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术后恢复护理
腰椎滑脱术后恢复护理
腰椎滑脱患者的术后护理,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伤口的渗液、疼痛、肢体感觉、运动等情况,观察引出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多少,并经常挤压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48h后可拔引流管。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体位护理:按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h,全麻病人头偏向一侧,6h后开始翻身,每2h一次,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2、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腰椎滑脱手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因此,术后要动态观察病人体温及伤口局部状况(包括红肿热痛等),一周左右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作下肢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3、康复指导:鼓励病人早期功能锻炼时要注意4个问题。分别为:①术后3-5天指导病人行直腿抬高,主要锻炼股四头肌;②梨状肌舒缩锻炼;③3周后行拱桥式背伸肌锻炼(包括三点支撑和五点支撑)和俯卧式背伸肌锻炼;增强腰部稳定性;④一月后配带腰围下床活动,注意保护措施,活动范围及强度应循序渐进。
4、出院指导:指导病人早期不做过度弯腰负重动作,尽量减少脊柱弯曲,以便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向患者讲解防止复发及滑脱复位丢失方面的知识。
专家针对腰椎滑脱等腰椎疾病,研发了独具特色的“微创融通活性疗法”疗法。据悉,该疗法是运用中西医结合,通过无创松解和药物离子熏蒸技术相结合,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并对患处产生杀菌、消炎、止痒、治痛等作用,双管齐下,标本兼治。该疗法是将直径0.8毫米的“小针刀”,迅速刺入患者疼痛关节处穴位,只需短短几秒就可将针刀刺入病灶,产生机械的刺激,松解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和瘢痕,改善膝关节周围血运,促进血液回流,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力学平衡,从而有利于骨关节自体修复。
腰椎滑脱术后恢复护理,相信很多患者已经通过以上全面的介绍,了解了腰椎滑脱手术后恢复和护理,以上就为很多的患者,做了充分的介绍,所以对于很多腰椎滑脱的患者,必须要先了解他的恢复护理,然后再通过正规医院,进行手术,在做好恢复护理,才能让自己尽快康复。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
1、自我治疗方法:卧床休息、减轻体重、加强功能锻炼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进行选择。
广告2、非手术治疗:对大多数患者有效,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参加腰部负重,扭转、弯腰用力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骶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
3、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严重滑脱、或滑脱进展者。伴发持续性神经根压迫症以及椎管狭窄者。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脊柱序列、解除神经压迫、重建稳定脊柱。具体包括:脱位椎体复位、椎管神经根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以及节段植骨融合等步骤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腰椎滑脱手术技术非常娴熟,手术效果确切。手术风险很小,只要是符合治疗适应症,老年人都可放心的接受类似手术。术后一般体质的人3-5天下地行走,一月恢复日常生活的活动。
生活中哪些因素诱发腰椎滑脱
日常生活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不小心,为疾病埋下了伏笔。腰椎滑脱症的病因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后天的我们可以尽量预防。因此,了解哪些因素诱发腰椎滑脱症,是预防它的关键。下面请专家为您做出详细介绍。
专家告诉您诱发腰椎滑脱症的原因
1、先天性遗传: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疗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
2、创伤性: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3、退变性因素: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因此称之为假性滑脱。
腰椎滑脱怎么治疗
腰椎滑脱怎么回事?
