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怎么保健更有益于健康
心理怎么保健更有益于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对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够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够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女性更年期的灰色心理病
更年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度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在更年期,妇女可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多数妇女能够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但也有少数妇女由于更年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较大,被一系列症状所困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每个到了更年期的妇女都要注意加强自我保健,保证顺利地渡过人生转折的这一时期。不少人在年轻时性格温和。开朗乐观,但是到了更年期后会变得忧郁伤感,情绪不宁,性急易怒,与家人或周围人关系不协调,尤其是不如意时表现更为突出,大家都觉得她好像变了一个人,这种性格行为的变化就是通常所说得更年期“怪脾气“,出现这种症状主要原因是更年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这种性格行为的变化,在更年期女性当中尽管属于少数,但对本人、家庭的影响却很大,所以更年轻女性要注意心理保健。
首先面对更年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有心理准备,认识到这些失调是暂时的。
其次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乐观的心态,要克制不快的心情,以开放的心境对待一切事物,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精神乐观、情绪稳定是顺利渡过更年期的最重要的条件。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及季节、气候等条件,进行一些有益于调节情绪、强身健体的活动,并多学习一点新鲜事物,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最后还要加强医药保健,有条件的要定期做妇科检查。适当服些传统中药保健品,可有效消除更年期不适,帮你平稳渡过更年期。 更年期女性只要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更年期,注意加强身体保健,就一定能顺利渡过更年期。
春季老人多做养生操有益于健康
相比中青年,中老年的健身锻炼幅度不能过大,选择上有所斟酌,不懂选时不妨让专家帮帮忙。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专家表示,保健养生的根本,一方面需要远离危害健康的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要尽量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中老年人运动应遵循心身放松、动作柔缓的运动原则,不必追求过快的频率和大汗淋漓的痛快。吴会东建议中老年人选择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运动,特别注意在运动过程中,膝盖不要弯得太低。
有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的中老年人,不妨跳有医学研究基础的“心身整合养生操”。以太极拳、八卦掌及瑜伽等形体锻炼为来源而创立的“心身整合”保健操,正好能达到养正驱邪、提升自我抗病能力的功效。该养生操保留了传统运动动作和缓、心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精髓,且简单易学。
老人春季做什么运动好
慢跑
慢跑又称为健身跑,是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已成为现代生活中防治疾病的一种手段,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选用。慢跑对锻炼心肺功能颇有好处,可加强和改善心脏的功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使心脏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并可扩张冠状动脉和促进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防治高脂血症、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大有好处。
需要提醒老年人的是,跑步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应以慢跑为主,并要量力而行。对于体质较差或以前缺乏锻炼的老年人,可先采取走跑交替的方式,跑步的距离由近到远,速度由慢到快,以自觉全身舒畅为度。
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健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对防治慢性疾病有较好的效果,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一种锻炼项目。第一,打太极拳时全神贯注,注意力高度集中。眼随手转,步随身换,动作圆滑、连贯、稳健、协调,动中取静,有利于大脑的休息;第二,有助于延缓肌力衰退,保持和改善关节运动的灵活性;第三,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柔中有刚,肌肉有节奏的舒缩,对调节大脑皮质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具有独特的作用;第四,可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肺结核、骨关节病等,具有祛病延年的功效。
