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
慎言祛瘀汤: 丹参15g,赤芍12g,川芎10g,三棱12g,莪术12g,柞木枝10g,石见穿10g,益母草15g,鸡血藤15g,仙茅12g,熟地12g,枸杞12g,生蒲黄10g,紫石英10g。
制剂用法: 加水泡至药面上,大火煎开,再小火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2次分服,3个月为1疗程。适应病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伴见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不孕,内膜异位囊肿。
方中丹参、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等行气活血破瘀;石见穿、柞木枝化痰散结、化瘀消肿;仙茅、仙灵脾、熟地、枸杞子等补肾益精;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诸药互相配合,补泻兼施,相辅相成,使气血行畅,瘀滞得消,经调而愈。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阴虚者加女贞子、地骨皮、地榆;盆腔肿块瘀血者加皂角刺、蕊石、鳖甲;腹痛甚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三七粉(吞)。
上面就是专家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治疗方法的介绍了,专家提醒,为了使女性的健康得到保障,所以在采取中药治疗的时候希望女性还是不要自作主张,应让专业的中医师指导,这样才能够避免用药不当而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
1.种植学说(30%):
最早(1921)有人认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系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而种植于卵巢或盆腔其他部位所致,临床上在月经期行剖腹探查时可在盆腔中发现经血,且经血中查见子宫内膜,剖宫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种植学说的好例证。
2.浆膜学说(25%):
亦名化生学说,认为卵巢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系由腹膜的间皮细胞层化生而来,副中肾管是由原始腹膜内陷发育而成,与卵巢的生发上皮,盆腔腹膜,闭锁的腹膜凹陷,如腹股沟部的腹膜鞘状突(努克管),直肠阴道隔,脐等,都是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凡从体腔上皮发生之组织,均有潜在能力化生成几乎与子宫内膜不能区分的组织,因而腹膜间皮细胞可能在机械性(包括输卵管通气,子宫后位,宫颈阻塞),炎性,异位妊娠等因素刺激下,易发生化生而成异位症的子宫内膜,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因属原始体腔上皮,更具有分化的潜能,在激素,炎症的影响下就可分化成胚胎时所能形成的各种组织,包括子宫内膜,卵巢是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易累及的部位,用化生学说很易解释,种植学说不能解释超越盆腔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
3.免疫学说(25%):
1980年Weed等报道,异位内膜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内含有铁血黄素沉着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他们认为是由于异位内膜病灶做为异物,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所致,此后,许多学者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方面探讨内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都有什么
一、种植学说最早(1921)有人认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系子宫内膜碎片随经血逆流,通过输卵管进入盆腔而种植于卵巢或盆腔其他部位所致。临床上在月经期行剖腹探查时可在盆腔中发现经血,且经血中查见子宫内膜。剖宫手术后所形成的腹壁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种植学说的好例证。
二、浆膜学说亦名化生学说,认为卵巢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系由腹膜的间皮细胞层化生而来。副中肾管是由原始腹膜内陷发育而成,与卵巢的生发上皮、盆腔腹膜、闭锁的腹膜凹陷,如腹股沟部的腹膜鞘状突(努克管)、直肠阴道隔、脐等,都是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凡从体腔上皮发生之组织,均有潜在能力化生成几乎与子宫内膜不能区分的组织,因而腹膜间皮细胞可能在机械性(包括输卵管通气、子宫后位、宫颈阻塞)、炎性、异位妊娠等因素刺激下,易发生化生而成异位症的子宫内膜。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因属原始体腔上皮,更具有分化的潜能。在激素、炎症的影响下就可分化成胚胎时所能形成的各种组织,包括子宫内膜。卵巢是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最易累及的部位,用化生学说很易解释。种植学说不能解释超越盆腔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
三、免疫学说1980年Weed等报道,异位内膜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内含有铁血黄素沉着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他们认为是由于异位内膜病灶做为异物,激活了机体的免疫系统所致。此后,许多学者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方面探讨内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偏方有哪些
子宫内膜生长于子宫腔以外而引起的病变和症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即可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
中药处方(一)
【方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剂一。
【组成】柴胡10克花粉15克当归9克炮山甲15克桃仁(打)15克川红花6克大黄(酒洗,后下)9克甘草3克台乌15克琥珀末(冲)1.5克黄糖(自加)适量。
【用法】自加鸡蛋1只,与药同煎,清水3碗煎至1碗(鸡蛋去壳)后纳黄糖,空腹服药。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偏方
【治法】活血祛瘀,理气养阴除痛。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肌瘤病痛。
