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暖勿入九大致命误
冬季保暖勿入九大致命误
习惯篇
进门马上烤暖气从外边回到家,手脚冻得冰凉,大多数人都喜欢马上去暖气边烤烤,暖和暖和。可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好的,很容易造成冻伤。因为手脚在长时间受冻后血管会收缩,血流量减少。马上近距离接触热源,会使血管麻痹,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局部淤血,或造成冻疮。因此,如果觉得手脚冰冷,最好通过揉搓,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用热水洗脸冬天的早上,告别温暖的被窝时,只想用热水洗把脸吧?爱美的你要注意了:经常使用热水,皮肤容易松弛,而且对寒冷也更加没有抵抗力。相反,用冷水洗脸却能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感冒,让皮肤更加紧绷。所以,冬天的早上,坚持冷水洗脸,才是永葆青春和强身健体的长远之计。如果怕冷,也可以选择较凉的温水或冷热水交替洗脸,这样能加快皮肤的血液循环,有利于面部肌肤的护理。
蒙头睡觉更暖和有些人习惯把头蒙在被窝里睡觉,感觉上暂时可能会暖和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所以蒙头大睡以后,你经常会感到昏昏沉沉的,全身疲乏无力。除了因氧气不足造成呼吸困难,头昏脑胀外,从嘴里呼出的大量水气也使被窝内的湿度急剧提高,全身都会变得很不舒服。而且有研究表示,长期蒙头睡觉,会对大脑产生很大危害。所以一般来说,只要被子没有裹成“筒状”,被子边留有缝隙的话,就会令人舒服很多了。
吃喝篇
吃火锅能驱寒寒冷的冬天跟三五好友吃火锅,真的是很爽。吃完了更是遍体生热,温暖舒适。火锅确实具有温中助阳、驱寒除湿、活血祛风、行气止痛、增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但冬季是胃病高发的季节,所以胃不好的人吃火锅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辣锅,很容易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出血。还有易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大便结燥等阴虚气虚者,应少食或不食火锅。
饮酒可以御寒大多数人都对“喝酒能御寒”深信不疑,但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在喝酒之后,酒精进入血液,起到了麻醉的作用,让你对外界环境中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就感觉没那么冷了。可乙醇会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让体内的热量大量流失。此时,不仅不能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反而会使体温降低,容易感冒或造成冻伤。
装备篇
错误使用暖身贴一到冬天各种品牌和各种形式的暖身产品就开始充斥着人们的视线,无论是最原始的暖水袋、最方便的暖身贴还是最居家的电热毯,都是必不可少的。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低温烫伤、轻微灼伤等不良后果,会引起红斑、水疱等症状。而且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人群是不适宜使用暖身贴的。因为慢性病如糖尿病等,由于受热能力较低,且对温度变化不敏感,会比正常人更易造成严重的灼伤;而孕妇使用暖身贴也会对胎儿不利。因此,在使用方法正确的情况下,还是传统的暖水袋最保险。
轻信远红外保暖产品现在市面上还有各种以高科技著称的远红外保暖产品,包括内衣、护膝、床垫等。它最大的功能就是防寒保暖,可是对于带心脏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来说,磁场会对起搏器造成干扰,所以最好不要穿。虽说远红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关节痛,但能治疗风湿病、关节炎等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当然就更不可能取代医院的远红外线物理疗法了。有病还是要治病,不能轻信各种谣言。
穿衣篇保暖光顾脚
老话总说,人老先老脚,只要脚暖和了,身上就暖和了。因此有很多女性在冬天还穿着裙子,不管配的是雪地靴还是高筒靴,中间总露着一截大腿。“美丽冻人”真可谓一点儿都不假。其实,当人身体感觉到冷的时候是全身性的,不能只从局部保暖。像脖子、胳膊、肚子和膝盖等部位都很容易受凉,从而引发疼痛或其他炎症。尤其是女性,在冬天会更容易胃痛、腹痛,所以一定要注意全身保暖,只暖脚是远远不够的。
戴口罩可以抵挡寒气手冷戴手套、头怕吹戴帽子,很多人在冬天还会感觉鼻子也特别冷,总不能把整个脸都遮起来吧,于是口罩就成了最大的救星。可口罩内壁接触口鼻的部分会残留唾液,若不经常清洗,很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而且鼻黏膜中具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经接近体温了。如果过分依赖口罩,反而会降低抵抗力,更加容易感冒。对于抵抗力差的人,想要保暖,戴围巾、戴手套或穿暖和的鞋子,都比戴口罩要更健康、更实用。
盘点喝水8大致命误区
1、水喝太多太快 容易惹来低钠血症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都在排出水分,需要我们及时补充水分。但是如果喝得太快太多,不仅不能补水,反而会导致低钠血症!