老年人应根据个人的体力来调节练拳的时间、次数和动作快慢,最好是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10~15分钟。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方法有哪些
人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不順心的事,就看你怎樣對待。有些事只要想得開,就能放得下,不要鑽牛角尖,應該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識一、可以養寵物,可愛的小花貓、通人性的小狗,一舉一動,使人喚起生機,寵物的陪伴讓人不感到寂寞。但應注意寵物的衛生,要防“貓抓熱”“狂犬病”等傳染病。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識二、可以以音樂為伴,典雅、優美、悅耳的樂曲,是一種天然鎮痛和鎮靜劑,有助於消除悶悶不樂的情緒和肌體疲憊。聆聽音樂,會感到生活豐富而多彩。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識三、人在生活中經常會碰到不順心的事,就看你怎樣對待。有些事只要想得開,就能放得下,不要鑽牛角尖,應該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豁達大度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識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愛好習慣,人們雖各有不同,但過健康、文明的生活則是一致的目的。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過多地嗜好煙酒,鏖戰玩牌,不講究衛生,生活無序等等必須克服。健康長壽是靠自己爭取的。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識五、善交友。廣交知心朋友,與知己者經常傾訴衷腸,贏得友人的理解和同情。有真摯的朋友,乃人生之大幸,健康之良策。
早餐吃水果更有益于健康
水果中许多营养成分均是水溶性的,饭前吃有利于身体必需营养素的吸收。
另外,水果是低热量食物,先吃低热量食物,比较容易把握一顿饭里总热量的摄入。
此外,许多水果本身容易被氧化、腐败,先吃水果可缩短它在胃中的停留时间,降低其氧化、腐败程度,减少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因此,饭前吃水果比较健康。
很多人习惯餐后进食水果,但其实这是有害无益的。水果是生冷食物,在刚刚吃了热乎乎的饭菜后马上进食,会让肠胃出现不适。
而且饱食之后吃水果,所含果糖不能及时进入肠道,以致在胃中发酵,产生有机酸,引起腹胀腹泻等多种肠胃不适症状。
不少家庭习惯一天吃一次水果,那显然在早餐时食用更理想,因为早餐较为简便,很少有菜肴佐餐,更需要水果来提供维生素。
另外,经过一夜熟睡,胃肠道已经清空,水果中的膳食纤维更能起到“清道夫”的作用,清除肠壁上的有害物质,消除肠道患肿瘤的风险。
膳食纤维还有调节改善血糖血脂、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老人玩玩具有益于健康
我国现代养生学专家提出,保护智力的关键在于勤用脑,大脑器官是越用越灵的。所以,老年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余应该适当玩玩具,包括拼七巧板、玩九连环、搭积木、打扑克和下棋等项目。
以前,一般人都认为,玩玩具是孩子的专利。所以,老年人很少有人想起买玩具,即使有许多老年人喜欢玩玩具,也不知道有成人玩具。不过,现在玩玩具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了。因为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大、烦恼多,通过玩玩具后可以释放工作上的压力,忘记家庭和生活中的烦恼。
当然,老年人玩玩具也要注意间歇和休息。如果长时间连续玩玩具,也会造成疲劳而有害健康。
保持健康心理有益于长寿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感恩有助于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研究要求参与者每5分钟回忆一件引发愤怒的事情,并进行了监测。
然后,参与者被告知专注于引起感恩的回忆,发现参与者的心脏、脉搏和呼吸率显著提高。研究人员认为,通过培养感激之情,压力显著降低—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整体健康。
此外,那些感恩者往往更长寿,查尔斯·科恩斯博士在国家商务杂志中评论说。
“纵向研究发现那些早年经常表达感激、快乐、积极情绪的天主教修女们比没有表示感谢的同龄人平均寿命更长10年。
在这项研究中,发现在180个天主教修女的手写自传(平均年龄22)和晚年生活中的死亡风险(75至95岁)中,积极的情感内容和死亡风险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反比关系。在生命早期表达感激等积极情绪似乎涉及到60年后的健康。
亚健康的症状有哪些
1.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是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是忘记很多事情,在进行学习工作时,容易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
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
如果发现自己想问题时有些困难,与人交流时,脑海中偶尔“短路”大脑的反应变慢,与人交谈时,总会慢上半拍时,那么就说明你是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了。
3.长时间的不良情绪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不良情绪,一般来说都能自我调整,如果不及时的注意心理保健,有可能就会恶化,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4.不自信,安全感不够