腰椎滑脱主要是因各种过度的机械应力引起,诱因包括搬运重物、举重、足球、体育训练、外伤、磨损和撕裂。
腰椎滑脱治疗方法:
1.神经减压术 主要目的是充分让神经根减压,可通过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减压,如果椎板切除不可避免,则必须附加脊柱融合术。而如果腰椎滑脱的症状是由腰椎不稳引起,而不存在椎管狭窄的情况,则只需腰椎融合固定而不必椎管减压。
2.脊柱融合术 长期的稳定性有赖于坚强的生物性融合。脊柱融合的方法很多,按照植骨的部位可分为:椎间融合、后外侧融合、椎体环周 360°融合等;按手术入路椎间融合又可分为前路椎间融合与后路椎间融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目前以后路TLIF手术为主流手术,即经单侧椎间孔椎间融合手术。
3. 腰椎滑脱复位术 目前主流观点如果能够复位尽量复位,因为可以重建正常的腰椎及神经根的解剖位置。但不主张扩大手术强行完全解剖复位,因为长期形成的腰椎滑脱,其周围结构发生了相应改变,具有对抗牵拉、维持滑脱的固有应力,强行复位不仅难以完全复位,而且会破坏已适应的解剖关系,易导致术后神经根紧张、神经牵拉损伤等并发症。
腰椎滑脱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一般是因为坐姿不正确造成的,这个可以采取的锻炼方法不能是太激烈的,最好是做些简单的康复运动,还需要去医院做治疗才行,平时要采取正确的坐姿,不要长时间的一个姿势,可以适当的起来走走。还需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规律,不要过度的劳累还需要避免着凉。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当的给身体放松,可以做做按摩,针灸之类的治疗。
腰椎滑脱主要是指上下腰椎与椎体间发生了向前或是向后的滑移。腰椎滑脱在初期一段很长时间内是很少出现任何症状的,只有当患者出现腰痛或是神经根受压迫,才被发现重视。要是可以尽早发现此病,在预防治疗方面就可以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从体型偏胖,腰背部是否有深陷凹的地方,要是有,就需要到医院做X光检查,提早确查判定是否患上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不怎么严重的患者一般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比如:床上休息,热敷护理,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以及活血化淤的中药等,腰围固定,练习腰部,通过这样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腰椎滑脱的症状,有的患者采用了手术治疗,手术有一定的范围,不是每个人就能用手术治疗的,手术的治疗原理是:减压、固定、复位及植骨融合在一起,这样能有效恢复腰椎滑脱。
得了腰间盘突出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1、首先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出现。
2、其次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腰椎滑脱。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
3、第三是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腰椎骨赘形成。一般来说骨赘多发生在退变椎间盘的相邻边缘,在椎间孔的骨赘和后纵韧带上的较大的骨赘还可能压迫神经根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
4、第四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下坠感、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现象。
5、第五是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后关节退变与骨质增生的出现。腰腿痛病史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
腰椎滑脱的锻炼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一般是因为坐姿不正确造成的,这个可以采取的锻炼方法不能是太激烈的,最好是做些简单的康复运动,还需要去医院做治疗才行,平时要采取正确的坐姿,不要长时间的一个姿势,可以适当的起来走走。还需要保持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要规律,不要过度的劳累还需要避免着凉。平时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适当的给身体放松,可以做做按摩,针灸之类的治疗。
腰椎滑脱,不怎么严重的患者一般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比如:床上休息,热敷护理,口服消炎镇痛药物以及活血化淤的中药等,腰围固定,练习腰部,通过这样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腰椎滑脱的症状,有的患者采用了手术治疗,手术有一定的范围,不是每个人就能用手术治疗的,手术的治疗原理是:减压、固定、复位及植骨融合在一起,这样能有效恢复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怎样睡姿好
腰椎滑脱患者正确睡姿:
