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重要吗
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重要吗
餐后2小时血糖有三个优点
第一,测餐后2小时血糖容易抓住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值。不少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则很高,只查空腹血糖往往会自以为血糖控制良好而贻误病情。
第二,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吃饭及服药是不是合适,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
第三,餐后2小时血糖不影响正常服药和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餐,所以不至于引起血糖波动。
测餐后血糖需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前,必须和平时一样吃药或打针,饭菜的种类和吃的量也要和平时相差无几,否则就不能了解平时血糖控制得怎么样了。有些糖友为了使测得的血糖数值较理想,故意改变饮食和用药,要知道,这样的血糖值并不能反映平时的血糖控制情况。
第二,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因为吃第一口饭时,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就已经开始,胰岛素的大剂量分泌就已启动。有人从进餐中间开始计时,也有人从吃完饭才开始计时,这些计时方法都不正确,测量的血糖都不能如实反映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
为什么要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餐后2小时血糖不重要,每次检查只查空腹血糖就可以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餐后2小时血糖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监测指标。
方法/步骤
1它反映了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即进食后食物对胰岛B细胞产生刺激后,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若功能良好,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作用敏感,无胰岛素抵抗现象,则餐后2小时血糖值应下降到接近于空腹血糖水平,一般应低于7.8毫摩/升。若储备功能虽好,甚至一些糖尿病患者分泌胰岛素比正常人还高,却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或抵抗不明显,但胰岛B细胞功能已较差,则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
2餐后2小时血糖若超过11.1毫摩/升,则易发生糖尿病眼、肾、神经等慢性并发症,故要尽量使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1毫摩/升。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并发症较重者,餐后2小时血糖可适当放宽为7.8-11.1毫摩/升;但对于中年以下及病情不重者,就要严格控制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7.8毫摩/升以下,因为轻度的餐后高血糖,尤其对血压、心血管有不利影响。
3测餐后2小时血糖可发现可能存在的餐后高血糖。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很高,如果只检查空腹血糖,糖尿病患者往往会自认为血糖控制的很好而贻误病情。
4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的反映进食及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出来的。
5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既不影响正常服药或打针,也不影响正常进食,所以不至于引起血糖特别波动。
年轻人预防高血糖的措施
1、餐后测血糖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经常查空腹血糖,还应经常监测餐后血糖。病情稳定时,每周至少1次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月至少1次监测全天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另外,还应3到6个月左右监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对于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早餐后高血糖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空腹血糖,进而使早餐后血糖明显下降。
2、使用速效降糖药
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药物,都能有效地补充早时相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安全性有保障,是控制餐后高血糖较好的药物。
3、早餐换成“稠的”
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轻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血糖。因此,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要吃稠点的食物。
血糖高怎么控制 血糖检测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空腹波动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略高,但应小于7.8mmol/L。血糖高的人要学会血糖自我监测,血糖监测能够准确的反应机体实际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或者药物方案,减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血糖监测时间:
餐前血糖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睡前血糖检测、夜间血糖检测、出现低血糖症状时检测。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监测血糖时间
空腹血糖:禁食8小时,早上起床后8点之前测量。当血糖水平很高时,首先要关注空腹血糖水平。
餐前血糖:在吃饭前测量血糖。除了血糖水平高的患者,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的人)也应监测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过2小时后测量。适用于空腹血糖已取得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在睡觉前测量。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在晚上12点左右或者其他夜间时刻测量。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血糖的检测方法
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家用血糖仪,按照现行的国际行业规范,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与化验室测量的结果在+/-20%范围之内,都属于正常范围。
血糖控制比较稳定
①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②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近期血糖波动较大
①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稳定的I型糖尿病或在改变治疗方案时最好每日检测三餐前和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凌晨3时和餐后2小时血糖。
②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
有特殊情况随机血糖监测
①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
②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
③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高血糖如何预防
1、餐后测血糖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经常查空腹血糖,还应经常监测餐后血糖。病情稳定时,每周至少1次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月至少1次监测全天空腹、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另外,还应3到6个月左右监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对于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早餐后高血糖者,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空腹血糖,进而使早餐后血糖明显下降。
2、使用速效降糖药
使用速效胰岛素类似药物,都能有效地补充早时相胰岛素,控制餐后高血糖,安全性有保障,是控制餐后高血糖较好的药物。
3、早餐换成“稠的”
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淀粉轻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血糖。因此,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要吃稠点的食物。
血糖监测的时间点是什么样的
空腹血糖
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00)。主要反映在基础状态下(最后一次进食后8~10小时)没有饮食负荷时的血糖水平,也可间接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还可以帮助调整睡前药物剂量和(或)加餐多少。
餐前血糖
通常是指午餐前血糖和晚餐前血糖,而早餐前血糖习惯上称为“空腹血糖”。检测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指导患者调整进食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临床上,对于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的患者,最好监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包括早、中、晚餐后2小时的血糖。通过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了解饮食及用药是否合适,指导调整饮食及用药,这是空腹血糖不能反映的。此外,餐后2小时血糖还能够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即人体在进餐后追加胰岛素分泌的能力)。
睡前血糖
反映机体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调整睡前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的用量,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确保患者夜间的安全性。
凌晨血糖
凌晨2:00~3:00点血糖是一天当中人体血糖的最低点,监测凌晨3:00血糖可以发现夜间低血糖,有助于鉴别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由于降糖药物用量不足引起的,还是由于降糖药物过量,导致夜间低血糖后血糖反跳性升高所致。这两种情况尽管都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但临床处理截然相反,前者需要增加药量,后者则应减少药量。
随机血糖
是指一天当中任意时刻测得的血糖值。可以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进餐的量与质、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
桑拿天 血糖监测不容忽视
1、点式血糖监测血糖
一般1-2周检查一次。项目既可点查任何一餐的餐前(空腹)血糖,也可点查餐后2小时血糖。其中,前者主要反映患者前一餐后至抽血时血糖的回归情况;后者主要反映监测餐次餐后血糖的变化、药物疗效或饮食与药物的匹配情况。如正常或保持在预设范围,可继续原有治疗;如过低,则需要调低或减少前一餐药物的使用量;如过高,则要分析原因,对症处理。例如:调高或增加前一餐药物的使用量或更换方法等。
其中,空腹血糖一般可控制在5-7 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服药情况下最好控制在8mmol/l以下。未服药可控制在8-10mmol/l之间。接近11.1mmol/l,一般要查3小时血糖。如不能回归餐前,可视为控制不良。
2、连续血糖监测血糖
根据病情和血糖波动的情况不同,既可连续监测一个餐次的餐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也可连续监测每一个餐次的餐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了解每一餐饮食对于患者血糖的影响或服药情况下的疗效。另加,睡前至凌晨3点之间或午夜加测一次血糖,被认为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早餐前空腹血糖升高是由于夜间出现了低血糖,从而启动了同样由人体胰岛细胞分泌的升血糖素而造成的结果。处理这种情况,需要的往往是夜间加餐,而不是于前一餐次增加降糖类药物。同时,当患者正在强化治疗或有条件时,一般建议选择更多的监测点或进行24小时连续血糖监测。
3、糖化血红蛋白(hbalc)监测血糖
主要用于患者本项目检查前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监测与评价。低于6.5%为控制良好。高于6.5%,一般需要查找因,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