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中医治疗方法
紫癜中医治疗方法
临证常分以下7型论治。
(1)风邪袭表,邪热内蕴:症见突然起病,两上下肢甚则少腹、臀部出现红色斑点,自觉经常瘙痒,继之斑点转为紫色,兼有腹痛或关节疼痛,尿赤,舌质淡红或略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滑有力。治宜散风祛邪,清营凉血。方选大连翘饮合清营汤加减:浮萍、柴胡、蝉蜕、水牛角、金银花、竹叶心、鲜茅根、连翘、紫草、丹皮、生地、小蓟,若瘙痒重,加防风、黄芩,腹痛重,加白芍、甘草,尿血重,加地榆。
(2)里热炽盛,血热妄行:症见紫癜反复不愈,以上下肢远端、少腹部及臀部为著,分布较密,此起彼伏,退后骤起,尿涩赤,或暗红,舌红或略暗,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佐以利尿。方选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连翘、丹参、鲜茅根、败酱草、小蓟、车前于、地榆。若皮肤瘙痒,加白鲜皮、黄芩、防风,血尿重,加蒲黄炭,小蓟、三七粉。
(3)热灼津液,瘀血内阻;症见皮肤紫瘫,成批出现,色紫暗,此起彼伏,以上下肢伸侧、足背为稠密,白睛有紫红色血络,胞睑灰暗,腹痛夜重,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便血、尿血.舌质暗红,舌下青筋紫暗,舌苔薄黄,脉涩或弦数。治宜滋阴凉血、活血化瘀,佐以解毒。方选犀角地黄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桃仁,红花、阿胶、玄参、当归、川芎、蒲公英、连翘、小蓟,茅根,热重,加石膏、知母,有荨麻疹,加防风、黄芩,阴虚重,加龟板、鳖甲。
(4)肾阴亏虚,阴虚火旺:症见皮肤紫斑,色红或紫红,以下肢、少腹为主,纳谷不香,伴头昏,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清热凉血.方选知柏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丹皮、茜草根、侧柏叶、黄芩、阿胶、甘草。阴虚甚者,加龟板、鳖甲、旱莲草、女贞子:血热甚者,加紫草、赤芍,尿血重者,加地榆、茅根、仙鹤草。
(5)脾气亏虚,气不摄血:症见上下肢皮肤散在紫斑,斑色暗淡,时起时消,劳则加重,心悸气短,尿赤尿血,头昏、倦怠乏力,纳呆,面色萎黄,舌质淡,苔白,脉弱。治宜健脾养血,益气摄血.方选归睥汤合黄芪建中汤:人参、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桂枝、白芍、地榆、大枣.若尿血重,加仙鹤草,槐花,气虚重,重用人参、黄芪。
(6)阳虚失运,水湿停滞:症见紫癜消退,面色枫白,神倦乏力周身浮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尿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治宜温阳健脾,化气行水。方选真武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制附于、党参、黄芪、白术、云苓、山药、大腹皮、陈皮、当归,干姜。尿蛋白较多;加菟丝子、山萸肉、桑螵蛸、金樱子,血清蛋白低加紫河车、鹿角胶。
(7)脾肾阳衰,浊邪上逆:症见紫癜已退,但面色晦滞,精神萎靡,嗜睡,气短懒言,脘腹胀闷,纳呆食少,畏寒肢冷,腰膝酸痛,恶心呕吐,皮肤干燥瘙痒,浮肿,泄泻或大便不爽,尿少或尿闭,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治宜温阳散寒,通腑泄浊。方选真武汤合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制附子、干姜、白芍、白术、黄芪、大黄、茯苓、杜仲、牛膝、半夏。若大便次数多,大黄应改制用;浮肿甚,加桂枝、猪苓;纳呆,加鸡内金、砂仁。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
(一)证候特征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但可反复发作。风热伤络者见起病急,紫斑色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有瘙痒感,可伴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关节游走疼痛,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袭表证;湿热蕴结者起病较缓,见皮肤紫斑,伴关节肿痛灼热,肢重疲乏,脘腹闷痛,纳呆口腻,或身热不扬,尿黄,便秘或溏而不爽,苔黄腻等湿热内阻证;热盛迫血者起病急,见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口渴,小便短赤,舌红绛等血热妄行证;阴虚火动者起病较缓,紫斑时作时止,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舌红苔少,脉细数;气虚不摄者,病程较长,紫斑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弱;瘀血阻络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色紫暗或色紫红,关节痛,肌肤甲错,唇甲紫暗,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二)治疗要点
本病以热证实证为多,或虚实夹杂证,属虚证者少见。故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是为基本治法。挟风者佐以祛风,挟湿者兼以化湿,挟瘀者并以祛瘀,虚火者滋阴以配阳,气虚者益气以摄血,随证治之。
(三)分型治疗
1、风热伤络
