣服。及时的增减衣物也是春季幼儿园小孩保健的重点。
当孩子流汗时,没有及时的脱衣,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感冒的情况。因此,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及时的观察幼儿园孩子的保暖问题。
幼儿园春季保健之保证孩子的午睡时间
现在很多的幼儿园都是寄托式,小孩子一般都是在幼儿园睡午觉。我们一直都认为春困秋乏,春天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打瞌睡的情况。教师需要督促孩子们睡午觉,只有保障足够的睡眠时间,孩子下午上课的时候才不会打瞌睡。而且小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这是孩子成长中所必须的。
冷热不均,制造感冒
镜头一:季节交替时
妈妈穿着连衣裙,爸爸穿着短袖衫,孩子呢,长裤加毛线衣。
不会走的婴儿在怀里抱着,接受妈妈的体温;“自由”行动的幼儿一刻不停蹦蹦跳跳,活动量更大。可他却比爸爸妈妈穿得都多。
病因分析:
婴幼儿自身产热能力差,适当给孩子多穿一层单衣或者薄背心是可以的。但没有理由让孩子穿得和父母差一个季节。
由炎热的夏季到秋季,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特别是一天之中温差较大,往往是早晚凉爽,中午闷热,太阳灼人。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就会造成凉热不均,易患感冒。
医生建议:
在季节交替时节,随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孩子患感冒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天气由暖变冷,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只能是越加越多。最好的办法是:您与孩子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孩子就不会冷。要知道,孩子虽没有大人耐寒,但他始终是在 运动 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要盖得太多。
·天气由冷变暖,也不能急于给孩子减衣服,可根据您自己的感受,比自己稍晚几天减衣服,如果您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给孩子减也不迟,但要比大人少减一件单衣。
·掌握“春捂秋冻”原则,再根据当天的天气预报、气温变化、您自己的感觉,有计划地给孩子增减衣服。不要随心所欲,想给孩子穿什么就穿什么,更不能听孩子的。挑选衣服时如果只是图漂亮,并不实用,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
·耐寒锻炼。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出屋。孩子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等到春暖花开时节,或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容易患病。
镜头二:进入不同室温环境时
在门诊常见的情景:冬天,妈妈把孩子抱进诊室时,孩子还穿着或包着的棉衣,医生把听诊器伸到胸部,就像伸进了蒸笼,孩子浑身是汗。小背心是湿的,甚至连内衣也是潮的。
病因分析:
在寒冷季节,当孩子被捂出汗,衣服潮湿后,再遇到冷空气刺激时极容易感冒。如果父母总是多给孩子穿衣服,不考虑孩子进入了有暖气的环境,室内和室外发生了巨大的温度变化,就会使孩子处于冷热不均之中。
在高温季节,孩子的衣着单薄,汗腺敞开。如果突然进入有空调的室内或车内,会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交感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从而导致腹痛 腹泻 、鼻塞、咽喉痛等症状。另外,空调环境往往是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新鲜,氧气稀薄,特别是空间比较狭小的地方,人们更易得"空调病"。
医生建议:
·冬季取暖期间,医院环境温度比较高,一进医院门诊大厅,就应该把外衣脱掉,把身上的包打开。不要让孩子出很多的汗,到了诊室,医生要给孩子 检查 ,肯定要解开衣服打开包被。如果孩子出很多的汗,很容易着凉。
·冬天由室外进入 幼儿园 、小学、商场、空调车(暖气开放)、餐厅、室内游乐场等地方,也是同样道理。进入后,最好脱掉棉衣、大衣、帽子、手套、围巾等;出来前,在门口全部穿戴好。不仅宝宝如此,大人也一样。
·夏天,如果长时间呆在有冷气设施的地方,一定要给孩子穿上薄长袖衣裤,到了室外再脱掉。夏季,外面烈日炎炎,如果带孩子到超市等空调开放的地方,满身的汗水很快就没有了。这时,再给孩子吃冷饮,那真是透心凉,往往容易外感风寒;而从凉爽的超市到闷热的户外,又容易热伤风。
·科学使用空调、暖气、电风扇。不要把室内温度调得太低,一般情况下,室内与室外温度之差不超过7℃。
BB如此着装 数九寒天也不冷
1.孩子冬季穿衣“捂不得”
很多新手妈咪冬天给孩子穿衣时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捂”,加绒的打底内衣+毛衣+加厚的外套,一层又一层,捂得密不透气。这样子的穿衣方式孩子很容易捂得高热出汗,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出汗,在没有擦干汗水及时更换的情况之下,孩子就很容易因此而感冒生病。冬季给孩子穿衣,切记不能“捂”一定要保持透气,这样才能避免因为能散热而导致的“捂汗”。
2.冬季穿衣内衣是关键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冬天穿衣关键是外面的外套,外套穿暖和了,孩子就暖和了。这样子的穿衣观念是错误的,正确的穿衣应该是先里后外,也就是说里层最重要,一定要先穿好里层。孩子的内衣应该是保暖性较好,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吸汗,以纯棉制品最佳,适合、保暖、透气,具备吸汗效果。冬季,家长最少要给孩子准备三套以上的纯棉打底内衣裤,以便安全过冬。