【加减】经痛剧烈,经中夹血块者,酌加延胡15克,九香虫12克,以理气化瘀除痛;肿块大者,酌加山楂、三棱各12克,丹参15克,以破瘀消症;高热,经红稠者,酌加银花藤,或大黄加量或加黄岑12克;低热者加丹皮、毛冬青各15克,以清热凉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者,加北芪15克,以补气摄血,配合当归,养血不留瘀;口渴心烦,舌上少苔者,酌加太子参、淮山药、麦冬各15克,养阴生津;里急不甚,大便无异常,可去大黄。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子宫内膜异位症方剂二。
【组成】云茯苓12克桂枝4.5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皂角刺20克鬼箭羽20克石见穿15克。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偏方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活血化瘀退热。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经前发热。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用哪种方式
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1、西药丹那唑可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性患者的常用剂量为1天400mg,为2~4次口服,从月经开始服用,一般在1个月左右症状即有所减轻,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是没有效果,患者可加至1天600~800mg,取得效果后再逐渐减至1天400mg,其疗程一般为6个月,可有效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2、西药内美通可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即3烯高诺酮,为19去甲睾丸酮衍生物,具有较高抗孕激素活性及中度抗雌激素作用,抑制FSH及LH分泌、使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内膜萎缩、吸收。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1、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用哪种方式?症见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暗,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等,属寒凝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可以选择用少腹逐瘀汤来治,其中包括三棱、赤芍、小茴香、五灵脂、当归、川芎、蒲黄、延胡索、莪术等中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会有很好的效果。
2、症见病程长,腹痛多喜按,常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舌质淡胖,边有齿印,或青紫胖大,六脉细软无力等,属气虚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可以选择理冲汤来治,其中包括黄芪、白术、花粉、知母、莪术、生鸡内金等中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会有很好的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
慎言祛瘀汤: 丹参15g,赤芍12g,川芎10g,三棱12g,莪术12g,柞木枝10g,石见穿10g,益母草15g,鸡血藤15g,仙茅12g,熟地12g,枸杞12g,生蒲黄10g,紫石英10g。
制剂用法: 加水泡至药面上,大火煎开,再小火煎10分钟即可,每日1剂,2次分服,3个月为1疗程。适应病证: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伴见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不孕,内膜异位囊肿。
方中丹参、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等行气活血破瘀;石见穿、柞木枝化痰散结、化瘀消肿;仙茅、仙灵脾、熟地、枸杞子等补肾益精;益母草、鸡血藤养血活血调经。诸药互相配合,补泻兼施,相辅相成,使气血行畅,瘀滞得消,经调而愈。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阴虚者加女贞子、地骨皮、地榆;盆腔肿块瘀血者加皂角刺、蕊石、鳖甲;腹痛甚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三七粉(吞)。
宫颈内膜异位症表现有哪些
1.痛经
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超过80%的患者有痛经症状发生,这种疼痛可以发生在月经前,也可以发生在月经后或者是月经期间,并且这种痛经非常的严重,经常会痛的满床滚,痛经一旦是发生之后需要及时的休息和服用药物进行止痛,这种痛经经常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变化,随着月经的消失而消失。
2.出现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几率会出现不孕,在不明原因的不孕症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大约占30-40%,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因病变造成盆腔肿块、粘连、输卵管堵塞卵泡发育不好或排卵障碍等原因导致。
3.月经不调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月经量的增多,月经期延长,这种情况是由于内膜增多导致的,但是大多数会伴随着卵巢功能失调。
4.性交的时候出现疼痛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子宫内膜异位症会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
5.出现周期性直肠刺激性症状
会出现周期性的直肠刺激性症状,这种症状在其他的妇科疾病种是非常罕见的,这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证据,表现为直肠、肛门、外阴部坠胀、坠痛、里急后重感和大便次数增多。
6.周期性的膀胱刺激性症状