主证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紫斑色鲜红或紫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皮肤瘙痒或有风团,或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肠鸣,关节游走性疼痛,或尿血、便血,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处方 银翘散合消风散。
常用药 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荆芥、防风、生地、蝉蜕、通草、甘草、仙鹤草、侧柏叶、紫草、柴胡、黄芩。
2、湿热蕴结
主证 皮肤紫斑,色紫红或暗红,头身困重,关节肿痛灼热,脘腹闷痛,纳呆口腻,便秘或溏而不爽,小便色黄,口干喜热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 清热祛湿,化瘀通络。
处方 四妙散合槐角丸。
常用药 苍术、黄柏、苡仁、川牛膝、槐花、地榆、防风、枳壳、桑枝、紫草、茜根、滑石、大蓟、小蓟、白癣皮、地肤子、土茯苓。
3、热盛迫血
主证 起病较急,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心烦面赤,不寐梦多,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处方 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丹参、玄参、银花、连翘、竹叶、通草、紫草、川连、赤芍。
4、阴虚火动
主证 起病较缓,紫斑时现时退,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凉血消斑。
处方 茜根散合二至丸。
常用药茜根、生地、阿胶、鸡血藤、知母、黄柏、地骨皮、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紫草、侧柏叶。
5、气虚不摄
主证 病程较长,紫斑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 健脾益气,养血摄血。
处方 归脾汤。
常用药 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苓、侧柏叶、红枣、鸡内金、枳壳、甘草、紫草、茜根、乌贼骨、三七、棕榈炭、血余炭、升麻。
6、瘀血阻络
主证 紫斑色暗红或紫暗,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关节疼痛,肌肤甲错,唇甲、眼眶暗黑,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 活血化瘀,祛风解毒。
处方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常用药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鸡血藤、丹皮、丹参、蒲黄炭、侧柏叶、仙鹤草、益母草、三七、花蕊石。
毛细血管扩张性紫癜怎么办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西医治疗方法:尚无满意疗法。可内服维生素C、维生素E。亦可局部外涂皮质激素制剂。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中医治疗方法:组方:丹参15克,当归尾10克,赤芍12克,牛膝10克,泽兰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蒲黄炭10克。水煎服,日1剂。
方解:方中丹参、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除具活血功效外,还可引药下行;蒲黄炭止血。诸药合用,使瘀滞得以消散,环状紫癜消退。有些患者发病与剧烈活动劳累有关,所以治疗期间或愈后一个时期,应多休息,少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疗效。
预后:病程为慢性。斑状损害可以自然消退,但在其边缘可再发新斑。如此反复,迁徙难愈,往往需经1年以上才治愈。有复发倾向。
在日常生活中,宜吃食物小米、 蒌蒿、 甜菜根、 馒头、 大麦、 凉粉、 葵花子仁。忌吃食物:香菜、 泡椒、 红辣椒、 葱白、预防感染,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优势
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结合其典型特征性皮肤紫癜,关节、胃肠或肾脏症状以及反复发作史,结合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诊断一般较明确。过敏性紫癜在中医属于“斑”、“疹”、“衄血”范畴。西医又称亨-舒综合症,其病理病机中西医各有不同。
中医专业人士认为本病为病邪侵扰机体,损伤脉络,离经之血外溢肌肤粘膜而成,其病因以感受外邪、饮食失节、瘀血阻滞、久病气虚血亏为主,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若迁延不已,反复发作则表现为虚症及虚实夹杂之证。过敏性紫癜初起系感受外邪,灼伤血络所致,甚则导致热毒内盛迫血妄行。若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则又表现为气血亏虚,瘀阻脉络,成难治之症。
西医认为过敏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过敏原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但对每一具体病例寻找其确切病因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通常认为感染(包括细菌、病毒特别是寄生虫等)是最为多见的病因;其次为食物中异性蛋白质(如鱼、虾、蛋乳等);其他如药物(抗生素、磺胺类、解热镇痛剂镇静止惊药等)、花粉、虫咬、预防接种等都有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目前对于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西医传统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办法是对症处理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由于西药在治疗过敏性紫癜都是以控制为主,缺乏个体性的治疗原则。长期使用副作用多,易产生耐药性,易复发,停药困难。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通过病人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其灵活性是西药无法比拟的,一般坚持治疗,都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1.风热伤络
