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核苷类药物有哪些
治疗乙肝核苷类药物有哪些
①拉米夫定(lamivudine):每日1次口服100mg拉米夫定可明显抑制HBV DNA水平。慢性乙型肝炎伴明显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3年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及HCC的发生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也能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类似安慰剂。随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第1年、2年、3 年、4年分别为14%、38%、49%、66%)。
②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可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ALT复常、改善肝组织炎性坏死和纤维化。治疗5年时患者的累积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9%、病毒学耐药发生率为20%、临床耐药发生率为11%;轻度肌酐升高者为3%。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发生率更低。
③恩替卡韦(entecavir):是一种强效快速抑制病毒复制的核苷类药物,初治每日一片0.5mg。长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对达到病毒学应答者,继续治疗可保持较高的持续HBV DNA抑制效果,且恩替卡韦耐药率低,五年耐药发生率约为1.2%。
④替比夫定(telbivudine):亦能强效抑制病毒,其总体疗效和耐药发生率亦优于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拉米夫定相似,但治疗52周和104周时发生3~4级肌酸激酶(CK)升高者分别为7.5%和12.9%,高于拉米夫定组的3.1%和4.1%。
⑤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替诺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结构相似,但肾毒性较小,治疗剂量为每日300mg,亦未发现耐药变异。本药在我国尚未被批准上市。
乙肝患者什么时候才能停药
乱停药,小心“前功尽弃”又复发
对于使用核苷类药物的乙肝病人来说,乙肝治疗是一个长期抗战的过程,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并且需要病人定期复查来监控病情。很多乙肝病人在治疗一段时间后,都会很关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服药?是不是经抗病毒治疗后“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就可以停止服药了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钟碧慧介绍,乙肝的治疗主要有核苷类药物及长效干扰素。口服核苷类药物治疗的特点是病毒(即DNA)会较快下降,少部分患者的e抗原等指标数值也会有所下降。不少病人见病情好转就以为自己已经治好了,可以停止吃药了,但是一停药,DNA和e抗原就很快反弹了。据统计,核苷类药物治疗后擅自停药其复发率可达到90%。
所以,钟碧慧建议乙肝患者每三个月到半年一定要复查,包括抽血查两对半定量、AFP甲胎蛋白、转氨酶等指标。
乙肝患者真的能停药吗?
钟碧慧介绍,当口服核苷类药物治疗到一定程度后,病人的各项病毒学指标已达标,但这时停药复发率可能很高,即使部分病人已经实现E抗原清除和E 抗体的转换,但是很难做到表面抗原清除和转换。病人想达到真正临床治愈,光是靠服药可能还不够,想实现表面抗原清除,真正安全停药还差“临门一脚”。根据今年亚太肝脏研究学会更新版乙肝指南推荐意见:对于经核苷类药物治疗获得病毒阴转的患者,为取得停药后持久的疗效应答,可换用或加用长效干扰素。
核苷类药物的长期用药治疗,最怕是耐药。因此,乙肝病人在治疗期间,需要及时复查,定期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但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却不明白为何要做定量的检测。像从佛山新转过来看病的黄女士,在以前医院做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才几十元,但中山一院要求病人做的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却需要一百多元,她一下子不明白为何这么贵。
有必要做定量检测吗?钟碧慧说:“定量检测是把治疗的疗效数字化,医生可从数值变化中更快地评估药物的疗效,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检查“定量”比“定性”更重要
乙肝检查很多人首先会想起“大小三阳”,验单上显示的也是最经典的“+++”符号,这样的检测称作“乙肝两对半”五项定性检查,能够判别体内是不是感染了乙肝病毒。目前随着乙肝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两对半的检验结果可以更精准,从过去的定性检测提高到定量的检查。
那么,“定性”和“定量”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钟碧慧解释,定量检查的结果可以给抗病毒治疗提供疗效参考,其结果是以具体数字来呈现的,而不是过去定性检查单上的“高/低”、“阴/阳”、“正常/不正常”这样笼统的表达。定量检查就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可以提供各项指标的精确数值。
钟碧慧表示,通过对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数值变化的监控,可以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可预测其最终疗效以及调整治疗方案。当病人的数值达到指标范围,则可考虑停药;反之,则需要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轻易停药。总之,量化的检测结果,可以让病人看到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更好地鼓励病人继续坚持治疗。
预防乙肝病毒出现耐药的科学方法
1、 提高乙肝用药的依从性。在进行治疗之前,患者应了解整个治疗的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建立治疗档案,定期随访。不随意停药,并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2、 使用科学的抗病毒疗法。乙肝耐药的发生与乙肝病毒抑制程度密切相关,减少乙肝耐药发生率首先是减少血液中乙肝病毒的数量,或者尽可能降低乙肝病毒载量。
3、 及时乙肝治疗调整方案。乙肝抗病毒治疗3个月内疗效不明显,就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治疗。另外还要避免单一乙肝用药序贯治疗。
切忌盲目联合乙肝用药,干扰素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不能增加疗效。几种核苷类药物联合使用,就有可能导致多药交叉乙肝耐药情况的发生,所以不值得提倡。
干扰素对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如何
乙型肝炎治疗困难,治疗后很容易被发生复发,所以乙肝患者的治疗常引起麻烦,许多乙肝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注射干扰素,或者核苷类药物,他不知道如何治疗的效果,下面我们请肝病医生回答我们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