3.孩子穿衣“三分寒”
老人们带孩子经常说:“七分饱,三分寒。”这是她们经常一代又一代总结出来的经验,冬天孩子穿得太过厚实并不合适,孩子活泼多动,加上他们正处在飞速成长期,体内循环要快过成人,穿得过多过厚孩子稍微活动一下就会出汗,出汗之后如果没有及时更换衣物,孩子就会因此着凉。因此,冬季给孩子穿衣时,家长们要把握好“三分寒”的经验,不要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密不透风。
4.棉袄比羽绒更保暖
现在父母追求时尚,觉得孩子穿羽绒棉更漂亮,有气质,有经验的宝妈就提醒新手妈咪们,羽绒服有一定的防风效果,但是保暖却远不如棉花的性能。因此,给孩子准备一两件小棉袄过冬必不可少。
5.冬季穿衣也分场合
冬季家长们在给孩子穿衣时一定要分场合。外出时雨雪交加就一定要穿好棉袄和羽绒服之类的外套,在家玩耍时可以适当换一件不太厚的外套,孩子在玩耍时家长要伸手试试孩子的后面,如果发热就要及时脱衣,出汗了的话,玩完之后要马上换干燥的衣物,只有当家长做到了细心、耐心、爱心并用,才能帮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季。
宝宝春捂要做到三暖二凉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季节,气候特点是阳气渐生、阳寒未尽,时常有冷空气活动,天气多变且昼夜温差大。乍暖还寒的早春天,年轻的父母们要给孩子“捂”着点儿,可使稚嫩的身体适应这种冷暖气候的变化,有利于维护孩子恒定体温的调节,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所谓“春捂。
“春捂”可不是简单地不给宝宝褪衣,这里可是有讲究的。
“春捂”的讲究
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养生家指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些,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因此,在乍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把握好时机
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
面对时而春风和煦,时而冷风阴雨的天气变化,妈妈应及时为孩子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春季早晨天气比较冷,到中午温度升高时,不能马上将孩子的衣服脱掉。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也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秋季宝宝如何预防感冒
原因:
有些宝贝,一入秋就经常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经治疗后稍有好转,可停药后又反复出现。这是因为宝贝自身的抵抗力差,而秋季气候多变,同时经过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病毒乘虚而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妈咪还是要从增强宝贝的体质着手,增加宝贝的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次数。
预防:
天气由暖变冷,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因为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只能是越加越多。最好的办法是:您与孩子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孩子就不会冷。要知道,孩子虽没有大人耐寒,但他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要盖得太多。天气由冷变暖,也不能急于给孩子减衣服,可根据父母自身感受,比自己稍晚几天减衣服,如果您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给孩子减也不迟,但要比大人少减一件单衣。
掌握“春捂秋冻”原则,再根据当天的天气预报、气温变化、您自己的感觉,有计划地给孩子增减衣服。不要随心所欲,想给孩子穿什么就穿什么,更不能听孩子的。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出屋。孩子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等到春暖花开时节,或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容易患病。
贴心建议:
1.坚持带宝贝到室外活动。
宝贝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接受阳光照射会使宝贝的抵抗力增强。
2.室内要经常通风,常晒被褥。
室内空气保持清新,对宝贝的健康很有好处。在阳光好的日子里,把宝贝的被褥晒一晒,既可以起到消毒去味的作用,又能让宝贝用得更舒适。
3.初秋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宝贝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
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脸、擦身等。冷水锻炼要循序渐进,先用与体温接近的水,然后逐渐降低水的温度,以宝贝能够适应为原则。注意擦洗完要用干毛巾擦干宝贝的身体,轻轻擦至皮肤轻度发红。
春季宝宝这样穿衣
1、把握时机