如果你发现越来越不自信,总是对未来优虑,喜欢独处,回避社会,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西式蔬菜沙拉真的有益于健康吗
大家都知道蔬菜沙拉的好处。新鲜蔬菜含有的维生素C是最容易在烹饪中被破坏的。生吃蔬菜是最佳的食用方法。大量吃生蔬菜的人,血液中某些重要营养素含量较高。即使每天只吃一份生蔬菜,也会使人体内的维生素A、维生素E,B族维生素及叶酸含量更接近营养推荐量。
所以,人们就发明了蔬菜沙拉。就是把新鲜蔬菜配以火腿、熏肉、乳酪等配料和沙拉酱做成。这些各色样的酱汁可以调出不同口味的沙拉蔬菜,蔬菜沙拉口味香美,很受妇女和小孩儿的追捧,但在美味背后却藏着看不见的危害。
在沙拉被热捧为“保持营养的最佳吃法”,减肥菜谱的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了沙拉中沙拉酱含有的热量,其实沙拉酱里的热量和脂肪并不低。据统计,每一份(15克)沙拉酱中所含热量约为100千卡,相当于同等重量的大米或白面的两倍,用它进行凉拌,并不比放油脂烹调热量更低。沙拉酱中的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含量也高于一般食品,食用过量会对人体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有益于老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幽默:幽默是一种美丽的“转化剂”,它可以使烦恼化为欢畅,能够让痛苦变为愉快,将尴尬变为融洽,有利于调节情绪和消除身心疲劳。目前,美国一些科研机构已经推行“幽默疗法”,此疗法使许多患者全身肌肉得到松弛,摆脱烦恼、内疚、抑郁的心理状态。
音乐欣赏:音乐可以增进健康,辅治疾病,使人延年益寿。经常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有益于陶冶情操,舒心爽志,而且还有化干戈为玉帛,促进家人和睦相处的奇妙作用。从事“音乐疗法”的医生们指出,悦耳动听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影响大脑皮层,使内分泌系统增加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和酶,因而当一个人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呼吸就加深,神经就松弛,疲劳便得以消除。
书法:书法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健身活动。挥毫练笔,不仅得到艺术上的高雅享受,而且能怡情养性、增进健康。它与气功、太极拳相似:静中有动,外静内动。练字时,“意在笔先”、“凝神静虑”,运笔时气沉体松,专心致志,可使人心情舒畅,乐此不疲。
绘画:绘画也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的艺术活动,尤其是到野外一边写生作画,一边欣赏自然美景,有益于身心健康。国外一些医院还采用“绘画疗法”治疗疾病,让患者通过绘画,自然地将压抑在心头的感情发泄出来,调节精神,改善病情,加快恢复健康。
赏花:在阳台上或家中种植花草,置身其中,心情舒畅清爽。定期浇花、施肥、剪枝、移植,也可以使人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医学家研究发现,芬芳扑鼻的鲜花对忧郁症、焦虑、妄想和恐惧症这些牵涉心理的病症具有特殊疗效。如天竺花香能使人神经安定镇静,促进睡眠,消除疲劳;米兰香味能使气喘患者感到心情舒适;熏衣草花香能使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得到缓减;丁香花香对牙痛患者有镇痛安静作用。
读书:读书可以移情易性、振奋精神以增强免疫功能,颇具保健之益。国外已兴起了别具一格的“书籍疗法”,德国就有医院为患者开设了专门的图书室,使不少慢性病,尤其是神经系统及心理疾病的患者,沉湎于书中而很快康复。
想象:近年,欧美一些国家,用“想象疗法”治病颇为流行。患者运用此法,至少可以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缓解痛苦,减少折磨。“想象疗法”的秘诀在于给患者建立一种信心,使其看到希望,增强战胜病魔的勇气。
宽恕:怒气深藏在记忆里,总会觉得愤懑,只有宽恕才能抑制沉痛的回忆。宽恕能治愈心理创伤,甚至能恢复友情,和好如初。
自言自语:自语可以发泄内心长年所遭受的思想和感情上的压抑,从而获得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的平衡协调。这是因为自己声音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可以产生安全感。
心理平衡等于心理健康吗
心理平衡不等于心理健康
人们通常认为心理平衡就代表着心理的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平衡与适应的状态,它是心理两极中的中间位置。如果说“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部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但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有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其实,这两种人只能叫没有灵魂的躯壳,或者叫做有教养的市侩。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以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事物。
摘下有色眼镜挥别忧伤情绪
压力和焦虑所带来的自律神经失调也困扰着许多人,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无力、脖子僵硬、不易入睡、容易做梦、口干舌燥、胸口郁闷、有时心跳很快好像喘不过气、有时则是腹胀、胃酸过多、食欲不好、有时燥热、有时则是手脚冰冷、习惯性拉肚子或频尿。如果有这些症状,却又找不出什么原因,很可能是自律神经失调。心理学家埃默提出了“三A法”:
明白:首先要承认自己精神上抑郁;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言行举止有无异常,以及感觉思维的差别和身体反应等。
要学会每当产生一个错误时,及时地予以识别并记录下来。询问自己:“这会是真的吗?”然后再问自己:“从另一个方面该怎样看呢?”