干扰素能够使肝细胞表面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增强抗病毒能力。干扰素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且抗病毒效果优于核苷类药物,因此临床上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是非常广泛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哪些副作用?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如何?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是不能有效的杀死病毒,因此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需要的时间非常长,治疗效果不理想,停药后还易造成病毒复发,使用核苷类药物配合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往往至少需要治疗一年以上,干扰素价格昂贵,很多患者都难以承受。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哪些副作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干扰素是副作用最大的,另外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有很多局限条件,很多患者自身是不建议使用干扰素治疗的。干扰素不适合母婴传播的乙肝患者,不利于肥胖型的患者抗病毒治疗,不利于饮酒的患者治疗,不利男性患者,因此使用干扰素要根据自身实际病情。
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中,使用干扰素三个月以上,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严重的脱发,另外注射干扰素后,很多患者都会出现发热,恶心,头疼,乏力等不适反应,干扰素会诱导甲亢,精神抑郁,因此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不可以使用,干扰素还有肾毒性,长期使用会诱发尿毒症,因此干扰素治疗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
总之,虽然说干扰素对患者的治疗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都是暂时的现象,长时间使用的话,患者最终会吃到苦头的,所以不建议患者采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就算要使用,也要万分小心,以免出现不好的情况。
乙肝病毒携带者怎么治疗能转阴
乙肝病毒携带者说明病情比较稳定,肝功能没有受到损伤,暂时不需要启动治疗,乙肝如果要转阴,就需要在出现活动性肝炎的时候,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两大类,一个就是干扰素这一类,主要是肌肉注射,还有一个就是核苷类似物的口服治疗,这一类就是口服疗程相对比较长,治愈率也相对比较高,但是要规范,足疗程。
乙肝治疗药物
①过多使用保肝药:这些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保肝作用。
②无证据用药和滥用药:目前不主张乙肝病毒携带者使用抗病毒药物。但是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都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有的还用两种以上。此外,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不能用于儿童,干扰素不能用于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上见到不少患者在违规使用。
③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有的乙肝患者打干扰素的同时,还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例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这种联合用药是非常不合理的。
④中西药联合:中药和西药如何搭配、怎样联合,非常有讲究,搭配不好药效会减弱,甚至有害。很多乙肝患者使用西药的同时又加服中药,这种组合未必对治疗有益。
⑤重复使用功效一样的同类药物:乙肝患者使用最多的是降酶药物,此类药物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大多类似。例如,含有中药五味子的降酶药就有几十种,五酯胶囊、联苯双酯、降酶灵胶囊等。含有甘草酸成分的降酶药物也有几十种,例如甘利欣、美能、甘草酸苷等。这些药物最好只用一种,不宜联合使用。
西医治疗慢性肝炎的常规方法
1、保肝治疗
药物种类比较多,包括甘草酸类制剂、水飞蓟素类制剂、五味子类制剂等。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2、抗纤维化治疗
多为中成药口服制剂,也适用于所有的慢性肝炎病人。
3、注射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包括普通干扰素(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和2b),适用于慢性乙肝以及慢性丙肝患者,疗程至少1年。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慢性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疗效取决于HCV基因分型以及对治疗的应答快慢。治疗4周内出现丙肝病毒低于检测线者(俗称为阴转),称为有快速应答(RVR),此人群对干扰素治疗效果最好,痊愈率达到87%。
4、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这类药物只适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在中国大陆有以下四种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国际上还有第五种药物:替诺福韦,用于治疗对以上四种药物耐药的患者。核苷类似物的优点是抗病毒疗效好,副作用小,且服用方便,每日1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延长了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并明显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缺点是需要长期服用,并且有耐药的风险。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的特殊药品,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并且需要定期复查乙肝病毒定量。若随意服药停药,会促进乙肝病毒耐药的发生及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
5、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肝炎在保肝药物难以控制的肝功能反复时,行肝穿若提示肝内炎症活动明显,则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合并使用另一种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可促进病情的恢复。
6、预防肿瘤的发生
慢性肝炎病史长,发生肝癌的机率增加,补充微量元素硒有助于增强抗癌能力;此外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功能,也有利于增强预防肿瘤的能力。
治疗乙肝的药物
慢性乙肝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因此治疗药物主要是起到抑制病毒复制的功效,这类药物是可以最终清除乙肝病毒的。这类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的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克拉夫定等,都是专门治疗乙肝的药物。