春天的天气阴晴不定,高兴的时候来个艳阳高照,不高兴的时候来个乌云密布,而且时不时的冷空气还会过来溜达一下,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天气预报,随时做好给宝宝添衣的准备。而且“春捂”也是有时机的,不是降温了才给宝宝“捂”一下,最好是在冷空气到来前的24-48小时就给宝宝增添衣物。
2、捂重点部位
春天给宝宝穿衣要做到“三暖二凉”。“三暖”即背暖、肚暖和脚暖;当宝宝背部过凉爸爸妈妈一定会给宝宝多添衣物,但不是越暖和越好,背部过暖容易出汗,出汗多了汗液蒸发带走身上的热量,宝宝就有可能生病;当宝宝肚子痛时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宝宝肚子受凉了。所以保护肚暖很重要。肚子是脾胃之所,如果肚子受凉了很有可能损伤到脾胃功能;正所谓寒从脚起,为了保证宝宝的身体能够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一定要捂好宝宝的小脚。“二凉”即头凉和心胸凉。宝宝头部过热容易导致宝宝头昏脑胀;虽然要给宝宝做好春捂,但是也不可穿着过厚。宝宝穿着过于厚重会压迫到胸部,胸部受到压迫会让宝宝感觉透不过气来,造成心烦和内热。所以穿衣要注意“下厚上薄”,保持宝宝足暖头凉。
3、明确气温捂不捂
春季穿衣把握“8.15”原则。什么是“8.15原则”?“8”是指当昼夜温差为8℃,“15”是指外界气温为15℃。“8.15”就是指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爸爸妈妈就该给宝宝捂一捂,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宝宝就可以不捂了,以避免上火。
春季宝宝患湿疹妈妈切莫用热水
春季宝宝皮肤湿疹如何护理
每年一到春季,儿科部门患湿疹的孩子明显增多。为什么春季孩子容易患上湿疹呢?宝宝患上湿疹,多半和春天的天气情况有关。花粉、尘螨等因素是春季孩子患上湿疹的一大重要因素,而湿疹在天气回暖和潮湿季节情况会加重。患有湿疹的宝宝一开始皮肤发红,然后出现皮疹,皮肤变得粗糙,不停的脱落皮屑,湿疹瘙痒难耐,很多小孩子会不停的用手抓,大哭大闹不安宁,尤其是一岁内的宝宝,更容易在脸部患上湿疹。
宝宝得了湿疹,妈咪切忌用热水去清洗湿疹部位,也不要用洗面奶和香皂等刺激性护肤品去洗脸洗身体。如果宝宝实在是痒的受不了,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消炎止痒的药物,切记用偏方和私自止痒消炎药。饮食方面不要吃辛辣和腥味食物,穿着方面不要穿化纤衣料,小孩子穿棉质衣服最好。
宝宝秋季如何预防感冒
季节交替时
婴幼儿自身产热能力差,适当给孩子多穿一层单衣或者薄背心是可以的。但没有理由让孩子穿得和父母差一个季节。
由炎热的夏季到秋季,气温不恒定,忽冷忽热,特别是一天之中温差较大,往往是早晚凉爽,中午闷热,太阳灼人。如果不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就会造成凉热不均,易患感冒。在季节交替时节,随天气变化给孩子增减衣服,孩子患感冒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专家建议:
·天气由暖变冷,不要急于给孩子添加衣服。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加上后就不好减掉了,只能是越加越多。最好的办法是:您与孩子穿一样厚薄的衣服,您静坐时不感到冷,孩子就不会冷。要知道,孩子虽没有大人耐寒,但他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要盖得太多。
·天气由冷变暖,也不能急于给孩子减衣服,可根据您自己的感受,比自己稍晚几天减衣服,如果您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给孩子减也不迟,但要比大人少减一件单衣。
·掌握春捂秋冻”原则,再根据当天的天气预报、气温变化、您自己的感觉,有计划地给孩子增减衣服。不要随心所欲,想给孩子穿什么就穿什么,更不能听孩子的。挑选衣服时如果只是图漂亮,并不实用,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
·耐寒锻炼。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出屋。孩子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等到春暖花开时节,或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容易患病。
初秋增强宝宝抵抗力3要点
A,秋季宝宝穿衣要领
秋天气温下降,很多妈妈生怕孩子冻着,忙不迭地给孩子添加衣物,把孩子裹得像个“小皮球”。其实秋季气候变化无常,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包得太多,孩子运动出汗后自己减少衣物反而更容易受凉,所以妈妈应当随温度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物,而不是“一步到位”。
俗话说:“春捂秋冻”,也就是指衣服不要穿得太多,被子不要盖得太厚,让宝宝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由于气温变化较大,在外出时给宝宝备用一件外套和一顶小帽,降低宝宝的受凉几率。回家后,别急着给宝宝脱外套,因为秋天的气候常是外面闷热而室内凉爽,很快给宝宝脱去外套就容易受凉诱发感冒。
B,秋季尝试冷水锻炼
当气温稍有回落,就给宝宝添上厚衣服,造成一种恒温环境,没有得到寒凉锻炼,反而容易感冒。在秋天开始耐寒锻炼是提高对寒冷反应灵敏度的最有效方法。开始可用冷水给孩子洗手擦脸,小儿一般都能适应。以后可用冷毛巾擦身,待习惯后用冷水冲浴,约数分钟,然后用干毛巾擦干。在锻炼时要把握适度和渐进的原则,当孩子出现寒颤时立即停止。
C,秋季食疗防燥健身
秋季各种传染病增多,为了增强孩子的免疫力,秋季饮食应以优质蛋白为主,适当增加含热量高的食物,以增加体能。食物的选择可考虑增加鱼、鸡、鸭、牛肉和豆制品的比重,多吃些汤类和粥类食品,以减少气候干燥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新鲜的时令蔬菜和水果要注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