行动:如果你感到不被人注意,那你就换一个新方式;如果你在工作中不能得心应手,则应修一门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或者寻找新的工作。还要多计划一些活动,使自己的生活规律化。
对于健康保健有哪些谎言
谎言1 维C治感冒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维生素C成了人们用来防治感冒的一种常用品,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现代补品”,尤其是在冬季,很多人都会补充这种东西。人们深信,维生素C是“感冒克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莱纳斯·鲍林是宣扬“维生素C治感冒”的先驱,他的观点曾经流行一时。
但是澳大利亚和芬兰研究人员的55项最新研究表明,这种说法并无科学根据。即使每天服用2克维生素C,对于治疗感冒仍然没有什么效果。补充少量的维生素C,可能会缩短患感冒的时间,但这方面的作用小到几乎难以察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的研究发现,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治病的人,比如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病人,如果同时服用维生素C,会影响治疗效果。
谎言2 鱼油对健康有益
20多年来,许多医生都要求患者多吃鱼,服用鱼油。医学家称,鱼油胶囊中同时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这些维生素能预防或治疗关节炎、皮肤病和脱发。
但据一项最新的大型研究显示,医生的这种建议是错误的。在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至少参考了89项有关欧米加3脂肪酸的数据(曾经有人认为鱼油中的这种主要成分可以预防心脏病等疾病),但科学家没有找到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欧米加3脂肪酸对健康有益。
该研究还考查了3000多名男性的健康资料,结果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资料显示,经常服用鱼油的人,因心脏病导致死亡的概率反而比不服用的人更高。科学家称,这项最新研究如果进一步深入下去,将使鱼油产品雄踞补品排行榜前列的地位被推翻。
谎言3 吃动物油易发胖,吃植物油苗条
其实,无论动物油、植物油,人体吸收后每克均产生9千卡左右的热量,没有多大差别。以百克计,猪油、牛油、羊油、素油的吸收率分别为94%、 89%、90%和98%,在体内分别产热约840、800、820和880千卡。由于植物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发胖。
亚油酸是制造前列腺素的原料,而前列腺素可抑制脂肪的分解。缺乏亚油酸,体内就制造不了前列腺素,脂肪即会分解而使动物变瘦。人体脂肪的变化也是这样。正常人每天至少需要5克亚油酸,动物油中亚油酸含量很少,每10克猪、牛、羊油中分别只有0.8、0.4、0.2克,远远满足不了人体的需要。而 10克花生、芝麻、豆油中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4、4、5克。所以,吃动物油易发胖并无科学根据,吃植物油也不要超过每日25克的限量。
谎言4 空腹运动有损健康
人们总是担心空腹运动危险,因为空腹运动时,体内储存的糖原大量消耗,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不适宜减肥。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美国达拉斯健美运动中心研究发现,健康人群饭前一两个小时(即空腹)进行适度运动,如定量步行、跳舞、慢跑、骑自行车等,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此时体内无新的脂肪酸进入脂肪细胞,较易消耗多余的脂肪,减肥效果明显。
谎言5 按摩脊椎治背痛
脊椎推拿医生如今是欧洲最受欢迎的医生之一,从背痛患者到哮喘病患者,几乎毫无例外地都会选择脊椎推拿疗法。自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按摩医师的执照在英国可以合法登记,到目前为止,英国按摩医生的数量已经增至1.6万人。他们提供的治疗服务,每个疗程按摩12次,收费高达350英镑。
但科学家对脊椎推拿的最新研究却发现,这种疗法其实没有什么明显效果,做些简单的运动,或者服用两片阿司匹林所产生的效果,与进行一个疗程的推拿治疗的效果相当。
谎言6 割扁桃体防发炎
对于上一代人来说,切除扁桃体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人们认为,切除喉咙后面的这个腺体可以治疗复发性的喉咙痛和耳朵感染。
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种疗法的科学性。外科医生有时还会使用环扣——在孩子的耳鼓里插入一个环状的东西,想用它排出的分泌物来治疗咽鼓管堵塞。然而,这种疗法目前也没有找到科学依据。
谎言7 高纤维食品防肠癌
很多“专家”一直提倡人们食用高纤维食品,理由是这种食品可以预防肠癌。他们的主要证据是,非洲人患肠癌的人数量很少,而非洲人的日常饮食以富含纤维的蔬菜和谷物为主。
但是直到今天,各国权威医学机构中的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高纤维食品可预防肠癌的确切证据。研究人员认为,高纤维食品对身体的益处其实是十分有限的。
谎言8 减肥就是减少能量摄入,多运动
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减肥就要少吃东西,多运动。结果减肥的目的没有达到,身体各项机能却在下降,机体营养状况不良,出现亚健康状况,以至于前功尽弃。