证见:发热,微恶风寒,紫癜多发于四肢,以下肢及臂部为甚,常呈对称性分布,斑色鲜红,成丘疹或红斑样,大小不一,或融合成片,面部微浮,舌红苔微黄,脉浮数,或伴有皮肤搔痒,恶心呕吐,腹痛便血,尿血,关节肿痛等证。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加减处方: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黑荆芥10克,薄荷6克(后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15克,蝉蜕8克,白茅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皮肤搔痒者,加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关节肿痛者,加秦艽10克、防己10克。尿血者,加大小蓟各10克、旱莲草10克。便血者,加地榆炭10克、苦参10克。
2.血热妄行
证见:起病较急,皮肤紫癜大小不等,斑色鲜红,心烦口渴,发热便秘,可见腹痛便血、鼻衄齿衄或尿血,血色鲜红或紫红。舌红,脉细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加减处方: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15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生石膏30克,茜草根10克,山栀10克,茅根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2剂。尿血者,加大小蓟各10克。便血者,加地榆炭、槐花炭各10克。腹痛者,加白芍10克、木香6克。便秘者,加生大黄10克。
中医是怎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
除了本病有剧烈腹痛、大便隐血阳性,就是腹型患者必须静脉输液治疗以外,其他阶段都可以用中药。
严重的肾损伤,服用激素如强的松,或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药时,加中药能够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并且与西药产生协同效应,共同清除蛋白尿、血尿,恢复肾功能。在激素减量过程中,更要服中药防止病情反复。皮肤有紫癜患者用中药凉血止血排毒,清除紫癜,减少反复,比单用抗过敏药、维生素c、芦丁效果好。疾病恢复时中药调节免疫、增强体质更具有优势。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1.瘀血阻络证 证候:病程校长,反复发作,出没迟缓,紫癜色紫暗或紫红,关节痛及腹痛,面及下眼睑青暗,皮肤粗糙,白睛布紫或紫红色血丝,咽干,舌体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涩或弦。治法:活血化瘀,解毒祛风。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生地滋阴凉血,此方可选加紫草、蒲公英、黄芩等清热透疹之品,以祛余邪。关节痛乳香、没药;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蛋白尿加益母草。
2.气虚血亏证 证候:紫癜反复,迁延不愈。紫癜隐约散在,色较淡,劳累后加重,神疲倦怠,心悸气短,蛋白尿,舌淡红,薄白苔或少苔,脉虚细。治法:补气养血,佐以凉血解毒。方药:八珍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补血活血凉血,全方共奏具有气血双补之功。可适当加紫草、白茅根、茜草等增强凉血解毒之功效。蛋白尿明显者加黄芪、益母草;尿血重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3.热伤血络证 证候:病程较短,紫癜色红或红紫,出没迅速,皮肤瘙痒或起风团,身热面赤,五心烦热,咽喉肿痛,口渴,溲赤便干,尿血,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方药: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银花、连翘、地丁、川黄连清热解毒,犀角、丹皮、生地、赤芍凉血解毒,再配茯苓淡渗利湿,夏枯草清泻肝火。皮疹严重者加紫草、蝉蜕清热透疹;皮肤瘙痒加地肤子、白藓皮;咽痛加牛蒡子;腹痛加白芍、甘草;胃脘不适加甘草、大枣;鼻衄加藕节、侧柏叶;尿血加大小蓟、白茅根;蛋白尿加益母草。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辨证治疗
本症是风湿之邪外袭,与气血相搏,热伤脉络,使血不循经,谥于脉外,渗于肌肤而成。热毒发斑者,宜用凉血解毒,代表方为犀角地黄汤加减。夹有风湿者加防风;夹湿者加陈皮、半夏、苡仁。热毒清除后可改用归脾汤加减或红枣汤治疗。
1.瘀血阻络证 证候:病程校长,反复发作,出没迟缓,紫癜色紫暗或紫红,关节痛及腹痛,面及下眼睑青暗,皮肤粗糙,白睛布紫或紫红色血丝,咽干,舌体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涩或弦。治法:活血化瘀,解毒祛风。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生地滋阴凉血,此方可选加紫草、蒲公英、黄芩等清热透疹之品,以祛余邪。关节痛乳香、没药;腹痛加元胡、川楝子;蛋白尿加益母草。