除了以上这些西药,一些中药也有治疗乙肝的作用,不过中药是重在调理,主要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来是实现的,中药材中的山药、茯苓、当归、黄芪、人参、刺五加、党参、山茱萸、何首乌、灵芝等,都是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免疫能力来帮助抗病毒的。
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都有什么
1、蛋白质类药物干扰素:蛋白质类抗病毒药物中多为利用重组dna手段生产的人体内的固有免疫蛋白质,其中上市最早、也是用量最大的是α干扰素。干扰素是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丙肝的蛋白质类抗病毒药物。我国从1995年开始生产干扰素,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国内已形成年产2500万支的能力,其中50% 的产量被用于治疗乙肝和丙肝。
2、核苷类药物:此类药物的代表品种为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和更昔洛韦等。其中,利巴韦林作为核苷类老产品对丙肝病毒具有较强阻断复制作用。尤其是将利巴韦林与α-2b干扰素配伍使用的疗效比单用干扰素可提高1倍多的新发现,使得利巴韦林的销量激增。
3、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单一抗病毒药物。这类药物不能轻易停药,停药后易复发,此外,如果自行购药,滥用药物还可在短时间内就导致病毒变异及耐药性产生; 而对于单一干扰素药物。无论是普通干扰素还是长效干扰素,在使用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且部分患者会出现抗药性病变,一旦停药后病情易反弹。这样单一的疗法很难从根本上治疗丙肝。国际最前沿的诊疗技术“911生物疫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针对丙肝患者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诊疗模式。
4、总之, 无论是乙肝还是丙肝都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虽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后,丙肝病毒复制会减少,肝脏的炎症将逐步得到节制,但是病毒会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产生变异,因而会促使病情的加重,或是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的出现。建议患者还是需要定期去肝病医院做相关检查,遵照专家的指导,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治疗丙肝。
病毒性肝炎能治疗吗
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病毒性肝炎常见于甲肝和戊肝,如果病情较轻,不去治疗,也可以自愈,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到医院,进行护肝治疗。
慢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于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这两个病的病程都比较长,有的甚至终身携带,它们的治疗方案,关键都是及时的抗病毒治疗,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丙肝也可以用干扰素,还一类就是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
小三阳治疗方法有哪些
乙肝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原阳性,乙肝小三阳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最常见的有两类,一类是核苷类似物,如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以及刚刚上市的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等,还一类是干扰素,最常见的是聚乙二醇干扰素,每个病人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是什么
肝病医生指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干扰素类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普通干扰素、长效干扰素,抗病毒效果虽显著能使一部分人的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不过这个少数。而长效干扰素一支的价钱则在1000~1400元之间,所以被临床医生誉为-疗效与麻烦同在的"富人药",是一般家庭所不能承受的。因此临床上很少使用。
其次、核苷类药物乙肝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药物。这些药物在乙肝治疗方面容易出现一些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出现。最后、由于每位乙肝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因此所适合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对于乙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知道下进行。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这类药物只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并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而且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会出现低热、脱发、腹泻、精神恍惚、停药反弹等不良症状。所以患者在使用抗病毒治疗时,一定要慎重。
总之,目前对乙肝的治疗药物是越来越多了,大家在用药的时候第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第二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第三不盲目的跟风用药,做到这三点,病情就能很快的得到恢复的。
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治疗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有很多,目前多用以下几种:
(1)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丙肝病毒复制,同时还可以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病毒能力。
(2)白细胞介素-2:即t细胞生长因子,具胡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3)核苷类化合物:如阿昔洛韦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可抑制多种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
(4)阿糖腺苷类:体内、体外均证明对乙肝病毒有潜在的作用。经观察用药期间部分患者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阴转,生化和肝组织异常也有好转。
(5)其他:促肝细胞生长素、胸腺肽、抗乙肝核糖核酸、病毒唑、左旋咪唑、香菇多糖、强力宁及植物血凝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