正确的做法是:减少能量摄入,尤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但脂肪摄入也不能低于总热量的20%。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营养均衡,即在保证人体每天必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基础上,尽量选择能量低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例如牛奶、酸奶、鱼、海产品、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粗粮等。另外,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应从原有热量摄入中每日减少400~500千卡,这样可以使体重逐渐下降,还不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
谎言9 “虫斑”是肚子里有蛔虫
有些孩子的脸上可见到一至几片色素减退性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初为淡红色,后为白色,边缘清楚,有少量鳞屑,并伴有轻度瘙痒感。不少家长将其称为“虫斑”,认为这是孩子肚中有蛔虫的证据,为此给孩子服用驱虫药。
其实,这是一种以浅表性干燥鳞屑性浅色斑为特征的皮肤病,叫做“单纯糠疹”,它是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的表现,与蛔虫感染无关。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补充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A、D等。
谎言10 镇静剂治焦虑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医生会给过度紧张的病人开一些镇静药片,如安定之类的药。这类药品很快就成了“神奇药物”,家庭医生们第一次找到了对付压力的“良药”。
但最新的研究证实,这类药容易上瘾,无数患者,尤其是女病人,在服用一段时间后都产生了药物依赖,离不开镇静剂了。同以上的几条“健康医学谎言”相比,这是惟一被人们彻底“封杀”的疗法。如今,医生们一般不会像过去一样随便给患者开出此类药物了。
谎言11 青春痘是年轻人的专利
其实并非如此。首先,痘痘如今已经不再是年轻肌肤的专利,因为生活不规律、精神压力等造成的内分泌失调,会使成熟肌肤同样长痘痘,我们称之为 “熟痘龄肌肤”。另外,除了青春痘的因素以外,皮肤松弛老化也是引起毛细孔粗大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液循环逐渐不顺畅,皮肤的皮下组织脂肪层也因而容易松弛、缺乏弹性,如果再没有给予适当的保养与护理,会加速老化,毛细孔自然也越加扩大。
明智的做法:加强抗衰老保养,调节规律的起居生活,减缓肌肤老化的来临。
中医养生很重要
中医养生重要性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婴儿游泳有益于健康
当婴儿处在水中时,能够自由活动四肢,水中压力按摩婴儿全身的肌肉、骨骼、皮肤,有效地促进婴儿的血液循环。长期进行这项运动对婴儿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有积极作用,帮助婴儿健康成长。为了有效减免危险的产生,以下这些事项要注意。
1.水温要适宜,应保持在26至30 。注水的高度应取决于婴儿的身高,只要婴儿在漂浮时脚部与池底有一定的距离即可。
2.进行婴儿游泳的颈圈一定要做相关安全的检查,如是否漏气、保险按扣是否正常等。另外,还要注意颈圈的大小是否适合婴儿颈部。
3.将宝宝放入水中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宝宝产生紧张情绪。当把宝宝放入水中后,家长要时刻关注宝宝肤色和面色的情况。
4.游泳之前要先给宝宝喂奶,以保证宝宝的能量供应。要控制宝宝的游泳时间,每次15分钟且每周进行一次即可。
5.宝宝游泳结束后,应马上用手先将宝宝身上的水擦干,避免宝宝着凉。如果之后宝宝的身体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应该马上向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
6.患有某些疾病的宝宝不适合下水游泳,如中耳炎、皮肤破损、传染疾病和心脏病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家长都要在宝宝游泳前咨询医生。
四种心理有益老人健康
1、经常参加社交活动
经常与亲朋好友联络的人更长寿。在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帮助,有益长寿。如果你朋友不多,建议多参加社会组织或者志愿工作。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尽管健康有益,但研究发现,一些长寿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并不怎么锻炼,反而是通过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让自己活动起来更能长寿,比如种花、种菜、做木匠活等。
3、防止过度乐观
过度乐观的人往往没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细心。为了保持健康,小心谨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护,更少从事高风险活动,比如,抽烟、酗酒、吸毒或者飙车等。这些人也会远离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4、“好压力”有益健康
如果你讨厌所从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压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坏压力”;如果你热爱自己的事业,因力争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产生的压力,就是有益健康长寿的“好压力”。 关键一点是,工作必须是你的最爱,而且能让你产生成就感。