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蒿鳖甲汤临床应用

青蒿鳖甲汤临床应用

.治疗颈性眩晕73例中,男19例,女54例;均有颈肩拘急疼痛,手臂麻木史,其中最长20年,最短2个月;均有眩晕,其中最长3年,最短4日,2周至2个月者44例;均经X线检查、显示颈椎退变征象;其中21例经脑血流图检查,报告脑供血不良;伴有午后潮热,失眠多梦,烦躁,口干,便秘,舌红脉细数者56例;春夏季发病者52例,秋冬季发病者21例。季发病者52例,秋冬季发病者21例。诊断依据参照威海疗养院陆玖玲所订关于颈性眩晕诊断标准(见《山东医药》1979年8月号)结果:7日内眩晕消失者40例,14日内眩晕消失者11例,14日内眩晕明显减轻者7例;服药14日眩晕仍时重时轻,效果不显者5例,眩晕控制率为93.2%。2.治疗阴虚感冒75例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1-50岁以上;病程1-15日不等。服药1-6剂感冒诸症消失者为治愈;服6剂感冒有所减轻但未根除者为有效;6剂以上感冒诸症毫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结果:治愈5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

鳖甲胶的药效是否能抗癌呢

①鳖甲煎丸(《金匮要略》):鳖甲、乌扇、黄芩、柴胡、鼠妇、干姜、大黄、芍药、桂枝、葶苈子、石韦、厚朴、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拳、阿胶、蜂窠、赤消、蜣螂、桃仁,治疗瘢瘕、疟母;②升麻鳖甲汤(《金匮要略》):升麻、鳖甲、当归、蜀椒、甘草、雄黄,治疗阴阳毒病;③鳖甲散(《沈氏尊生书》):鳖甲、柴胡、知母、秦艽、当归、青蒿、乌梅、地骨皮,治疗骨蒸;④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治疗温病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⑤鳖甲丸(《太平圣惠方》):鳖甲、大黄、琥珀,治疗妇人月水不调。在著名方剂秦艽鳖甲散、清骨散中均有鳖甲,都用于治疗肺痨虚热骨蒸之病症。在《温病条辨》)中治疗下焦温病,热深厥甚的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中也用了鳖甲。

古代用于治疗癓瘕积聚一类疾病。鳖甲煎丸是治疗这些病症的著名古方。癓瘕积聚包括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常有低热和内热,现今鳖甲为肿瘤病人常用的中药,既能抗癌,又能提高免疫功能.并对清退低热有利。鳖甲的扶正抗癌功效为临床中医和民问所重视而被常用。常用于肝癌、肺癌、肠癌、宫颈癌、卵巢癌、骨肿瘤等。

内分泌失调的中医治疗方法

1、青蒿鳖甲汤

配方组成:青蒿三钱,知母二钱,细生地四钱,鳖甲五钱,丹皮二钱。

使用方法:沸水煎服。水5杯,煮取2杯。每日服二次。

功效和作用:滋阴透热。肺结核、贫血、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证属阴虚火旺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2、百合固金汤

配方组成:百合30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玄参lO克,川贝母6克,桔梗10克,麦冬10克,炒白芍10克,全当归10克,粉甘草5克。

使用方法:沸水煎服。水10杯,煮取5杯。每日服二次。

功效和作用:养阴清热。属肺阴虚者,咳嗽痰少,咽干舌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经期能吃生地吗

生地的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的作用: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因此女性经期可以适量吃生地,适量吃不会对月经造成影响。

慢性白血病的中医治疗

慢粒临床上可分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三期,各期临床表现各有不同,慢性期治疗可以中药为主,配合化疗,加速期和急变期应以化疗为主,配合中药治疗。慢淋症状不明显时,可予中医药治疗,密切观察,防治感染等并发症;白细胞总数过高、症状明显者,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可接受小剂量或短疗程化疗,以祛邪扶正。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痰瘀互阻

主要证候:颈项腋下瘰疬痰核,或腹内积块,或时有自汗盗汗,精神尚可,饮食如常,舌淡红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腻或黄,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祛瘀化痰,行气散结。