2.气虚血亏证 证候:紫癜反复,迁延不愈。紫癜隐约散在,色较淡,劳累后加重,神疲倦怠,心悸气短,蛋白尿,舌淡红,薄白苔或少苔,脉虚细。治法:补气养血,佐以凉血解毒。方药:八珍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当归、川芎、生地、赤芍补血活血凉血,全方共奏具有气血双补之功。可适当加紫草、白茅根、茜草等增强凉血解毒之功效。蛋白尿明显者加黄芪、益母草;尿血重者加女贞子、旱莲草。
3.热伤血络证 证候:病程较短,紫癜色红或红紫,出没迅速,皮肤瘙痒或起风团,身热面赤,五心烦热,咽喉肿痛,口渴,溲赤便干,尿血,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方药: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中银花、连翘、地丁、川黄连清热解毒,犀角、丹皮、生地、赤芍凉血解毒,再配茯苓淡渗利湿,夏枯草清泻肝火。皮疹严重者加紫草、蝉蜕清热透疹;皮肤瘙痒加地肤子、白藓皮;咽痛加牛蒡子;腹痛加白芍、甘草;胃脘不适加甘草、大枣;鼻衄加藕节、侧柏叶;尿血加大小蓟、白茅根;蛋白尿加益母草。
过敏性紫癜中药治疗怎么做
过敏性紫癜中药治疗方法到底是怎样的呢?过敏性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疼痛、腹痛及肾脏损害等综合症状,属中医“发斑”与“血证”范畴。
《医宗金鉴》载:“感受疫疠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大小青紫斑点。”对于紫癜的形成原因,中医认为除“血热妄行”外,多存在“瘀”的现象。紫癜乃皮肤出血,其实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不仅阻碍新血化生,且可致经络瘀阻,而致新血难安,从而加重出血。唐容川说:“故凡吐衄,无论清凝鲜黑,总以去瘀为先。”把活血化瘀放在治疗血证的首位。《医林改错》提出“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的理论,从而把血热与血瘀联系在一起。故治疗紫癜,采用凉血活血法,有了明确的理论基础。
过敏性紫癜作为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如果大家真的患上了此类疾病的话,那么一定要及时地进行治疗。而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知道,其实这样的一种疾病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大家可以选择中医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疗法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生活中的常见病,多是由于食物过敏、花粉过敏等等而引起的,多见于青少年朋友。由于其病症特殊,又较易复发,使得很多人深受其病症之苦。那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疗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验方
1.桑叶、黑芝麻各60克,牡丹皮30克,大枣15枚。加水15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一般服药3~7天即可痊愈。
2.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地肤子、萆薢各12克,丹参、赤芍、蝉蜕、防风、泽泻各9克,白芷、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一般服药4~6天即获显效或痊愈。
3.茜草根、侧柏叶、鲜白茅根各30克,黄芩、阿胶烊化、生甘草各6克,生地18克,牡丹皮12克,赤芍、白芍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3次,取500~700毫升药汁,一昼夜分4~6次服完。一般服药3~9天即可痊愈。
医学上,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方法有很多,中医疗法是其中一种较为有效地方法。以上是关于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疗法的相关介绍,相信在您进行阅读之时,已经对其方法全面掌握了,希望能对你病情的改善有所帮助。
过敏性紫癜肾炎如何中医治疗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1)消除致病因素,控制感染、驱除寄生虫,避免过敏性食物和药物等。
(2)急性期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并有抗过敏及改善血管通透性作用,激素用至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直到停用。
(3)对激素疗效不佳或病情迁延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一般常和激素合用,可选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4)对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病例,除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外,还可加用抗凝治疗。辅助治疗可给予维生素C及抗过敏药物。
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热盛迫血