一旦患上低钠血症,血液中盐分减少,会使细胞们变得“更加吸水”,一个个膨胀成球,而这对大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神经细胞都聚集在坚硬狭窄的头颅中,几乎没有伸展的余地,如果神经细胞也膨胀成球的话,会导致脑组织受损,甚至引发昏阙、死亡。
2、喝水太快 小心心脏受伤
喝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但你知道吗?一杯水“咕嘟咕嘟”下肚的同时,心脏此时也承受着不小的负担。这是因为,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尤其对心脏能力不好的人来说,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喝水时应特别注意喝的频率和量。特别是洗完热水澡后,身体受热,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心脏跳动也会比平时快些,不应大量喝水或喝得太快。
3、千滚水含有害物质
千滚水对人体有害,因为它是积压下来的陈旧水。反复烧开后,会在水箱内形成水垢。这些水垢与水箱的金属内胆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在水中产生有害物质。
另外,千滚水的分子团变大,不仅无法吸收,而且容易影响人体的代谢功能。这种水俗称“死水”,其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水的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4、喝不开的水会致癌
人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都是经过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而经过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因此当水没有煮沸的时候,这些有害物质不能消除。
实验论证,饮用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但当水温达到100℃时,这些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饮用安全。因此,在喝水的时候一定要烧开再喝。
5、边吃饭边喝水 小心消化不良
吃饭时大量喝水或者喝汤,会影响消化液的分泌,而且水会冲淡胃液酸度,导致消化不良。由于体内水分达到平衡,吃饭时就可以保证分泌充足的消化液,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最好在饭前一小时分几次饮水,每次喝的量要少,理想的是一次二三百毫升,十多分钟喝一次。空腹喝下的水在胃内停留只有几分钟,很快进入小肠,被吸收入血液中,一小时左右就可以补充给全身的组织细胞。
6、总用咖啡和茶代替水 身体会脱水
喝茶并不能补充身体里的水分,茶里面含有很多不同的物质,人体代谢的过程中就需要消耗身体本身的水分,喝茶反而造成了身体缺水。
咖啡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宠儿,咖啡里面所含的咖啡因进入到人体内部的代谢,也需要消耗大量水分。
所以在喝茶喝咖啡的同时要喝水,毕竟茶、咖啡只是饮品,并不能够代替水。
7、口渴再喝水 身体已脱水
人们判断自己是否缺水往往以渴不渴为标准,实际上这很不合理。口渴是人体水分失去平衡、细胞脱水已到一定程度时,中枢神经发出的要求补水信号。口渴才喝水,等于泥土龟裂再灌溉,不利身体健康。
8、上班族喝水少 脑部会缺水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讲,繁重的工作常常使人感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这就是人脑部细胞缺水的反应。脑细胞的高速大量的运动会使它消耗大量的水分,很容易脱水,所以脑部劳动者一定要注意补水,保持脑部细胞的水分。
而在空调环境下,人们很少出汗就认为不需要补水,这个想法是错误的,空调环境本身就是个消耗水分的环境,也要同样注意及时补水。
中年补肾的三大致命误区
40-50岁左右的男性和女性,特别要及时补肾养肾,正确养肾补肾。只有保养身体,预防疾病,才是中老年人群后半生健康、幸福及长寿的重要基础。
40岁前,长期体力透支、压力过大,易导致身体失调;40-50岁,肾中精气开始快速明显亏虚,不及时给予补养和治疗,就会越来越虚。致使肾中精、气、神、血的过度消耗
与透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55岁后,有些人机能开始快速衰老,机体体质更加虚弱了。
及时补肾,等于为人体这盏“灯”及时地补充了“油”,让生命的火焰更热烈、更持久地燃烧。
补肾误区须避开,未雨绸缪速“加油”
有人得到了良好的补肾方法,身体健康了,有人却效果甚微,越补越虚,严重的甚至引起疾病。同样是肾虚,方法和效果却又为何大不同?