方药:消瘰丸合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方中浙贝母、法夏、陈皮、生姜、竹茹化痰散结;牡蛎软坚散结;玄参滋阴降火;枳实理气消滞;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当归活血祛瘀;生地养阴凉血;甘草解毒和药。

低热明显者,可加地骨皮、青蒿;气阴两虚,自汗盗汗较显者,可加生脉散、糯稻根、煅龙骨;痰瘀交结较深,瘰疬、症积较甚者,可加鳖甲、三棱、莪术、青黛。

2.气阴两虚

主要证候: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心烦气短,头晕耳鸣,潮热,自汗盗汗,腹胀纳呆,腹中痞块大而坚硬,舌淡嫩或有瘀斑,苔花剥,脉细弱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兼以化瘀消积。

方药:生脉散合膈下逐瘀汤。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阴生津止汗;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香附、红花活血祛瘀,软坚消积;枳壳、乌药、延胡理气消滞;甘草和中调药。

脾虚湿滞,腹胀、纳呆、便溏者,加神曲、鸡内金、麦芽、陈皮、苍术;出血明显者,加仙鹤草、蒲黄炭、三七末;阴虚内热,盗汗、潮热、五心烦热者,可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脾肾气阴两虚,纳呆,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或闭经,舌淡、脉沉细者,可改用三才封髓丹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3.脾肾阳虚

主要证候:瘰疬痰核,面色苍白或晦暗,疲乏气短,腹中积块,纳呆便溏,小便清长,腰膝冷痛,肢体不温,阳萎早泄,舌质淡胖而黯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兼化痰瘀。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菟丝子丸。方用人参、干姜、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温中健脾,益气止泻;熟附子、菟丝子、杞子温肾壮阳填精,炙甘草补中和药。

肾虚较甚,腰膝冷痛、阳萎早泄者,可加补骨脂、桑螵蛸、覆盆子、姜黄;痰核瘰疬、腹中结块者,可加鳖甲、白芥子、生牡蛎、山慈菇。

4.肝肾阴虚

主要证候:头晕眼花,两眼干涩,心悸失眠,耳鸣耳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胁下痞块,腰酸肢痛,肢体刺痛,遗精或月经量少,舌暗红少苔,脉弦细涩。

治法:滋补肝肾,祛瘀消积。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身痛逐瘀汤。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肾养肝益脾,三阴并补;知母、黄柏、泽泻、丹皮清泻虚火;羌活、茯苓祛湿醒脾;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当归、秦艽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甘草解毒和药。

虚热明显者,去羌活、香附,加白薇、青蒿、鳖甲;虚火迫血妄行者,去羌活、香附、当归、川芎,加女贞子、旱莲草、侧柏叶;胁下痞块坚硬者,加鳖甲、蒲黄、三棱、莪术。

5.热毒炽盛

主要证候:壮热口渴,咽喉肿痛,口糜口疮,衄血、便血、尿血,胁下积块甚大,或胁下刺痛,或肢体剧痛,腹胀便秘,形体消瘦,兼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紫红而黯,苔黄燥,脉洪大或细数。

治法:解毒透热,凉血止血。

方药:清营汤合青蒿鳖甲汤。方用犀角、生地黄、丹参、玄参、丹皮清营养阴解毒;竹叶、麦冬、黄连、银花、连翘、青蒿、知母清热解毒,养阴透邪,鳖甲滋阴软坚。

犀角应以水牛角代;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枳实;气阴两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沙参以益气养阴;肢体疼痛明显者,加鸡血藤、蒲黄、五灵脂、全蝎、蜈蚣;咽痛明显者加板蓝根、山豆根、七叶一枝花、浙贝。

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退蒸

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之症,常与鳖甲、生地、知母等同用,如青蒿鳖甲汤。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常与鳖甲、地骨皮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