主证:肉眼血尿明显,可伴有皮肤紫癜,烦躁不安,口干喜凉饮,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20g,生地、玄参、银花、连翘各12g,丹皮、茜草、白茅根各9g.热象明显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兼有咽痛加蝉衣、山豆根。
2.阴虚火旺
主症:病程绵长,或反复发作,尿血,浮肿,手足心热,口干喜饮,心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晕乏力,舌红少津,脉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散瘀。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白茅根、山药各12g,泽泻、丹皮、山萸肉、生侧柏各9g.知母、黄柏、防风各6g.血尿明显加阿胶、旱莲草;手足心热加龟板、鳖甲。
3.气虚不摄
主证:尿血、浮肿,遇劳加重,气短乏力,食少懒言,心悸头晕,面萎黄,便溏,舌胖质淡,苔白,脉虚。
治法:益气健脾,活血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太子参、当归各15g,龙眼肉、白术、茯神各10g,远志、防风各6g,木香、甘草各3g.纳少便溏加莲子肉、茯苓;汗多加麻黄根、浮小麦。
紫癜性肾炎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上说,紫癜性肾炎一般归于“紫斑”“瘀斑”类进行辩证。其病因多为素有血热内蕴、外感风邪或食物有动风之品,风热相搏或热毒炽盛,灼伤血络,以致迫血妄行,外溢肌肤,内迫胃肠,甚则及肾而见尿血、水液代谢失调,泛滥肌肤可见水肿。
所以,紫癜性肾炎的治疗重在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治症先治病,病愈症自消”,治疗上建议从疾病的病因入手,针对受损的肾脏进行修复和逆转治疗,从而使异常指标自然消失。
针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特点,首先患者应避免接触诱发本病的各种“不正之气”,避免鱼、虾、蟹、花粉、牛乳等可能诱发过敏的饮食。
此外,治疗紫癜性肾炎,护理措施也不可少。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注意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患病后要卧床休息,避免烦劳过度,忌食烟酒。紫癜性肾炎治疗注意事项中还涉及饮食,患者的饮食宜富于营养,易于消化。
不管紫癜性肾炎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为了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注意避免感冒,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不要有过大的波动,而且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触自己容易过敏的东西,这对于治疗紫癜性肾炎有很大的帮助,做到上述这些就可以让自己远离紫癜性肾炎。
中医如何治疗过敏性紫癜呢
专家指出:西医认为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增高,导致皮下组织、黏膜及内脏器官出血及水肿。过敏原有细菌(溶血性链球菌,结核杆菌),病毒(风疹、水痘),寄生虫(蛔虫、钩虫)等感染引起。也可由动物性异体蛋白引起,如鱼、虾、蟹 等,亦可由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解热镇痛药(水杨酸类,保泰松),镇静剂(苯巴比妥类),激素类(雌激素,雄激素),抗结核药(对氨柳酸、异烟肼)等药物引起,还可由其他因素如:寒冷,花粉,外伤,昆虫咬,预防接种等引起。
中医认为: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学“血证”、“葡萄疫”、“斑疹”及“肌衄”等范畴。多因风热毒邪侵淫腠理,深入营血,燔灼营阴;或素体阴虚血分伏热,复感风热,风热与血热相搏,灼伤经络,血溢脉外;饮食不节或食入不适之品,导致脾胃云化失司,湿热内生,灼伤血络,溢于肌肤,发为紫斑;或有淤血阻络,血不循经,气血阻滞,则周身作痛,所谓“痛则不通”也;久病不愈,失血过多则血虚,血亏日久则元气不足,终致血虚血少,血虚则经络失养,气虚则统摄无权。
因此,中医治疗则以疏风清热,清利湿热、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解毒祛风、补气养血为原则辩证施治,直接针对病灶,效果直接,靶向性强。针对病灶炎性介质阻塞部位和纤维化病灶,进行给药治疗,从而激活免疫系统,降低T细胞活性,使造血负调控因子减少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活性提高。然后通过直流离子电导入,在人体局部组织形成“离子堆”,停留时间长,作用较久。从而改善机体造血微环境,修复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促进生血造血,最终痊愈的目的
中医能治过敏性紫癜吗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这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黏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开始可有发热、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皮损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瘀点、瘀斑或荨麻疹样皮疹,严重者可发生水疱、血疱,甚至溃疡。
指导意见: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是现在大多数患者首要选择的一种方法,中医疗法效果好,安全性高,费用小,副作用小。祝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