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病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地"仍然是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中要注意防治休克,肾衰竭和出血。
发热期 治疗原则:抗病毒,改善中毒症状,减轻外渗和预防DIC。
(1)抗病毒:发病4天以内患者,可应用利巴韦林1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持续3~5天进行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早期治疗能抑制病毒、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
(2)改善中毒症状:呕吐频繁者给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以防大汗而进一步丧失血容量。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滴注。
(3)减轻外渗:应早期卧床休息,输注平衡盐注射液1000ml/d左右。为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给予芦丁,维生素C等。高热、大汗或呕吐、腹泻者可适当增加。发热后期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125~250ml,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外掺和织水肿。
(4)预防DIC:给予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500ml或丹参注射液40~60 g/d静脉滴注,以降低血液黏滞性。
高热、中毒症状和渗出征严重者,应定期检测凝血时间。试管法3min以内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4s以内为高凝状态,可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一般用量0.5~1mg/kg体重,1次/6~12h缓慢静脉注射再次用药前宜作凝血时间,若试管法凝血时间>25min,应暂停1次。疗程1~3天。
出血热需要多久能治好
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不分年龄的,不论何种年龄阶段的人患了肾综合征出血热只要及时配合医生的治疗,都是有治愈的可能. 只不过对于年龄大的患者,治愈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会比较多,危险性较年轻人高而已. 肾综合征出血热都是经历过五个阶段的,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对于本病还是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学变化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是本病治疗原则,即早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照医嘱执行,严密观察,注意有无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对于并发症的及时救治是本病治愈的关键所在.所以62岁患该病是可以治愈的.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1、发热期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3、少尿期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
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感染源以及临床诊断方法
感染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即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主要由啮鼠等啮齿类动物携带。以下几种途径都可造成人的汉坦病毒感染:
·鼠类尿、粪、唾液中的病毒可附着在空气中的尘粒上,经呼吸道吸入附着有病毒的尘粒可造成感染;
·被鼠咬伤或伤口接触含有病毒的鼠排泄物可被感染;
·鼠类尿、粪、唾液中的病毒可污染食物,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可被感染。
我国已发现至少存在8个型的汉坦病毒。除啮齿动物的鼠类外,食虫目的鼬赌等也能携带汉坦病毒。
.临床诊断肾综合征出血热
依据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可对该病进行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包括病人两个月以内是否于流行季节在流行地区居住过,与鼠类是否有过直接或间接接触。
·临床表现:具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典型表现。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膜状物。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确诊。
出血热的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中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中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中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但HFRS病毒的传播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洲。在中国已有半个世纪的流行史,全国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有疫情发生。
呼吸道感染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如: 血象、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1、主要是鉴别普通感冒与细菌性的下呼吸道感染。
2、扁桃体的渗出物如融合成片,须与咽白喉鉴别。
3、 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症状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导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原因有哪些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二、主要传染源
是小型啮齿动物,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除啮齿动物外,一些家畜也携带EHFV,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证明有多宿主性。这些动物多属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至于其他携带本病毒的鼠类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三、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柏-查综合征常用药品
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沙鼠肾细胞)
用于预防Ⅰ型和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及其他高胃酸分泌疾病。
维生素B1片 1.适用于维生素B1缺乏的预防和治疗,如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脚气病或 Wernicke脑病。亦用于周围神经炎、消化不良等的辅助治疗。 2.全胃肠道外营养或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不良时维生素B1的补充。 3.下列情况时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妊娠或哺乳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烧伤、血液透析、长期慢性感染、发热、重体力劳动、吸收不良综合征伴肝胆系统疾病(肝功能损害、酒精中毒伴肝硬化)、小肠疾病(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局限性肠炎、持续腹泻、回肠切除)及胃切除后。 4.大量维生素B1对下列遗传性酶缺陷病可改善症状: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Leigh病)、支链氨基酸病,乳酸性酸中毒和间歇性小脑共济失调。
安神补脑液 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发热期
1.发热病人起病多急骤,发热常在39℃以上,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日,亦有达10日以上者。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少数病人出现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
3.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部。皮 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发生于4~6病日。多数病人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触不到,尿量减少,严重者神志恍惚、紫绀、 DIC、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肾衰。
(三)少尿期
多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与休克期重叠的少尿,应和肾前性少尿相区别。一般以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 为无尿。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持续时间1~l0余日,一般为2~5日。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多数病人此期由于DIC、血小板功能障碍 或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表现为皮肤瘀斑增加、鼻衄、便血、呕血、咯血、血尿或阴道出血。少数病人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
出血热少尿期是什么疾病
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有些感染性疾病具有哪些特征性的面容
如伤寒面容、酒醉貌 (肾综合征出血热)、口周苍白(猩红热),口唇疱疹可见于大叶 性肺炎、间日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一般不见于小叶性肺 炎、干酪性肺炎和结核性脑膜炎,这些特征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跳蚤咬人和蚊子咬人的区别 跳蚤咬人会不会传染疾病
视情况而定。
由于跳蚤是一种媒介生物,所以它在咬人后会不会传染疾病,是完全没有定数的,因为跳蚤如果没有携带携带传染病的话,那么在咬人后通常不会传播疾病,但要是有携带传染病,那么在咬人后,则可以传播疾病,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绦虫病、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和巴尔通体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