青蒿鳖甲汤方解

本方所治证候为温病后期,阴虚邪伏,症见夜热早凉者。此邪气深伏阴分,阴气虽虚,但不能纯用养阴,滋腻太过则恋热留邪,更不得任用苦寒,苦寒则化燥伤阴。必须养阴与透热并进。方用鳖甲入至阴之分,滋阴退热,入络搜邪;青蒿芳香,清热透络,引邪外出,此即《温病条辨》所谓“先入后出之妙”,两味相合,共为君药。生地甘凉,滋阴凉血;知母苦寒,滋阴降火,共助鳖甲以养阴退虚热,两药为臣。佐以丹皮辛苦性凉;泻阴中之伏火,使火退而阴生。诸药合用,有养阴退热之功。

阴虚内热的10个症状

阴虚内热的症状?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阴虚内热症状有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用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

阴虚内热的十个症状:

1。手心热、足心热、不欲近衣被。

2。心中烦热、思冷饮、冷食。

3。口干、口苦、咽干、恶心。

4。睡眠不宁、盗汗、躁汗、遗精。

5。发热。(高热、低热或体温不高皮肤有热感)

6。出血。(鼻衄、齿衄、皮下有出血点等均系由阴虚内热所致者)

7。头晕、心悸、周身无力、面色苍白。

8。大便干、小便黄或黄赤有热感。

9。脉细数、大数、弦数。

10。舌苔黄或黄腻、干燥少津或焦黄兼少津。

青蒿的鉴别与应用

青蒿有极小粉末状短柔毛,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具细小的毛或粉末状腺状玟点;叶轴两侧具窄翅;茎上部的叶向下膛渐细小呈条形。质略硬,断面黄白色,中部有髓,白色,叶互生,暗绿色,卷缩,完整者展开后呈三回羽状深裂,裂片及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香气特异,味微苦,有清凉感。

临床常用于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温热病发热恶寒等证,还可用于治疗疟疾。因青蒿能退虚热,故还可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临床常用的蒿芩清胆汤、青蒿鳖甲汤、清骨散都是以青蒿为主药而制成的。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

用于夏季感受暑热,常配银花、连翘同用;治疗多种虚热,如骨蒸劳热、盗汗、温病热入阴分,亦可治疗久热不退及小儿夏季热,本品治疗疟疾发热疗效颇佳,常配鲜荷叶、鲜竹叶、金银花、滑石甘草、西瓜翠衣等配伍;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善使阴分伏热透达外散,为阴虚发热要药。此外,兼有解暑、截疟之功,常与茵陈、栀子、黄连、黄柏、蛇床子、苦参等配伍。每次用青蒿12克,加适量水煎后服用,热饮或放凉饮用均可。若加入绿豆、菊花、冰糖,则更是香甜可口的防暑佳品。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生地黄的作用:

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生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

生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

能够治疗肝炎,生地黄配上甘草一起服用,临床实践证明,有治疗肝炎的功效。

相关推荐

青蒿的治病的食疗方

治病功效 1、治夏季热,暑邪 取青蒿、薄荷各二钱,鲜荷叶一片,甘草一钱,柴胡一钱,地骨皮三钱,知母一钱,生石膏四两,上述药材加水煎汁,代茶饮用。 2、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 春夏用青蒿苗,秋冬用青蒿子,捣碎绞治后服用。 3、治小儿感冒发热,利水消食,清热解暑 青蒿、滑石、淡竹叶、连翘、白薇各取二钱,蝉衣半钱,钩藤一钱,麦芽四钱,加水煎汁,差不多150毫升,分三次饮用。 食疗方 1、青蒿团鱼汤 材料:青蒿10克,团鱼200克,黄芪10克,干桃花10克,蜂蜜 做法:先将青蒿、黄芪、桃花放入砂锅,加水煎汁

阴虚内热有哪些表现

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中医方面认为是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患者一般会表现得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可以服用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一类的中药汤剂帮助调理自身症状。 阴虚内热型体质的人群主要症状是手心和足心发热,心中经常会感觉到烦热,比较喜欢食用冷饮、冷食等生冷类食品。也常常会出现有口干口苦、咽干恶心以及呕吐等临床表现。在晚上睡眠时容易心神不宁,常常会盗汗躁汗和遗精自汗。患者通常会持续性发热,可能会是高热、