当这种病变侵犯到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层时,患者会同时出现经期尿急、尿频等膀胱刺激性症状。若病变侵犯膀胱粘膜就会出现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治疗会有效果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益母草45克,延胡索15克,鸡蛋2个,加水800毫升同煮,蛋熟后去壳略煮,去药渣,吃蛋饮汤。月经前2日开始服,1次/日,连服5日。主治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竭、乳香各10克装入鲫鱼1尾(约250克)之鱼腹,加水500毫升煮汤,服汤食肉。1次/日,连服3~5日。主治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桃仁15克揭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50克同入沙锅,加水500毫升,文火煮成稀粥,调红糖适量食。隔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多由肝郁气滞、脾虚气弱或肝肾两亏所致,亦可由外邪寒、湿、火三气或凝滞引起。中药外敷通过作用于神阙穴(肚脐)和腰命门穴,起到疏肝活血、祛瘀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气血行畅,瘀滞得消,痛经得愈的作用,可以迅速改变盆腔的内环境,同时改变患者的体质。
穴位敷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中成药七厘散(或七厘胶囊)取药粉1克,用黄酒调成膏状,敷贴于神阙穴,再用艾条对准神阙穴温和灸20~30分钟,经前一周及经期用,隔日一次,治疗三个月经周期。如疼痛异常剧烈,月经量少者,可用0.1克麝香填充入神阙穴,再在麝香上滴上一滴薄荷油,再用艾条对准神阙穴温和灸20~30分钟,再用麝香止痛膏封贴脐部,48小时后揭去,本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疼痛剧烈且其他方法没有效果时用,由于麝香比较昂贵,一般情况不用。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因为在直视下可以基本上明确病灶范围和性质,对解除疼痛,促进生育功能效果较好,疗程短尤其对重症者,纤维化多,粘连紧密,药物不易奏效。较大卵巢内膜样囊肿,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尚有可能保留有效卵巢组织。手术可分为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3种。
女性如何摆脱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一般认为卵巢上发生的巧克力囊肿,病变体积往往较大,或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体积在2厘米直径以上者,即不易用药物控制,而需要手术治疗;或者经过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药物治疗,病情仍不见好转,也应考虑手术切除。如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轻,没有子女,手术时一般只将内膜异位的病变切除,而将子宫和正常卵巢组织保留下来。称为保守性手术。这种手术保留了生育的可能性,但复发机会较大。如已有子女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较大 (35),可以在切除内膜异位病变的同时,切除子宫,但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此法从长远看来,效果优于保守性手术,但不能绝对防止复发。如果病人年近绝经期,或内膜异位病变过于广泛,难于彻底根除,则在手术时应将子宫卵巢一同切除。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药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多由肝郁气滞、脾虚气弱或肝肾两亏所致,亦可由外邪寒、湿、火三气或凝滞引起。中药外敷通过作用于神阙穴 (肚脐)和腰命门穴,起到疏肝活血、祛瘀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气血行畅,瘀滞得消,痛经得愈的作用,可以迅速改变盆腔的内环境,同时改变患者的体质。
中药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阳起石30克用纱布包裹,加水1.5升煎1小时,取澄清煎液,入牛肾1个、大米50克、适量水,如常法煮粥,粥熟后入油盐及调料食。1次/日。荔枝核、首香各30克炒黑,研细末。服3克/次,温酒送下。经前3日开始服,2次/日,服至经净。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就是激素疗法,通过药理刺激体内激素分泌。因为异位内膜对卵巢内分泌有反应,所以采用性激素治疗已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治疗方法。性激素治疗主要是抑制排卵或引起闭经,使异位内膜发生退行性变,继而坏死、吸收。经过性激素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可缓解,也有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经治疗后妊娠。
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应选哪种方法
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中,药物是比较常用的,可以服用丹那唑来治,女性患者的常用剂量为1天400mg,为2~4次口服,从月经开始服用,一般在1个月左右症状即有所减轻,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是没有效果,患者可加至1天600~800mg,取得效果后再逐渐减至1天400mg,其疗程一般为6个月,可有效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如果异位的内膜直径超过2厘米,经药物治疗后无法取得疗效的,患者朋友可考虑采取外科手术来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生育需求,主要有只切除病变组织,保留子宫和卵巢组织,以及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也切除子宫。
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应选哪种方法?中医辨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也是比较见效的,症见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经量少,色紫暗,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等,属寒凝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一般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之法为主,可以选择用少腹逐瘀汤来治,其中包括三棱、赤芍、小茴香、当归、川芎、延胡索、莪术等中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会有很好的效果。
症见病程长,腹痛多喜按,常伴有头晕目眩,舌质淡胖,边有齿印,或青紫胖大,六脉细软无力等,属气虚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一般以益气行气、活血化瘀之法为主,可以选择理冲汤来治,其中包括黄芪、白术、花粉、知母、生鸡内金等中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会有很好的效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后果症状表现