床垫应该选用适当的硬度,这是因为,如果褥子或垫子太松软的话,仰卧时脊梁和腰椎就会往下沉,很容易给脊梁和腰椎带来负担,另外,人睡着的时候会无意识地多次翻身,如果垫子太松软,脚不好用力,就会不自然地扭动腰部,从而有可能引起腰痛。
睡觉的时候以臀部往下沉1.2厘米的硬度为适当硬度,并不是说只要垫子硬就好,有些人认为垫子硬就好,于是就在床板上放张席子就睡,这种以牺牲睡眠享受为代价的做法实在是不大可取的。正确的方法是床垫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松软。睡眠时姿势以侧卧位并保持膝关节屈曲位于腰部最有利。下肢伸直时,常使腰部呈现凸位,易使腰部疲劳。
腰椎滑脱患者注意事项:
减少腰部过度旋转、蹲起等活动,减少腰部过度负重这样可减少腰椎小关节的过度劳损、退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发生。
减轻体重,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体重过重增加了腰椎的负担及劳损,特别是腹部脂肪堆积,增加了腰椎在骸骨上向前滑脱的趋势。
加强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恢复腰背肌肉的功能,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拮抗腰椎向前滑脱的趋势。
不要或少穿高跟鞋,穿高跟鞋可引起腰椎过度前屈,时间长造成腰肌、韧带收缩、紧张及痉挛,造成腰部疼痛或腰椎向前滑脱。
站立时腰部的生理前凸常加深,加重了腰椎关节的压力,久之会引起腰肌劳损,最好在站立位置能使双膝轮流保持轻度屈曲位。
腰突的危害大吗
首先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和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出现。
其次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腰椎滑脱。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发病年龄以20到50岁较多。
第三是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腰椎骨赘形成。一般来说骨赘多发生在退变椎间盘的相邻边缘,在椎间孔的骨赘和后纵韧带上的较大的骨赘还可能压迫神经根而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的现象。
第四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能会出现腰痛、下坠感、下肢放射痛等一系列现象。
第五是腰椎间盘突出会导致后关节退变与骨质增生的出现。腰腿痛病史较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有后关节的退变和骨质增生。
腰椎先天发育不良怎么办呢
1.先天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在临床上并不多见。1/3的病人滑脱在25%以内,患者的症状和移位程度并无相关,有些完全性滑脱的患儿并无症状。对婴幼儿腰椎滑脱的发病情况井不明确,可因异常外观前来就诊。
2.至青春期,运动增多,滑脱迸展迅速,腰背肌、腘绳肌明显痉挛,出现异常的步态,跋行或左右摇摆可伴有腿痛,外观表现为上腹部前凸,臀部后凸,躯干部前倾,下腰部可见凹陷或台阶,脊柱后下部弧形曲线消失,为症状严重期。青春期后在腰椎滑脱椎体间纤维组织增生,骨桥形成,病情趋向稳定,上述症状亦可缓解。.
3.与其他类型的腰稚滑脱不同,先天性腰椎滑脱很少伴椎间盘突出和退行性改变。x线拍片对诊断帮助很大,前后位像,常见受累节段出现样柱隐裂,椎板狭窄、分离,棘突缺如,菱形跖及移形腰椎。侧位像上可见以下一些征象:
①蚝前向移位,伴不同程度的轴向旋辐。
②腰髓关节小、结构不良,趋向水平。
③峡部狭长而薄弱。
④骶骨上关节面凹凸不平,前上缘圆滑,相应腰椎下关节面也有适应的改变。
⑤滑脱腰椎楔形变,后径变小。
以上介绍了一些关于腰椎先天发育不良的问题,那么患有脊柱病的孩子平常一定要注意不要参加太过剧烈的体育活动,尽量防止摔倒的情况出现,平常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确保营养的充足供应,提高孩子的抵抗能力。这就需要家长细心的照顾和呵护。
腰椎病的危害
腰椎滑脱:则伴有间歇跛行与双下肢麻木、发凉,同时也伴有下肢的肌肉瘫痪,大腿与小腿外侧的麻木。再有就是腰椎的结核,该病由于结核病菌的侵蚀,使病人在腰痛的同时,还出现了腰部强直,不能弯腰拾东西,腰疼较为剧烈,并且还有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下降等结核菌毒素中毒的表现。
椎管狭窄:主要症状是长期腰痛、腿痛、间歇性跛行。患者常诉为下腰及骶部痛,站立行走时重,坐位或侧卧屈髋时轻。腿痛乃因腰骶部部神经根受压所致,常累及两侧,较椎间盘突出者轻,咳嗽常不加重。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但安静时无症状,短距离行走仅出现腰痛无力及知觉消失,当安静后(中立或蹲坐)则症状又消失。体检安静时可无阳性发现,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但在相对狭窄伴有椎间盘膨出者,可为阳性(80%左右)。
腰椎滑脱:因退行性变、外伤或先天因素等而使腰椎椎体与椎弓根或小关节突骨质连续性中断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椎骨出现变位致使连续性延长,以致上位椎体及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在下位椎节上方向前移位者,称为腰椎峡部崩裂合并腰椎滑脱。而退变因素致腰椎滑脱者占60%以上。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人数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