治疗肛瘘的偏方

非手术疗法 包括内洽法和外治法. (一)内治法 1.清热利湿:凡出现瘘管外口流粘稠脓,色白或黄,外口闭合,局部肿胀疼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为湿热蕴结.治宜清热利湿.选方常用土医之家消痔栓. 2.清热解毒:凡出现肛瘘外口闭合,恶寒发热,局部红肿,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为热毒蕴聚.治宜清热解毒.选方常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3.养阴托毒:凡出现瘘管外口凹陷,周围颜色晦暗,脓水清稀,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等症状,属阴虚型肛瘘.治宜养阴托毒.选方常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4.补益

治疗痔漏的偏方

清热凉血 适用于因血热肠燥而引起的便血,或内痔出血和血栓外痔初起的病人。选方常用凉血地黄汤等治疗。 清热利湿 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肛窦炎和炎性外痔等病人。选方常用萆藓渗湿汤、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清热解毒 适用于肛门直肠痈疽实证和内外痔感染的病人。选方常用黄连解毒汤、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 泻热通腑 适用于因热结肠燥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大承气汤等加减治疗。 养阴润燥 适用于因血虚津乏而引起便秘的病人。选方常用润肠汤、五仁汤或增液汤加减治疗。 补益气血 适用于气血不足或久病气血虚弱的病人。选方常用十

肾阴虚和阴虚和阴虚内热的区别

阴虚内热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用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 阴虚内热型的十个症状: 1,手心热,足心热,不欲近衣被. 2,心中烦热,思冷饮,冷食. 3,口干,口苦,咽干,恶心. 4,睡眠不宁,盗汗,躁汗,遗精. 5,发热.(高热,低热或体温不高皮肤有热感) 6,出血.(鼻衄,齿衄,皮下有出血点等均系由阴虚内热所致者) 7,头晕,心悸,周身无力,面色苍白. 8,大便干,小便黄或黄赤

如何用中成药治疗附睾结核

这样用中成药治疗附睾结核:(1) 青蒿鳖甲片:具有养阴清热,化痰散结的功效。每次 4~6片,每日3次。适用于附睾结核阴虚有热型患者。(2) 鳖甲煎丸: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每次 6~9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适用于结核串生,质地偏 硬者。(3) 内消瘰疬丸:具有清化痰热,软坚散结的功效。每次 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附睾结核痰热所致者。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类食物。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15、防风12、牛蒡子10、苦参30、蝉衣10、石膏10、知母15、木通10、银花25、连翘15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15、桂枝12、白芍10、羌活10、赤芍10、独活9、防风5、荆芥9、浮萍10、炙草6、生姜15、白藓皮10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20、苍术10、白术15、厚朴10、山栀9、茵陈20

总结中医退热13偏方

1、辛温发表 对于外感风寒而发热者疗效可靠,代表方:麻黄汤,荆防败毒散 2、调和营卫 适用于外感中度发热,疗效很好,代表方:桂枝汤,多用于临床发热而用抗生素无效者。 3、清解少阳 此方和解退热,应用范围大,代表方:小柴胡汤,主药为柴胡、黄芩、临床用量宜大。量小作用较弱。 4、清气分热 适用气分实热证,代表方:白虎汤,方中知母、石膏均有良好的退热作用,石膏配知母退热作用持续,相得益彰。 5、通便泻火 适用于阳明腑实证发热,治以宣腑通便为主,代表方:如大承气汤,主药为大黄,可广泛应用,也可加减配伍灵活应用

枸杞根有哪些食用禁忌

1、地骨忌铁。 2、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 4、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忌铁。" 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发低烧吃什么药

一、阴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宜用养阴退热的治法,可用青蒿、鳖甲、地骨皮、银柴胡、生地黄、天冬、知母各12克煎水服;也可配用知柏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二、血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宜用养血退热的治法,可用生地黄、白芍、当归、制首乌、黄芪、茯苓、淮山药、青蒿、地骨皮各10克煎水服;也可服用四物合剂、归芍地黄丸等。 三、气虚低热: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