(一)痛经:为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物止痛。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由于雌激素水平不断高涨,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增生、肿胀,如再受孕激素影响则出血,刺激局部组织,以致疼痛。如系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更可促使子宫肌肉挛缩,痛经势必更为显著。异位组织无出血的病例,其痛经可能由血管充血引起。月经过后,异位内膜逐渐萎缩而痛经消逝。此外,在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可查出许多炎症过程,很可能局部的炎症过程伴有活跃的腹膜病变,从而产生前列腺素、激肽和其他肽类物质引起疼痛或触痛。
但疼痛程度往往不能反映出腹腔镜检所查出的疾病程度。临床上子宫内膜异位显著,但无痛经者,占25%左右。妇女的心理状况也能影响痛觉。
(二)月经过多: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往往增多,经期延长。可能由于内膜增多所致,但多伴有卵巢功能失调。
(三)不孕: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常伴有不孕。根据天津、上海两地报道,原发性不孕占41.5~43.3%,继发性不孕占46.6~47.3%。不孕与内膜异位症的因果关系尚有争论,盆腔内膜异位症常可引起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卵母细胞捡拾或导致管腔堵塞。或因卵巢病变影响排卵的正常进行而造成不孕。但亦有人认为长期不孕,月经无闭止时期,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的机会;而一旦怀孕,则异位内膜受到抑制而萎缩。
(四)性交疼痛:发生于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使周围组织肿胀而影响性生活,月经前期性感不快加重。
(五)大便坠胀:一般发生在月经前期或月经后,患者感到粪便通过直肠时疼痛难忍,而其他时间并无此感觉,为子宫直肠窝及直肠附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症状。偶见异位内膜深达直肠粘膜,则有月经期直肠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围绕直肠形成狭窄者有里急后重及梗阻症状,故与癌瘤相似。
(六)膀胱症状: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至膀胱者,有周期性尿频、尿痛症状;侵犯膀胱粘膜时,则可发生周期性血尿。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后果症状表现,以上就做了具体的介绍,这种疾病它的症状表现是比较多的,比如月经过多,不孕症,性交疼痛等,所以得了这种病的女性,千万不要忽视了这种疾病对自己身体造成的伤害,要尽快地通过检查治疗,让自己尽快康复。
化瘀消症来齐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方
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方
处方:益母草20克,血竭3克,川芎、三棱、莪术、当归各lo克,桃仁、红花各6克,元胡、川楝子各 12克,路路通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活血理气,化瘀消症。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症见经前经行小腹剧痛,经行不畅,量少,色紫黯有块,血块下则痛减,伴经前乳胀,舌紫黯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寒凝血瘀)方
处方:小茴香、炮姜、乳香、没药各5克,乌药、蒲黄、五灵脂各6克,当归、川芎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化瘀止痛。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属寒凝血瘀型。症见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冷痛,得热稍缓,经量少不畅,色紫黯有块,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紧或沉细。
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热郁瘀阻)方
处方:丹皮、赤芍、白芍、金银花各10克,泽泻、制大黄、桃仁各5克,薏苡仁、忍冬藤、红藤、败酱草各2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属热郁瘀阻型。症见月经先期量多,腹痛剧烈,色红有块,块下痛不减,伴经期延长,口干便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患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治疗见效快
中医认为,症见病程长,腹痛多喜按,常伴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腹坠胀,舌质淡胖,边有齿印,或青紫胖大,六脉细软无力等,属气虚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一般以益气行气、活血化瘀之法为主,可以选择理冲汤来治,其中包括黄芪、白术、花粉、知母、莪术、生鸡内金等中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会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症见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暗有块,块去痛减,腹中积块,舌紫暗有瘀点,脉弦涩等,属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一般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法为主,可以选择用膈下逐瘀汤来治,其中包括当归、乌药、赤芍、桃仁、枳壳、延胡索、丹皮、香附、甘草等中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会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症见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暗,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等,属寒凝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一般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之法为主,可以选择用少腹逐瘀汤来治,其中包括三棱、赤芍、小茴香、五灵脂、当归、川芎、蒲黄、延胡索、莪术等中药,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会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