腰痛、下坠感、下肢放射痛:初为间歇性,以后可持续性,疼痛可同时向骶尾部、臀部,通过休息症状可减轻。合并椎间盘突出者则可引起坐骨神经的症状,伴有下肢疼痛。滑脱严重者可产生马尾神经压迫症状。
腰椎盘滑脱怎怎么办
腰椎滑脱多见于中老年人,其常伴有严重腰腿疼痛。该病的发生与日常劳动和外伤有密切关系,病理表现为腰椎椎弓峡部不连,或退化、断裂,使小关节不稳,椎曲紊乱,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刺激和压迫脊神经、马尾神经等引起腰腿痛等一系列症状。
腰椎滑脱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对于较轻微的腰椎滑脱,一般建议保守治疗,通过改正日常行为习惯和一系列复健锻炼即可缓解疼痛症状。
腰椎滑脱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一、先天性发育不全
在患者的腰椎再发育的时候会有弓化的情况出现,而且脊椎的两侧还有关节突出的情况出现,还有一种就是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如果是没有愈合的话就会引起腰椎滑脱。
另外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滑脱,但这种情况下其峡部并无崩裂。
二、创伤
急性外伤、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可导致腰椎滑脱,这种情况多见于竞技运动类活动中或劳动搬运工。
腰椎滑脱能跳广场舞吗
腰椎滑脱不适合跳广场舞的。腰椎峡部系指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分,此处骨质结构相对薄弱,腰椎滑脱后,椎体在下方椎体上向前滑移。外伤和劳损可引起腰椎滑脱,腰椎滑脱要积极治疗的,治疗后要小心护理让骨痂生长健康,多休息,少体力活动。
广场舞以健身为目的,进行的富有韵律、节奏感强的舞蹈。随着现在人们普遍参与的健身舞,舞蹈元素多种多样,包括民族舞、现代舞、街舞、拉丁舞等等。现在的广场舞舞姿越来越规范化,幅度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腰椎滑脱是不适合跳广场舞的,腰椎滑脱也不能长时间站立,弯腰,应该多卧床休息。
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腰椎滑脱根据慢性下腰部疼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钉、严重时出现摇摆步态及畸形体型,棘突台阶状,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体征,结合X- 线及MRI影像学专有表现较易诊断。X-线侧位片对腰椎滑脱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滑脱程度测量主要手段。椎体向前滑移并有不同程度旋转,峡部不连时可见斜形透光带。左右斜位X-线片上峡部裂呈狗带项圈征。动力位X-线片椎间移位大于3mm有助于退行性滑脱的诊断。MRI上峡部裂表现为低信号带,双关节征、双边征有助于腰椎滑脱诊断。
不论是腰椎退行性滑脱,还是椎弓根峡部崩裂性滑脱,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反复发作者多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证有:①Ⅱ度以下滑脱、顽固性下腰部疼痛或下腰部疼痛症状加剧,经过保守治疗无效。②伴有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出现下肢神经根性疼痛,间歇性跛钉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③病程长并有逐渐加重趋势,症状轻重与滑脱加重程度和椎间盘退行变程度相符,影像学检查证实滑脱进度。④Ⅲ度以上严重滑脱。
传统的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椎滑脱的常用手术方法,对侧隐窝和椎间孔减压不彻底。往往是术后神经根症状残留的重要原因。后外侧植骨融合病变椎体间未作植骨,脊柱前中柱缺乏支撑和融合,很难纠正椎体滑脱和恢复椎体生理弧度,在后外侧植骨融合及椎弓根系统传递绝大部分重力负荷情况下,椎间盘存在微小变形和移位,可能是下腰部疼痛持续存在的原因。
经过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技术。经过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前柱的支撑作用及后柱的张力带功能获得较好的稳定性,经过切除椎间盘组织消除了椎间盘致痛性物质,椎体间融合消除了椎体间的不稳,从而消除了物质及生物力学致痛因素。对退行性腰椎滑脱可行单侧操作,通过单侧部分椎板和上关节突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保留了脊柱后侧韧带复合体结构及肌肉附丽点,有利于腰背肌的功能恢复,增加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尤其经椎间孔植骨融合术操作在出孔神经下方,纵行神经根上方和硬膜囊外侧间隙,对神经根和硬脊膜的牵拉小,大大降低神经根损伤和神经根周围疤痕形成或硬膜囊撕裂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