■误区一:都是肾虚,只要补肾效果好,吃什么都一样
专家回答:肾虚分阴、阳,补肾先要对症。中医把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不同类型的肾虚必须使用不同的配方治疗。有些肾虚者表现为肾阳虚,5大症状是神疲倦怠、腰背酸痛、气短乏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典型症状是夜尿频多,其中女人更易畏寒肢冷。有的人表现为肾阴虚,典型症状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
肾阳虚人群占大多数。如果阴虚阳补,阳虚阴补,不仅达不到效果,越补越虚甚至会产生严重疾病。所以补肾前要先辨明体质属于肾阳虚还是肾阴虚症状,选择适合症状的补肾药。肾阴虚人群宜服用六味地黄丸等代表产品,肾阳虚人群宜服用温补产品,其中含有肉苁蓉、淫羊藿、补骨脂等。
■误区二:补肾其实就是壮阳
专家回答:中医补肾涵盖全面。调补中医的补肾,涵盖了全面调补“肾”概念中的人体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各个组织、器官,起到调节人体功能,为机体提供“元气”。肾虚症状中,生殖功能衰退只是其中一种症状。补肾不仅用来解决生殖功能衰退,更是为了身体的其他症状得到改善和康复。
■误区三:女人不需要补肾
专家回答:女性肾阳虚者更需要补肾。
肾阳虚者中,女性的比例更高,这是因为女性体质更弱,在症状上更易出现夜尿频多,特别是畏寒肢冷,手脚冰凉。调补肾阳虚能提高女性体质,全面改善、恢复女性肾虚症状。
男人饮酒的三大致命误区
一、混合饮酒
碳酸饮料很容易成为混合酒的首选,但要知道这两者混合饮用是非常危险的,碳酸饮料里的一些成分,会使酒精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从而引起脑部神经不适。
二、浓茶解酒
酒本身对心血管就有一定的刺激,而浓茶里含有茶碱、咖啡因。喝完酒用浓茶解酒,对心血管系统无疑是火上浇油。此外茶碱还有利尿作用,排尿多,会使血液中的甲醛带入到肾脏,导致肾脏受伤害。所以浓茶并不是解酒保肝的最佳选择。
三、搭配腌制食品
很多人喜欢在饮酒的时候选一些一些腌制食品当下酒菜,因为食用起来简单方便,但腌制食品中所含有的亚硝酸胺和酒精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对身体的毒害和副作用非常大。
过分喝酒酗酒,本身就会给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出现以上这些喝酒的行为,如混合喝酒,浓茶解酒,这些在平常看来最平常普通的行为,都会给你的身体产生更加致命的威胁,所以喝酒时候一定要注意。
立冬后老年人注意三种高发疾病
◆立冬后注意三种冬季常见疾病
1、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老年人多有高血压,一遇上寒冷天气,身体就适应不了,血压便随之增高,就有发生中风的危险。
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2、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死亡,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不可不防。
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嘱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3、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脸,热水洗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得甲流不一定会发烧
甲流的8大致命误解:
误解一:得甲流一定会发烧。大约有10%的人都没有发烧症状。
误解二:甲流不严重,死亡率低。其实如人体内没抗体,感染后病情会迅速加重危害生命。
误解三:身体弱的人才容易得甲流。大多数甲流死亡病例生前都很健康。
误解四:戴口罩、多洗手,就不会得甲流。目前只有甲流疫苗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误解五:有了疫苗,就可以放心了。其实还存在是否要交叉接种等问题尚无明确结论。
误解六:甲流疫苗不安全。甲流疫苗可以对85%以上接种人群起到保护作用。
误解七:甲流病毒不会变得更致命。天气、病毒抗药性、病毒变异等不确定因素都使得甲流病毒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误解八:甲流总有一天会结束,那时就安全了。其实甲流不会自动消失。
2020年数九从哪一天开始
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庚子鼠年十一月初七为数九的第一天。
数九又叫冬九九,是一种民间计算冬季寒冷天数到天气变暖日期的方法,其第一天叫做交九,在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也有说法是从冬至这天算起为第一天,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俗语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可见这“数九”的正确算法是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算起,故,“九”在每个年份中具体日期是不固定的,须视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在哪一天而定。
过了几九就暖和了
过了五九后,有些地区的天气会逐渐的回暖;过了九九后,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变得温暖起来。
数九寒天是全年中温度最低的一段时间,又称为九九寒天、冬九九等,数九寒天的大致范围是:从冬至节气起,到春分节气附近结束,五九后,某些地区会开始有天气的回暖,但大面积的天气回暖要到九九之后,出了数九,也就进入到温暖的春季气候中,越往后面,温度还会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